日期:2022-03-28
這是角的度量二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聯系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體會計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并建立1度的大小表象,能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經歷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過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學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掌握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正確量出角的度數。
教具、學具:
教具:量角器、自制多媒體課件
學具:量角器、兩張練習紙和一些顏色不同的小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看!這是誰?
生:角
師:誰能邊指邊說一說角的各部分名稱?(指名學生回答)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
二、合作探究
1.激發學生統一計量單位的需求
師:同學們桌子上有一個信封,信封里有一張畫有角的紙和一些大小不同的小角,請你用這些小角在紙上的大角里擺一擺??纯创蠼抢锬軘[幾個小角?
師:大角都一樣,為什么里面擺的小角個數不同呢?
生:因為小角不一樣大。
師:這樣一個一個擺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一個一個擺太麻煩了)
師:你能想個辦法擺一次就能知道大角里有幾個小角嗎?(把小角粘在一起)
師:按照你們的想法,我們就把18個同樣大的小角像這樣粘在一起。(出示課件)
師:形成了什么形狀?
生:半圓形
師:
2.用半圓工具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師:同學們,想用這個半圓工具來量角嗎?
生:想。
師:我們用它來量一量角1里有幾個小角?
生:2個。
師:角2呢?
生:角2里面有8個小角多一點。
師:生活中經常需要知道多出來的角到底是多少?看來要想更準確地量出角的大小,這個量角工具還需要改進,你有辦法再改進一下嗎?(看來問題是出在我們用來測量的小角太小了。)
生: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更小的角。
三、進一步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了解量角器的構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進量角工具
(1)細分半圓工具
師:為了更加準確地量出角的大小,我們把小角再平均分成10個更小的角。這樣,我們就把這個半圓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個小小角?
生:180個
(2)認識角的度數
師:每一個這樣的小小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角的單位。就像長度有長度單位,面積有面積單位,角也有自己的單位“度”(板書),用符號“°”表示,1度記作1°。(符號寫在數字的右上角)
(3)認識幾度的角
師:在半圓工具上,有多少個1度啊?
生:180個1度的角
師:這個工具密密麻麻的,為了讓它更加的簡約、美觀,我們來變一變。現在清楚多了吧?
在量角器上一次認識1度、5度、10度。
師:現在我們就用這個工具來量一量角3,看看它到底有多大?請你目不轉睛、全神貫注地看好(練習量角,明確從哪數起共計多少度?)
角2的精確度數就是83度。
2.認識內、外刻度線
師:你是怎樣知道角2是83度。
生:10度10度地數出來的。
師:每次測量,我們都要從起始邊10度10度地數,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點麻煩
師:能不能改進一下,讓我們一看就能很快知道多少度?
生:想直尺一樣標上刻度。
師:從哪里標起?
生:從右邊標起(因為是從右邊開始數度數的)
師:第一條起始邊標幾?一度一度地標嗎?(數字太多標出來不清楚)那我們就10度10度地標。(課件出示內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30度的角
一個開口向左的30度的角,生根據刻度讀出140度,出現矛盾(問題出現在角的邊沒有和半圓工具右邊的起始邊重合)
師:這個角的度數能從這圈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嗎?
生:不能
師:如果這個角也能直接讀出來就好了,有什么辦法嗎?
生:可以從左邊起標上刻度。(讀出度數)
師:屏幕上現在呈現的就是我們專門用來量角的工具,叫作量角器
師: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好的量角器,我們一起來認識(結合課件邊演示邊介紹量角器各部分名稱)這些長長短短的線是刻度線,他們聚在一起的這一點是中心點;0所對的刻度線叫做0刻度線;從右邊的0刻度線開始按逆時針順序排列的刻度是量角器的內刻度線;從左邊的0刻度線開始,按順時針順序排列的刻度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
4.用量角器量角
(1)出示微課,演示用量角器量角的過程。
師:現在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量角器,想用它來量角嗎?請同學們用量角器跟著大 幕一起量一量練習紙上角1的度數。(出示微課)
同學們跟著微課學習量角的過程中,老師巡視,以便糾正同學們在量角過程中的錯誤。
(2)自主量角。
師:請同學自己用量角器量一量練習紙上角2的度數,并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1〉量角時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2的( )重合
〈2〉把0度刻度線和角的( )重合。
〈3〉我們用量角器(左 右)邊0刻度線和角2的一條邊重合,看角2的另一條邊在量角器上所指的刻度,讀(內 外)圈刻度。
(3)學生匯報,師生總結量角方法。
師:同學們已經用量角器量了角1和角2的度數,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用量角器量角時應注意什么?
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應注意:
〈1〉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點點重合)
〈2〉0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 。(線邊重合)
〈3〉如果我們用右邊的0刻度線和角的邊重合,就讀內圈刻度;反之就讀外圈刻度。(分清內外,讀準度數)
5.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角的度量》(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第1題
指名學生判斷對錯,如果不對,說明錯的原因。
2.角的度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指名學生回答,老師做補充。)
六、作業:
為你的量角器寫一份使用說明書。
名稱:
作用:
使用方法:
七、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明確角的大小同邊的長短、兩條邊叉開大小的關系。
2.使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并比較角的大小。
3.使學生經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的情境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談話導入新課題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過了角,誰來告訴老師你都學到了什么?
(請同學舉手發言,引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我們已經知道,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F在,請同學們拿出題紙,畫一個角。
3.好,同桌之間比較一下,誰的角比較大?覺得自己畫的大的同學請舉手。
4.老師這里也畫了兩個角(出示課件2),你們仔細看一下∠1和∠2哪個更大呢?
(給同學們一點觀察的時間)覺得∠1大一點的請舉手?覺得∠2大一點的請舉手?
5.(發現都有舉手,而且有些學生猶豫不定)同學們都知道,量線段的長短我們可以用尺子;量物體的質量可以用稱;那么量角我們可以用什么呢?
6.(有學生會說量角器,教師直接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二、學生自主觀察,合作探究學習
1.觀察量角器,認識量角器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狀的?(生:半圓)
師:在量角器上面,你還觀察到了一些什么?
生1: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線(師:這些線我們稱之為刻度線。)
生2:我看到上面有很多數字(師:這些數字呢,我們稱之為刻度值。仔細觀察這些刻度值,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3:我發現上面的數字有2圈(師:我們分別稱之為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生4:我發現上面數字排列都是有規律的……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刻度線都集中到了……我們把這一點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以上師生對話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隨機調整,隨時出示課件4)(幻燈片顯示量角器及各個主要部分的名稱,介紹0刻度線和90度刻度線)
2.建立1°的概念
師:在量角器上,我們把這個半圓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這里的“度”,就是角的計量單位,用符號“°”表示。
(板書: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
三、學生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試著量一量書本37頁的角1吧。(生嘗試量角,師巡視)
師:好,有些同學已經量出了角1的度數,讓我們聽聽他們是怎么量角的吧!(生邊說量角方法,邊展示課件,引導學生如何正確量角)
師:同學們都說的非常好,為了方便記憶,老師把你們的方法歸納成了一首兒歌(板書):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刻度看另邊,內外要分辨。
(PPT顯示,并且讓學生解釋對這首兒歌的理解)
學生量角2,深化學生對兒歌的理解。
師:同學們看一下大屏幕上量角的方法,判斷(請用手勢“√”或“×”表示)。(依次播放課件)
師:現在,我們一起觀察下大屏幕上的五個角,先看一下上面兩個角,在書本的38頁,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是量角器量一量,我們比一比哪位同學量的又快又準確。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邊的長短不一樣。但是他們大小相等。
師:也就是說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
(PPT出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
師: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啊?你們可以拿出量角器量一量書本上下面三個角的度數。
從學生回答中歸納出: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
四、課堂活動
1.師:現在,我們一起再來量一量上課開始我們自己畫的角,同桌之間再比較下,到底誰畫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師:我們看下書本38頁做一做的第二題,先來看看這面少先隊隊旗。誰來估計一下,角1大概有幾度?角2呢?角3呢?
(學生量角,交流)
師:我們再來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別是幾度。
五、總結交流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學生回答,師做簡單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量角,我們就可以把它運用到實際當中去。
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總結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7—38頁。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的計量單位,了解量角器的構造特點,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正確地讀寫角的度數。
2.經歷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過程,感受量角的意義。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領,知道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及特點
學情與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度量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張練習紙,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工具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引發度量的需求
1.教師出示活動角,引導學生演示將角變大、變小。
師:你們還記得這位老朋友嗎?
生:活動角。
師:誰能將這個角變大或變小。(生按老師的要求變大或變小。)
師:看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師在黑板上畫兩個角,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它們的大小。
師: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兩個角。哪個角大?
生:∠1大。
師:眼力不錯,老師不光想知道哪個角大,還想知道具體大出的部分。有辦法解決嗎?
生:用活動角量一量。
3、用活動角量角。
師:那就用你的活動角比一比。(學生各自操作)誰到黑板上來比一比。
師:注意觀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動角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時要注意什么?(突出頂點重合、邊重合)
生:活動角的頂點要和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邊要和量的角的一邊重合,然后固定好,照這樣再量另一個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時候要注意頂點對齊,一邊重合。
[設計意圖:本環節激活了舊知——復習角的大小的含義,喚醒學生對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關注,為用單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鋪墊;復習用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以及比較角的大小時注意“點對點,邊對邊",這實際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雛形,因此需要重點關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產生的歷程。
1.用同樣大的小角(10°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激發學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兩個角的大小
師:老師還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個這樣的小角,你能利用這些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嗎?(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組合作,度量兩角的大小。(教師深入小組指導,一個小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饋:度量的方法。
師: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那個角大,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個這樣的小角。
師:你們是怎樣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頂點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頂點重合,擺放第一個小角時,一條邊要與被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著往上擺。
小結:度量的時候將每個小角的頂點和要量的角的頂點對齊,擺的第一個小角的一邊要和要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個往上擺,這樣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幾個這樣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與∠2大小的優點。
師: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的優點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個小角。
小結: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不僅可以量出兩個角的大小,而且還可以知道∠1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解決的數學問題更加多了。
師:如果用這樣的方法去度量一個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覺?
生:太麻煩了。
師:你能想個辦法改進一下,量的時候擺一次就能量出一個較大的角里含有幾個這樣的小角嗎?
生:把這些小角用膠帶紙粘起來。
師:這個辦法可以嗎?是個會創造的孩子。
2.把單位小角拼成半圓,構造最簡單的量角工具。
師:按照你們的創意,我們就把這10個同樣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會形成這樣的量角工具。(課件演示粘成的半圓量角工具)
師:這樣的量角工具,這些小角的頂點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圓的中間。
師:數一數,半圓中一共有多少個這樣的小角?
生:10個。
[設計意圖:量角器的本質是單位角的集合,讓學生悟出用小角測量的可行性與操作要點,為學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堅實的基礎。比較用小角量角的優點與不足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考,改進工具。根據學生“把小角拼起來”的創意,及時演示拼成的半圓工具,其實這就是一個簡易的量角器。凸顯了量角器的本質——單位角的.集合。學生經歷了這一過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條了。量角就成了“用單位小角測量角的大小”,學生的思考就有了源頭,學習就成了有意義的學習,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記憶和重復。這種簡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學生探索量角工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以后只需要把這種工具加以改良優化就變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圓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師:會用它來量角嗎?那我們就用它量幾個角好嗎?(課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里有(4 )個小角,∠2里有( 12)個小角。
師:說一說是怎么量的。
生:半圓工具中間的點要和度量的角的頂點對齊,半圓的直邊要和角的一邊重合,然后數度量的角里面有幾個這樣的小角。
師:所有小角的頂點集中到中間的一點,找準它是量角的關鍵。我們再來量一下這個角吧。
(課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兩個小角多一點,
師:生活中經常需要知道多出來的角究竟有多少個同樣大小的小小角,看來我們創造的工具還需要改進,你有辦法改進嗎?
生: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幾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學生用“簡易量角器”測量了三個角的大小。“簡易量角器”與“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線條稀便于數、無刻度只能數、無缺省可以數的三個特點,正因為有此三個特點,所以用“簡易量角器"學習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優勢,一是方法容易學會,二是能夠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質,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難點。同時生成問題,產生進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進一步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了解量角器的構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進量角工具
(1)細分半圓工具。
師:為了更加精確地量出角的大小,我們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10個更小的角。。(課件演示平均分的過程)這樣,就把這個半圓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個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個。
(2)認識1度的角
師:每個這樣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單位“度”。(課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幫助學生建立1度角的空間觀念)。讀作:1度
(3)認識幾度的角。(
師:觀察這個量角工具(課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誰能找準這些角分別是多少度,并能說出具體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數,再1度1度地數。
2.認識內、外刻度線
(1)出示22度的角。
師:量一量這個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數,再1度1度地數,這個角里有2個10度和2個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師:這個角又是多少度?你會測量嗎?
生:130度。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測量好后,10度10度地數出來的。
師:每測量一次角,我們就從始邊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數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點麻煩。
師:能不能改進一下,讓我們一看終邊就能很快知道測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從始邊起10、20、30......標上數,這樣就能很快看出是幾度。
師:這個辦法好(課件出示內圈刻度線),我們再量一個角體驗一下(練習紙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師:這個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師:究竟是多少度,我們一起來解決一下,這個角的開口方向在那邊,從哪兒數起,這個角應該是多少度?
生:50度。
師:看來,量角工具上標一圈數,我們測量開口方向不同的角時很容易混淆。這個缺陷能不能改進改進。
生:從這邊起再標一圈數。
師:那我們就來實踐實踐(課件出示外圈刻度線)量∠6體驗體驗,好不好使。
4.認識量角器。
(1)課件上認識量角器
師:通過努力我們創造出來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結合課件邊演示邊介紹)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稱的。內圈的數叫做內圈刻度;外圈的數叫外圈刻度;這些長長短短的小線是刻度線,它們聚在的這一點叫中心點;0所對的刻度線叫做0度刻度線。
(2)認識手中的量角器。
師: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認一認。
(3)認識量角器教具。
師:誰來把這個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介紹給大家。
[設計意圖:用真實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感悟出必須加兩圈刻度,體會兩圈刻度線設計的科學性,至此一個完整的量角器已經形成。引導學生完整認識量角器,為使用量角器準確量角奠定了基礎。]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領
1. 讀角的度數專項練習(130°和45°)。
(1)重點練習讀角的度數時讀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2)體會在量角過程中應該怎樣正確擺放量角器。
2.學生嘗試量角,師生共同總結量角的方法和步驟。
(1)學生獨立量角。
(2)小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總結量角的方法和步驟。師完成板書(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經歷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過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個1度的單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質特征。從開始探究到創造出量角器,學生經歷了多次量角,學生獨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將量角和總結量角的方法放給學生完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總結數學活動經驗的意識和能力。]
3.學生獨立量角(
(1)量兩條邊較短的(85°)角。
師:量這個角,有的學生又遇到了問題,誰能幫幫他?
生:先延長兩條邊后,再量。因為角的大小不會改變。
(2)出現誤差后的應對策略:
師:同樣大小的角,怎么會量出84°、85°、86°三個不同的結果呢。想一想,問題出在哪里?
生:出現了“誤差)”。
師:看來盡管我們會量角了,但在量的過程中還會有小小的誤差。但有些時候必須把誤差降到最低最低,我們來看畫面。(課件演示“神七”發射成功的情境畫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讀)“角度在火箭在發射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點點誤差.......。”)
師:看到這里,你受到哪些啟示?
生:量角的時候,要認真,盡量減少“誤差"。
[設計意圖:學生測量時產生”誤差“是很正常的,教師要正確的面對學生的誤差。借助神舟七號發射成功的圖片及文字表述,讓學生體會到盡力降低誤差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線段、直線、射線和角。
2.理解線段、直線和射線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
2、教學難點:建立角的正確概念。
教具準備
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造情境,引入新課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梢钥吹礁鞣N各樣的線(出示幾種線,如電線、電視天線、跳繩的繩子等)。這些線有的是直線,有的是彎曲的。
2.教師演示:兩手拿著一根線,兩手靠近線就是彎曲的,兩手把線拉緊,線就是直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線有關的知識。
二、學習新知
1.認識線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頁上面的兩幅圖,像這樣一根拉緊的線、繃緊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2)把兩幅圖分別去掉兩端的手和弓,改為兩點,這就是線段。為了表述方便,兩點處分別標上“A”、“B”,這就是線段AB。
提問: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
我們可以用直尺量出線段A點和B點之間的長度,所以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
2.認識直線。
把線段向兩端無限延伸,就得到一條直線。(課件顯示)
提問:直線有端點嗎?能量出長度嗎?
(直線沒有端點,無限長,不能量出長度)
直線除了用“直線AB?”表示,還可以用小寫字母表示,如直線l。
3.認識射線。
把線段一端無限延伸,就得到一條射線。
出示教材第38頁下面的三幅圖片,說明手電筒、探照燈、焰火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作射線。
提問:射線有端點嗎?有幾個?能量出長度嗎?用字母怎樣表示?
(射線有一個端點,無限長,不能量出長度,可以用射線AB表示)
4.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明確他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總結歸納。
名稱
區別 聯系
直線
沒有端點,無限長 都是直
直的線
線段 只有一個端點,無限長
都是直
直的線
射線 有兩個端點,有限長
都是直
直的線
5.認識角。
(1)我們認識過角,下面的圖形都是角。
(2)這些角有什么共同點?
一個點,兩條射線。
歸納: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射線叫做角的邊。
(3)怎樣表示一個角呢?
角通常用符號“∠”表示。(注意與小于號“<”區別)
記作:∠1 記作:∠2
讀作:角1 讀作:角2
(4)運用上面的知識,畫一個角,并寫上各部分的名稱,標上字母,用角的符號表示出角,讀一讀。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39頁上面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說一說直線、射線、線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再獨立辨一辨,并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
2.教材第39頁下面的“做一做”。
數一數有幾個角。小組或同桌之間互相數,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3.教材“練習七”第1題。
先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畫?再動手畫一畫。
指名匯報:你發現了什么?
結論:經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出一條直線。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生活入手,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各種線會經常出現;通過畫圖、對比很快找到線段、直線、射線的區別;真正理解角的含義,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角的度量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常用單位“度”和度的符號“ °” 。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和方法。
2、教學難點:怎樣讀出角的度數。
教具準備
直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讓學生分別在練習本上畫出一個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觀察,誰的角大,誰的角小?
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哪個角大,哪個角小的?
2.課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較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3.教師:盡管我們能通過觀察比較或重合比較的方法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會量角。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
要準確測量一個角的大小,應該用一個合適的角作單位來量。
出示教材第40頁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紹,并出示量角器。
(1)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運用課件逐一向學生介紹:中心、外刻度、內刻度、外刻度0°刻度線,內刻度0°刻度線和角的計量單位“度”以及度的符號。
(板書:1°)
(2)分別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線和內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線。
2.教學例1。
討論:怎樣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數呢
(1)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用課件演示測量角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點重合,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
第二步:線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
第三步:讀準數,看角的另一邊落到量角器的哪一個刻度線上,這個刻度所對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2)照樣子量出教材第40頁中∠1和∠2的度數。
學生動手量一量,看準刻度,記在旁邊。怎樣看刻度,你有什么好辦法?
(與量角器0°刻度線重合的邊向右,就認里圈的刻度數;相反就認外圈的刻度數)
3.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2題。
(1)觀察下面兩個角,哪個角的邊畫得長一些?
(2)猜想一下哪個角大一些。
(3)動手量一量,驗證一下你的猜想,你發現了什么?
(4)在教材上把左邊一個角的兩條邊延長,再量一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結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張開越大,角越大。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圖中的量角器上分別找到相應的刻度,填出每個角的度數,注意刻度是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點名說一說你是怎么看的。
2.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3題。
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教師指名匯報各個角的度數,集體訂正,要求測量不準確的同學重新測量一次。
3.教材“練習七”第2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并分別記下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4.教材“練習七”第3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檢查。
5.教材“練習七”第4題。
(1)量出圖中4個角的度數,并記下來。
(2)∠1與∠3有什么關系?∠2與∠4呢?
(3)你能發現什么?說一說。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學到哪些新的知識和本領?測量角的大小時應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動手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通過對比,觀察了解角的大小的實質問題,培養認真、細致和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也激發與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后小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