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7
這是琥珀教學設計部編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認讀和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能夠嘗試用讀課文、小組討論等方式解決一些問題。
3.能夠大致了解文中介紹的那塊琥珀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趣質疑
相聲演員郭德綱說,于謙家里有一塊琥珀,這塊琥珀里有一頭長頸鹿,你覺得可信嗎?(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你們是一群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接下來,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琥珀》,也許課文會教給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給我們一些啟迪。
二、自讀課文,初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確;遇到生僻的字詞,多讀幾遍,把句段讀通順;有疑問處,做好標記。
2.檢測自讀情況。
讀一讀,讀準字音,遇到不懂的詞提出來,聯系語境試著理解。
松脂 拂拭 掙扎 晌午 一番 午餐 怒吼 滲出 熱辣辣 劃動 推測 詳細
3.指導書寫生字。
學生反復分析對比本課生字,找出自己認為不容易寫好的字,練習書寫。教師重點指導書寫“餐”字:注意間架結構;注意組成這個字的幾個部件。
(設計意圖:學生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以后,思維會更活躍,會產生許多想法。遇到讀不懂的詞句提出來探討,疑問處做好標記,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嘗試解決
1.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寫在學習單上。
2.小組內對照學習單(見表1),梳理問題,整理出共性的問題。
(1)說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其余同學只說與別人不一樣的問題,同時結合課文,相互啟發,試著解答問題。
(2)小組整理本組還未解決的問題,梳理出最想解決的2~3個問題。
3.全班交流,邊交流邊試著解決問題,整理出大家最想解決的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用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去評估自己的學習;通過自主思考和同伴交流,對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有了方向和方法;在互學共進過程中,樹立嘗試解決問題的意識。)
4.回顧課文內容,說說文中介紹的琥珀是什么樣子的。
5.課后思考、探究。
結合課文內容和其他方式,嘗試解決一個大家都想弄明白的問題: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
(設計意圖:學習層層推進,由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在統領全文的主問題引領下,去學習,去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語文素養的形成。)
四、課后作業布置
1.練寫生字。
2.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利用“魚骨圖”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2.能聯系上下文,探究作者關于琥珀的形成過程的推測,明確推測不是隨意的想象,而是有可靠的依據。
3.能聯系科學知識,探究本文推測的合理性,并嘗試推測。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當時發生了一件對于蜘蛛家族和蒼蠅家族來說極其恐怖的事件,我們想要弄清楚整個故事的每一個細節,你們愿意去一探究竟嗎?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課時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開啟學習。)
二、抓住關鍵信息,探究作者的推測
1.細讀課文,尋找關鍵信息。
邊讀文邊尋找信息,摘錄關鍵詞,完成學習單上的“魚骨圖”。
2.對照課文,交流“魚骨圖”。
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填寫的魚骨圖,認真對照課文內容,看看有沒有需要補充的信息。
3.結合課文,梳理關鍵信息。
時間:約莫幾萬年前、夏日、晌午
地點:海邊、老松樹林
人物:蜘蛛、蒼蠅
起因:蜘蛛想吃蒼蠅
經過:一齊、重重包裹、地質變化、漫長、淹沒
結果:化石
4.填寫關鍵信息,說說琥珀形成的過程。
這幅魚骨圖把重要的關鍵信息全部都提取出來了。請結合這些信息,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塊琥珀形成的經過。
強調:不能遺漏重要的信息,漏掉了一個信息,這塊化石就形成不了,或者變成的就不是這樣一塊琥珀。
引導學生發現:作者在介紹這塊琥珀的時候,有可靠的依據,敘述有條理,而且起因、經過、結果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關系,用詞非常準確。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學習內容相對而言是比較枯燥的,但是采用探究的形式,一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二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魚骨圖、故事的六要素、提取關鍵信息,這三項內容一整合,就可以把形成這塊琥珀的過程說清楚了。)
三、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推測
請你用上“可以想象……因為……”說一說“魚骨圖”上各個要素的想象依據。比如:可以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約幾萬年前,因為琥珀化石的形成需要漫長的時間。
1.自由說。請你挑選其中一個或幾個說給學習伙伴聽,能夠說得越多,表明你越厲害。(注意在課文中找準依據)
2.全班交流。同學發言的時候,仔細聽,如果他說的和你想講的一樣,你就不要舉手。如果他說完的時候你還有補充,你就馬上舉手。
3.引導學生發現作者推理的嚴密性。
(1)在探究中解疑:
①“松脂”這個詞在文中多次出現,為什么要反復寫松脂,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解釋。
找到相關的句子;品讀句子;做出解釋。
(松脂是形成琥珀的必要條件;也是文章的線索;可以體會到老松樹對兩個生命結束的同情……)
②研究琥珀有什么意義?
生交流;師補充資料。
結論:研究琥珀,可以發現古老的植物和動物,對于研究動植物有參考價值;對于研究地球氣候、生物均有科學意義。
③探究文中最后五個自然段的意義。
(它們是研究琥珀的關鍵條件;提供推測琥珀形成的依據;文章更有趣。)
小結:以后我們再讀到類似的文章,也可以試著用魚骨圖搜集故事的要素,并試著尋找依據,進行合理推測。
(2)感受文章語言的生動傳情。
反復品讀文章中相關語句,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兩只小蟲的喜愛、擔心和同情。
如:一只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陽光下快樂地飛舞。
兩只小蟲淹沒在老松樹黏稠的黃色淚珠里。
(設計意圖:巧妙地用上“可以想象……因為……”這樣的句式,既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訓練了學生探究因果的思維能力。同時,感受這篇科學小品文的語言準確、生動傳情、邏輯嚴密。)
四、拓展學習,嘗試推測
1.小組討論。
(1)如果把課文中的“夏日”換成“秋天”會得出怎樣的結果?為什么?
(2)如果把課文中的“幾萬
年”換成“100多年”又會得出怎樣的結果呢?為什么?
(3)說說你現在對于作者關于
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測有什么看法?
2.課后嘗試探究。
(展示螞蟻、樹葉、蜥蜴、青蛙四塊琥珀)
從四塊琥珀當中請選擇其中一塊,去查找相關資料,尋找推測中需要的客觀依據,然后嘗試著用“魚骨圖”來記錄你推測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把要素寫在魚骨圖邊上,然后向同學介紹你的推測過程。
(設計意圖:用換一換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由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學生可以將課內所學的知識嘗試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和生活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琥珀》教學設計3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課文生動具體地記敘了這塊奇特的琥珀形成的過程。本文語言生動,教師可以提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積累語言、發展語言、運用語言,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后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既揚科普特色,又凸顯語文味。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制作多媒體課件。
2.搜集琥珀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
學生準備:1.預習課文,嘗試朗讀。
2.查找有關琥珀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實物演示,導入新課
1.導入:(出示琥珀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中的這個事物嗎?來說一說吧!
2.板書課題。指導讀準字音。
3.引導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琥珀的資料。
4.簡介作者德國作家柏吉爾的資料。
5.引導質疑: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琥珀有什么價值?……
6.小結過渡: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形成時間非常長,需要幾萬年時間。琥珀大多由松科植物的樹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稱為“松脂化石”。今天就讓我們穿越到幾萬年前,去讀一讀這樣一個故事,你會了解琥珀的形成,會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的地球上發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欣賞各種琥珀照片,激發學生對琥珀這種神奇的化石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1)一邊讀一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準確,不理解的詞語做出標記。
(2)把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并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3)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①朗讀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詞語:
琥珀 嗡嗡 松脂 拂拭滲出
前俯后仰 掙扎 一番埋在 澎湃
(2)指名讀詞,強調個別字的讀音。如:“珀”讀pò,不讀pè;“埋”是多音字,在“埋在”中讀mái,不讀mán;“脂、拭、滲”是翹舌音。
(3)指導讀準必會多音字“扎”,“扎”在“掙扎”中讀zhá。“扎”還有另外兩個音zhXXXXX和zXXXXX,讀zhXXXXX時,可以組詞“扎實”;讀zXXXXX時,可以組詞“包扎”。
(4)小老師領讀,學生齊讀,讀準字音。
(5)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說說課文的生字,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
①換一換。熟字換偏旁,如:
珀——伯 脂——指
拭——試 滲——慘
②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如:
琥:虎+王字旁 埋:里+提土旁
(6)我會寫好字。
①觀察生字。找出左右結構的字:
吼 脂 拭 劃 晌 辣 滲 掙 埋 刷 測 詳
②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特點:大部分左窄右寬;“刷”“劃”左寬右窄。觀察這些字的主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
③重點指導學生書寫上下結構的“餐、番”:
“餐”:筆畫多,注意筆畫寫得要收。以豎中線為中心,上半部分的“又”要寫得小,捺畫變成點;下面的“食”要穩穩當當地托住上面的兩個部件。
“番”:上下結構,上面是“”,下面是“田”。“”的豎和“田”的中豎要對齊在豎中線上。
④生練寫生字各一遍。
設計意圖:生字詞教學在中年級依然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從中年級起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字詞的學習。通過小老師的形式,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識字方法,便于學生掌握多種方法,能有效地識記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組內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級匯報:
課文主要講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3.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文中表示時間的句子。
(1)很久很久以前。
(2)一個夏日。
(3)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
(4)又是幾千年過去了。
4.根據時間的變化,說說發生了什么。
(1)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2)在一個夏日里,蜘蛛剛想捕捉蒼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松脂繼續滴下來,最后形成一個松脂球。
(3)幾千年以后,海水把森林淹沒了,松脂球被淹沒在泥沙下面。
(4)又是幾千年以后,松脂球變成了化石。人們可以從琥珀推測發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5.課文哪些段落寫了琥珀的形成過程?(第2~12自然段)
設計意圖:領會課文主要內容,抓住時間變化,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為深入閱讀做好必要的鋪墊。
四、學習課文,了解琥珀的樣子
1.默讀課文,找找課文中描寫琥珀的句子,讀一讀,想象一下這塊琥珀的樣子。 可出示琥珀圖片,借助圖片來了解琥珀的樣子。
2.交流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躺著。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還可以想象它們當時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樣掙扎,因為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3.指導朗讀好句子。
4.說說這是一塊怎樣的琥珀。(有趣的琥珀等)
5.理解句子:
(1)課件出示:“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2)理解“推測”。說出近義詞:猜測、推斷。
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3)人們根據怎樣的線索可以推測出幾萬年前發生了什么呢?
(因為能清楚地看到兩個小東西,并且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顯然是經過了掙扎。)
設計意圖:能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并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搜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設計意圖:布置學生課外搜集和琥珀相關的資料,進行拓展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朗讀詞語。
怒吼、松脂、灰塵、拂拭、美餐、晌午、熱辣辣、淹沒、掙扎、成千上萬、沖刷、斷絕、推測、詳細、情形。
2.談話導入: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琥珀的樣子。作者說:“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萬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那么幾萬年前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琥珀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讓我們穿越到幾萬年前的那個夏日,來看看究竟發生了什么。(板書課題:琥珀)
設計意圖:復習上節課的內容,提出相關問題,點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簡單明了,節省了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
二、合作交流,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1.小組合作,閱讀第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蜘蛛和蒼蠅是怎么被包在琥珀里的。
2.討論交流,互相補充。
在一個夏天,一只小蒼蠅被松脂的香味吸引住了,停在了一棵大松樹上。有個蜘蛛爬過來,想把蒼蠅當作一頓美餐。蜘蛛剛撲上去,一大滴松脂就滴下來,剛好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它們掙扎了一番,最后不動了。
3.再讀第2~12自然段,說說要形成琥珀需要哪些條件。
(1)小組合作,圈畫出關鍵詞句。
(2)交流匯報形成琥珀的條件:松脂滴落,深埋在地下,需要幾萬年的時間。
(3)根據回答板書:松脂球 化石(琥珀) 時間漫長
4.聯系琥珀形成的過程,說說作者推測的依據是什么。
引導學生“推測”,這很重要,可以避免上成科學課。
(1)晌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陽光里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
(因為琥珀是由松脂形成的,而松脂滲出需要很高的溫度。由此推測這是在夏天的中午,天氣比較熱,溫度比較高。)
(2)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
(因為琥珀的化石里有小蒼蠅和蜘蛛,所以推測出蜘蛛想要吃蒼蠅的時候,滴落的松脂把它們包住了。)
小結:科普類的文章語言嚴謹,作者的推測并不是毫無根據的,而是合理進行推測。(板書:合理推測)除了這兩處,還有哪里也是合理推測呢?
(有個漁民帶著兒子走過海灘,在海邊的泥沙里發現了琥珀,由此推測當時大海在不遠處怒吼,在漫長的歲月里,海水把森林淹沒。)
5.齊讀第2~12自然段,體會語言的嚴謹、推測的合理。
6.再讀第2~12自然段,體會語句的生動。
(1)導學:這篇課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科學小品文,你們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呢?畫出喜歡的語句,和同學交流分享。
如:第2自然段中,作者把當時的環境描寫得非常生動,使讀者感到四周非常安靜祥和。
第4自然段中,小蒼蠅的樣子、動作,寫得非常生動。
…………
(2)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
要求:讀描寫環境的語句時要語調輕緩,讀出環境的安謐、美好。
讀描寫小蒼蠅的語句時語調要輕快,讀出小蒼蠅的可愛。
讀描寫蜘蛛撲食小蒼蠅的語句時要加快節奏,要讀出當時的緊張氣氛。
設計意圖:學習科普類的文章,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懂得一定的科學知識,還要指導學生感受語言特色,通過朗讀、品析、體會語言的生動,學出“語文味”。
三、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總結回顧。通過學習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2.在你閱讀這篇科普作品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呢?
3.延伸練習:上網搜集其他琥珀的照片,挑選一個來合理進行推測,寫一寫它的故事。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在通過總結回顧加深理解課文內容及表達方法,并遷移運用方法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板書設計
琥 珀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科普類的課文。文章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把琥珀的形成過程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教學時,教師努力避免單純科學知識的傳授,而是用關鍵的問題引領,如:讀讀課文,聯系琥珀形成的過程,說說作者推測的依據是什么?從而讓學生通過上下文的聯系,感受到推測的合理。再如:本篇課文語言生動,讀讀課文,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和同學分享分享。通過閱讀——品味——朗讀,我們體會到了語言的生動,感受到科普類文章的語言的特點:準確、嚴謹、精煉。這樣,運用聽說讀寫的多種策略,扎扎實實地“踩”在語言文字運用的“點”上,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學習,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準“晌午、 火辣辣、拂拭、每餐、滲出、劃動、怒吼”等詞。
2.能在閱讀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說出琥珀的形成過程。
【教學重、難點】
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說出琥珀的形成過程。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識琥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琥珀》,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都是什么旁?王字旁其實是玉字旁,大多表示珍貴的寶石。琥珀就是一種珍貴的寶石。
2.你見過琥珀嗎?(琥珀是松脂的化石)看,這就是琥珀(欣賞圖片)
請用一個詞來形容下你看到的琥珀。(晶瑩透明 美麗高貴)
二、了解琥珀,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1.出示預學單中學生覺得難讀的詞,你會想到文中哪些事物?
課件出示:晌午 火辣辣 滲出 松脂 拂拭 掙扎 劃動 美餐 怒吼 澎湃
2.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詞語,通過預習,能不能運用關鍵詞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呢?
3.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什么是琥珀?課文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你發現了琥珀的樣子了么?
4.你獲取了哪些有效信息?(解決問題,可以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
5.課件出示一段資料,讀一讀,你又對琥珀有什么了解?(可以查閱資料)
三、深入研讀,聚焦重點
1.自由讀課文,聚焦課文2--12自然段。
2.琥珀的形成離不開(太陽 松樹 蜘蛛 蒼蠅 大海)事物,再讀。
3.運用關鍵詞,講述琥珀的形成。
4.同桌合作講述琥珀形成過程。
5.課本資料袋出示,不動筆墨不讀書,獲取主要信息。
6.根據樹脂---硬樹脂---琥珀,再次講故事。(天然琥珀)
7.課文在講琥珀的形成,這段文字也在講琥珀的形成,你覺得哪種表達更好,你比較喜歡哪種表達?你覺得哪好?
8.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9.聚焦“推測”你從哪句話里推測出松樹有松脂?
四、延伸拓展
1.推測當時蜘蛛、蒼蠅掙扎的畫面,寫一寫。
2.交流匯報
五、作業布置
1.做一個講解員,向自己的家人或是朋友介紹琥珀的形成過程。
2.閱讀柏吉爾的《烏拉波拉故事集》
六、板書設計
5.琥珀
太陽 松樹 聯系上下文
查資料
蜘蛛 蒼蠅
大海
教學目的:
《琥珀》教案設計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想想要有科學依據,合理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價值及依據。
3、學會生字新詞,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了解琥珀的形成、價值及依據,懂的想象要科學合理,培養想象了。
一、預習探究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0課《琥珀》,誰能讀課題。
指名讀,齊讀課題。
師: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共同學習課文。
二、合作交流
要求:
1、自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如果有不懂的詞語或句子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檢查自學情況。
(1)誰想讀出下列詞語:
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沒澎湃粘稠
(2)生說出自己理解的詞語。
(3)還有那些不懂的詞可以提出來
3、檢查讀書情況
思考: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那些內容?
指名讀文
生說課文講了那些內容
4、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三、品讀體驗
1、過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兩只活蹦亂跳的小動物,會被一滴松脂同時報在里面,它們到底是怎樣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進一步學習理解課文。
2、交流
師:除了上節課即課后的問題,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過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條件?
3、熟讀課文
(1)、摸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條件。
(2)、同桌間互相交流,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3)、匯報
生:我認為琥珀的形成必須有太陽、老松樹、蒼蠅和蜘蛛。
師:讀出有關語句并進行分析。
生:那里長著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可以聞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為松脂只有在太陽光強烈時,才會變軟,才會滴下來,為后面地下來包住兩只小動物做了鋪墊。
生:小蒼蠅停在了一棵大松樹上,他正用腿來撣翅膀,沒有注意蜘蛛,也沒有看到要滴下來的松脂。
生:本來蜘蛛想把蒼蠅當一頓美餐,沒想到松樹上滴下松脂。
生:我認為“剛好”一詞用得比較恰當,因為必須在蜘蛛要靠進蒼蠅而還沒有靠近的一瞬間,松脂才滴下來,正好把他們兩個包住,松枝早點、晚點滴都不行。
師:同學們分析得都不錯,那么松脂包住了蒼蠅和蜘蛛就成了琥珀嗎?
生:不是的,通過讀書,我知道琥珀的形成需要經過很長很長的年代,甚至上萬年。
師:請讀一讀書中語句,
生:我還知道琥珀的形成還經過了地殼的變化,經過了很長的時間,被埋在地下形成了化石,這也是琥珀形成的條件。、
師:通過剛才的分析理解我們知道了琥珀的形成過程,那么這些全是科學家的推測,你認為他們推測的合理嗎?
4、繼續讀課文,進行討論,共同交流。
5、分角色讀這一部分內容
師:那么這塊琥珀到底有什么價值呢?你們想知道嗎?趕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后一自然段。
生:從這塊琥珀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還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生:我還知道遠古時代,蜘蛛就吃蒼蠅。
四、鞏固延伸
1、學習這篇課文,你們有哪些收獲?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20琥珀
太陽曬松樹滴松脂包蒼蠅蜘蛛
形成琥珀
地殼變化
教學反思: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也可以采取課下進一步搜集資料進行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探究式學習是對本課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還能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第一課時《琥珀》的教案
一、揭示課題:欣賞琥珀圖片,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琥珀)讀準字音。關注字型,看看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猜測一下“琥珀”會是什么?為什么?
2. 老師課前搜集了一些琥珀圖片,想不想一起來看看?(大屏幕出示琥珀圖片)欣賞。
看到這些琥珀,你想說什么?想知道什么?
4.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琥珀》,研究這些大家感興趣的這些話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琥珀常識,研究文章脈絡。
1. 自讀課文,要求:第一,輕聲朗讀,把課文讀通,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同時把你認為比較重要的、難懂的詞語劃下來;第二,再次默讀,邊讀邊思考,琥珀到底是什么?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琥珀有什么價值?
2. 檢查交流:
(1)說說剛才劃了哪些詞語。指名朗讀并理解“颯颯、拂拭、前俯后仰、澎湃、黏稠”等詞語。
A.颯颯:課文中用颯颯形容什么?風吹樹葉颯颯地響,哪是一種怎樣的聲音?
B.拂拭、前俯后仰:邊做動作,邊說說意思。
C.澎湃:課文中用澎湃形容什么?澎湃的波浪是怎樣的?
D.黏稠:填一填:黏稠的( )。
(2)讀了課文,你對琥珀有什么新的了解?琥珀到底是什么?
A.理解“化石”:化石是什么?看到過什么化石嗎?
B.理解“松脂球”:松脂球是什么?
C.出示資料,小結:
琥珀是由遠古時代樹脂演變而成的透明化石,因為它的漂亮,神奇,成為非常珍貴的寶石,其中里而包裹有昆蟲的,尤為珍貴。在我國古代琥珀又叫“江珠”、“頓牟”、“遺玉”等名字。
(3)課文中寫到的這塊琥珀又是怎么樣的呢?文章哪段在寫這塊琥珀的樣子?
A.指名朗讀。
B.說說這是一塊怎樣的琥珀?
C.課件出示這塊琥珀的圖片:用自己的話介紹這塊琥珀的樣子。
(4)這美麗神奇的琥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課文哪些段落寫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A.默讀2-12自然段,用一兩句話說說琥珀的形成過程。
B.小結:松脂球滴落到蜘蛛和蒼蠅上;松脂球被埋在地下;變成了化石。
3. 研究文章脈落:
(1) 琥珀的形成過程是作者親眼看到的嗎?(板書:推測。)什么叫推測?
(2)這篇文章,作者是依據哪些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推測哪些不知道的事情的?
(3)因為我們是從已知的事情去推測未知的事情,所以,按照一般的記敘方法,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們會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4)如果先介紹琥珀的樣子,我們會怎么介紹?
(5)小結出示句子:這塊琥珀里躺著“蒼蠅和蜘蛛”兩個小東西,可以看到這兩個小東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6)讀課文最后一段,比較兩段話在介紹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感受:“仍舊好好地躺著、可以看見……還可以想象、因為”等詞與上文的連接作用。)
(5)說說兩種不同的記敘順序各有什么特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