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7
這是整數指數冪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整數指數冪的人教版八年級數學教案
1.知道負整數指數冪=(a≠0,n是正整數).
2.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數.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難點:
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堂知識使學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理論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能利用事物之間的類比性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1.回憶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1)同底數的冪的乘法:am?an = am+n (m,n是正整數); (2)冪的乘方:(am)n = amn (m,n是正整數); (3)積的乘方:(ab)n = anbn (n是正整數); (4)同底數的冪的除法:am÷an = am?n ( a≠0,m,n是正整數,m>n); (5)商的`乘方:()n = (n是正整數);
2.回憶0指數冪的規定,即當a≠0時,a0 = 1.
3.你還記得1納米=10?9米,即1納米=米嗎?
4.計算當a≠0時,a3÷a5 ===,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am÷an = am?n (a≠0,m,n是正整數,m>n)中的m>n這個條件去掉,那么a3÷a5 = a3?5 = a?2,于是得到a?2 =(a≠0).
二、總結: 一般地,數學中規定: 當n是正整數時,=(a≠0)(注意:適用于m、n可以是全體整數) 教師啟發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來看這條性質是否成立. 事實上,隨著指數的取值范圍由正整數推廣到全體整數,前面提到的運算性質都可推廣到整數指數冪;am?an = am+n (m,n是整數)這條性質也是成立的.
三、科學記數法: 我們已經知道,一些較大的數適合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有了負整數指數冪后,小于1的正數也可以用科學記數法來表示,例如:0.000012 = 1.2×10?5. 即小于1的正數可以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位數只有1位的正數,n是正整數. 啟發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 = 1.2×10?2,0.0012 = 1.2×10?3,0.00012 = 1.2×10?4,以此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有0.0000000012 = 1.2×10?9,即對于一個小于1的正數,如果小數點后到第一個非0數字前有8個0,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這個數時,10的指數是?9,如果有m個0,則10的指數應該是?m?1.
一、本節課的亮點
1、教學流程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的幾個環節緊緊圍繞自主預學憶舊知,由舊引新感新知,合作探究探新知,精講導學用新知,變式訓練固新知,小結評學理新知,拓展延伸深化新知的思路展開,由淺入深,步步深入,體現了低起點,小坡度,密臺階,多層次,高落點的設計,由以前學過的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引入,讓學生思考“當a≠0時,a3÷a5=?為什么?”這個問題,從而引入新課,這個過渡自然,設計巧妙。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得出a—n與an互為倒數這個結論后,及時對指數的取值范圍擴大到全體整數作了一個歸納,將所學新知及時納入知識體系,使學生對舊知新知有一個整體把握,從而使學生對新知有一個更好的掌握和理解。
2、教學方法的'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整數指數冪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正整數指數冪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所以本節課楊老師采用類比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來學習整數指數冪運算性質就比較簡單容易,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同時讓學生在合作互學中對新知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較容易。特別是在對思考①的處理上,先讓學生先利用同底數冪的除法算,然后再用分式的約分計算,通過比較兩種方法計算的結果,讓學生自己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思考、歸納的習慣,這也充分體現了導學案的“導學”功能。
3、教學活動安排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以生為本的理念貫徹課堂始終,同時按照“三學小組模式”要求組織教學,預學互學內容安排合理,本節課楊老師以七個活動為主線,以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為核心展開,活動①讓學生在動嘴說中有所想,活動②讓學生在動腦想中有所思,活動③④讓學生在對新知納入知識系統中對新知有一個整體把握和升華,活動⑤讓學生在動手算,觀察思考中有所悟,活動⑥讓學生在運用新知中有提高,讓學生在練習反饋中有所鞏固,活動⑦讓學生在反思小結中對新知有所整理歸納。整節課通過活動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活起來,想起來,交流起來,學生突出“想,思,悟”,教師突出“引,誘,導”。
4、本節課提現了楊老師的教學基本功扎實:主要體現在板書規范,字體美觀,語言親切,教態自然,時間把握合理。
二、本節課的不足
1、導學案還有優化的空間:活動③讓學生計算后,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活動③的計算結果,然后得出④的結論就比較容易,也可以說是水到渠成,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感悟,再歸納指數的取值范圍擴大到全體實數這個結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也體現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2、老師在課堂上還可以講的或說的更少些:尤其在合作互學環節,一些關鍵的結論應該先讓學生說,其他同學補充,再讓另外學生評,最后老師來糾正、補充、歸納效果會更好一些。
3、課堂上要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如在計算時學生直接得出等于這個結果,老師還可以追問:“為什么?”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此處實際上應用了本節課學的很重要的一個結論,如果忽略過去對于中下等學生就還是糊涂的。
總之,本節課楊老師以活動為主線,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以讓學生類比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的學習方法為指導,不僅讓學生有所想,有所思,更讓學生有所悟,實現讓學生快樂學數學,輕松學數學的目標。課堂上數學知識得到了落實,學生能力得到了提升,數學思想方法得到了滲透,我認為是一節非常成功的數學課。
本節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整數指數冪,重點是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教學難點是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數。體驗以前所學的正整數指數冪、0次冪和大于1的科學記數法的表示的有關知識的擴充過程,體驗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從學生的掌握情況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1、在本節的教學設計上,重點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觀察、驗證、探究等活動,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會用整數指數冪性質進行簡單的整數指數冪的相關計算,提高數學語言的應用能力。
2、教學難點處理采用反復強調做題細節,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小數,a×10-n,a 是整數位只有一位的正數,n是正整數。在進行運算時,要步步有據。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力度加大,下了不少的功夫。學生學習反饋的效果較好。
3、點評時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學生回答問題,尤其是上黑板板演時,能用激勵性的語言去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本課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的分組探究環節,有的組沒有真正的開展起來,流于形式,時間上也沒有很好的把握。以后在教學上要注意幫助學生,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為《數學基礎模塊(上冊)》課本中的第四章——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中的第一節有理指數冪。指數函數,即f(x)=ax (a>0且a ≠1),這里的a x 是一個指數冪,其中x ∈R .這就涉及到實數指數冪的概念。而之前同學已經學習過整數指數冪,所以需要在學習指數函數前將同學已有指數冪的概念進行推廣,由整數指數冪推廣到有理指數冪。這節課涉及到的新內容,分數指數,涉及到了以前所學過的根式知識,根式就成了有理指數冪的基礎,所以本節課主要就是針對有理指數冪,從n 次方根逐步認識根式,為進一步認識有理指數冪奠定基礎。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 理解指數冪和根式的概念;
能力目標:1. 正確運用根式運算性質和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2. 掌握分數指數冪和根式之間的互化
情感目標:1.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1. 根式和指數冪概念的理解;
2. 掌握并運用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三)教學難點:1. 分數指數冪和根式之間的互化 2.提高學生積極性
二、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以前也學習過整數指數冪和方根,有一定的指數冪基礎。職校學生動手能力較強,對實操課會更感興趣,對純理論的學習興趣稍欠,理論課堂的積極性不高。本次課希望通過分小組,利用小組競賽模式和理論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積極性,掌握本節課所學內容。
三、 教學策略與方法
1、 講授法:講解指數冪和根式的概念 2、 練習法: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3、 小組競賽法:利用分小組競賽形式,提高積極性并同時掌握本節課內容。
四、 教學步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