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4
這是抵制飯圈文化班會教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假如肖戰是你最喜歡的一名演員,請根據提示寫英語短文來描述他”“這次考試我沒考好,都是因為《陳情令》太好看了”,近日,網絡上有博主發布文章稱,一些試卷和教輔讀物上出現大量流量明星,涉及語文、英語、政治等多個學科,無形中在給孩子灌輸一種追星思想,可能會對孩子的學習心態造成影響。
老師教學方式刻板,教學內容與現實脫節,確實很難受到學生歡迎。但無底線將飯圈文化引入校園,甚至在試卷和教輔讀物上不加分析地引用流量明星,不僅侵占公共資源,擾亂正常教學秩序,而且吞噬了青少年的精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宋文新提出整頓無底線追星的建議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充分表明了公眾對不良“飯圈文化”的擔憂。
其實,試卷和教輔上并非不能出現明星,關鍵看有無必要,如何正確引導學生理性地欣賞藝人及文藝作品。對于一些熱心公益事業的明星,我們要引導青少年學生多做正能量的事情,“成為更好的自己”;對于一些人格、人品欠佳的明星,我們在試卷命題和編寫教輔讀物時,要引導學生對相關現象進行批評和反思,從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01
志向遠大、有貢獻的人
當我們把目光放在學生課本時使便會發現,課本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包括魯迅、胡適、李大釗這些革命烈士,或是憂國憂民、志向遠大的古代文人,比如杜甫、辛棄疾等。
偶像目的就在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他們明確人應該為什么而活著,教育他們心懷祖國,擁有家國精神。人的精神領域包括小我和大我,小我往往局限于生活,而大我則讓我們胸懷祖國,有大格局,所以這樣崇高的人物才是學生應該追求的偶像。
02
在行業中有所成就的領先人物
成功的人往往能夠對我們的人生起到導向的作用,我們可以把他視為偶像以此作為未來發展的動力。優質偶像必須是某個行業的翹楚,本身有能力,并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如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對疫情毫不退縮的鐘南山等等,他們辛勤付出、在自己的領域中有成就,是人民心中的大英雄,心中有大義、有大愛,所以更值得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
03
有自強不息精神的人
職業是不分高低貴賤的,很多優質明星乃至影視人物也可以成為偶像,他們甚至比起書本中的人物更易于被學生接受。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應該學習他們身上那種百折不撓、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會在我們的人生中不斷煥發光芒,指引我們度過人生的每一個低谷,不會隨意被挫折打敗。
教師行業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言行更需要小心謹慎,同時也要時刻謹記師德和行為規范,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強行灌輸給孩子,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所以個別老師這種在課堂上安利偶像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當然老師也有追星的權利,但是要時刻謹記追星適度,更不能把飯圈文化帶到校園中,否則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更會對孩子價值取向帶來負面影響。
在出臺“雙減”政策,整治游戲行業,開展中小學有償補課等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后,相關主管部門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督促網站平臺規范和引導粉絲群體理性追星。
這次專項整治主要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群、互動評論等環節,深入清理涉粉絲群體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目前,已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余條,處置違規賬號4000余個,關閉問題群組1300余個。其中吳亦凡的個人社交賬號在全平臺都被封禁了,幾千萬粉絲的聚集區也隨之消失,甚至還多的有關吳亦凡的粉絲互動空間都被封禁了。可以說,號稱有“5000萬人”的吳亦凡粉絲圈群徹底涼涼了。
教材驚現“Wu Yifan”,官方解釋:“Wu Yifan”非“吳亦凡”
講到吳亦凡,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有家長發現在人教PEP版本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英語教材上出現了“Wu Yifan”的人物,發音跟“吳亦凡”相同。一些家長認為會讓人聯想到吳亦凡,建議更改教科書名字。
很快,人教社作出回應,稱該名稱20年前就開始使用了,“Wu Yifan”在課外的正確翻譯為“吳一凡”,不是“吳亦凡”。但“考慮到與藝人發音相似,會讓教師在授課時,做好說明引導工作,避免學生誤解。”
經典被教材“踢出局”,流量明星成???/p>
家長對人教PEP版本英語教材“Wu Yifan”人物的關注,實際上反映了大家對現在教學過程中娛樂化傾向的擔憂。大家發現,在新修訂的教材中,《孔乙己》、《阿Q正傳》、《黃繼光》、《劉胡蘭》等經典篇目被逐漸刪減,考試材料中很多科學家,偉大的歷史人物也在逐漸淡出視線。取而代之的是,吳亦凡、肖戰、趙麗穎、張大仙、鹿晗、李易峰等許多娛樂明星卻成為了相關教學材料的主角。
將明星引入教學中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當學生們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學習積極性會被調到起來,學習也會變得更加自主,學習更有效率。比如,今年新出的網劇《山河令》很受學生喜愛,愛屋及烏,這些平時老師怎么攆都不背古詩詞的孩子,很快把劇里出現過的古詩詞全部通篇背下來了。
教學娛樂化遺禍無窮,引社會擔憂
但將明星帶入教學的害處更為明顯,因為孩子容易癡迷于某一位明星,個人的三觀很可能受到其影響,一旦藝人出現負面問題,孩子們的內心將會受到重擊,甚至做出狂熱的行為。因為這些娛樂明星都是資本炒作下的產物,是金錢和名利的代名詞,很多光環背后私德敗壞,吸毒、嫖娼、婚內出軌等行為層出不窮。任由“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侵蝕青少年的心靈,將對青少年成長帶來嚴重危害,使他們毒化和妖魔化。而確確實實的,有不少青少年粉絲為了維護偶像的“美好”形象,做出匪夷所思的行為時有發生。
比如,一些年輕老師將自己的學生作為追星應援工具,為他們喜歡的明星鼓勁助威。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莫過于近日被刑拘的吳亦凡的粉絲,在自己的偶像連連被實錘的情況下,還試圖為吳亦凡叫屈喊冤、美化吳亦凡不法行為。有的粉絲稱自己是985高校學生,吳亦凡要是被拘留就換國籍,移民加拿大讓中國損失人才;有的學生粉絲說要去朝陽區法院門口下跪求情;有的學生粉絲號召大家去劫獄;有的學生粉絲甚至說要以吳亦凡五千萬粉絲的力量,占領一大片土地,建立吳亦凡聯合國……總之,這些學生粉絲的言論,一個比一個奇葩。
試問三觀如此不正,毫無是非觀念的孩子,將來長大了,能夠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做什么呢?因此,對于將明星引入教學過程這件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忌文化教育會被過度娛樂化。
不僅如此,筆者認為,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加強引導,讓孩子們去了解真正應該關注的偶像,如奧運健兒、學者專家、軍人警察以及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平時老師在課堂上講一講正能量的人物、正能量的事件,多講家國情懷,多講偉大人物身上的閃光點,這樣孩子才有正面的榜樣的力量,國家才有光明的未來。
結語:教學所承載的責任太多,真的不適合過多地將明星引入教學中,因為上學中的孩子正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教學中使用太多明星案例,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應多給他們講愛國、守法、崇德、尚藝等方面的人物和案例。
教師組織學生應援明星是在濫用影響力
“讓青少年甚至兒童去喜愛教師的偶像,是在濫用教師影響力。” 韓斌表示,“比如說師生之間不允許戀愛,就是因為師生權利不平等,教師掌握了絕對權力。” 他認為,青少年甚至幼兒“被”走上追星之路,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會讓學生容易迷戀英俊靚麗的外表,只看到一舉成名的輝煌,忽略了成功之前的付出和努力。“讓孩子們從小只渴望成為明星,對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都十分不利。”
明星應援本來是個人的事情,即便是教師,如果在業余生活追星,并非不可以。但是,如果將個人追星“追”到學校、“追”到課堂,就顯得未免有些不太合適。
“教師的本職是傳道、授業和解惑,原則上與這三方面工作無關的事情都是不合理的。學生在學校、課堂的時間很寶貴,應將精力放在學習最有價值的知識上面。教師組織學生為明星應援成為眾矢之的正是因為和上述基本假設相沖突。”劉磊明指出,教師是專業人員,利用專業身份動員、要求學生做支持自己的業余愛好,這是不合理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演藝明星,有的孩子就是不想把課堂內外的時間浪費在非學業問題上。
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明星不是一個負面詞語,有些明星身上是有一些優秀品質的。那么,這些優秀品質是否可以納入教學內容?
劉磊明認為,這些明星身上具有某些優秀的價值品質,但也不適合直接作為教育教學的內容。“因為教育教學的內容一般是經過篩選組織加以系統化才確立的,不是什么都可以稱之為教育教學的內容。我們既要對一線教師保持“善意”,相信他們敬業愛崗,同時也奉勸他們不要超出教師的立德樹人本職去做非理性之事,不能以犧牲自己的職責去支持自己的業余愛好。”
該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偶像身上的優秀品質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大中小學生乃至學前幼兒也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外界信息,有自己喜歡的明星。那么,我們該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偶像觀,如何引導他們學習偶像身上的優秀品質?
韓斌認為,明星藝人也是社會工作者,付出和貢獻也值得尊重。明星中不乏對社會作出較大貢獻的人,例如不少明星熱心公益,這些事跡都能激發孩子們的愛心。
“我們需要認真選擇和甄別,要讓積極向上的明星鼓勵學生成長成人,如此也能增加一份正能量。”韓斌表示,不僅是演藝明星,還有許多人也是名副其實的“明星”。例如在抗疫期間,一大批醫務工作者毅然逆行,成就了這個時代最美的身影,這些都是值得青少年好好學習仿效的。“我告訴所教的高一的學生們,相信2020高考會有更多人選擇學醫,立志懸壺救世。我也會動員并希望高三同學積極參與其中。”韓斌說。
不可否認是,許多學生喜歡明星不是隨性而發,一時腦熱。“偶像崇拜是基本人性。一個人一生中總會有幾個崇拜的人。”劉磊明說,“偶像可以是身邊的親朋好友,也可以是書里、熒幕里的名人明星。小孩子有喜歡的偶像很正常,而且往往還是他們自己慎重選擇的。”
劉磊明認為,作為教師,需要引導孩子不要盲目崇拜偶像,別把時間、精力錯放在追求偶像上,“要讓孩子明白沉迷再好的偶像,并不等于自己能變得優秀。”劉磊明表示,“明星是普通人,崇拜要有限度。對明星來說,崇拜與傷害可能只是一線之隔。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一樣的和有限的。當用比較多的時間精力去做一件純粹消耗而難有真正實效的事情,無疑是非理性的。”
同時,劉磊明也指出,家長和社會也不必過分擔心。“幼兒的認知、記憶水平很有限,參加一次這樣的活動與日常的游戲活動在體驗上并無二致。說它對孩子們有什么強烈的正面影響或負面影響都有點言過其實。”
但是,劉磊明也提醒教育工作者,“我們也必須注意,兒童不是小大人,在各個年齡階段,有適合學習的東西,也有不適合學習的東西,把一些東西過早、過急展示給某個年齡段的孩子,并不見得是好事。需要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精心準備教育教學內容,這是教育實踐的基本原則。課堂可以以明星為例輔助教育教學,但不能本末倒置,變成推介明星的‘話筒’和抒發粉絲心情的場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