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1
這是長城謠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把握詩歌基本內容和思想。
2:體會詩歌中寄托的游子揮之不去的鄉愁和思鄉之情。
3:感受詩歌意象,領悟詩歌意境。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體會詩境之美以及作者強烈的感情。
難點: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發感情。
教學突破: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鑒賞評價。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作者的資料,準備詩歌的配樂朗誦帶或錄像帶。
2.了解詩歌朗 誦的相關常識。
學生準備:
1.預習詩歌,反復朗讀,準確認讀文中字詞。
2.自選一首現代詩,作好 準備,參加朗誦比賽。
課時、1
教程
簡介作者:席慕蓉:1943年出生,蒙古族女詩人,原名穆倫席連勃。意為浩蕩的大江河。“慕蓉”是“穆倫”音譯席詩多寫愛情、人生、鄉愁,清新易懂,使其擁有大量的讀者。
正音正字 yān 焉支
學習第一節
思考:
1、從簡潔質樸的文字里你讀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要點 歷次戰爭與“長城” 恩怨榮辱與“長城” 歷史與“長城”
2、找出修飾長城這個抒情意象的詞語。(無情 冷眼)
3、追問:為什么“無情”?為什么“冷眼”?
提示:數千年來,諸侯、軍閥等統治者,為了各自的利益,在長城下點燃了多少次烽火啊。殺伐紛爭,血流成河。長城,像個至高無上的尊者,像個無所不知的智者,冷眼看著這人世的朝代更替,滄桑變遷。青山依舊,長城依舊,而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統治者哪里去了呢?塞北的風沙中,消失了那些匆匆過客,也泯滅了人世的恩怨情仇。長城的無情,只不過是對那些挑起爭斗的貪婪的人的蔑視和憎惡,這恰恰反映對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深切的同情。
(全班齊讀第一節,要用深沉、舒緩、凝重的語調突現歷史的滄桑。)
讀第二節思考
1、長城為什么使詩人唱不成聲,寫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
提示:作者含蓄地寫出了古老的長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影響。長城已經成為民族的象征、祖國的象征。作者心系長城、心系故鄉,視古老的長城為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面對它,自然歌不成聲,賦不成篇,又魂牽夢繞、揮之不去,這種思鄉情結便借助長城的“軀體”、“面容”、長城的“云”、“樹”、“風”傳遞出來
讀第三節,感受作者濃烈的思鄉情懷。
小結
第一節 審視歷史,凸現長城的滄桑。第二節 借助長城,傾訴滿腔的熱忱
第三節 依托夢境,流露深沉的相思
刻畫長城 -- 歷史見證,歷經滄桑
依戀長城 -- 唱不成聲,寫不成篇
夢回長城 --思鄉難眠, 夢回故鄉
這是一首詠物抒懷,反觀歷史的抒情詩。詩人借長城抒發了對故鄉,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有對歷史的反觀,全詩意境悠遠,感情真摯,語言質樸。
課外拓展
鄉 愁
席慕容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歌曲《長城謠》,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
2、能力目標:啟發學生在演唱歌曲時表現質樸自然、蒼涼悲壯的深切情感,并掌握附點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3、情感目標:初步了解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音樂作品的特點,體驗抗日時期我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正確哼唱歌曲的旋律,能有感情的朗誦、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掌握附點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今天,我們的教室里來了許多的客人,讓我們用掌聲對客人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二、導入歌曲: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長城嗎?那么,誰能介紹一下長城?(教師展示圖片,學生介紹萬里長城)
師:兩千多年來,這里曾記載著中華民族山河破碎的仇與恨,曾閃過沙場豪杰志士們的刀光劍影。長城作為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歌曲《長城謠》。
三、創設情境,激情感受:
1、聆聽歌曲《長城謠》,初步感受抗日戰爭時期音樂作品的特點。
師:請同學們仔細的聆聽,然后說一說歌曲把你帶到了哪個年代?
生:抗日戰爭時期。
2、教師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
師:同學們說的對!《長城謠》是流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首優秀歌曲,作于1937年。原是為電影《關山萬里》所作的插曲,后因抗日戰爭爆發,影片沒有拍成,但歌曲卻被保留了下來,成為風行全國的一首抗戰歌曲。
3、作者簡介:
師:那么,同學們知道是哪一位音樂家寫出了這么優秀的音樂作品嗎?誰能介紹一下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生簡介作者劉雪庵及其作品。(劉雪庵:四川銅梁人。是20世紀中國音樂史上有影響力的愛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學生時期的作品有歌曲《飄零的雪花》《采蓮謠》等;20世紀30年代寫了鋼琴作品《中國組曲》;抗戰前創作過《早行樂》《何日君再來》等歌曲,“七七”事變后寫過《長城謠》《流亡三部曲》之二《離家》、之三,以及《上前線》等廣為流傳的抗戰歌曲。建國后,還根據古曲《平沙落雁》改編了鋼琴曲《飛雁》)
4、再次聆聽歌曲,進一步體會感受歌曲情緒。
師:同學們,介紹得太好了!現在,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歌曲,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歌曲旋律蒼涼悲壯,質樸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纏綿,激發了作者的愛國熱情。
四、合作探究,學唱歌曲。
1、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教師出示大譜表)同學們看歌曲中出現了哪些你們熟悉的音樂記號?這些音樂記號有什么作用?(4/4拍號,反復跳躍記號)
2、節奏練習: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歌曲中出現的音樂記號,現在再來觀察一下歌曲的節奏型。有一組節奏型在歌譜中反復出現了多次,你發現了嗎?誰能邊劃拍邊讀出這組節奏?
①基本節奏型:4/4 x x x x x ︱x . x x -︱(注意附點四分音符)
師:下面這組節奏我認為有一定的難度,你能讀出來嗎?
②難點節奏型:4/4 xx xx xx xx︱ x.x x.x︱
3、視唱歌譜:
(1)找找、唱唱旋律。
師:同學們,這么難的節奏你們都能讀拍準確,真是太棒了!下面,老師再來考考大家的眼力。請同學們找出歌譜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一句旋律,并唱一唱。
4/4 5 3 5 3 5︱i.6 5 -︱
(2)隨琴視唱歌譜的第三樂句。
師:歌曲由四個樂句組成,除第三樂句外,其它三個樂句音調基本相同,只在句尾略加變化。第三樂句的旋律最與眾不同,你能試著把它唱出來嗎?(自由練習,分組展示,相互糾正)
4/4 2 1 2 1 2 ︱5. 3 2 - ︱3 1 2 3 5 3 5 6 ︱i.6 i.3 ︱
(3)學生隨琴完整演唱歌譜。
5、演唱歌曲:
(1)師: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的好。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用Lu把這首歌的曲譜哼唱一遍,老師還要提幾點要求,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到?眉毛眼睛向上挑,嘴角向上翹,口腔打開,像打哈欠的狀態。
學生用Lu哼唱曲譜。
(2)朗讀歌詞(放樂曲伴奏帶),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意境。
師:同學們真是太棒了,那你們能不能把歌詞試著按節奏有感情的讀一遍?
(3)師:同學們朗讀的真有感情!那你們能不能用剛才的狀態把歌詞再試著唱一遍?(自由練習)
(3)重點指導“一字多音”的唱法。
師:剛才,在大家唱歌詞的時候,我發現有幾個地方唱得不太理想。——就是“長城外面是故鄉”“奸淫擄掠苦難當”這兩句。在這里“城、故、奸、淫、擄、掠”都是一字對應兩個音,演唱的時候要注意。
(4)隨音樂完整演唱歌曲。
6、復聽歌曲:
師:下面讓我們再來聽聽中國人民發自肺腑的心聲。(放歌曲錄音)聽后說一說:歌曲樂句間情緒和速度有什么變化?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速度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現歌曲的情感?
7、歌曲處理:在演唱時開頭兩句要充滿感情,頌揚家鄉的富饒美麗,第三句轉折,表現對敵人的仇恨,兩段的“當”和“鄉”從高到低,由強到弱處理要細膩,音要延長,速度放慢,以表達內心的極度悲憤;第二段是呼吁人們抗戰,演唱時應表現出抗擊敵人的堅強決心,最后以漸慢的速度帶著必勝的信念結束全曲。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運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師:同學們,唱的真棒!你們的歌聲讓老師覺得格外的振奮!那么,這首歌曲還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組,一領眾合……)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師: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有許多振奮人心的抗日歌曲,你們在課堂中學唱過、聽賞過或是在電影中聽到過哪些呢?誰能給大家唱一唱?
生:《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保衛黃河》……
師:這首《義勇軍進行曲》就是非常著名的抗日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它鼓舞著中國人民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做英勇頑強的斗爭。新中國成立后,就把這首著名的抗日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下面,讓我們齊唱這首《義勇軍進行曲》。
六、教師小結:
聽著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回顧著那一段段慘痛屈辱的歷史,我想每一位同學的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感受。那就讓我們從歌聲中牢記昨天那段歷史,珍惜今天這幸福美好的生活,為祖國繁榮富強的明天而努力學習吧!
《長城謠》反思
本周我繼續攻克唱歌課,講《長城謠》,在上課前,我依舊認真備課,搜集了許多版本,選取了最簡單的版本,有下載了相關公益廣告的視頻,搜集了很多相關圖片,認真做了PPT課件,決心一定要上好歌唱課。在幾天的課上下來,我發現在課上應該多鼓勵學生,多些耐心,慢慢來,不能太死板,過于著急。本來音樂課就是活潑、放松心情,調節學生日常學習壓力的。應該多讓學生找到樂趣,打心底里喜歡上音樂這門學科。在接下來的課中,我先用長城的照片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產生興趣后播放音樂,學生被氣氛帶動也就張開了嘴,唱了起來。對于學生的跟唱我多進行了鼓勵和表揚,學生也樂于接受。在播放短片后,學生根據對歌詞的理解進而對歌曲有了深層認識,了解后就能夠帶著感情演唱,一節課下來輕松了不少。《長城謠》本來的旋律本來就比較舒緩,每個班的學生都能很好地學會并唱出感情。作為獎勵,我特意留出時間來為學生播放他們喜歡的歌曲、視頻。經過一段時間地鍛煉,我已經逐漸可以駕馭歌唱這類課程的教學了。事實證明,只要努力,找到方法,任何困難問題都不是問題,教學是如此,人生亦如此。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操。
2、掌握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培養讀詩、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反復朗讀,把握兩首詩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為教學重點
2、理解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說出中國的'象征物,如長城等。(游子思鄉的載體)
二、檢查預習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學海拾貝
1 作者簡介
席慕容(略)
2聽錄音,整體感知
3 講授第一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悲歡、恩怨、無情、冷眼)
明確:寫一部浩浩蕩蕩的長城史,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長城作為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使詩歌的氣勢一下子顯得大氣磅礴。
4 講析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總、一……就……)
明確: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之情和贊美。(唱、寫)
追問:詩人如何抒情?
“總”字寫出詩人日夜牽掛故鄉;“一……就……”寫出詩人心系長城以及長城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詩人把長城當成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情結。
5 講析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夢回長城
思考:為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系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回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
6 老師小結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的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意象.。這是一首詠物抒情,反觀歷史的抒情詩,具有民歌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
四、當場成誦
五、布置預習《一片槐樹葉》,思考兩篇詩歌之間共同點。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感悟,獲得審美愉悅。
2、通過學習和訓練,使學生會欣賞詩歌,更好地品味詩歌。
3、在學習詩歌中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4、學習會仿寫詩歌。
【教學流程】
一、以“境”導讀
1、有一種情感,曾經流淌文人騷客的筆端,像涓涓的細流匯成的江河。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吟唱)天上一個月亮,
水里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而現在,
鄉愁是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是一種什么的情感?(鄉愁 鄉思)
2、作者簡介
席慕蓉,臺灣女詩人,1943年出生于重慶,祖籍內蒙古,長在臺灣,20世紀八十年代回故鄉。
二、以“法”引讀
1、你們以前讀過詩嗎?讀詩有什么方法?
2、先學生讀,再教師范讀,讓學生作比較,誰得更好?好在哪里?
學生給生字注音,學生討論劃分節奏,教師巡視指導,然后集體解決難點。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3、推薦學生朗讀。
三、以“情”賞讀
1、你認為應帶著怎樣的感情來朗讀?
2、教師范讀
⑴學生關上課本,體會詩的感情。(思鄉)
⑵從哪些詩句可看出?(第三節)
⑶要做夢,須入睡;無眠,則未入睡。那作者說“無眠的夢”,不矛盾嗎?如何理解這樣的矛盾呢?(作者想回家鄉想得夜不能寐,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家鄉。)
四、以“議”品讀
1、詩的感情如何表達呢?(借助具體可感的事物)
2、男女生輪讀,想象。借助了什么事物?(敕勒川 陰山下 月色 黃河 長城)
3、為什么要借助長城?有何深意?(組織學生討論:因為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長城是祖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長城作者的.心靈深度更是故鄉的象征,是自己的爹娘。)
4、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
教師朗誦第一節,學生想象,想到了什么?
5、這種愛國之情非常非常的濃烈,你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第二節)
6、自由朗誦第二節詩,說說要讀出什么樣的味來。
7、比賽朗誦,互相評論。
五、以“聽”背讀
1、學生推薦一個學生來范讀,其他同學關上課本聽讀,準備背誦。
2、學生背誦。
3、假如席慕蓉就在我們教室聽課,你想跟她說些什么?提些什么問題?
六、以“仿”創讀
1、假如要我跟她說,我想說下面的話,同學們想聽聽嗎?那下面我說了,你們把你們自己當作席慕蓉,那想又會跟我說些什么呢?
“慕蓉奶奶,我讀了你的詩,我為你濃濃的故鄉情節打動了,我也想學寫一首詩,你能幫我指點點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出寫作要求。
⑴詩句形式:
⑴盡管……
盡管……
你……
⑵為什么……
而……
有……
有……
有……
⑵可以將“⑴⑵”連起來寫,也可以分開來寫,也可以寫一句二句。
⑶要傳達一種感情。
⑷要有具體可感的事物。
2、學生朗誦自己的作品,師生賞析。
【板書設計】
板書1: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