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9
這是人之初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玉石意義
2.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的形式,整體感知了《三字經》,同學們知道這兩節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引導學生結合朗讀感受,初步理解這兩節《三字經》的內容。
明確:第一節:講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說明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第二節:講了一個人如果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就會一事無成,是要后悔的;一個人只有經過刻苦磨煉,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2.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句。
明確: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善良的本性,每個人都相同,后來因為個人的學習、成長環境不一樣,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3.理解“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一句。
明確:如果在一個人幼小的時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會因為受到過不好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4.理解“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一句。
明確: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因為年少不肯及時學習,將來長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為呢?
5.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句。
明確:玉是一種可以用來當裝飾品的石頭,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為人見人愛的美器。同樣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奮求學,就不會懂得禮節和道義。
6.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加一加”識字法。
明確:“加一加”識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學過的獨體字加上偏旁變成新字的方法。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刀”加上衣字旁“衤”變成的;“性”是“生”加上豎心旁“忄”變成的;“近”“遷”“遠”,分別是“斤”“千”“元”加上走之旁“辶”變成的。運用這種方法識字,既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學習生字的樂趣,也可以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生字的寫法。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談話總結:本文通過兩節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讓我們懂得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明白了從小用功學習、刻苦磨煉,長大后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1.課前談話
今天,老師帶來一位老朋友,他真的很老很老了,快九百歲了(出示:三字經)一起來叫叫他的名字吧!他很高傲,只和能讀懂他的人做朋友,你們有信心在上完這節課后讀懂他嗎?給你一點學習小提示,學習古代文字,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來了解意思。
2.出示課題
《三字經》很長很長,猜猜《人之初》是三字經的第幾篇?其實啊,答案就藏在題目里。(出示“初”)給“初”找找朋友?(初夏 大年初一 初始)“初”就是剛剛開始,所以“人之初”是一個人的什么時候呢?“人之初”是人剛出生的時候,而這也正是《三字經》的第一篇。
課題里還有個生字,請位小老師來教大家(出示生字卡片“之”,小老師帶讀生字詞語)一起來讀課題。
課文學習,隨文識字
(一)初讀正音
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字讀準,尤其是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讀課文,男生讀,女生讀)
小朋友們都讀得真棒,很熟練了,但是別忘了我們的目標,要把他讀懂哦,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人之初》到底講了些什么?
(二)細讀釋義
人之初,性本善
1.先來認識一下這句話里的生字(出示“性”)小老師帶讀。我們還學過一個“姓”,如何區分這兩個字呢?(豎心旁 由心而生出的性格,天性)
2.還有個生字(出示“善”)一起來讀一讀,給他組組詞看。是的,“善”是一個很美好的字,在這個字里還藏著一只小動物呢!(羊)因為羊愛吃草,不會傷人,性情很溫和,很善良,所以古人造字的時候就把羊放進了“善”這個字里了。
3.班級里有誰很友善,幫助過你?用這句古人的話來夸一夸他;班級里有誰文明有禮,總會把“對不起”“謝謝你”這樣的禮貌用語掛在嘴邊,你也來夸一夸他;你能做到在學校尊敬老師,在家里尊敬長輩嗎,老師把這句話送給你,請你夸一夸自己吧。
性相近,習相遠
1.所有人小的時候都一樣,本性都是很善良的,但是長大了以后呢?有的人越來越好,有的人一事無成,還有的人甚至會做壞事,這都和這個字有關,出示“習”,一起來拼一拼讀一讀,能組詞嗎(學習,習慣)
小寶寶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養成了不同的習慣,有的小朋友愛早起,有的愛睡懶覺,有的愛舉手發言,有的愛等老師叫。大家都是善良可愛的小朋友,只是生活和學習的習慣不同,于是就慢慢的產生了差別。
這四句話把全班小朋友都說進去了,難怪九百多年來大家都愛與《三字經》交朋友。
2.讓我們也來讀一讀,體會其中的道理吧。(齊某某)
茍某某,性乃遷
1.讀的真好,獎勵你們一個故事(《孟母三遷》)。
有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做孟子,他們住的小村子邊上有一片墓地。他們經常看見送葬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就和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泣的樣子,玩起辦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非常擔心,小孩子從小就學這些,可怎么行?于是就決定搬家,給孟子換個環境。
他們搬到小鎮上去住。小鎮上很熱鬧,他們家附近都是做生意的人。孟子也學他們的樣子,一會兒大聲叫賣,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非常擔心,小孩子從小就學這些,長大了也就只能做點小生意,怎么會有出息呢?于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周圍都是讀書人,舉止大方,文明講禮,孟子也跟著學,慢慢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了。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才滿意。后來,孟子成了戰國時期有名的大思想家。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學習孟子的思想。
2.孟子的媽媽幾次搬家就是因為“茍某某,性乃遷”。“茍”在古文某某是如果的意思。
如果孟子的媽媽不好好教育他,不搬家的話,孟子會變得怎么樣呢?(可能一直學人家哭喪,變得一事無成,可能學著人家叫賣,做點小生意,不會像現在那么有成就。)那么這句話中那個字表示改變呢?(遷)認識“遷”,一起讀一讀生字詞語。
如果沒有好的教育,人就會因為周邊的環境而改變。
教之道,貴以專
1.一起來讀這一句。認識生字“貴”。古代最早以貝殼為錢幣,所以漢字中帶“貝”的字都很珍貴。
2.認識“專”。小老師帶讀生字,給“專”組詞。
3.為了變得更好,老師教得專心,孟子學得也專心,所以他才能成為大思想家。讓我們也一起來專心地讀一讀這句。(齊某某)
4.在這兩句話里有個字出現了兩次,是哪個字呢? “教”這個字,最早的甲骨文某某是這樣寫的,就像是老師拿著教鞭,正在教育犯了錯的小朋友。一起讀生字。
(三)朗讀感悟 拓展提升
三字經短短幾個字中蘊含了大道理,讓我們合作讀一讀,在來體會一下吧!老師來開個頭,你們要接著我來讀哦!(師有節奏的讀第一句,生接讀;師拍手讀第一句,生接讀;師有韻律地讀,生接讀。)
四、書寫“遠、近”
1.觀察一下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點?(共同的偏旁“峲”)都是半包圍結構。“峲”的字都要先寫里面,再寫“峲”。
2.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地方?(壓線筆)
3.教學寫字,評價修改。
五、總結
1.我們上學用的課本有語文書、數學書等,古代的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其實就是《三字經》,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教會了大家怎樣做一個好孩子。像老師剛才講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三字經》中就有。
現在,我們依然在學習《三字經》,還把他唱成了兒歌,做成了動畫。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播放視頻)
2.推薦《三字經》動畫。推薦小朋友們有空可以去看看《聽故事學三字經》的動畫,多多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國學。
【教材分析】
本文內容選自《三字經》,字數整齊,上下兩節,每節四句。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堪稱識字小文典范。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課設計以學生自主交流、小組互動為主體,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課程標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獲得識字過程的豐富體驗。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字經》相關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2、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3、通過課程內容學習,理解習慣及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專一和堅持。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習興趣,解答為什么要學習國學。
2、國學學什么,學了對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人性的理解。啟發學生思考如何評判哲學思想,如果辯證的看待問題。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音頻,激趣導入
1.教師引言:聽,一群小朋友在誦讀什么呢?(播放《三字經》的音頻文件,組織學生認真傾聽3遍。)
2.交流:你聽清小朋友誦讀的內容了嗎?你能嘗試著說一說嗎?
3.播放《三字經》的視頻文件(帶有字幕),學生看字幕,跟著聲音誦讀。
4.教師引言:同學們,在剛才的視頻中,你發現《三字經》開頭一句怎么背了嗎?(學生齊背)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兒歌,先圈出本課的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借助拼音識字或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反復讀幾遍。
2.找學生試著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發現錯誤讀音,集體訂正后齊聲朗讀。
3.再自由讀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讀音,多讀幾遍,注意三字一停頓。
三、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小組合作:拿出課前準備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樣又快又準地記住它們。
2.學生匯報:大聲領讀生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預設:
(1)“之”:字形像一個翩翩起舞的少女,點是她的頭,橫撇是她的身體,捺是她舞動的裙擺。
(2)“初”:本義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處結合字理演變圖)。記憶方法:用刀剪斷臍帶的胎衣,嬰兒的新生就開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結構。可以這樣記: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邊“忄”,右邊“生”字,合起來就是“性”。
(4)“善”:翹舌音,可用字歌記憶:小羊坐地上,張口說“善良”。
(5)“習”用字歌記憶:“羽”丟半邊就是“習”。
(6)“教”:左右結構。多音字:jiāo(教書);jiào(教師)。
(7)“遷”:半包圍結構。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憶并組詞。
(8)“貴”:貝部,表示與錢物有關。本義:物價高,與“賤”相對。
(9)“專”:翹舌音,組詞:專心致志、專注、專門。
(10)“幼”:組詞:幼兒、幼蟲、幼苗。
(11)“玉”:石頭的一種,質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字歌:大王懷中一寶石。
(12)“器”:用具的總稱。組詞: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記憶:一只犬四張口。
(13)“義”:組詞:正義、情義、見義勇為、兄弟相擁,義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種方式認讀:學生領讀、自由讀、開火車讀。
四、作業
認會生字,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指名讀生字。
2、齊讀生字。
二、學習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同桌互讀。
三、師生互動,感知韻文含義
1.先學后教,理解第一節韻文大意。
(1)多媒體出示第一節內容,朗讀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對讀。要求注意字音,讀得流利標準。
②同桌交流第一節意思,有困難的請教老師。
③自主選擇喜歡的句子匯報自己的理解。
(2)多媒體出示本課相關畫面,教師口述韻文大意。
(預設: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長的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貴的就是專心。)
(3)學生結合課文,自主說出第一節韻文大意。
2.先教后學,理解第二節韻文大意。
(1)教師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第二節。(師生對讀,拍手讀,齊讀。)
(2)導學:多媒體出示第一句,抓關鍵詞,引導理解意思。
①在這一句中,請你找出一組反義詞。(幼和老)
②教師導學:“幼不學,老何為”的意思就是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么用?小朋友們能結合老師的解釋把這一句完整地解釋一下嗎?
(預設: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老了就會不懂道理,也沒有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體出示第二句,結合圖片理解意思。
①教師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圖片,解釋:玉不經過打磨雕琢,是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
②引學:人也和玉一樣,要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請你和同桌一起說說這一句的完整意思。
四、明確要領,指導書寫
1.強調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課件出示所有要寫的生字寶寶:之、近、遠、義、相、習、玉。(喜歡哪個生字寶寶就學寫哪個字。)
3.師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1)觀察例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語文書中的書寫范例,看一看每一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師范寫,學生邊觀察邊書空。
(3)學生完成書中寫字練習,先描紅,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再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4)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
(5)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鼓勵學生多觀察,掌握“、”“辶”的寫法。
4.教師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聰明的小朋友們回家給爸爸媽媽背誦這篇課文吧!比一比誰背誦的《三字經》最多。
五、作業
背熟課文,書寫生字。
一、設計說明
本文內容選自《三字經》,字數整齊,上下兩節,每節四句。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堪稱識字小文典范。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課設計以學生自主交流、小組互動為主體,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課程標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獲得識字過程的豐富體驗。
二、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師生) 有關《三字經》的圖片和視頻。(教師)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頻,激趣導入
1、教師引言:聽,一群小朋友在誦讀什么呢?(播放《三字經》的音頻文件,組織學生認真傾聽3遍。)
2、交流:你聽清小朋友誦讀的內容了嗎?你能嘗試著說一說嗎?
3、播放《三字經》的視頻文件(帶有字幕),學生看字幕,跟著聲音誦讀。
4、教師引言:同學們,在剛才的視頻中,你發現《三字經》開頭一句怎么背了嗎?(學生齊背)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兒歌,先圈出本課的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借助拼音識字或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反復讀幾遍。
2、找學生試著朗讀課文 ,其他學生認真聽,發現錯誤讀音,集體訂正朗讀。
3、再自由讀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讀音,多讀幾遍,注意三字一停頓。
(三)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小組合作:拿出課前準備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樣又快又準地記住它們。
2、學生匯報:大聲領讀生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3、出示字卡,多種方式認讀:學生領讀、自由讀、開火車讀。
(四)師生互動,感知韻文
1、先學后教,理解第一節韻文大意。
(1)多媒體出示第一節內容,朗讀理解。
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對讀。要求注意字音,讀得流利標準。
同桌交流第一節意思,有困難的請教老師。
自主選擇喜歡的句子匯報自己的理解。
(2)多媒體出示本課相關畫面,教師口述韻文大意。
(3)學生結合課文,自主說出第一節韻文大意。
2、先教后學,理解第二節韻文大意。
(1)教師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第二節。(師生對讀,拍手讀,齊讀。)
(2)導學:多媒體出示第一句,抓關鍵詞,引導理解意思。
在這一句中,請你找出一組反義詞。(幼和老)
教師導學:“幼不學,老何為”的意思就是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么用?小朋友們能結合老師的解釋把這一句完整地解釋一下嗎?
(3)多媒體出示第二句,結合圖片理解意思。
教師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圖片,解釋:玉不經過打磨雕琢,是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的。
引學:人也和玉一樣,要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請你和同桌一起說說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確要領,指導書寫
1、強調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
2、課件出示所有要寫的生字寶寶:之、近、遠、義、相、習、玉。(喜歡哪個生字寶寶就學寫哪個字。)
3、師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4、教師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聰明的小朋友們回家給爸爸媽媽背誦這篇課文吧!比一比誰背誦的《三字經》最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