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2
這是小島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練習跨跳動作,鍛煉幼兒跳躍的能力。
2、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3、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椅子、圓圈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隊列隊形練習并玩“開火車”游戲。
玩法:幼兒分六組,各組排頭幼兒手持圈作火車方向盤,其余幼兒拉住前面幼兒的衣服后擺,有節奏地一起繞場慢跑。
2、基本部分。
(1)請幼兒3~5人一起玩圈,看哪組玩法多,合作好,請個別組玩給大家看。
(2)教師講解、示范圈的新玩法:將圈放一排當小島,在小島上跳者行進,保持平衡。
(3)幼兒按自然組進行練習,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或小組,檢查幼兒跨跳的動作是否正確。
(4)幼兒成四路縱隊進行比賽,依次游戲,待游戲完成后略作小結。
(5)比賽進行三組,先結束組為勝利組。
3、結束部分。
根據本班幼兒情況自選或玩三人套圈游戲。
教后感:幼兒在在跨跳過程中既鍛煉了跳躍能力,又鍛煉了幼兒的膽量。讓幼兒在共同合作中建立友好的感情。
活動反思:
《小島》是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小島》講述了將軍登上小島后,發現了一片綠油油的菜地,他感到驚訝,因為在這里蔬菜是很難生長的,將軍想一探究竟,原來菜地里的土都是戰士們從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來的,當炊事員把一盤小白菜端到將軍面前時,他生氣了,他覺得自己不應該搞特殊,當他知道這是戰士們把他當做長輩對待時,他感動了,他覺得戰士們都需要蔬菜,于是他把這盤小白菜倒進了一桶湯里,戰士們都喝到了蔬菜湯。文章反映了我國海防戰士的艱苦生活,贊頌了他們不怕困難、一心為國的優秀品質。
課堂開始,我設置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異國他鄉的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祖國母親,駐扎在海島上的邊防戰士,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對海島的愛。學生初讀課文,師導讀,生整體感知。生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難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以讀感悟,學生自主學習,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課后作業讓學生試著給駐守邊關,海防前線的解放軍叔叔寫一封慰問信。更好地體現了軍民一家親的情感,也能夠激發學生從小立志報效祖國,樹立遠大志向的決心。
教學本課時我對教材做了深入的研究,課文內容相當熟悉,可以不帶課本來上課,但對學情了解的不夠深入,一部分同學預習的不充分,因此一節課下來前松后緊,時間不夠用,對后文的軍禮講的不夠透徹,草草了過,給人一種重點不突出的感覺。再教本課時我會把學生的學情考慮進去,重點放在讀課文上,做到重點突出。
一、教材分析
《小島》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以“愛國情懷”為人文主題,本課講述的是我國南海一島礁上守島官兵艱苦卓絕的生活和滿腔的愛國情懷。
這篇課文以將軍的行蹤為線索,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了將軍登上小島后發生的故事。文章第1自然段介紹小島的特點,并引出島上的戰士。中間部分寫將軍登上小島后的見聞,重點寫了小菜園和吃飯兩個場景,其中有伏筆、有照應,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寫將軍離開小島時的表現,從中體會出將軍對邊防戰士崇高的敬意。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小島》這篇課文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習本課前,建議教師讓學生結合學習的需要有目的地查找資料,如:搜集有關南海島嶼的位置大小、氣候變化、生存環境等方面的資料,使學生初步了解守島官兵艱苦卓絕的生活和滿腔的愛國情懷,進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自主識字,并掌握理解詞句的方法,能通過預習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課文的能力。
教學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認識生字詞,不理解的詞語查詞典和其他工具書解決。由于這篇課文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可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整理和守島部隊生活有關的資料。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域、艇”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哼” 。
2.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能用將軍的口吻,講述自己登上小島后發生的故事。
3.結合資料和關鍵語句了解我國守島部隊的生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能用將軍的口吻,講述自己登上小島后發生的故事。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閱讀學習提示,導入新課
1.導入: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有這樣一座小島,它遠遠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邊浮著。這里樹少,草少,土也很少,卻駐扎著一群海軍士兵。教師板書課題:小島。
2.今天我們將走進這座小島,去聆聽一個動人的故事。下面,請大家自主閱讀學習提示,勾畫出本課的學習要求。
【設計意圖】開課伊始,通過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熟悉學習提示,緊扣教學重點,以此為總目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
1.要求: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檢查學生朗讀情況,交流預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
點撥:
(1)“盾”是前鼻音,“艇、嚨”是后鼻音,“炊、勺”是翹舌音。
(2)多音字“哼”在本課讀“hnɡ”,表示不滿意或者不相信。
【設計意圖】五年級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通過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組織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和教師點撥的方式解決字詞的困惑。
3.引導學生思考: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4.提問:如果你就是那位登上小島的將軍,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點撥:發現菜地,產生疑惑;解開疑惑,分菜同享;心存感動,將軍敬禮。
【設計意圖】通過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使學生更好地梳理出將軍在海島上的經歷,為講好故事打下基礎。
(三)細讀課文,準備講述
1.進入情境,體會將軍的心理歷程。
(1)要想用將軍的口吻講好故事,就要深入了解角色,體會將軍的內心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就是登上小島的將軍,面對以下情境,你會想到什么?
①當你發現菜地時,不由得一愣,你在想……
②當你決定要留下來吃晚飯,你在想……
③當你看到炊事員端來一盤菜,你在想……
④當你看到中國地圖形狀的菜地時,你在想……
⑤當你聽到隊長的解釋,你的鼻子發酸,你在想……
……
(2)以將軍的口吻講述自己的所見所想,可以聯系上下文,通過將軍的動作、神態進行角色代入,思考:將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神態和動作?為什么會用這樣的語氣?為什么會說這樣的話?
(3)小組討論: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如果你就是這位將軍,面對以上情景,你會想到些什么?
(4)展示交流: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一名成員,任選一個情境,以將軍的身份講一講他登島的所見所想。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代入的方法講述,學生可以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這樣能更深入地體會到將軍的心理歷程。教師適時的引導和點撥,創設情景,能打開學生的思路,起到撥云見日的效果。
2.結合資料,加深認識。
(1)學習課文第三部分。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提問:在我國廣闊的海岸線上,有許多這樣的海島,上面駐守著無數像這個小島上的士兵一樣的海防戰士,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他們的使命是什么呢?
(2)組織全班同學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教師相機補充有關海島的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資料補充、感情朗讀,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戰士們艱苦奮斗的精神,關愛長者的言行,熱愛祖國的情懷等多方面感悟。
(四)互助合作,講好故事
1.再讀學習提示,思考:用將軍的口吻講這個故事,應該注意些什么?
點撥:
(1)第一人稱來講述;抓住主要情節。
(2)給人物配上相應的動作和神態。如:講述“將軍重重地放下筷子,起身”時,可以邊講邊做相應的動作;講述“將軍白了他一眼”時,可配上眼神表現出來,會為表現人物的形象增色不少。
(3)還可以抓關鍵詞,揣摩人物語氣。如例句中“喉嚨哽了一下”的“哽”字,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哽”的含義和原因,以此來揣摩將軍此時說話的語氣、語調。
2.全班展示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講述,教師及學生評價、鼓勵。
3.提問:將軍為什么要面向小島行軍禮?
點撥:將軍對戰士們崇高的敬意,進一步體會到戰士們艱苦奮斗的精神,熱愛祖國的情懷。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評價、交流,使學生能用將軍的口吻講好故事,真正領悟將軍軍禮的含義,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完成本課學習提示中的要求。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板書呈現文章脈絡、教學重點及要求,借助板書能幫助學生較好的完成教學重點,使其進一步對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有更深的認識和情感的升華。
八、作業建議
用將軍的口吻,把將軍登上小島后發生的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
【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給家人聽,使學生鞏固本課的知識點, 進一步體會我國守島官兵艱苦卓絕的生活和滿腔的愛國情懷。 董芳 沙河市教研室
【反思】
《小島》講述的是一位將軍在視察自己管轄的小島駐軍時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反映了小島戰士雖然生活艱苦,但他們具有熱愛海島,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表現了將軍關心戰士疾苦,與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質。
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展開故事情節。全文以戰士“以島為家”為主線,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訓練的好文章。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以下幾點指導學生感悟文本,努力達成高效課堂。
一、給學生質疑問難的契機,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上課伊始,我先營造問題情境,讓學生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發問,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斷提升和思維習慣的不斷養成。《論語》中共有117個問題,其中109個是弟子問孔子的,7個是弟子互問的,只有1個是孔子問學生的。這對我們應有所啟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問題。因為這種發現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超越知識和技能,走向智慧與鮮活。
二、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契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關系到學生能否自主學習的關鍵。
第一,教法服從學法。自主學習要求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教師的一切行為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法,這是向學生傳授學法的最好形式。從學生學會一篇課文的角度來設計教路,每個程序中,既有要達到的目標,又有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教學中,學生按這樣的順序由淺入深地學習,逐步達到學懂學會。久而久之,經過反復訓練,這種教法逐漸會轉化為學生的學法。
第二,練習緊扣學法。學生有了學習方法,還應轉化為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設計多種變式練習,促進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技能。
三、給學生揣摩作者寫作方法的契機,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感悟文本語言。如,語言描寫:“戰士們有蔬菜吃嗎?”“走,去看他們吃什么!”“我給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動作描寫:將軍重重地放下筷子。將軍把手中的菜倒進湯里……把菜湯舀到戰士們的碗里。外貌描寫:“喉嚨哽了一下”。將軍凝視著那片綠色。心理描寫:將軍留宿小島了解戰士的生活;將軍準備推廣這種種菜方法,讓這一帶守島部隊都吃上新鮮蔬菜。學生從這些描寫中讀懂了將軍是一個關心戰士,與士兵平等的人。
四、給學生主動探索的契機,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創新能力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的。教師如果擔心學生不會學習,如果總是不敢放手讓學生學習,學生怎么能學會學習?教師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著的孩子永遠不會走”,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實際問題。
五、給學生合作交流的契機,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只有在合作學習中才能學會合作。教師要給學生設計合作學習的問題,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留意課文中的細節,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文本情感,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感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材的選擇
本次體育活動的名稱是“過小島”,活動內容選自南京大班《健康》教材中“身體鍛煉”教育活動的第十二課(P80)。
二、學情及教材分析:
我班幼兒在中班階段已掌握了雙腳向前跳,雙腳向上跳和左右兩側行進跳等一些跳躍動作,本次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跨跳動作,最終學會助跑連續跨跳,并通過游戲使幼兒的跨跳動作得到鞏固,符合幼兒由易到難的學習特點,以及身體發展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教學上采取分散練習、自由組合練習、集體練習、分組比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活動,活動過程中注意掌握運動的密度和強度。
三、活動目標:
以幼兒健康教育的階段目標為依據,結合本班幼兒動作發展的水平和幼兒比較活躍、好動的特點,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
教幼兒跨跳動作,鍛煉幼兒跳躍的能力。
掌握好連續跨跳動作的連貫性和穩定的節奏。
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四、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跨跳動作。助跑自然,跨伸有力,落地后不停頓地向前跑,是這次活動要求掌握的動作要領。
難點:正確判斷障礙物的位置、
寬度選擇起跨點,并調節步幅、落地較輕。
目測好距離,選擇好起跨點,關系到幼兒是否能跨過障礙物,調節好步幅、落地輕、有助于身體的平衡和減輕著地時對腦部的震動。
五、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部分進行
(一)準備部分(約時間5分鐘):
(1)復習圈操。
(2)變換隊形。
(3)走跑交替。為基本部分做好熱身準備。
(二)基本部分(約23分鐘)幼兒實際練習時間約14分鐘活動密度恰當,活動量脈搏指數約1、5—1、6。
(1)幼兒自由組合玩圈,請個別組玩給大家看,引入課題。
(2)老師講解示范跨跳動作,讓幼兒知道動作名稱。
(3)動作分解:一腳蹬地躍起另一腳向前跨,同時身體重心向前移帶動后腿跨過障礙物,接著向前跑,突出重點。
(4)幼兒分散練習,在練習中探索找到最好的起跨點,調節好步幅保持身體平衡,解決難點。
(5)幼兒集體練習:通過助跑跨跳,落地后不停頓地向前跑,充分利用場地拉大距離練習,增加強度、密度。
(6)提高動作難度練習,在掌握好助跑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動作難度,練習助跑連續跨跳,做到動作連貫,節奏穩定,最終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
(7)游戲“過小島”用接力賽的形式,讓幼兒在遵守游戲的規則下,鞏固連續跨跳動作,通過游戲激發幼兒的竟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結束部分(約3分鐘)安排放松舞步,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中,身體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來結束本次活動。
設計說明
本課講述一群海軍士兵駐扎在一座小島上,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出一片綠地,一位將軍到訪,參觀菜地,與士兵分吃一鍋菜湯的事,表達了士兵們甘于吃苦、敢于創造的革命精神,以及將軍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本教案引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假設自己是課文中的那位將軍,介紹小島的情況,介紹上島后發生的事情,寫成一篇上島日記,并寫出自己的心理活動。為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注重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匯報的方式品讀文本,練說日記內容。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守島夫妻》視頻資料。
學生準備:1.了解小島的相關資料。
2.完成學習活動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課
1.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有這樣一座小島,它遠遠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邊浮著。這里樹少,草少,土也很少,卻駐扎著一群海軍士兵。(板書課題)
2.今天我們將走進這座小島,去聆聽一個動人的故事。(指讀、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開課伊始,用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查課前預習
1.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預習情況。 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合作。
出示小組交流目標:
(1)讀準音——讀準課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義——交流課前預習中新掌握的詞語的意思。
(3)提困惑——統計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字詞問題。
2.師生互助交流。
(1)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①“嚨”讀lónɡ,不讀lǒnɡ;“舀”讀yǎo;“炊”讀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課讀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邊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義、詞義。
預設:
礁石:出示礁石圖片幫助理解。并與“島”進行區分。
牙齦潰爛:探尋原因,缺少維生素。
怔:發愣。
哽:①食物堵塞喉嚨不能下咽。②因感情激動等原因喉嚨阻塞發不出聲音。(引導學生明確文中的“哽”是第二個意思。)
設計意圖:五年級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尤其應該強化對詞典等工具書的使用。這個環節重在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并組織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解決字詞的困惑。
三、整體來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介紹一件事,我們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
預設: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板書)
3.學生根據板書提示,交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預設:課文講了將軍上小島檢查,發現了一片菜地,守島戰士用珍貴的小白菜請將軍吃晚飯,將軍不忍吃,最后與戰士分吃蔬菜的事。
設計意圖:學生了解記敘文六要素的知識點,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做準備。
四、介紹小島
1.快速瀏覽課文,圈畫出相關語句,思考:小島是一座什么樣的島?
預設一:小島很小。(引導學生從第1、2自然段中找出相關依據。)
出示相關語句:
“遠遠望去,像一片云在天邊浮著。”
“小島轉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鐘。”
預設二:小島很熱。(引導學生從第2自然段中找出相關依據。)
出示相關語句:
“將軍上島時正是這兒比較涼快的時候,但也有二十多攝氏度。”
預設三:小島不適合居住。(引導學生從第1、4自然段中找出相關依據。)
出示相關語句:
“這里樹少,草少,土也很少。”
“在這個地方,蔬菜是很難生長的。因為主要吃罐頭,有的戰士上島一段時間后,就會牙齦潰爛,嘴里起泡。從大陸上運來的蔬菜,還沒上島,就要爛掉一大半。”
2.在這樣的環境下,卻駐扎著一群海軍士兵,你有什么想說的?(引導學生感悟中國軍人不怕吃苦、守衛國家的偉大精神。)
3.指名讀小島的相關句子,請同學們簡要介紹一下小島的情況。
(1)學生小組合作交流。
(2)小組派代表匯報,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并指導學生掌握從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整合的能力。
五、感悟軍人情
1.過渡:小島雖小,居住條件雖差,卻對我們有著重要的作用。海軍士兵們不怕吃苦,他們長年駐扎在這里,保衛著國家的安寧。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想想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在哪里,說說理由。
(1)出示閱讀要求:
(2)默讀課文,邊讀邊寫感受。
預設一:戰士為將軍送上一盤珍貴的小白菜。(引導學生品讀第31自然段,感悟戰士尊重將軍,關心將軍身體的用心。)
①如果你是將軍,聽到了隊長的那番話,你會怎么想?
②學生交流。
預設二:將軍與戰士分食一桶菜湯。(引導學生品讀第33~35自然段)
采訪活動。
環節一:將軍,你給戰士們分菜,看到他們馬上躲遠,你當時是怎么想的?
學生交流。
環節二:將軍,你為什么把菜倒進湯里?
學生交流。
環節三:將軍,看著戰士們自覺地圍了過來,喝著你舀給他們的菜湯,說說你當時的感受。
指導學生揣摩將軍的內心活動,為寫將軍日記做準備。
①學生交流。
②小結:戰士們關心年邁的將軍,為將軍送上一盤自己親手種的珍貴的蔬菜。將軍心疼戰士,把菜倒入湯里和戰士們一同吃。
預設三:戰士背土帶菜種到島上。(引導學生品讀第6~8自然段,感悟戰士思念家鄉,又善于改造環境的決心。)
①學生交流。
②追問:如果你是將軍,聽到了隊長的這番話,你對這群戰士又會有怎樣的想法?你想對島上的戰士說些什么呢?
③小結:正是有了這樣一群愛動腦、肯創新的戰士,才有了小島上的一片綠色菜地。這是小島的希望。
預設四:油布的秘密——中國地圖。(引導學生品讀第29自然段,感悟戰士的中國情,愛國心。)
①追問:將軍,當你看到這一幅由菜構成的中國地圖時,你的想法是怎樣的?
②學生交流。
2.小結:守衛祖國的每一位戰士眼里是中國,心里也是中國,滿滿的愛國情,讓我們牢牢記住這群最可愛的人。
設計意圖:教師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揣摩語言,交流對人物品質的理解,學生在平等的對話中交換思想,重點品悟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六、指導寫日記
1.將軍帶著我們參觀了小島,讓我們認識了一群不怕吃苦、熱愛祖國、敢于創造的守島戰士。將軍有一個習慣,就是寫日記,他準備把這次小島之行寫進日記里。我們來幫他回顧一下他上島之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他和戰士們又發生了什么事,心情又是怎樣的。
(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2.指導學生選擇一個環節來寫日記片段,強調突出將軍的心理活動。(相機板書:心理活動)
3.學生寫日記,教師巡視。
4.指名交流,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努力創設讓學生書寫的情境,善于捕捉學生書寫的題材,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書寫指導,并鼓勵學生交流。
七、延伸到課后
1.寫一篇完整的《將軍上島日記》。
2.觀看《守島夫妻》的視頻。
設計意圖:課堂授之以漁,課外拓展延伸,趁熱打鐵,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
小 島
1.將軍上島。
看到:油布
綠油油的菜地
聽到:土和菜種是戰士們從家鄉背來的
2.戰士邀吃晚飯。
看到:一盤小白菜
菜地里的中國地圖
3.與戰士讓菜。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兩點:
1.不動筆墨不讀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即讀書做記號。解決生字詞難題時,我指導學生將小組內的困惑記錄下來。感悟小島特點時,我指導學生圈畫相關語句。品悟人物形象時,我指導學生找找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并寫寫體會和感受。教師一定要創設學生學的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任務中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提倡討論式教學。課堂初,我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生字詞困惑,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確立學的主體性地位。課堂中,我拋出主要問題:“找找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說說理由。”學生在讀文、思考之余,進行大膽交流,思維的火花碰撞,讓課堂在交流探討中深入文本背后,幫助學生感悟人物品質,揣摩人物心理,為寫日記做好準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