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8
這是吹泡泡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現只有是鏤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進行驗證的能力。
3、體驗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知識和本領的愉悅情感。
活動準備
1、音樂:大家一起拍拍手
2、記錄卡、幼兒用筆、吸管、筷子、花片、積木、漏勺、勺子、肥皂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在音樂中,一起進入活動室。
師:我們都很喜歡吹泡泡,那可愛的泡泡們在陽光下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真漂亮呀!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種材料,并討論。
(1)師:平時,我們都是用吹泡器來吹泡泡的,大家一起來看看,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呀?
(2)出示記錄卡,幼兒猜想。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張記錄卡,并把這些材料畫在了卡上,請大家一起來猜猜,你覺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這一個格子里打上勾勾,覺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兒猜測,教師巡回指導。
4、討論、介紹幼兒想法。
(1)師:誰來介紹自己的猜想?請一到兩名幼兒上臺介紹。
(2)師:你為什么這么想呢?有沒有和他不一樣的猜想?
(3)師生共同討論,并統計在教師的記錄卡上。
師:我們一起來侃侃,你認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二、幼兒操作
1、師: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樣,那到底對不對呢?老師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去試試!請大家拿著你的記錄卡,把每一樣材料都去試一試,并且馬上把結果記錄在“試一試“這一格內。
2、幼兒操作嘗試,教師指導。(重點指導花片和漏勺)
3、比較猜測和嘗試后的結果。
(1)師:誰愿意來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結果?有沒有不一樣的結果?請有持不同意見的幼兒上來再次操作比較。
(2)師生再次討論,統計在教師記錄卡上。
師:在我們小朋友操作了過后,你覺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三、總結
1、誰來告訴我,你發現在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們有什么特點嗎?
教師總結: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都有洞洞,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個名字,我們叫它“鏤空”。因為它鏤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來。
2、教師: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們能吹出泡泡嗎?為什么?想知道它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么?我們一起到戶外去試試看吧!
在音樂中跳出活動室。
活動目標:
1、學習自制吹泡泡工具,了解吹泡泡與工具的關系。
2、能創造性的自制吹泡泡工具,并積極參與吹泡泡活動,快樂學習相應詩歌。
3、體驗創造、成功的快樂,萌發愛探究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吸管、鉛絲、牙刷、樹葉等若干;每個幼兒一個杯子(盛有吹泡泡用的水)。
活動過程:
1、組織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吹泡泡的興趣。
教師:“你們吹過泡泡嗎?用什么來吹泡泡?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吹泡泡的工具,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出示吸管,讓幼兒自吹泡泡,溫習“吹泡泡”技能。
(1)教師觀察幼兒吹泡泡,及時提醒幼兒吸管要離開杯子吹。
(2)提問:“吸管為什么能吹出泡泡來?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啟發幼兒說出有孔的工具可以吹泡泡。
(3)有節奏的說:“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個一個往外跑。”
3、出示鉛絲,引導幼兒自制吹泡泡工具
(1)鐵絲能吹出泡泡來嗎?為什么?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鐵絲也變成吹泡泡的工具?
(2)老師觀察幼兒制作情況并給予提示:“繞啊繞,繞出許多小圈圈”。
(3)教師小結幼兒制作工具情況:“為什么他制作的工具吹不出泡泡?(孔太大)孔小能不能吹出泡泡(能)要求幼兒重新制作工具。
(4)比較幼兒制作的吹泡泡工具,引導幼兒觀察,說出成功的秘密。教師小結。并且有節奏的說兒歌:“我繞鐵絲吹泡泡,泡泡象個大氣球
(5)出示不同形狀的工具,幼兒猜測,教師演示。
小結:原來不同形狀的鐵絲都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4、出示牙刷,進行吹泡泡活動,了解縫隙與泡泡的關系。
(1)牙刷能吹出泡泡嗎?
(2)發給每個幼兒一個牙刷,引導幼兒自由探索吹泡泡。
(3)老師邊指導邊說兒歌:“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樂的滿天飄。”
(4)學念兒歌: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個一個往外跑。我繞鉛絲吹泡泡,泡泡象個大氣球。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樂得滿天飄。
老師小結。
5、出示樹葉,進一步探索縫隙與泡泡的關系。
(1)提問:“樹葉能不能吹泡泡,為什么?用什么辦法能用樹葉吹出泡泡?(幼兒討論)
(2)教師示范并且小結。
(3)討論:“你還發現什么東西有縫隙?什么東西還能吹出泡泡?”
活動目標
1、學習吹泡泡的方法。
2、知道不同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或橢圓形,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3、初步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目的進行驗證的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學具教具:泡泡液、毛巾)每組一份,(圓形泡泡器、三角形泡泡器、正方形泡泡器、心形泡泡器)每組一份。大記錄表一份,三角形、正方形、心形卡片若干,五角星吹泡器、長方形吹泡器各一個。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吹泡泡的興趣
1、今天我們來這里做什么?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玩游戲。
(二)、學習吹泡泡的方法。
1、教師拿出套圈在泡泡液里一蘸,輕輕一吹出泡泡,激發幼兒的興趣。
(哇,泡泡飛起來呀,小朋友想不想玩?早猜到你們想玩了。)
2、可是你們知道怎樣吹出泡泡來的嗎?誰來說一說?教師示范并講解吹泡泡的方法(吹泡泡要先蘸一點泡泡液,然后嘴對著泡器,把氣吹出來。)你們會不會吹?吹給老師看看。
(三)、創設自由探索的空間,掌握吹泡泡的基本技能。
1、老師為大家都準備了圓形吹泡器,想不想讓泡泡都飛起來?
泡的游戲嗎?老師有要求的:吹泡泡時,嘴巴不要碰到工具,不要對著同伴的臉吹泡泡,如果不小心泡泡水撒到桌子上上,要用毛巾擦干凈。音樂一停,小朋友要馬上回到位置上休息。
2、幼兒自由探索吹泡泡,掌握吹泡泡的基本技巧。師巡視指導。
3、泡泡吹出來了嗎?成功地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樣讓泡泡吹得越來越大?
4、總結吹泡泡的經驗,現在我請小朋友說說剛才是怎么成功的?教師演示,和幼兒一起總結吹泡泡的經驗。蘸一蘸泡泡液,然后輕輕地吹,吹的時候要時間長些,就可以吹出泡泡了。你們都是這么做的對嗎?太棒了!
(四)、猜想環節
1、出示記錄表,介紹材料。
(師:除了圓形的吹泡器,老師也帶來了其他形狀的吹泡器。出示記錄表,小朋友們來看看,都有什么形狀的吹泡器?
2、猜一猜:三角形、方形、心形的吹泡器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引導幼兒說:我覺得三角形吹泡器會吹出形的泡泡。
3、幼兒大膽猜想,老師根據幼兒猜想做記錄。
(五)、出示其他形狀的吹泡器,動手驗證
1、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結果和我們猜想是不是一樣呢?我們親自來試試不就知道了嗎?
2、幼兒分組操作,并進行記錄。在操作前提出要求:
(1)在吹泡泡的時候,要注意,你玩什么吹泡器?它吹的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把你看到的記在腦子里,等會老師要考你哦?
(2)三角形、正方形和愛心型吹泡器,每一種吹泡器都要玩哦。
(3)音樂一停,小朋友要馬上回到位置上休息。
3、幼兒操作嘗試,教師全面觀察,及時給予支持與幫助。
(六)驗證泡泡的形狀
1、請幼兒說說你玩什么形狀的泡泡器,它能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2、出示幼兒的觀察記錄表,我們來看看小朋友的記錄紙,三角形的吹泡器幾個小朋友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根據幼兒的實際記錄情況依次驗證糾正。
3、總結得出:今天發現了什么?原來三種形狀的吹泡器,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七)、總結
今天我們玩了吹泡泡的游戲,大家開心嗎?生活中還有很多形狀的物品能吹出泡泡,這里有五角星形的吹泡器,長方形吹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呢?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活動反思
平時,經常看見公園門口有許多孩子在玩吹泡泡游戲,而他們的年齡大多都在3歲左右,一個個滿懷喜悅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誰吹的多等,由此激發了我設計此節課的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讓孩子在玩中樂,樂中學到更多知識。”而本節課的選材也正是迎合幼兒的心理、年齡特點。故而課堂上表現出一種主動、積極、其樂融融的場景,達到了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在于幼兒玩得還不是那么盡興,考慮到時間關系,教師只好在幼兒興趣點最高時,終止了游戲,進行小結本次探索活動。通過這點,讓我認識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則,有時候可根據孩子實際課堂情況做以靈活多變的調整,這樣又會起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了解不同形狀的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大膽猜想,自覺記錄探索的結果。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的泡泡器、記錄表、泡泡水、抹布、各種形狀的記錄貼
活動重點:
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發現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活動難點:
幼兒自己動手記錄探索結果。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激發幼兒的興趣。
1、播放音樂《吹泡泡》,請幼兒說一說你在歌曲里都聽到了什么?(吹泡泡)
2、教師為幼兒出示“吹泡泡”工具,請幼兒觀察并提問:“這是什么?用它能做什么?”,以問題引出主題“吹泡泡”游戲,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感知探究。
1、教師出示圓形吹泡器并利用圓形吹泡器吹泡泡,請幼兒觀察圓形吹泡器所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請部分幼兒上臺嘗試,并說出圓形吹泡器所吹出來的泡泡的形狀。
2、教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猜想不同形狀的吹泡器所吹出泡泡的形狀。
3、請幼兒帶著自己的猜想選擇自己喜歡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三角形、等工具),邊實驗邊記錄結果,對幼兒感覺疑惑的問題“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狀應該是怎樣的?”,利用提問問題:“你用的是什么形狀的工具?你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狀的?
4、教師收取記錄表,對幼兒記錄的結果進行講評,對有不同答案的結果教師進行實驗證明,讓幼兒對探究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三、活動擴展。
請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吹泡泡工具,通過自己制作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進行實驗,進一步證明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