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3
這是燃燒與滅火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③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教學難點: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應用
?。?)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三、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回顧燃燒的“功”和“過”,并由此進一步體會“科學是把雙刃劍”,只有掌握其規律,才能趨利避害,也激發起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
【創設情景】通過PPT課件展示7幅與火有關的圖片。
【教師引導】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鸾o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災難。了解火,用好火顯得特別重要。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燃燒與滅火》
【觀看】
【思考并回答】略
燃燒的定義及特征
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對燃燒進行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認識。
【布置任務】同學們找到了哪些燃燒事例?請與大家交流。
【提問】根據以上事例,同學們能否歸納和描述什么是燃燒?
【提問】燃燒具有什么特征?燃燒究竟需要怎樣的條件呢?請根據自己對燃燒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布置任務】同學們根據以上猜想通過自己10分鐘的探究活動尋找物質燃燒的條件。并將結論填寫在學案上。
【小結】燃燒的條件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根據燃燒的條件示意圖完成課堂練習。
創設情景,讓學生根據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水火相容》
【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中的燃燒。
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演示實驗】多次點燃一支蠟燭,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熄滅。
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對滅火的原理進行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認識,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感性認識,總結滅火的一般原理與基本方法。
分析小結練習
【小結】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學會基本的防火、滅火及火災現場的自救方法。教導學生珍愛生命,回饋社會,報效祖國。
師生一起莊重承諾:珍愛生命、防止火災、學會自救、遠離傷害
一、課文說明
本課繼《氧氣》、《二氧化碳》之后,指導學生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在能力培養方面,屬于“分析綜合能力”的系列。
本課的思路是:先指導學生認識燃燒的條件,然后研究滅火的方法。課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燃燒的條件,這部分內容分為五層:
1.通過復習舊知識,使學生知道燃燒需要氧氣,并進一步提出問題,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
2.根據已有經驗進行研討,使學生知道燃燒需要可燃物。
3.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火柴雖然是可燃物,放在鐵片上并不馬上燃燒,要等把鐵片加熱到一定溫度,火柴才燃燒。)
4.通過討論爐火(或柴灶)的燃燒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5.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燃燒需要氧氣、可燃物和一定的溫度。只有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時,燃燒才會發生;缺少了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燃燒就不會發生,正在燃燒的可燃物就會熄滅。這個結論是對前四層研究的綜合,教學時應啟發學生自己進行綜合,得出結論。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認識燃燒與人的利害關系——既能為人提供所需的熱能,又能造成火災,危及人畜生命,造成財產損失。這個觀點體現了辯證的觀點。這部分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借此導入怎樣滅火和預防火災。
第三部分指導學生認識滅火的方法。課文以圖的形式,啟發學生認識幾種常用的滅火方法:
1.用水澆: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溫度,水受熱產生的水蒸氣還具有隔絕空氣的作用。(左上圖)
2.用砂蓋:利用砂隔絕空氣。(右上圖)
3.用滅火器噴射:噴出的泡沫或粉末,覆蓋在可燃物上,可以隔絕空氣。(右下圖)
4.煤氣著火要立即關閉煤氣閘門:這樣可以斷絕可燃物的來源。(左下圖)
5.油鍋著火立即用鍋蓋蓋嚴:這樣可以隔絕空氣,使油火熄滅。(中圖)
教學時,還可以補充一些方法,例如電器著火要立即切斷電源。無論哪種方法,都要學生明白其理由。此外還要講解一些滅火的注意事項,例如電器著火、油類著火,不能用水澆,只能用砂等覆蓋。
第四部分,結合少年兒童生活的特點,向學生進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通過對多種燃燒現象的分析與綜合,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推理能力(應用燃燒的條件解釋滅火的方法)。
3.使學生體會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學生進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識,學習簡單的滅火技能)。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酒精燈、鐵片、試管夾、火柴。
2.掛圖或投影片——滅火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www.fwsir.com)
導入新課
1.提問:
?。?)氧氣有什么性質?
?。?)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
2.談話:
?。?)在前兩節課里,我們反復談到燃燒。燃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需要什么條件?(學生很快會想到需要氧氣。)
?。?)氧氣確實是燃燒必須具備的條件,但是只有氧氣能燃燒嗎?裝在瓶子里的氧氣并不燃燒,可見燃燒還需要其他條件。那么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3.講述: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研究關于燃燒的條件這個問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燃燒的條件
?。?)認識燃燒需要可燃物
①討論:
根據你的經驗和想法說一說,除了氧氣外,燃燒還需要哪些條件?
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燃燒?哪些物體能燃燒?哪些物體不能燃燒?
沒有可燃燒的物體,燃燒能進行嗎?
② 講解:可以燃燒的物體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燒必須具備的第二個條件。
?。?)認識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
① 討論:
有了氧氣與可燃物,是不是就能發生燃燒現象?例如空氣中有氧氣,放在空氣中的火柴能燃燒嗎?(學生回答后強調,即使把火柴放在純氧中也不會燃燒。)
怎樣才能讓火柴燃燒起來?(用火點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溫度)以上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一定的溫度)
?、?講解:為了更好地說明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我們來做個實驗。取一根火柴,不用火點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鐵片上,用試管夾夾住鐵片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有什么現象?
?、?分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
?、?討論:實驗結果說明什么?
⑥ 教師小結:
把火柴放在鐵片上,它并不馬上燃燒,而是被加熱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燒??梢娙紵仨氝_到一定的溫度才能進行,這是燃燒必須具備的第三個條件。
各種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溫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紙、棉絮、木材燃燒需要的溫度較低,煤塊燃燒需要的溫度較高。在比較低的溫度時就能燃燒的物體叫做易燃物。
?。?)綜合認識燃燒的三個條件
?、?提問:現在你知道燃燒需要哪些條件?
② 討論:這三個條件是否是燃燒必須具備的呢?我們還可以結合爐火的燃燒來分析一下:
如果不繼續往爐里添煤,爐火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不能,因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兒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不能,因為缺少氧氣。)
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煤夾出來,煤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不能,因為爐外溫度低,達不到煤燃燒所需的溫度。)
?、?講解: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們總結的燃燒所需要的三個條件是正確的,而且只有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時燃燒才會發生;缺少了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燃燒就不會發生,正在燃燒的可燃物就會熄滅。
?、?填空:課本第27頁的空白。
2.指導學生認識燃燒與人的關系
?。?)討論:
① 我們所以要研究燃燒的條件,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燃燒的規律,因為燃燒與人有密切的關系。那么燃燒與人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掌握了燃燒的條件有什么用呢?
?。?)教師小結:燃燒有對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飯、取暖,在工業上高溫加熱、煉鋼等,都需要燃燒產生的熱能。燃燒也有對人有害的一面,火災會燒毀財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損失。我們掌握了燃燒的規律,在需要燃燒的時候,就要努力創造燃燒所需的三個條件;在不需要火和滅火時,就要設法破壞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3.指導學生認識滅火的方法及原理
?。?)講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滅火的知識。
?。ǔ鍪緶缁鸱椒▓D。)
(2)討論:
?、?人們有哪些滅火的方法?為什么這些方法能滅火?
?、?炒菜時,有時鍋里的油自己會燃燒起來,這是怎么回事?怎樣把鍋里的油火撲滅?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能滅火?往鍋里倒水行不行?為什么?
③ 如果廚房里的煤氣著火了,首先應該做什么?為什么?
?、?如果電線或電器著火了,首先應該做什么?為什么?往電線或電器上噴水行不行?為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掌握了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發生火災時迅速將火熄滅。如果家里不小心著了火,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能慌亂,要根據著火物體和原因正確地選擇滅火方法。如果火勢比較大,要趕快撥“119”電話報警。
4.向學生進行防火教育
(1)講述:引起火災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還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討論:
① 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災?
?、?小朋友的哪些游戲或活動容易引起火災?
③ 我們應該怎樣預防火災?
(3)教師小結:預防火災,人人有責。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內,禁止燃放鞭炮;在農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爐旁烤東西,不要使易燃物離爐灶太近;煤氣灶用過要及時關閉閘門。總之,要時時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辦。只有這樣,才能預防火災。
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提問:
?。?)燃燒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2)要使燃燒進行得好,應該怎么辦?
?。?)要使火熄滅應該怎么辦?用什么方法降低燃燒物的溫度?用什么方法隔絕空氣?
?。?)在草原上救火,有時用這樣的方法:在大火周圍迅速割掉一圈草,就能使火熄滅。這是怎么回事?
布置作業
調查滅火器的種類及其用法。(同時教育學生:學校和公共場所的滅火器,平時是不準動的。)
五、課后小記
一、設計理念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的出發點應該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本節課在教與學的方式上,嘗試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的思考,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解決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的問題,在最近發展區與現有發展水平的轉化過程中,不斷創造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基于微課,通過“我預習 我知道”、“我質疑 我勇敢”、“我釋疑我進步”、“我探究 我明了”、“我查閱 我提升”五個環節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觸到了燃燒,腦海里已經對燃燒的定義有了模糊的印象,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不難完成對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歸納與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對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產生更深入的思考,對于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產生的疑問,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實驗探究進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課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實驗,這為本節課的實驗探究打下了基礎。
三、學習內容分析
鑒于本課題內容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且難度不大的特點,本節課以翻轉課堂的模式,利用微課突破本節課的知識重點。
微課中設計的問題情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微課學習過程中都能得到啟發,從而生成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對本課題基礎知識的完善和提升。本節課設計選擇其中學生可能有疑惑的問題,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演示實驗,自主實驗等形式來解決學生的疑惑。
四、教學目標
1. 通過微課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提高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2. 在微課學習中對燃燒和滅火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并學會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釋疑解惑,培養科學品質。
五、重難點分析:
重點:1.通過微課的學習掌握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在微課學習中生成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會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難點:1.在微課學習中學會思考,使思維得到提升,學會提出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進行釋疑解惑,培養科學品質。
六、課前準備
1.微課(時長:7分31秒)
2.學生完成導學案
3.根據學生學案進行二次備課
七、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我預習,我知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微課中的知識重點: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卮鹑紵臈l件和滅火的原理并板書。檢測學生微課學習的效果,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咎釂枴?.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著火點?
3.燃燒的定義。
通過回憶微課內容和翻閱課本回答問題。對課本中的基本概念進行補充和強調。第二環節:我質疑,我勇敢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過渡:燃燒和滅火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飯就需要燃燒放出的熱量。我們利用燃燒發出的光合熱。有燃燒就有滅火,比如熄滅酒精燈,比如熄滅燃氣灶等。燃燒和滅火離我們這么近,同學們對它有一定認識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請同學們大膽聽聞,說說關于燃燒和滅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問題。
思考
提問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第三環節:我釋疑,我進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多媒體:課前同學們觀看微視頻之后在導學案中提出的問題。
?。ㄒ唬┲瘘c方面:
1、鉆木取火的原理?
2、為什么有些物體在不遇明火的情況下可以燃燒?
3、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電話?
得出小結:物質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即使我們使用其他物質燃燒來點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質燃燒放出的熱量是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從對著火點方面問題的`解答,給我們的啟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設備時,不能在上面覆蓋衣物,也不可使取暖電器靠近易燃物
?。ǘ┲嘉锓矫妫?/p>
1、水不是能滅火嗎,為什么白磷在水下還能燃燒呢?
2、水中本來就有氧氣,為什么一開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燒,通入空氣后白磷燃燒?小結: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當氧氣的濃度過低時,即使有氧氣,燃燒也不能發生。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21%,一般情況下,當氧氣的濃度下降至14%-15% 以下,燃燒就停止了。
(三)滅火方面
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滅,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多媒體:新西游記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滅蠟燭
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小結:當燃燒火焰比較小時,扇子煽動使空氣流動,從而帶走了熱量,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當火焰比較大時,扇子煽動帶走的熱量有限,卻補充了更多的空氣,促進燃燒。
啟示:滅火要分情況,科學滅火。
在交流的同時思考問題的答案。
思考。
觀看視頻、小組討論
回答問題通過展示學生的練習檢測情況,使明確其中部分問題的答案,對其中分歧較大對的問題再思考,激發求知欲。
通過不同場景的對比,學會分情況分析問題,而不是一概而論。問題一:燃燒一定需要氧氣,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演示實驗: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
結論。小結: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廣義上,燃燒是指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觀察實驗現象:鎂條在二氧化碳中能繼續燃燒,得出問題的答案: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對燃燒的定義進行拓展,培養學生的大膽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尋求真理。問題二: 油鍋著火不能用水來澆滅,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視頻:慢鏡頭展示油鍋著火后澆水的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觀看視屏,思考
討論
回答
對于現實問題的討論和分析,體現了化學學科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價值。問題三:蠟燭被吹滅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引導學生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蠟燭熄滅,那么吹大量的氧氣是不是就不會熄滅呢?
師生共同完成演示實驗
1、點燃蠟燭
2、用充滿氧氣的氣球對準蠟燭火焰
3、解開氣球的繩子。
結論:這是假的。吹滅蠟燭和扇滅蠟燭一樣,都是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反饋練習
下列場景的做法對嗎?
1、煤氣泄漏,開燈查看。
2、煤氣泄漏,立即開窗通風
3、室內起火,立即開窗通風
4、電器著火后,關閉電源,用棉被等不透氣的物體覆蓋在上面,及時撥打119思考、討論
觀察實驗現象
思考、討論、回答
培養學生從反面思考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共同實驗的環節,增加師生互動,激發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第四環節:我探究,我明了[自主探究]
實驗目的:
請同學們點燃兩根小木棍,并想辦法讓其中一根燃燒的更快。
在我倒數5個數時,用桌面上所給的儀器和藥品通過不同的辦法將紙條熄滅。提供物品:
長紙條兩根、
氧氣一瓶(部分小組有)、
二氧化碳(部分組有)、
沙子、
水、
空燒杯、
剪刀、抹布小結:1、通過實驗,同學們發現,燃燒需要氧氣,而且氧氣越充足,燃燒越充分。
2、還可以通過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來促進燃燒。
用相機捕捉學生實驗的精彩瞬間,展示在多媒體上
小組討論
設計方案動手實驗
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老師將不同組的現象拍下來,在多媒體上展示)
通過自主設計實驗、自主實驗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在自主實驗中發現新的知識,對燃燒和滅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認識。第五環節:我查閱,我提升多媒體鏈接新聞:
一家三口遇火災 初中生憑消防演練知識救全家
請同學們通過網絡,報刊、書籍學習,掌握一些常見的火災的滅火知識,以及正確的火場自救知識。
將這些知識整理成小論文,手抄報,漫畫等形式,下周將會把大家的作品在學校進行科普展覽。
課后查閱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改變作業的形式,提高學習的興趣。
通過自主查閱資料、整理資料,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
板書設計:
燃燒和滅火
燃燒: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一、教材分析: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與反思
本單元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后一單元,是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礎知識后,對新知識的再次學習,也是對前面知識的升華與運用。這課題的知識與日常生活與生產聯系非常緊密,如果學生被動接受不難,我們教學時應積極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方法來主動學習為好。
二、學情分析:
1、本課題學習之前,學生已有了一定化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有自學這一塊知識的基礎。。
2、本課題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要求下讓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意圖。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科學探究的步驟與方法,讓學生自己提出假設→ 設計實驗 →進行驗證→實驗分析與問題討論 →新知歸納→ 習題反饋 →及時小結。
三、教學目標:
?。ㄒ唬?、知識與技能:
1.概述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
2.通過對多種燃燒現象的分析與綜合,認識燃燒的條件,鍛煉分析綜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不斷地進行思辨,以此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注重學用結合的思想,學以致用,進行消防教育。
?。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很好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含義;
2.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防火安全意識。
四、教學重點
通過對多種燃燒現象的分析與綜合,認識燃燒的`條件
五、教學難點
應用燃燒的條件解釋滅火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實驗材料:燒杯、蠟燭、鋁片、火柴、白磷、紅磷、鹽酸、飽和的碳酸鈉溶液、
鐵架臺、坩堝鉗、鑷子等
七、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課時: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識
八、教學過程:
教師演示:點燃一張紙
:這張紙怎么了?這種現象叫什么?
?。哼@張紙著了。這種現象叫燃燒。
?。撼思埧梢匀紵膺€有什么東西可以燃燒?
?。?hellip;...
?。耗菚r因為這些物質都是可以燃燒得。
:那是不是所有可燃物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燃燒呢?
?。簽槭裁丛阢~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燃燒,開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
?。?hellip;…
?。簽槭裁催@時水中的白磷能燃燒?
?。?hellip;…
?。和ㄟ^剛才的討論和實驗,我們知道燃燒的三個條件是:氧氣、可燃物和一定的溫度(就是物質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鹤屢桓鸩袢贾心切┓椒?
?。?hellip;…
?。杭訜徙~片,火柴燃著。
:燃燒有對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飯、取暖,在工業上高溫加熱、煉鋼等,都需要燃燒產生的熱能。燃燒是否總是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利呢?
?。?hellip;…
:燃燒確實是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利,但它對人也顯現出有害的一面,比如火災會燒毀財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損失。我們掌握了燃燒的規律,在需要燃燒的時候,就要努力創造燃燒所需要的三個條件,再不需要火,那我們怎么辦?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滅火的知識
?。河檬裁捶椒缁?為什么能滅火?
?。?/p>
?。菏够鹋c空氣隔絕;降低溫度,使溫度低于著火點;清除掉可燃物??傊鸵O法破壞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毫曨}見投影。
九、板書設計:
第七單元: 燃燒及其利用
課題一: 燃燒和滅火
一、物質燃燒的條件
(三個條件同時具備)
1.可燃物
2.氧氣(或空氣)
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它物品隔離;
2隔離氧氣或空氣;
3降低溫度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破壞燃燒條件,使燃燒反應停止
十:教學反思:
1、采用這種實驗探究活動、問題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一定得積極表現,主動參與,效果一定會很好。
2、通過組織學生自學活動、實驗探究,討論等方法使學生理解、接受有關燃燒與滅火等新知識,然后及進用習題加以鞏固提高。
3、運用提出假設→ 設計實驗 →進行驗證→ 實驗分析與問題討論 →新知歸納→ 習題反饋 →及時小結的教學過程,學生反映積極,效果也很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