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生活隨筆18篇,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孩子們排著隊去上音樂課了,我整理好桌上的東西準備回辦公室,在走過小姜座位時,一本書留住了我的步伐,哎,小姜他也看《讀者》?不是我對他有偏見,實在是半年來我幾乎從沒有看到過他認真好學的樣子,就連作業有時也要我多次督促才能完成,一直認為自己還挺關注他的,難道是我對他關心還遠遠不夠,難道是數學老師的緣故,忙著批作業而很少對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書多做了解,難道……
于是拿起書本坐在小姜的座位上看了起來,不知不覺孩子們上完音樂課回來了,我放下書本,問:“小姜,這本書是你訂的嗎?”
小姜點了點頭,說:“沈老師,你拿去看吧!”
“不用了,謝謝!我剛才已經看得差不多了。這本書不錯,你可要好好看啊!”說完我又批起了作業。
本來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覺得孩子我們真的需要再多花點時間來關心和了解,可是兩天后,當我正在辦公室里備課時,小姜進來了,手里還拿了本書,“沈老師,這是剛到的,您看嗎?”
“那你先看,看完了再借給我吧!”
“沒關系的,您先看吧!”
“好吧!”望著小姜一臉真誠的樣子,我真不好意思推辭,“那我呆會兒就還你。”
“您慢慢看吧!明天給我好了。”說完就放下書走了。
瞬時,我感動之極,原來他有這么關心我,就看到過我看過他的《讀者》,新書到了,馬上讓我來做他新書的第一個讀者。
關心是一種智慧,關心也是一種感情,關心又是一種境界。培養這種情感,便于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有了這種情懷便易于達到這種境界,便會提升為神圣的使命和責任感。在具體的“人生實踐書”教師身上,學生在試著分辨什么是真、善、美。在學習怎樣思維;怎樣處理問題;怎樣和別人相處。在學習怎樣做人,老師不僅僅是學生無聲的楷模,甚至于是學生認識、評論社會的模式和標準。從而;一名老師的言行不完全屬于自己,他還屬于他率領的集體,屬于他的學生們,也屬于社會。
你往往是希望將自己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你的學生,還往往因為他們的貪玩而批評他們,他們很少記住你批評過他們,但是對于你的喜好很多孩子往往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如果有機會,一定會把你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這些家中的“王子公主”們甘愿自己排在后面。孩子就是這樣,你給他六十分之一的關心,而他卻給了你百分百的關注。多用點心看待我們的孩子,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一定能讓我有更多的收獲!
孩子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著驚喜,充滿著樂趣,充滿著意外……細細留意,我們會在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發現他們關注的焦點。當我和孩子們在戶外散步時,他們會數著方磚跳格子,往往數著數著就亂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團,從一再數;他們會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車輪上轉圈;也許對于成人來說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著孩子們的笑臉,就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記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時,他們驚奇地發現:這里有一個大蟲子。于是草地下還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話題,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著揀到的樹枝,一個勁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來看,我找到了一個東西啦。”仔細擦干凈泥土一看:哎呀,原來是一塊小石頭。一下子就瀉了氣。“沒關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著嘴,氣呼呼的樣子到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在經過一場草地混找之后,孩子們可有自己的戰利品了:幾個壞積木、幾個蝸牛殼,還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蟲子,連草根都被拔了幾根……也許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義的東西,但是孩子們是快樂的。我想只要他們喜歡做的事,他們就很快樂。。
開學已經兩個多月了,我們小一班的小寶貝們也在這里度過了人生以來最為難過的時期。眾所周知,小班在剛開始的一個月是非常難熬的,不僅是孩子們過的辛苦,老師們也是一樣。我們班里的老師每天從早上7點一直上到晚上5:30,就連中午孩子睡覺,我們也是在不停的忙碌,一會抱抱這個,一會哄哄那個,一天下來,每個人都是筋疲力盡。但是看到孩子們一天天的變化,我們也有著說不出的快樂。 在私下里,我們班的三個老師總在討論,現在的孩子就是越來越聰明,開學兩周,我們班幾乎沒有尿褲子的現象,而且吃飯時,桌面也很干凈,大部分幼兒都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每一件小事。高顯凱沒事總喜歡跟老師說說話,王睿軒看動畫片、聽音樂時特別專注,汪佳蕊、單一馨、郭東樂、干佳睿幾個小朋友總是會積極的配合老師,張竟航、劉仁君、肖怡彤等幾個小朋友,別看來的時候哇哇大哭,可是一會就沒事了,開開心心的度過一整天,成星雨、陳惜潔、杜文韜幾個小朋友比較好動,總是坐不住;王榮羿、劉蘇曼、劉文軒卻又是特別乖巧,……孩子們各有各的特點,又各有各的優點與可愛之處。真希望在未來的幾天里,孩子們都能夠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度過每一天。
“小朋友們,去洗洗手吧!我們要吃飯了哦。”我一說完,小朋友們都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向洗手間,洗手了。可不一會兒,只聽見,洗手間里傳來了,“嘩嘩嘩”的水聲,我立馬就往洗手間里跑,一進洗手間,就看見水龍頭的水開的很大,而小朋友們都還在不亦樂乎的玩水,全然不知身上的衣服,都已經被水濺得濕透了。我一看見這一情景,火就上來了,當中批評了幾個玩水的小朋友,總以為,他們會吸取教訓,可沒有想到,過幾天玩水的現象又發生了。 玩水是孩子們的天性,對于孩子來說,周圍的事物都是新鮮的、好奇的。其實他們在玩的同時也是在探索、觀察,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其實有時候,覺得孩子們做的事情是不對的,但恰恰相反。只要好好的引導,讓孩子在玩中,慢慢地知道、懂得玩水其實是不多的。而不是滿目的批評。 面對這個問題,我已經專門開展了一個關于“玩水”的一堂教學活動。通過講解和示范正確的吸收方法。還講解了一些“玩水”的壞處和為什么不能玩水。我想,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和老師的督促,孩子們會慢慢的改掉這個壞毛病。
推薦閱讀:
小班教育隨筆記錄200篇
幼兒園教師小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小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小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減少分離焦慮和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是兩個重點內容。通過摸索我發現,晨間接待和離園前談話是兩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做好這兩個環節的工作,既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也有利于培養和鼓勵孩子們早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每天孩子們吃完早飯后,我開始“點名”,點到誰,我就親切的對他微笑,走到她跟前,摸摸他的頭,溫柔地抱抱他,問一聲:“誰送你來幼兒園呀?”“老師都想你了!”“你今天沒有哭,真是好孩子!”……每當這時,孩子都會滿臉幸福的依偎在我懷里,用充滿信任的眼神看著我自豪的說:“媽媽送我來的。”“我今天沒哭。”“老師,你想我嗎?”……有時,我會用游戲的口吻溫柔的問:“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呀?”想玩捉迷藏一樣的說話口氣讓幼兒感到老師向朋友一樣在注意他、關心他,想知道它的存在。采用這種方法后,幼兒的分離焦慮情緒明顯減少,他們打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轉移到了教師身上,為在幼兒園度過愉快的一天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天下午,孩子們玩了游戲,吃好點心后,都興奮地盼望著爸爸媽媽來接。我給孩子們整理衣褲時便與他們進行親切地交流。我主要選擇與孩子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來談,我會說:“小雨,你中午睡覺了嗎?不要老師拍著睡吧?”“涵涵,今天的午飯是自己吃的,真棒,我一定告訴媽媽!”“點點小朋友真能干,自己學會脫衣服了,老師心里可高興了。咱們大家為他拍拍手吧!”……親切、簡短而又溫暖孩子內心的話語不但讓孩子體會到了教師的關愛,更鼓勵了孩子們學會了自己吃飯、脫衣、洗手等的積極性,為培養孩子們自我服務能力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總之,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從小事做起,不但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以積極地語言和行為鼓勵孩子,給他們營造一個溫馨、愉快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推薦閱讀:
已經入園兩個多月了,佳佳還不是很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句就是“今天要不要上幼兒園?”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立馬說“我不要去幼兒園。”而且越發粘媽媽了。每天早上,媽媽去上班時,佳佳總要哭,哭著要媽媽。雖然跟她講過很多道理,總是沒有效果。每天放學,又總是在幼兒園玩不愿意回家。可能是佳佳太小,媽媽太早堅持要把她送幼兒園。但經過兩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媽媽看到了佳佳的一些進步,比如喜歡感謝,早上給她穿衣服都會說謝謝媽媽;自立能力強了,能自己脫衣服、穿褲子、穿鞋襪,還會自己尿尿了;認識了很多顏色,比如橘黃色、藍色等等。要知道,佳佳雖然在語言方面表現突出,但辨認顏色方面一直是弱點,最基本的紅藍色也不認識。對于佳佳的進步,媽媽感到很欣喜。但是,媽媽還是頭痛佳佳每天早上不吃飯、哭著不愿意去幼兒園。希望佳佳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喜歡幼兒園,每天都如老師說的“笑著上幼兒園”!
生活化美術課下周就要實踐了,卻心里……值得思索、修改、準備的東西還有好多,思索后修改,修改后再思索,反反復復。思索、修改多了,問題一個個如同小水泡浮出水面,等待用最完善的辦法去解決。小班一節課才15分鐘,我的生活化美術課開始部分是情境導入,接著是教師示范,幼兒操作,最后展示作品和欣賞作品,導入和示范部分就要好幾分鐘,幼兒操作的時間又不是那么好控制,就很擔心引導的不夠幼兒不理解或是引導的太多太占時間。聽了專家的建議,教案設計改變還是挺多的,一連串的問題也接踵而來。我們班的孩子才入園三個多月,美術教學活動并不太多,相對于他們現有的實際繪畫能力,新的東西怕他們太難不理解不太容易接受,不知該如何操筆繪畫制作,又怕出現幼兒不理解不愿動手操作,很難真正去把握和掌握整堂課。之前的繪畫和手工課都有個別幼兒拖課現象,覺得很難很好的去把握和掌握美術課的時間,希望自己能有多多機會,多去聆聽前輩們的教學,學習前輩們個性化的教學,學習前輩們教學中的特點和特色,多學習,多運用,多實踐,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現有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個性化的備課教案,個性化的教學,望每個寶寶也都能個性化的成長!
聰明的父親用三碗面教育兒子! 比武力說教都有用的教育方式!教育兒女真的需要很用心!!
一天早上,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
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父親問兒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兒子指著碗說。
父親說:“讓我吧!孔融七歲能讓梨!你都十歲了!”
兒子說:“他是他!我是我!不讓!”
父親試探的問:“真不讓?”
“真不讓!”兒子回答堅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給這碗面注冊了商標。
“不后悔?”父親對兒子的動作和驚人的速度十分驚訝,但忍不住又問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為了表示堅不可摧的決心,兒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親默默的看著兒子吃完,自己端過無蛋的那碗,開始埋頭苦吃。父親碗里藏了兩個蛋,兒子看得分明。 父親指著碗里的兩個蛋告誡兒子:“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兒子一臉無奈...
在一個周日的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情景再現,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
父親若無其事的問:“吃哪碗?”
“我十歲了,讓蛋!”兒子說著,拿過了沒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親問。
“不后悔!”兒子回答堅決。兒子吃的很快,面見底也沒看見蛋。父親端過剩下的有蛋面,吃起來,兒子看見上面有一個蛋,更沒想到的是下面還有一個蛋。
父親指著蛋說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虧!
第三次,已過數月。道具還是跟原來一樣。父親問:“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面。爸爸是長輩!您先吃!”
“那我不客氣了。”父親果真不客氣的端起有蛋的面。
兒子平靜的端起無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見底。
兒子意外發現自己碗里也藏著蛋。
父親意味深長的對兒子說:“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
看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我很快樂。很希望繼續能和他們一起度過美好快樂的時光。
活動中學會比較是技能,學會自尊是品格,品質最重要。其實幼兒學到多少知識并不是很重要,關鍵看他是否在活動中培養了良好的習慣,獲得品格上的提升和情感上的享受。因此我很在意孩子們一天在幼兒園里是否快樂。
這一主題我很注意幼兒是否快樂。一節課的開展,如果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很積極,很開心我就感覺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不僅達到了教育目標,更重要的是使幼兒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所以很有成就感。相反,如果一節課幼兒反應不積極,甚至有些幼兒活動過程中想去尿尿,這都讓我感覺這節課沒有成功,我會積極反思。課后便會做出總結,因為是分組教學,所以也給了我及時改進的機會,通過一些小的修整,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讓孩子們從現在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快樂的小天使,感受的生活的快樂和人生的樂趣。在孩子的世界中快樂無處不在。只要是我們教師參與的地方,就一定要讓幼兒感受到快樂。快樂的形式多種多樣,思考的快樂,求知的快樂,創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分享的快樂,在不斷快樂的情感體驗中得到技能和品格的提升。
快樂是愉悅的,甜美的,放松的。希望和幼兒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一起在快樂中成長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幼兒園學會知識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幼兒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好習慣的養成會伴隨著人一生的發展,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加強對他們的養成教育的培養,使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一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包括很多內容,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生活習慣的培養則顯得尤為重要。欣欣是家中的獨生女,家里大人都很寵愛她,生活上過度照顧,所以養成了一些嬌氣的性格。在幼兒園欣欣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但她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做每件事情都特別慢,尤其是吃飯,每次都是最后幾個吃完的。 有一天,欣欣又吃到最后幾個了。我不時地用眼神提醒她,她卻絲毫沒有反應,我給她講道理,但是沒有效果。怎么辦呢?我環視了一下四周,看見欣欣最感興趣的娃娃家里有幾個小朋友玩得正熱鬧。于是,我的主意來了。我走到后面的娃娃家,對其中一位小朋友說了幾句話,然后快步走到她身邊,輕輕地對她說:“欣欣,涵涵在玩娃娃家,他剛才告訴我,還缺一個人來當媽媽。你快吃飯,跟他們一起玩,娃娃家的寶寶們還沒吃飯,你快給寶寶們做飯去好嗎?”欣欣往后看了看,連說“好”。終于欣欣開始大口大口地吃飯了。本來不多的飯,很快就被吃完了。最后欣欣來到了娃娃家,經過老師的幾次引導,欣欣吃飯越來越快了。 看來,老師的教育不能只依賴于說教,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利用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進行引導,使其在適當的條件下轉變自己的行為。該案例中的老師善于抓住幼兒的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其感興趣的地方,從而改正了她吃飯慢的毛病。這種做法既不影響孩子的情緒,又讓孩子樂于接受,還滿足了她的游戲欲望。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加以反思,不斷嘗試用積極正面的方法鼓勵幼兒吃飯,從而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獲得積極正面的情緒體驗,老師也能組織好幼兒的各項活動。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為,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后,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 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
1、 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進入中班以來,我經常和孩子們討論關于他們長大了能做什么的問題。一開始孩子們會說:“我會唱歌”“會畫畫”等等,但自從他們自己當了小小值日生后,孩子們開始說:“我會擦桌子了!”“我會掃地了!”學會自己勞動,為他人服務,讓他們更有了當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開學時,我在班里選了5個衛生組長,再由每個衛生組長各選擇3個組員,正好每天都有4個值日生做值日。一開始孩子們對做值日并沒有多大興趣,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愛上做值日呢?
在平時我開始鼓勵那些積極做值日的小朋友,并制作了值日生牌,每天的值日生都佩戴值日生牌值日,并將孩子們平時做值日的照片貼在墻上。孩子們開始漸漸對做值日有了興趣,甚至后來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每天都盼著自己能做值日生,并在做值日生時自豪地戴上值日生牌,把自己當成了班級的主人,認真做起了值日,孩子們一個個都變成了勤勞的小小值日生!
我想,對于老師來說,無論想讓孩子們做什么,都要先抓住孩子們的興趣,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經過了大半個月的陰雨日子,此時的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像一個老頑童在與藍天白云鬧著玩,只見天空是湛藍的,天空中漂浮著一朵朵美麗的白云,我被這美麗的美景吸引著。
于是,我和尚老師帶著孩子們來到了操場上。我:"孩子們,快看!天空中有什么?""有太陽、藍天、白運,好美麗的天空!好美麗的白云阿!"孩子們看到此時的景色高興的跳了起來。忽然雷皓凇大叫了起來:"老師快看,那片云,像一條龍呢!"在他的引導下許多孩子們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像獅子、小狗……"我召集孩子們說:"為什么我們看見的白云一會兒象這個一會兒象那個呢?是誰在動呢?""風"孩子們告訴我……由此我們不僅看出有了觀察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了發展,有了觀察才有思維能力,才有豐富的生活!
有人說:“玩耍是幼兒的生命”。幼兒喜歡玩,而玩玩具又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寓數學知識的學習于玩中,教學過程富有情趣,能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小班幼兒認識“1”和“許多”這兩個概念時,給孩子們數片積木塑片(相同顏色若干片,特殊顏色一片。)讓孩子觀察、比較、擺放,根據顏色進行分類。
通過擺弄、比較,孩子們會發現相同顏色的是(許多)片,不同顏色的只有”1”片,這樣,孩子們運用視覺、觸覺等感官直接的掌握了“1”和“許多”的數學概念,并且興趣很高。
可見通過孩子們在玩中進行操作,不僅得到了專門訓練,同時對其他知識領域也起到了滲透作用。
新的一周開始了,寶貝的幼兒園體驗生活進入尾聲了。之前全家一直在擔心寶貝初入園會上火哭鬧,但是通過一周的體驗看來,問題似乎不大。一則幼兒園的環境和游樂設施讓寶貝很開心;二則小八班果然是一個溫馨的小集體,盡管它是新生的還需日臻完善的,但是經過幾天的熟悉下來,我感覺寶貝對它還是認可的并且比較喜歡的,這當然要歸功于周老師和管老師她們的用心及精心。最主要的是老師們甜美的笑容和親切的話語,這可以消除寶寶們乍一離開家人的恐懼和不安。這樣我想我們做家長的基本上可以放心了。
寶貝入幼兒園是寶貝人生的一個重大起點,寶貝們即將離開媽媽的懷抱,學會獨立學會自強,學會融入集體生活,以及要接受系統的教育。所以希望每一個寶貝都有一個美好的開始。每個寶貝都是最棒的,寶貝們加油!
今天上午我在教孩子們折電話的時候,一個小男孩告訴我:“老師,這一步我不會折。”他的話音剛落,何雨桐說:“我教你。”我像是一下子受到何雨桐的啟發一樣,我便讓那些學會的孩子教還不會的孩子,這樣,我不但節省了時間,還讓已經會折的孩子進行了鞏固。另一方面,我們大人的手比孩子的手靈活,我們能做到的一些動作孩子不一定能做到,但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辦法,這樣他們溝通起來會更容易。
慢慢的,我把這個方法滲透到生活中,有些自理能力相對差一點的幼兒受自己做不到某些事的時候,總會有能力強的幼兒出來幫忙,而且他們有時候邊幫忙邊給能力弱的幼兒講解其中的方法,這樣,省了很多的時間,我不至于特別的忙,還讓他們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
所以,其實有些時候我們的靈感都是從孩子的身上得來的,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們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互相幫助,而不是我們用語言去命令的。讓幼兒形成自然而然的習慣,比我們在逼迫他們條件下形成的習慣要牢固的多。
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減少分離焦慮和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是兩個重點內容。通過摸索我發現,晨間接待和離園前談話是兩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做好這兩個環節的工作,既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也有利于培養和鼓勵孩子們早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每天孩子們吃完早飯后,我開始“點名”,點到誰,我就親切的對他微笑,走到她跟前,摸摸他的頭,溫柔地抱抱他,問一聲:“誰送你來幼兒園呀?”“老師都想你了!”“你今天沒有哭,真是好孩子!”……每當這時,孩子都會滿臉幸福的依偎在我懷里,用充滿信任的眼神看著我自豪的說:“媽媽送我來的。”“我今天沒哭。”“老師,你想我嗎?”……有時,我會用游戲的口吻溫柔的問:“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呀?”想玩捉迷藏一樣的說話口氣讓幼兒感到老師向朋友一樣在注意他、關心他,想知道它的存在。采用這種方法后,幼兒的分離焦慮情緒明顯減少,他們打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轉移到了教師身上,為在幼兒園度過愉快的一天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天下午,孩子們玩了游戲,吃好點心后,都興奮地盼望著爸爸媽媽來接。我給孩子們整理衣褲時便與他們進行親切地交流。我主要選擇與孩子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來談,我會說:“小雨,你中午睡覺了嗎?不要老師拍著睡吧?”“涵涵,今天的午飯是自己吃的,真棒,我一定告訴媽媽!”“點點小朋友真能干,自己學會脫衣服了,老師心里可高興了。咱們大家為他拍拍手吧!”……親切、簡短而又溫暖孩子內心的話語不但讓孩子體會到了教師的關愛,更鼓勵了孩子們學會了自己吃飯、脫衣、洗手等的積極性,為培養孩子們自我服務能力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總之,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從小事做起,不但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以積極地語言和行為鼓勵孩子,給他們營造一個溫馨、愉快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現在幼兒開始來園中餐,一些幼兒會有一些不適應,沒有媽媽來接,要在幼兒園呆一整天,要在幼兒園午睡,有些幼兒甚至會哭。但總體上來說,幼兒的表現已經超出老師的預想。基本上的幼兒都能達到乖乖上課,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老師看了心里感覺特別欣慰。
漸漸的觀察下來,發現其實幼兒有很多的情況。比如說,一些幼兒不吃菜,有些幼兒不喝湯,有些幼兒會含飯,有些幼兒會倒飯,有些幼兒不吃水果,有些幼兒不會穿鞋,有些幼兒不睡覺等等問題。
通過幾天的觀察,我記錄下來一些有各種各樣問題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滲透這些知識給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又請做得好的寶寶為榜樣,鼓勵幼兒改正壞習慣。譬如說,簡單的幼兒吃飯慢來說,總有幾個幼兒吃飯吃得太慢了,一般要半個多小時。看見別人都出去外面玩了,自己還在這里吃飯,又想去玩,又沒吃完飯。老師就讓他學大老虎,打老虎吃飯時是大口大口的吃,一口嗷全吃光的,你們是大老虎嗎?幼兒的吃飯積極性就高了些。還有就是讓幼兒比賽吃飯,在競賽中加快吃飯的速度。在還有就是讓幼兒樹立向吃飯乖乖的幼兒學習,作為榜樣帶動幼兒。還有就是獎勵吃飯快的幼兒,激勵那些吃飯慢的幼兒,可以是一個咪咪翹,一朵小朵小紅花。
現在我們班的幼兒基本上都能按著老師的要求來園一日活動了,每個幼兒都有進步了,希望今后孩子能成長的越來越好,高高興興的來上幼兒園。
《小班十月份的隨筆3篇》:小班十月份的隨筆第1篇睿睿不再含手指了“老師,睿睿在家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沒辦法。”今天早上入園時,睿睿媽媽愁眉苦臉的對我說。睿睿是我們班的一個孩子,入園時還不
《小班保育員保育隨筆3篇》:小班保育員保育隨筆第1篇 在幼兒園,調皮的孩子會經常做出一些不貼合規則的事情,會經常犯一些小錯誤。經過班上老師的教育,孩子經常是當面說得很好,轉身卻又忘了。 如:貝貝
《幼兒園小班教師隨筆30篇》:幼兒園小班教師隨筆第1篇幼兒園小班教養筆記篇一和孩子共成長一顆小樹苗,能夠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單薄無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實并不漫長,作為老師的我們,在給予孩子知識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