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班語言區域活動教案10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大班語言活動《畢業詩》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激發幼兒對老師、幼兒園的留戀之情。
2、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朗誦。
4、豐富詞匯:畢業.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物質――錄音機、自錄詩歌磁帶; 幼兒園園景圖片,電腦、電視知識――回憶在園生活學習的情景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朗誦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你準備去哪個學校上學?
二、展開
1、師:你在小學會做些什么呢?請小朋友聽老師朗誦一首詩歌,名字叫《畢業詩》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的第一段師:再過幾天,小朋友就要進小學,做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寫字多么神氣!
2、回憶在幼兒園的三年中,能說一說對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嗎?
打開幼兒園園景的圖片,小朋友游戲的圖片等提示幼兒可以說一說
A、在上幼兒園時不會做的事上幼兒園以后學會了;
B、在幼兒園最快樂的事……
3、我們一起聽一聽詩歌中是怎么說的?欣賞詩歌的第二段剛才詩歌中說的和你想的一樣嗎?
師:小朋友剛來幼兒園的時候什么也不會,現在呢學會了自己上廁所、洗手、吃飯、唱歌、畫畫、跳舞、講故事,有的小朋友還參加了美術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跳舞……還榮獲到了各種獎勵
4、你們獲得的成績和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那你想給老師說些什么呢?
引導幼兒大膽說自己的心里話 欣賞詩歌的第三段
5、我們一起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畢業詩》可讓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誦
三、結束集體唱歌曲《老師再見了》
活動反思: 這首《畢業詩》,描述的是孩子們畢業時的真切想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回憶以前的美好時光,感受孩子們那純真而又細膩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而且,我還意外地發現,利用這個活動還能對孩子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
第2篇、大班語言活動一片葉落下來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閱讀繪本,理解樹葉在一年四季里不同的心情變化。
2.嘗試了解生命的意義,知道給別人帶來快樂的美好。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PPT(參照繪本故事《一片葉子落下來》,[美巴斯卡利亞著,南海出版社出版)。
2.語言CD(《一片葉子落下來》。
活動過程 (一)設如我是一片樹葉。(創設虛擬的情境,以設想自己是一篇樹葉為切入口,體會和描述樹葉的心情,為理解故事做鋪墊。)
1.設想樹葉的心情。
(1)假如你是一片樹葉,在四季輪回中,你會有怎樣的心情?(教師可跟進提問,配樂創設意境。)
(2)描述樹葉的心情。
每片樹葉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心情,你能跟大家分享嗎?
(教師可以輔助提問:當溫暖的春天來臨,葉子從大樹媽媽身上長出來,探出頭來看著這個世界, 會怎么想呢?到了火熱的夏天,樹葉越長越繁茂,樹葉能為人們遮陰,心情又會如何?轉眼人秋了,即將要離開媽媽,它們會害怕嗎?)
(二)樹葉費雷迪。(分段理解,借助提問,幫助幼兒體會當葉子真好的心情;理解葉子即將掉落的悲傷心情。)
1.傾聽故事前半部分,體會“當葉子真好”的心情。(從開頭到“為樹下野餐的人們扇風”。)
(1)弗雷迪是誰?它長在哪里?擁有怎樣的朋友?
(2)弗雷迪喜歡自己是一片葉子嗎?它有怎樣的美好生活?
(3)什么事情讓弗雷迪覺得做一片葉子真好? (教師結合故事提煉與小結內容。)
2.傾聽后半部分,理解落葉的蕭瑟與心情。
(1)夏天過去了,葉子們遭遇了生平第一次的什么?
(2)秋天,葉子們都發生了什么變化?
(3)葉子們要搬家了,它們的心情如何?樹葉都是怎么落下來的?
(4)說說最后弗雷迪的經歷是怎樣的。(教師結合故事提煉與小結內容。)
(三)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對于幼兒來說也許深奧,在完整欣賞故事后,可以提煉故事中的經典句子,幫助幼兒試著理解生命的意義。)
1.“完整傾聽故事,嘗試理解生命的輪回與意義。
(1)請你和好朋友說說故事的哪里讓你的地方。
(2)師小話。原來有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給大家帶來快樂的能讓自己快樂;生命是一個過程,死亡和成長一樣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就像弗雷迪說的那樣,生命是為了太陽和月亮,是為了大家一起的快樂時光,是為了樹蔭、老人和小孩子,是為了秋天的色彩,是為了四季。)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第3篇、大班語言活動上學第一天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小學學習生活的基本特點。
2.能仔細觀察圖片,猜測貝貝上學時的心情。并講述自己對上學的感受。
3.對小學生活產生向往。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PPT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談談自己的上學心情,引出主題。
1、師:再過幾個月,小朋友們就要上小學,做一名小學生了,假如明天就是你上學的第一天,你會有什么感覺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2、出示PPT1教師小結小朋友的感受
3、師:有位小朋友叫貝貝,他比你們大一歲,去年上的小學,我們一起看看他上學的第一天是怎樣的?
二、學習故事。
1、出示PPT1
(1)師:明天是貝貝第一天上學,晚上睡覺時,他會和媽媽說什么呢?
(2)看對話提問:貝貝為什么會問媽媽這些問題?你會有這樣的擔心嗎?媽媽的回答你滿意嗎?為什么?
2、PPT2
師:一大早貝貝就起床了,他在干什么呢?從他的表情中你知道他怎么了嘛?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師結:貝貝還是將拼圖帶去學校了,結果會怎樣呢?
3、PPT3
第一節課開始了,老師在講課時,貝貝在干什么?這樣能聽好老師上課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師結:貝貝知道小學生上課是不能玩玩具的,他控制了自己,繼續聽老師上課。
4.PPT4
5.師:
(1)下課了,貝貝馬上就把拼圖拿出了拼給大家看,這樣做對嗎?為什么?你認為小學生下課要做些什么?
(2)貝貝這樣做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6.PPT5
師:(1)第二節是數學課,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2)我們聽聽老師是怎么說的?
7.PPT6
(1)下課了貝貝又怎么了?如果是你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嗎?為什么?
8.PPT7
師講述內容
三、完整欣賞故事一次提問:現在你們能說說小學生上、下課時要怎么做嗎?知道了這些你還會害怕、擔心第一天上學嗎?
師結上小學時的要求,并請幼兒現在就學會按小學生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第4篇、大班語言活動我做哥哥了教案反思
活動選材: 《我做哥哥了》是本情感細膩的繪本,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時而驚險,時而糾結,時而溫情,深深地吸引著幼兒。故事主人公貓哥哥野田從剛開始做哥哥的不開心,到保護弟弟妹妹的勇敢,再到感受做哥哥的自豪,全書以“我做哥哥了”為線索貫穿始終,詮釋著野田的心理變化。
大班的孩子似乎能在野田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成為大班哥哥姐姐了,家里可能也有了弟弟妹妹,孩子們會覺得老師不再關注自己,媽媽也不再什么都幫助自己了,野田的心路歷程也就是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大班的孩子在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克服。在閱讀繪本的時候,我 設計了“營救弟弟妹妹”的游戲,讓孩子分工合作,互相商量,加深了體驗,與野田一起慢慢體驗當哥哥姐姐的自豪與快樂。
大班上學期的孩子在前期積累的基礎上,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詞匯,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能夠與成人進行交談,能用連貫性的語言,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我們抓住大班幼兒學習語言的優勢,讓幼兒擁有盡可能多的語言經驗。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野田的心理變化。
2、嘗試幫助弟弟妹妹解決困難,體驗當哥哥的快樂。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六張大桌子,小椅子拼成的獨木橋。
2、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1、小朋友,你們已經是大班的孩子了,是幼兒園里最大的哥哥姐姐了。那你覺得做哥哥姐姐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是呀!大班的哥哥姐姐不光能遵守規則,還有很多的本領,而且還會幫助弟弟妹妹呢。
2、 你們覺得做哥哥姐姐開心嗎?
二、觀察畫面、理解情節
1、觀察圖片,尋找野田當哥哥不開心的原因。
欣賞故事:有一只小貓,它叫野田,它的媽媽生了5個弟弟妹妹,他也做哥哥了,它開心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提問:你從哪一張圖片里找到了野田不開心的原因?
提問:貓媽媽真的不愛野田了嗎 ?
小結:你們真懂事,野田長大了,不要媽媽抱了,也不要喝奶瓶了,但媽媽的心里仍然是愛它的。可是,野田哥哥就是不明白這些。 2、觀察畫面,理解野田初當哥哥的開心心情
(1)爬樹
繼續欣賞故事:弟弟妹妹一天一天長大了,媽媽要野田帶他們出去玩。野田很不情愿地一步一跨朝外走,弟弟妹妹搖搖晃晃地跟著后頭。討厭的弟弟妹妹!對了,把他們扔掉。這樣媽媽就會喜歡我了。前面有棵好高的樹,野田“嗖”地一聲上了樹。“哥哥,我也要爬樹,我們也要爬樹!”
提問 :弟弟妹妹們 那么小,它們爬得到樹上去嗎?
提問:這個時候它們的心里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呢?
提問:如果你是野田哥哥, 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游戲: 幫助弟弟妹妹爬上樹
規則:我們把小朋友分成6組,每組選一個力氣最大的哥哥,其他小朋友做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們爬不高, 在下面需要哥哥幫助,哥哥要 一個一個把它們又快又安全地拉上來。
幼兒游戲,教師采訪個別幼兒 。
小結:我們每一組的哥哥都很負責,把弟弟妹妹安全地救了上來,你們真棒!
交流游戲感受:選哥哥時發生爭議,你們是怎么解決的?有人不敢爬,你們是怎么幫助的?
(2) 過獨木橋
聽,什么聲音?誰來了?野田會讓弟弟妹妹發生危險嗎?
野田哥哥先過了橋,弟弟妹妹們呢?怎 樣才能安全地 過去?
游戲:幫助弟弟妹妹 過獨木橋
規則:8個人一組,商量一下,找一個最勇敢的做哥哥,其他人做弟弟妹妹。然后相互幫助,又快又安全地過獨木橋。
交流游戲感受:你們都 安全 通過了獨木橋,開心吧, 我們互相抱一抱,慶祝一下!說說剛才你們是怎么互相幫助的? 弟弟妹妹有什么話想對哥哥說一說?哥哥心情怎么樣?
小結:野田讓弟弟妹妹們抓住它的尾巴,大家相互幫助,走過了獨木橋。
3、 瞧,現在的野田笑得多甜呀,還記得野田剛做哥哥時的表情嗎?他的心情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1、 提問:你覺得野田是一位怎樣的哥哥?(勇敢、會照顧弟弟妹妹 。 )
2、 小結:雖然做哥哥有些 小 煩惱,可是也很有趣呀!我知道我們班里也有好多小朋友有弟弟妹妹的, 你們準備怎樣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們?
3、 相信 你們也能像野田一樣幫助、照顧、保護弟弟妹妹,做一位好哥哥好姐姐。
活動反思: 借用繪本的情節,創設注重情感體驗的閱讀情景,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涵,體會故事情感,從而優化閱讀活動的質量,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教育無痕跡”,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繪本原本是靜的活動,穿插了動的元素,以小組的形式分工合作共同商量討論營救的方法,這樣動靜交替讓孩子們在整節課中始終保持興趣、專注力。讓幼兒自己代替野田的身份融入到故事角色中,體驗到了當哥哥姐姐的不易。當然會有感而發。整堂課,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問的設計滿足了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與教師互動性較強。
第5篇、大班語言活動我爸爸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爸爸是幼兒非常熟悉和親近的人。繪本《我爸爸》以孩子的口吻描寫了一位高大、溫柔的父親形象,他樣樣事情都能干,溫暖得像太陽。繪本中的爸爸開始被比喻成各種動物形象,最后作者突然筆鋒一轉,抒發了對爸爸的深深愛意。這是個幽默十足又感人至深的故事,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在本活動設計中,我首先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論自己的爸爸,諸如他們的職業和愛好;再通過分段欣賞,引導幼兒理解繪本中布朗爸爸的高大形象,并嘗試用“像……一樣”的語句來贊美自己的爸爸;最后通過觀看自己和爸爸的照片,讓幼兒了解爸爸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從而萌發對自己爸爸深深的愛。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2 嘗試用“像……一樣”的句式夸夸自己的爸爸。
3 感受布朗父子間濃濃的情意,萌發愛自己爸爸的情感。
4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
了解爸爸的職業、愛好。
2 材料準備:
(1)幼兒收集爸爸帶自己出去玩拍下的照片,教師將這些照片做成相冊“大手牽小手,心會跟愛一起走”。
(2)完整的繪本《我爸爸》,以及從中節選9頁編成的分段式繪本。
3 邀請幼兒的爸爸來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一、談談自己爸爸的職業和愛好
師:每個人都有爸爸。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自己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什么愛好?
(幼兒自由介紹,教師加以提煉:威武勇敢的警察爸爸,享受美味的美食家爸爸,廚藝高超的廚師爸爸,喜歡爬山的愛運動爸爸,善于傳授知識并且愛學習的教授爸爸,等等。)
師:你們的爸爸從事著不同的職業,都在努力工作,他們愛學習,愛運動,每個爸爸都與眾不同。你們的爸爸真了不起!
二、分段欣賞繪本《我爸爸》
(一)欣賞繪本第一部分,認識布朗的爸爸。
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外國小朋友的爸爸,他是布朗的爸爸。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師(出示布朗爸爸的圖畫):你們看到的布朗爸爸是什么樣子的?猜想一下,他會是一個怎樣的爸爸?
師:你們覺得他是一個愛穿黃格子睡衣的爸爸。在布朗的眼里,他爸爸是不是像你們說的那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欣賞繪本第二部分,理解繪本內容,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1 理解繪本內容,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1)出示布朗爸爸走鋼絲的畫面。
師:這是誰?你怎么知道是布朗的爸爸?他在干什么?
師(小結):這是個勇敢的爸爸,他會像雜技演員一樣走鋼絲。
(2)出示布朗爸爸參加跑步比賽的畫面。
師:這是在干什么?誰得了第一?你怎么看出是布朗爸爸得了第一?
師(小結):他第一個跑到了終點,獲得了第一名。布朗的爸爸是個飛毛腿,跑得像劉翔一樣快。
(3)出示布朗爸爸扮馬的畫面。
師:這是誰?你怎么看出是布朗的爸爸?
師:在布朗的眼里,爸爸怎么變成馬了呢?(因為他吃得很多。)
師:布朗是怎么夸自己爸爸的呢?(我爸爸吃得像馬一樣多。)我們一起學一學。
(4)出示布朗爸爸扮大猩猩的畫面。
師:這又是誰?大猩猩在干嗎?為什么在布朗的眼里,爸爸又變成大猩猩了?(因為大猩猩力大無比,像個舉重運動員一樣。)
師:布朗會怎么夸爸爸呢?(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樣強壯。)
(5)出示布朗爸爸扮魚、貓頭鷹、河馬的畫面。
師:在布朗的眼里,爸爸還變成了魚、貓頭鷹、河馬,為什么呢?布朗會怎么夸爸爸呢?(我爸爸像魚一樣游得快,像貓頭鷹一樣聰明,像河馬一樣快樂。)
2 嘗試用“像……一樣”的句式夸一夸自己的爸爸。
師:布朗夸自己的爸爸像馬一樣吃得多,像大猩猩一樣強壯,像魚一樣游得快,像貓頭鷹一樣聰明,像河馬一樣快樂。生活中。我們的爸爸也有很多本領,有很多的優點,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們也來學一學布朗,用“像……一樣”這句話來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幼兒和同伴自由講述1~2分鐘,教師傾聽,然后組織幼兒交流。)
(三)欣賞繪本第三部分,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理解爸爸對自己的愛。
師(出示布朗爸爸扮鬼臉的畫面):布朗爸爸在干什么?布朗爸爸為什么會扮鬼臉呢?(因為爸爸想逗布朗開心。)
師: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你的爸爸是怎么逗你開心,讓你高興的?(幼兒講述。)
三、完整欣賞繪本
配樂欣賞繪本《我爸爸》。
四、觀看自制相冊的幻燈片,感受父子(女)間濃濃的情意,萌發愛自己爸爸的情感
師:爸爸愛我們,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我收集了一些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回憶一下你的爸爸都為你做了些什么。
(幼兒邊看幻燈片邊聽教師解說:小時候,爸爸溫暖的手抱著我;慢慢地,我一天天長大,是爸爸的大手拉著我,讓我學會了走路;當我能夠滿世界跑的時候,爸爸帶著我去爬山,去看海,去游泳……那里,留下了我和爸爸的笑聲,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腳印,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身影……爸爸為我成長的每一點進步開心,為我學會的每一樣本領高興。爸爸帶著我走進博物館,走進大自然,去探索動物王國的秘密、宇宙的奧秘,帶我走進知識的海洋。當我累了的時候,爸爸抱著我、背著我。爸爸的大手拉著我的小手,陪伴著我,看著我慢慢長大……)
師:爸爸為我們做了很多很多。你有什么話要對自己爸爸說嗎?
師:今天回家時請你們大聲地說出你想對爸爸說的話,別忘了說那句最重要的話:爸爸,我愛你!
活動反思: 繪本的教學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領悟繪本所表現的情緒情感
繪本《我爸爸》的故事簡潔動人,作者形象地表達了對爸爸的深厚感情。每次讀到“我愛爸爸,而且我知道,爸爸也愛我,永遠愛我……”時,我都會被深深地感動,聯想到生活中爸爸對我的愛,每每哽咽著讀不下去。于是我領悟到這本繪本的精髓是布朗父子間的深厚感情。
二、明確教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通讀繪本后,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個維度去挖掘文本的教育價值。仔細閱讀繪本,我發現要讓幼兒理解故事中父子間濃濃的親情和爸爸在布朗眼中的無所不能、真的很棒并不難,而要用“像……一樣”的比喻句來夸爸爸則比較難,需要幼兒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并將“比喻物”的特性和爸爸的愛好、本領相對接。另外,最后的情感體驗部分也需要幼兒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才能理解繪本所表現的偉大而平凡的父愛,并表達出自己對爸爸的愛。因此,根據繪本的內容和我們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布朗父子間濃濃的親情,體會布朗夸贊“爸爸真的很棒”時的自豪感;確定的教學難點是:用“像……一樣”的句式夸夸自己的爸爸。這節活動較符合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三、準確選擇繪本的學習內容
如果繪本的內容較多,幼兒難以在短短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中仔細閱讀每一頁,那就有必要選擇性地引導幼兒理解其中的部分內容。
哪幅畫面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必不可少?仔細琢磨后,我發現第一頁“穿著黃色格子睡衣的爸爸的肖像”不能少。
哪些畫面是重點和難點,需重點引導幼兒觀察?仔細琢磨后我發現,“我爸爸吃得像馬一樣多,像大猩猩一樣強壯,像魚一樣游得快,像貓頭鷹一樣聰明。像河馬一樣快樂”這幾幅不能少。它們對把握教學重點、分解教學難點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布朗爸爸做鬼臉”這幅也不能少。它是表現特定情感的重要單頁。
作者通過“跨過月亮的爸爸”“連大野狼也不怕的爸爸”“走鋼絲的爸爸”“賽跑第一的爸爸”“踢足球技術一流的爸爸”等畫面,展現了一個無所不能的爸爸形象。考慮到“走鋼絲”和“賽跑”這兩項活動和幼兒的生活比較貼近,我選擇了這兩幅寫實的畫面,引導幼兒理解“像……一樣”的意思,并為幼兒理解另幾個超現實的畫面打好基礎。
四、適時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隨時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引導幼兒體驗并表達相應的情緒情感。
如在幼兒介紹了自己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什么愛好之后,我便鼓勵幼兒用“像……一樣”的句式來夸夸自己的爸爸。在學習了繪本中爸爸逗布朗高興的內容后。我便啟發幼兒思考“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你的爸爸是怎么逗你開心,讓你高興的”“你們有沒有想過:爸爸為什么要逗你開心”這兩個問題,以激發幼兒對爸爸的愛。在欣賞完整版繪本之后,我又引導幼兒想一想:爸爸愛我們。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也有什么話要對爸爸說嗎?
五、個別幼兒的活動情況
因為我班的侯嘉豪從小是缺失父愛的家庭,所以這節活動,也給孩子心靈帶來了沖擊,整節活動孩子都沒有說一句話,單親家庭對于我們大班的孩子已經影響很大了,在活動中我沒有過多的去提問引導他,因為這樣他會覺得在小朋友面前傷了自尊,于是我便在活動之后,主動找他聊聊,并為此展開下一次的《尋找父愛》的活動。
此外,我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將幼兒和爸爸一起學習、游戲、旅游的照片,做成相冊和幻燈片,最后還用詩一般的語言渲染照片所表現的父子(女)情感,再次給幼兒強烈的視覺沖擊,令幼兒沉醉、動容,從而有效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6篇、大班語言活動兩貓相爭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漫畫,生動地描述圖片的內容。
2、學習詞語: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教育掛圖《領域活動語言兩貓相爭》。
2、學習包《語言講述活動兩貓相爭》
活動過程: 一、設疑導入:今天森林里開運動會,所有的小動物們都來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見貓兄弟倆。貓兄弟倆去哪里了?
二、引導幼兒逐幅觀察圖片,感知理解圖片內容并講述。
1、感知講述對象并自由講述。
2、豐富詞匯: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3、集體講述。
4、幼兒個別講述。
三、完整講述圖片內容并結合圖片取名。
四、小結活動情況,提升主題并進行行為教育。
五、延伸活動:引導幼兒續編圖片的故事。
回家后請小朋友也給爸爸媽媽講講這個故事,想想故事的結尾還可以怎么樣?明天來可以告訴老師,看誰的故事更有趣。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過于具體,讓幼兒少了想像的空間,這樣就缺少鍛煉幼兒的想像力。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給幼兒提開放性的問題,問題更加簡練。活動中,教師引導恰當,讓幼兒聯系實際生活,遷移經驗。
第7篇、大班語言活動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合理猜測巨人幫助小動物的故事情節,積極運用獲得的經驗大膽發表見解。
2、感知與理解故事,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ppt、字卡(邋遢)、金冠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引起興趣。
1、說說周圍最漂亮的人。
師:小朋友早上好,我們來看看教室里誰最漂亮?為什么覺得她漂亮?還有哪些人你也覺得她漂亮呢?
2、說說故事中巨人的外表。
師:聽,是誰的聲音,(播放巨人的腳步聲),原來在一座城市里來了一個巨人,他的名字叫喬治,我們從穿著上來評價一下他漂亮嗎?(出示邋遢)
師:喬治可不想成為城市里最邋遢的巨人,那他會想什么辦法讓自己變美呢?
二、觀察理解畫面、猜測故事情節
1、觀察ppt,(巨人改變外形)
師:真的像你們說的一樣,他來到商店里,看看他買了些什么?(觀察喬治改變之后的形象)
2、孩子邊說邊出示一件衣服、一條褲子、一條領帶、一雙鞋子····。改變之后,他看上去怎么樣?猜猜他會說什么?(漂亮、我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3、繼續觀察ppt(巨人遇到長頸鹿后,幫助長頸鹿)
師:巨人得意的往前走,他碰到了長頸鹿,他怎么了?巨人會如何幫助長頸鹿呢?(啟發孩子根據畫面,合理猜測巨人會把身上的什么物品送給長頸鹿?
4、繼續觀察ppt,(巨人遇到山羊后,幫助山羊)
師:巨人高興的往前走,聽聽這次他又碰到了誰?山羊怎么了?巨人如何幫助它呢?(引導幼兒說:巨人用····給···做什么···)
5、繼續觀察ppt,(巨人遇到老鼠)
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幼:巨人高興的往前走,聽聽這次他又碰到了誰?碰到了老鼠,老鼠一家的房子被火燒了,沒家了,巨人用鞋子給老鼠一家做房子。
6、繼續觀察ppt,(巨人遇到狐貍)
師:巨人高興的往前走,聽聽這次他又碰到了誰?
幼:小兔子、小鴨子。
師:原來遇到的是狐貍,看看狐貍的表情,遇到什么事情了?需要什么來幫助呢?巨人用···給···做什么··。
7、繼續觀察ppt巨人遇到小狗)
師:巨人高興的往前走,聽聽這次他又碰到了誰?請幼兒自由講述。
8、師:看看巨人送給了動物們這么多幫助,現在巨人怎么樣?(冷)他會去干什么?(回商店)
師:真的像你們說的一樣,他回到商店,可是已經關門了,他身上剩下了什么?那他還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嗎?他會怎么做?
三、情感交流部分。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巨人把自己的領帶給誰,做了什么?把衣服給誰?
做了什么?把鞋子給誰?做了什么?····
師:然后巨人回到了家,突然聽見了敲門聲,會是誰呢?它們來干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小動物們送給喬治一頂金冠和一張卡片,為什么送金冠呢?卡片上寫了什么?
小結:原來呀,做一個善良的,樂意幫助別人的人也能給人帶來美感,心靈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四、活動延伸。
師:老師這也有許多金冠,你們想戴嗎?說說你在什么時候幫助過別人?別人什么時候幫助過你?讓我們一起戴著金冠告訴大家,幫助別人很快樂。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第8篇、大班語言活動看圖講述《大象救兔子》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中角色的表情、動態,并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編出不同的情節。
2、能用恰當的詞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動與語言。
3、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愿意與同伴分享。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圖片三幅、對話框三個。
2、兩個幼兒一份講述圖片。
3、提前錄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聲音。
4、提前認識、理解“對話框”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逐一出示圖片1、3、2請幼兒觀察、講述。
1、出示第一幅圖片,請幼兒觀察。
“這是在什么地方?”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詞匯形容看到的背景圖。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它見到小兔子會怎么說?小兔子是怎樣做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會怎么說?
2、出示第三幅圖片,請幼兒觀察。
最后怎樣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嗎?
誰幫助的它?怎樣幫助的?
大象的表情是怎樣的?會怎么說?老虎的表情是怎樣的?又會怎么說?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樣的?它會怎么說?大象是怎樣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樣到河對岸的?
引導幼兒想象并說出兔子請大象幫忙時會怎么說?
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種可能。
3、出示第二幅圖片,請幼兒觀察。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樣過大象橋的?老虎是怎樣想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會怎么說?小兔子會怎么說?
二、以對話框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圖片中各角色的心理變化。
1、出示對話框,知道對話框放在誰那里,就是誰在講話。
2、請幼兒分別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聲音,請幼兒說一說是第幾幅的、誰講的?為什么?是怎么說的?
三、請幼兒根據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完整講故事。
1、教師提出講述要求: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是怎么說的?是誰、怎樣救的它們?最后怎樣了?給故事起名字。
2、請幼兒兩人一組用小圖片互相講故事。
3、請一至兩名幼兒講故事。
4、老師完整講故事。
四、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是根本。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貫串于幼兒教育的全過程,體現在各項教學活動之中。因此,在排圖講述活動中,我們以排圖為主要目標,緊緊圍繞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設計活動環節和展開活動內容,啟迪和鼓勵幼兒尋求故事的不同發展線索與情節。同時,我們也應注意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既引導幼兒有條理地講述故事,又啟發幼兒用新鮮的詞語生動地表現情節。
第9篇、大班語言活動我的名字(書法)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介紹自己的名字,鼓勵幼兒能大膽的在陌生人面前進行表述,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2、通過已有經驗講述書法中基本筆畫的用筆方法。
3、能夠根據個人能力雙鉤填墨、單鉤、脫手寫出自己的字并送給朋友、老師。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書法中基本筆畫的用筆方法、知道自己名字的意義。
材料準備:筆、墨、紙、基本筆畫的范例。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叫一名幼兒的名字)﹡﹡﹡!
(幼兒回答后,教師提問)為什么你知道回答我?
問題的提出:你叫什么?誰幫你取的名字?有什么意義?
二、回憶、講述
你的名字第一筆怎么寫?(引出基本筆畫的用筆方法)
點——起筆尖,收筆圓、飽滿。
橫——起筆尖、方,提筆有棱角,收筆圓滿,向上略彎 曲。
豎——起筆尖、方,收筆飽滿,基本垂直。
撇——起筆尖、方,收筆尖、飽滿,上面線條基本呈直線,下面線條略顯“S”形,中段不能很細,應略粗,收筆不能分筆,應要尖、飽滿,書寫速度要慢。
捺——上面線條呈直線,下面線條呈“S”形,總要“一波三折”,注意用筆粗細的變化,收筆要慢、尖、飽滿。
三、寫名字
按照自己的能力書寫名字:雙鉤填墨、單鉤、脫手寫教師巡回指導幼兒的用筆方法。
四、交流
將自己寫好的名字送給朋友、教師并介紹自己名字的意義。
活動反思 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平時未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時,他們會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有的孩子在探索中發現我們的名字也是不同的,名字也是區別他人的一個方面,但對于自己的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幼兒了解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認識名字的機會。
第10篇、大班語言活動我知道的成語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經典導讀是我園的特色課程之一,它包括古詩、成語、寓言故事等內容,是一種啟蒙式的教育,目的是以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熏陶現代的孩子們,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根植于下一代的心中,潛移默化潔凈孩子們的心靈。在經典導讀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成語都蘊含著較強的情節性和趣味性,而且語句富含韻律節奏,讀起來瑯瑯上口,孩子們非常喜歡。針對他們的興趣,我們設計了“我喜歡的成語”主題活動,目的是提高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入小學做好準備。為了使孩子們積極、主動而有效地理解與掌握成語,我們采用多種方法(如:講講、找找、畫畫、演演等)創造性地學習與表現成語。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輕松地學,不斷地積累詞匯并獲得快樂體驗。正所謂: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讓傳統的經典文化與孩子們同行,陪伴他們快樂地成長。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2、通過多種形式鞏固所學過的成語,激發幼兒對中國豐富的語言文化的興趣。
3、豐富幼兒的語言,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數字卡;圖書、成語字卡若干;
2、表情類、動物類成語圖卡若干。
3、油畫棒、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書的排序,鞏固一至十的成語。
1、幼兒選擇一本圖書,提問:你選擇的是什么圖書?它的價錢是多少?
2、請幼兒按從最便宜到最貴的價錢順序給書排序。
3、引導幼兒復習一至十的成語。
二、游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每兩個幼兒為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游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
1、幼兒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 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通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兒遇事要靈活。
4、學習成語“隨機應變”、“急中生智”,啟發幼兒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四、通過看圖片,鞏固所學成語,并對成語給以分類。
1、動物類
2、表情類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2、個別幼兒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六、制作成語小書。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成語圖書制作。
2、教師巡回指導,適時予以幫助。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