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這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摩擦力教案,是優(yōu)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摩擦力教案第 1 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現(xiàn)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3、知道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
4、能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生活實例了解摩擦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聯(lián)系實際探究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yǎng)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認識科學知識和技術(shù)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愿意服務社會的意識。
3、通過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善于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設(shè)計理念】
對于摩擦現(xiàn)象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根據(jù)這一認知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究活動和過程,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實現(xiàn)學科核心向?qū)W生核心的轉(zhuǎn)移,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具體事例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實現(xiàn)STS教育。
【教學準備】
摩擦力教學自制課件;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毛巾、木板、砂紙、兒童自行車。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生活情境:請幾個同學到前面分別用纏了皮筋和沒纏皮筋的筷子夾彈子看誰夾的快。
問題情境:利用課件出示問題汽車關(guān)閉發(fā)動機后為什么還能前進?最后為什么又會停下來?(讓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信息去分析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xiàn)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提出問題什么是摩擦力呢?)
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課件出示: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理解摩擦力概念
1)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是什么?
2)摩擦力產(chǎn)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后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只有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時才會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總是阻礙相對運動的產(chǎn)生。)
三、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1)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過課件和課本插圖以及游戲:讓一名同學分別拉一個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學比較拉力的大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并在黑板上展示)
2)小組討論實驗方法(引導總結(jié):控制變量法)設(shè)計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不變因素變化因素摩擦力實驗結(jié)論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
運動速度
接觸面積的大小
3)實驗探究、搜集證據(jù)
首先師生共同討論后由教師演示壓力大小對摩擦的影響,由學生觀察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全班討論寫出結(jié)論,然后由不同學生小組(每組4人)在講臺上給全班同學演示其他因素對摩擦的影響(其中一人專門作講解,一人記錄)小組討論后由一人將結(jié)論寫進黑板上的表格。
4)分析與論證交流、評估
組織全班同學對黑板上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結(jié)論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jié)論。(對同學前面的猜想正確的用紅筆打√錯誤的打×以加深印象)
四、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
1)問題的提出:通過冬天在結(jié)冰的路面上行走人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辦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問題和將粉筆橫放與豎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課本上觀察現(xiàn)象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科學世界”。
2)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
3)全班總結(jié)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交流、評估與小結(jié)
小組討論交流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分類。
2)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六、作業(yè)布置
1)工人在用油桶運油時總是將油桶放倒向前滾動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2)自行車氣不足的時候為什么騎起來費力?
3)寫一篇科學小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chǔ)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shè)猜想、設(shè)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師演示然后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后形成結(jié)論。然而通過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設(shè)計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在后來給其他班上課時我沒有再演示而讓學生小組完成全部探究過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更加高漲。
這我又聯(lián)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復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依據(jù)課本上的章節(jié)提示問題和黑板上的補充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師引導復習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chuàng)新。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摩擦力教案第 2 篇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激發(fā)幼兒探究摩擦力的興趣。
2、發(fā)展幼兒思維,能嘗試用多種辦法改變摩擦力的大小。
3、引導幼兒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對摩擦力產(chǎn)生的影響。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陀螺
2、玻璃球、干棗、斜面、輪胎、麻繩、帶拉鏈的衣服、蠟燭、飲料瓶、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請部分幼兒演示拔河比賽
2、請小朋友說一說,手抓住繩子后有什么感覺。
教師:會感覺到一種阻礙我們的手和繩子摩擦的力,這叫做摩擦力。
二、展開
1、教師:摩擦力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它還有一個古怪的脾氣,就是有時候大,有時候小。
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研究一下這個古怪的摩擦力呀?
2、實驗:摩擦力
通過實驗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對摩擦力產(chǎn)生的影響。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1)讓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鋪有絨布的木板上轉(zhuǎn)動,比較那個陀螺會最先停下來。
提問:哪個陀螺會最先停下來,為什么?
鋪有絨布的木板上的陀螺會最先停下來,因為絨布很粗糙,摩擦力大;光滑的木板因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轉(zhuǎn)動的時間長。
(2)夾玻璃球和夾棗比賽。
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實驗:將裝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裝在瓶子里的棗夾出放在盤子里,看看哪一組最先夾完。
提問:這次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guān)系?
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系,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3、動腦筋想辦法,如何減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時大,有時小,有時候會幫助我們,有時候又會給我們制造麻煩,現(xiàn)在請小朋友開動腦筋,讓摩擦力幫助我們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鏈拉不開怎么辦?
(讓幼兒嘗試用蠟燭減少摩擦力解決問題。)
(2)飲料瓶的瓶蓋打不開真么辦?
(讓幼兒嘗試用毛巾包住瓶蓋增大摩擦力解決問題。)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增大:鞋子和輪胎的花紋、跑道、釘子鞋等。
減小:潤滑油、磁懸浮列車等。
原來,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減小的,我們小朋友要動腦筋讓它們幫助我們。
三、結(jié)束
幼兒自由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摩擦力。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摩擦力教案第 3 篇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么是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
(2)了解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知道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知道摩擦力的利與弊。
(5)聯(lián)系生活實際,知道哪些是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力?并能解釋常見的現(xiàn)象。
(6)知道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嘗試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靜摩擦和滑動摩擦的存在。
(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通過對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教 學 難 點
教 學 重 點教學重點:探究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教學難點: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
設(shè)計思路摩擦力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教學難點。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實驗和觀察來主動探究歸納,是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所以在本課的設(shè)計中,重視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然后主動設(shè)計實驗,通過歸納和總結(jié)得出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從而知道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且能用它來解釋生活中的摩擦現(xiàn)象。
器材 教師:一杯米、筷子學生:長方體木塊以及細線每兩人一套、彈簧測力計每兩人一只、毛巾、棉布、砝碼、圓珠筆心要能夠滿足一個組同學的使用量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點評一、引入課題 認識摩擦力
1. 演示“筷子提米”引入摩擦力
2. 指導學生探究書圖 8-22實驗。 要求:拉物體的力要由零開始緩慢增加,直至將物體拉動為止。
3. 摩擦力的分類: 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滾動摩擦力
例1:判斷下列摩擦分別屬于何種摩擦
a、鉛筆芯與紙之間的摩擦
b、走路時,鞋與地面之間
c、圓珠筆寫字時筆與紙面間
d、黑板擦與黑板間1、觀察、思考:為什么竹筷能將杯子提起來?
2、按圖8-22所示的方法,動手實驗,歸納出感受: 拉 力大到一定程度物體才滑動,滑動后還要一定大小的拉力作用來維持物體的運動
3、思考并回答
a、滑動摩擦
b、靜摩擦力
c、滾動摩擦力
d、滑動摩擦 引起學生探究興趣。 通過實驗感知桌面對運動物體有阻礙作用 建立靜摩擦和滑動摩擦的概念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二、活動:8.5 探究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1、 你能改變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嗎? 2、 引導學生對如何測量摩擦力的大小進行研究
3、 將學生分為四大組。引導學生分別對課本上的思考內(nèi)容進行研究
4、 點評,鼓勵學生 總結(jié):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
1、 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2、 閱讀“信息快遞”并實驗幾次
3、 設(shè)計實驗進行研究,收集證據(jù),交流研究結(jié)果
4、 完成課文中的填空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設(shè)計能力 為學生的交流合作,語言表達提供了機遇三、生活中的摩擦
1、 提問:日常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中存在摩擦?
2、 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
總結(jié):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a、增大壓力
b、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a、減小壓力
b、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c、變滑動為滾動摩擦
d、使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開
例:下列情況是通過什么方法改變摩擦力大小的
a、自行車把手上刻有花紋
b、體操運動員上杠前涂鎂粉
c、剎車時用力捏閘
d、軸承e、加潤滑油或在摩擦面之間形成一層氣墊。1、觀察圖8-23四幅圖,討論、回答問題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有害摩擦,哪些有益摩擦 3、思考并回答
a、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 b、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c、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 d、變滑動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
e、使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開來減小摩擦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四、研究自行車活動8.6研究自行車上的摩擦問:自行車上哪些部位存在摩擦?哪些摩擦是有害的?分別采用了哪些方法增大或減小了摩擦?學生上講臺對照自行車圖片回答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摩擦力教案第 4 篇活動目標:
讓小朋友在活動小認識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對人類的影響:
重點:
培養(yǎng)小朋友對摩擦力的興趣,發(fā)展動手能力。
難點: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積木、瓶子、筆、拔河繩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活動讓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讓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腳搓地面,然后說說感覺?(有一種力阻礙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讓小朋友掃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掃帚與地面問、板擦與黑板間、布與玻璃之間也存在摩擦力。
2通過實驗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輛同樣的小汽車在相向斜畫的積木上往下滑,其中兩個斜面上分別鋪有一塊毛巾,一塊手帕,讓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輛汽車走得最快,哪輛汽車走得最慢,說說為什么?(鋪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車走的最慢,因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鋪有手帕的汽車走得最快,因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動腦筋想辦法,如何減小和增大摩擦力”
(1)擰緊的瓶蓋打不開怎么辦?引導小朋友回憶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覺,嘗試用肥皂水把瓶子打開,因肥皂水可減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鏈拉不開怎么辦?自行車鏈子轉(zhuǎn)動不靈活怎么辦?(給幼兒提供石蠟、柴油讓小朋友嘗試,用減少摩擦力來解決問題?)
(3)你手中的鋼筆怎樣才不易被別人拔出?爬桿時怎樣爬的快?(讓小朋友親自體驗活動,從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緊(或夾緊、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辦?(穿上帶花紋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馬路上行走,怎樣保證行人車輛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黃沙,加大摩擦力)
活動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區(qū)便于小朋友繼續(xù)操作活動:
評量:
下面的問題是問增大還是減小摩擦力:為什么用力系鞋帶?滑冰鞋上為什么裝有鐵輪子?
活動結(jié)束:
有些科學概念在活動中的出現(xiàn),不是讓小朋友掌握,而是便于老師理解指導,因小朋友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應在實驗活動和游戲活動小滲透科學知識,目的在于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懂得粗淺的道理。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