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6
這是質點參考系教學反思,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前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 什么是質點,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可看作質點?
2. 知道什么是參考系及如何選擇參考系。
預習內容(自主學習課本第一節)
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學習目標:
1. 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抽象,知道實際物體在什么條件下可看作質點,知道這種科學抽象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選擇參考系。
學習重點:
質點的概念。
學習難點:
質點的判斷
學習過程:
一、機械運動
1.定義: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 ,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無論是巨大的天體,還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運動是 ,靜止是 。
二、物體和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 的點。
①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特點是“具有質量”和“占有位置”,但沒有大小,它的質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體的質量。
②質點沒有體積,因而質點是不可能轉動的。任何轉動的物體在研究其自轉時都不可簡化為質點。
③質點不一定是很小的物體,很大的物體也可簡化為質點。同一個物體有時可以看作質點,有時又不能看作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條件: 。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將實際問題簡化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學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之一,這種思維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質點就是利用這種思維方法建立的一個理想化物理模型。
問題:1.能否把物體看作質點,與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嗎?
2.研究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的運動,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要研究這輛汽車車輪的轉動情況,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質點嗎?
三、參考系
1.定義: 。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個運動,得到的結果會 。
3.參考系的選擇: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選取參考系時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使之對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的簡單。在不說明參考系的情況下,通常應認為是以 為參考系的。
4.絕對參考系和相對參考系:
四、坐標系
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為了定量描述物體的位置變化,可以以這條直線為 軸,在直線上規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建立直線坐標系。
一般來說,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的變化,需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的坐標系
五、當堂檢測
1.下列情況中的物體,哪些可以看成質點(ACD )
A.研究繞地球飛行時的航天飛機。
B.研究汽車后輪上一點的運動情況的車輪。
C.研究從北京開往上海的一列火車。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運動的木箱。
2.人坐在運動的火車中,以窗外樹木為參考系,人是_運動__的。以車廂為參考系,人是___靜止___的。
3.對于參考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D )
A.參考系必須選擇地面。
B.研究物體的運動,參考系選擇任意物體其運動情況是一樣的。
C.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
D.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選定參考系。
【總結與反思】
課后練習與提高
1.下述情況中的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是( ACD )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轉運動的規律。
C.研究手榴彈被拋出后的運動軌跡。
D.研究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
2.下列各種情況中,可以把研究對象(加點者)看作質點的是(BCD )
A.研究小木塊的翻倒過程。
B.研究從橋上通過的一列隊伍。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運動的木箱。
D.汽車后輪,在研究牽引力的時。
3.關于機械運動和參照物,以下說法正確的有(A )
A. 研究和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定參照物。
B. 由于運動是絕對的,描述運動時,無需選定參照物。
C. 一定要選固定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
D. 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地球為參照物。
【學習目標】
1.掌握質點的概念,能夠判斷什么樣的物體可視為質點。
2.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斷物體在不同參考系下的運動情況。
3.認識坐標系,并能建立坐標系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及位置變化。
4.認清時刻與時間的區別和聯系。
5.掌握位移和路程兩個概念及他們的區別。
6.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標量。
【自主學習】
1、質點:
⑴們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不考慮物體的 和 ,把它簡化為一個 ,稱為質點
⑵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觀并不存在。
2、參考系:
⑴定義: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 的物體。
⑵同一個運動,如果選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觀察到的運動情況可能不相同。例如:甲、乙兩輛汽車由西向東沿同一直線,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駛著.若兩車都以路旁的樹木作參考系,則兩車都是以15m/s速度向東行駛;若甲、乙兩車互為參考系,則它們都是 的.
⑶參考系的選取原則上是任意的,但在實際問題中,以研究問題方便、對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為原則;研究地面上運動的物體,一般選取 為參考系。
3.時刻和時間間隔 時刻和時間間隔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 表示,時間間隔用 表示,時刻與物體的 相對應,表示某一瞬間;時間間隔與物體的 相對應,表示某一過程(即兩個時刻的間隔)。
注意區分時刻和時間:
如:第4s末、第5s初(也為第4s末)等指的是4s內(0至第4s末)、第4s內(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內(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
4.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 ,位移是用來表示物體(質點)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與物體的 有關,而與質點在運動過程中所經歷的 無關,物體的位移可以這樣表示:從 到 作一條有向線段,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線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
注意區分位移和路程:
5.矢量和標量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與標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則,兩個標量相加遵從 的法則,矢量相加的法則與此不同。
知識點一: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思考與交流】
A級1.下列關于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質點就是質量很小的物體
B.質點就是體積很小的物體
C. 因為質點沒有大小,所以與幾何中心的點沒有區別
D.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是無關緊要的因素時,即可把物體看成質點
2.在以下的哪些情況中可將物體看成質點( )
A.研究某學生騎車由學校回家的速度
B.對這名學生騎車姿勢進行生理學分析
C.研究火星探測器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軌跡
D.研究火星探測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測火星的表面
3. 關于參考系的選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參考系必須選取靜止不動的物體B. 參考系必須是和地面聯系在一起的
C. 在空中運動的物體不能作為參考系D. 任何物體都可以作為參考系
4.下列關于參考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
A.參考系必須是和地面連在一起的物體
B.被研究的物體必須沿與參考系的連線運動
C.參考系必須是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或是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
D.參考系是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定為不動的那個物體
5.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甲車內的人看見窗外樹木向東移動,乙車內的人發現甲車沒有運動.如果以大地為參考系.上述事實說明( )
A、甲車向西運動,乙車不動 B、乙車向西運動,甲車不動
C、甲車向西運動,乙車向東運動 D、甲,乙兩車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運動
6.關于坐標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建立坐標系是為了定量描寫物體的位置和位置變化
B.坐標系都是建立在參考系上的
C.坐標系的建立與參考系無關
D.物體在平面內做曲線運動,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標系才能確定其位置
7.一物體從O點出發,沿東偏北30度的方向運動10 m至A點,然后又向正南方向運動5 m至B點。
(sin30=0.5)
(1)建立適當坐標系,描述出該物體的運動軌跡;
(2)依據建立的坐標系,分別求出A、B兩點的坐標。
【總結與反思】
知識點二:時間和位移
【思考與交流】
1.以下的計時數據,指時間間隔的是( )
A.學校每天7:30準時上課 B.每節課45 min
C.物理考試9:40結束 D.周末文藝晚會18:40開始
2.第5秒內表示的是_____秒的時間,第5秒末和第6秒初表示的是__________時刻,5秒內和第5秒內表示的是___________的時間。
3.下列關于位移和路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位移和路程總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
B.位移是描述直線運動的,路程是描述曲線運動的
C.位移只取決于始末位置,而路程還與實際運動的路線有關
D.物體的路程總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4.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兩個物體通過的路程相同,則它們的位移大小也一定相同。
B、兩個物體通過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相同。
C、一個物體在某一方向運動中,其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過的路程。
D、如物體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5.關于質點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質點的運動方向
B.路程是標量,路程即位移的大小
C.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時,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大小不會比路程大
6.下列關于矢量(位移)和標量(溫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運動物體的位移大小均為30 m,這兩個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線運動的兩物體的位移X甲=3 m,X乙=-5 m,則X甲X乙
C.溫度計讀數有正有負,其正負號表示方向
D.溫度計讀數的正負號表示溫度高低,不能說表示方向
【總結與反思】
【基礎訓練】
1.下列情況中的物體,可以看作質點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轉 B.研究旋轉中的乒乓球
C. 研究花樣滑冰運動員 D. 研究從斜面上下滑的物體
2.如圖所示,一物體沿3條不同的路徑由A運動到B,則沿哪條路徑運動時的位移較大( )
A.沿1較大
B.沿2較大
C.沿3較大
D.都一樣大
3.甲、乙、丙三個觀察者,同時觀察一個物體的運動。甲說:它在做勻速運動。乙說:它是靜止的。丙說:它在做加速運動。這三個人的說法( )
A、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對B、三個中總有一人或兩人是講錯的
C、如果選擇同一參照系,那么三人的說法就都對了
D、如果各自選擇自己的參照系,那么三人的說法就都對了
4.對位移和路程的正確說法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質點運動的方向。B.路程是標量,即位移的大小
C.質點作直線運動,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質點位移的大小不會比路程大
5.關于時間與時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作息時間表上標出上午8:00開始上課,這里的8:00指的是時間
B.上午第一節課從8:00到8:45,這里指的是時間
C.電臺報時時說:現在是北京時間8點整,這里實際上指的是時刻
D.在有些情況下,時間就是時刻,時刻就是時間
6、在研究下列哪些運動時,指定的物體可以看作質點 ( )
A.從廣州到北京運行中的火車 B.研究車輪自轉情況時的車輪.
C.研究地球繞太陽運動時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轉運動時的地球
7.從高為5 m處以某一初速度豎直向下拋出一個小球,在與地面相碰后彈起,上升到高為2 m處被接住,則這一段過程中( )
A.小球的位移為3 m,方向豎直向下,路程為7 m
B.小球的位移為7 m,方向豎直向上,路程為7 m
C.小球的位移為3 m,方向豎直向下,路程為3 m
D.小球的位移為7 m,方向豎直向上,路程為3 m
一、內容分析
1、內容與地位
在共同必修模塊物理1的內容標準中涉及本節的內容有“通過對質點的認識,了解物理學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點,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和“理解位移、…”等。由于質點是高中物理的入門知識,因此不僅要求學生認識質點,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對質點的學習了解物理學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點,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位移是物體位置的變化,是運動學中的一個基本物理量,是后續學習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礎。為此,在過程中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從物理現象中抽象出質點這一物理模型的過程,從而真正理解質點及其研究方法。要通過問題闡述引入位移的必要性、位移與路程的區別、位移與位置的聯系,讓學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
2、教學目標
(1)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認識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成質點,知道這種科學抽象是一種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線段來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區別;理解位移——時間圖象的意義。
(3)通過經歷從物理現象中抽象出質點模型的過程,了解物理學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點,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4)通過對位移和位移——時間圖象的學習,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
(5)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通過對新知識的研究,激發探索未知世界的樂趣。
3、教學重點、難點:
質點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的概念和表述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成質點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二、案例設計
(一)位移的教學
1、位移概念的引入
教師在引導學生簡要復習位置概念之后指出,要研究如何描述物體的運動我們就必須來研究如何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為簡單起見,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個點的位置變化。
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路程概念之后,通過對實例的討論說明路程不能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路程與位置變化屬于兩個不同的概念,為了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必須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這個物理量就叫做位移,位移即是物體位置的變化,通常用符號S來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起點至終點的直線距離,位移的方向從起點指向終點。
2、位移的表述
(1)文字表述
教師:(用PPT幻燈片打出)有一點P在水平面上沿直線先向東后向西運動,在該直線上建有由西向東的一維坐標系,若測得在各個時刻點P的位置坐標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點P在3秒內、第3秒內、6秒內和第6秒內的位移和路程嗎,若能求,請求出其結果;若不能求,請說明理由。把你思考的結果與學習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在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思考、討論之后,教師請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該問題的正確結果是:點P在3秒內的位移是15m向東、路程無法確定,因為點P在2—4秒之間的某時刻返回,開始返回的時刻和位置我們不知道;第3秒內的位移是4m向東、路程無法確定;6秒內的位移是2m向西、路程無法確定;第6秒內的位移是11m向西、路程是11m。
預測:學生對該問題的思考最可能出現的錯誤是:A.對運動過程可能發生的情況沒有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想當然的以為是第3秒末返回,從而導致對路程的判斷錯誤;B.對位移、路程是與具體的時間段對應的認識模糊,把3秒內和第3秒內的位移或6秒內和第6秒內的位移混為一談;C.沒有指出位移的方向。
因此,在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所給出的信息,在坐標軸上畫出點P的運動過程的示意圖,對點P的運動過程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強調位移的方向性和位移、路程與所給時間段的對應性,強調位移與路程的區別和聯系。
(2)公式表述
教師引導學生從位移是物體的位置變化和位置可以用坐標表示出發,啟發學生寫出當物體在一直線上運動時,它的位移s的表達式s= x2-x1,并用上述所討論的例子來驗證該式的正確性,強調s的計算結果中的正、負號的物理意義,加深對位移的理解。
3、矢量和標量
教師向學生簡介標量、矢量的概念
4、位移——時間圖象
教師向學生說明:可以把位置看成是一種特殊的位移,即物體相對于坐標原點的位移,它的起點在坐標原點,終點在該時刻物體所在的位置,在具體情境中要注意區分。
教師向學生指出:我們可以有多種方法來表述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如上述問題中我們用列表的方法表述了點P的位置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在上述問題中,如果我們以時間t為橫坐標,以位置s為縱坐標,根據表格中的數據描點作圖(教師用PPT打出S—t圖),我們可以得到表述點P的位置隨時間的變化情況的另一種方法——圖象法,我們把這個圖象稱為位移——時間圖象,顯然這里的位移——即縱坐標s是指點P相對于坐標原點的位移,從圖中可以形象的看出,在點P各時間段內的位移,如……;用圖象法描述物理現象及其規律,形象直觀,它是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在后續課程的學習中,將會接觸到更多的圖象知識。
(二)、質點的教學
1、質點概念的抽象過程
教師:上面我們已經知道如何描述一個點的位置變化,而實際物體都是有一定的大小、形狀的,那么我們該如何研究一個實際物體的運動問題呢?通過對下面一系列問題的思考,看看能否給我們一些啟示。
教師用PPT打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并按學習小組討論:
問題1、一列長度為L1的火車以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求(1)它在時間t內所發生的位移;(2)它經過一長為L2的橋時所需要的時間。
問題2、如圖1所示,一半徑為r的園盤,其圓心在半徑為R的圓周上運動,AB為園盤上的一條直徑,在運動過程中方向保持不變,在從t1時刻到t2時刻這段時間內,園盤的圓心繞O點運動了1/4圓周,求在這段時間內,A、B和園盤心三點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問題3、在上題中,如果在園盤的圓心繞O點運動了1/4圓周的同時,園盤自轉了90°(如圖2所示),求在這段時間內,A、B和園盤心三點的位移大小,已知r=1m,R=2m。
問題4、在第3題中,若已知r=1m,R=2000m,其他條件相同,再求在這段時間內,A、B 和園盤心三點的位移大小。)
教師讓學生匯報對上述問題的思考結果,并肯定學生的回答,同時把正確的結果寫在各個問題后面用PPT打出。
預測: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在研究實際物體的運動時,有時需要考慮其大小和形狀,在這種情況下描述一個實際物體的運動往往比描述一個點的運動要復雜得多;有時盡管物體的大小形狀給物體上不同的點的運動帶來差異,但這種差異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不大,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如上述第4題的情況)
教師:如果把在上述第4題的題目改為:園盤的圓心繞O點運動了1/6圓周的同時,園盤自轉了90°(如圖3所示),其他條件不變,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估算出A點的位移呢?
預測:學生將從上述第4題的結果中受到啟發,去計算園盤心的位移,以此做為A點位移的估計值,從而避開了繁難的計算,感受到了把園盤當作一個有質量的點來研究的這種方法的簡潔。
教師在學生匯報出正確的做法和結果后,指出把實際物體當作一個有質量的'點來研究,這是物理學中的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再引導學生定性評估出該結果與實際情況的差異很小,從而使學生理解這種研究方法之所以具有重要意義是因為它具有如下特點:它抓住了影響問題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一些無關的或者次要的因素,不僅使研究的問題簡化,而且所研究的結果比較接近真實情況。
教師引導學生抽象出質點概念,讓學生理解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和理想化的模型以及這種理想化模型的特點。
2、對實際物體能否看成質點的研究
教師進一步提問:既然把物體看成質點能簡化對問題的研究,那么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成質點呢?讓學生通過反思上述問題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獲得如下結論:
當物體的大小、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如第1題中第(1)小題、第2題的情況)或影響很小(如第4題的情況)時,完全可以不考慮物體的大小和形狀,而把物體看成質點。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后強調指出:一個物體能不能看做質點,需要根據具體的問題來定。判斷的基本思路是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等因素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是否可以忽略。
為了促進學生對質點及其研究方法的掌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問題1、在研究地球繞太陽的公轉時,地球能否看成質點?在研究地球的自轉時,地球能否看成質點?(已知地球直徑約為1.3×104km,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約為1.5×108km)
問題2、在研究一列火車從北京開往上海的運動時間時,能否把火車看成質點?
問題3、自行車能否看成質點?
(三)、本節課小結
教師(對本節課從知識和研究方法兩個方面進行小結。知識:1、質點概念和運用2、位移概念和表述。方法:1、理想化模型2、圖象法)
三、案例評析
本節課教學設計的思路:首先,在復習位置概念的基礎上,從如何描述一個點的位置變化這個問題出發,引入位移的概念,闡述位移的矢量性、過程性、位移與路程的區別、位移的文字表述和公式表述,介紹位移——時間圖象;其次,再從如何研究一個實際物體的運動問題出發,通過對預先設計的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討論,經歷從具體現象中抽象出質點概念的過程,體驗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最后通過對一系列問題的反思研究把實際物體看成質點的條件,從而真正理解質點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的特色是:
在教學過程中,先進行位移的教學后進行質點的教學,從而把位置概念作為學習位移概念的基礎,又把位移概念作為學習質點概念的基礎,這樣安排教學前后連貫,關注學生原有的經驗,符合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
不論是對位移的教學還是對質點的教學,教師都注重創設問題情境,特別是在進行質點概念教學中設計的一系列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就是鞏固位移的知識,啟下就是引發學生對質點的思考,使學生在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探究中感悟物理知識及其研究方法,避免了機械灌輸現象,從而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目標】
1、能熟練說出平拋運動的概念、性質、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2、理解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自由落體運動
3、用分解的思想處理平拋運動問題,探究平拋運動的基本規律。
【重點難點】
重點:解決平拋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
難點:用分解的思想理解平拋運動
預習案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通讀教材,熟記本節基本概念、規律,然后完成問題導學中問題和預習自測。2、問題導學中 “處理平拋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是本節內容的核心和基礎,是解決平拋運動問題的前提和關鍵,應重點理解和熟練把握。3、如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可再次查閱教材或其他參考書。4、記下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待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共同探究。5、限時15分鐘。
【問題導學】
1、什么是平拋運動?
2、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是什么?
3、什么是勻變速運動?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嗎?
4、處理平拋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
和豎直方向的 。物體從O點開始平拋,t時間后到達P點。在圖中畫出t時間內位移S、t時刻的速度v如圖。把速度、位移沿x、y方向分解如上圖,則
水平方向分速度vx= ,水平方向分位移x = 。
豎直方向分速度vy= , 豎直方向分位移y = 。
合速度公式V = ,其方向tanα = (α為v與水平方向夾角);
合位移公式S = ,其方向tanβ = (α為v與水平方向夾角)。
【預習自測】【學習目標】
1.掌握質點的概念,能夠判斷什么樣的物體可視為質點。
2.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斷物體在不同參考系下的運動情況。
3.認識坐標系,并能建立坐標系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及位置變化。
4.認清時刻與時間的區別和聯系。
5.掌握位移和路程兩個概念及他們的區別。
6.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標量。
【自主學習】
1、質點:
⑴們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不考慮物體的 和 ,把它簡化為一個 ,稱為質點
⑵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觀并不存在。
2、參考系:
⑴定義: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 的物體。
⑵同一個運動,如果選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觀察到的運動情況可能不相同。例如:甲、乙兩輛汽車由西向東沿同一直線,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駛著.若兩車都以路旁的樹木作參考系,則兩車都是以15m/s速度向東行駛;若甲、乙兩車互為參考系,則它們都是 的.
⑶參考系的選取原則上是任意的,但在實際問題中,以研究問題方便、對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為原則;研究地面上運動的物體,一般選取 為參考系。
3.時刻和時間間隔 時刻和時間間隔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 表示,時間間隔用 表示,時刻與物體的 相對應,表示某一瞬間;時間間隔與物體的 相對應,表示某一過程(即兩個時刻的間隔)。
注意區分時刻和時間:
如:第4s末、第5s初(也為第4s末)等指的是 ;4s內(0至第4s末)、第4s內(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內(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
4.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 ,位移是用來表示物體(質點)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與物體的 有關,而與質點在運動過程中所經歷的 無關,物體的位移可以這樣表示:從 到 作一條有向線段,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線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
注意區分位移和路程:
5.矢量和標量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與標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則,兩個標量相加遵從 的法則,矢量相加的法則與此不同。
知識點一: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思考與交流】
A級
1.下列關于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質點就是質量很小的物體
B.質點就是體積很小的物體
C. 因為質點沒有大小,所以與幾何中心的點沒有區別
D.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是無關緊要的因素時,即可把物體看成質點
2.在以下的哪些情況中可將物體看成質點( )
A.研究某學生騎車由學校回家的速度
B.對這名學生騎車姿勢進行生理學分析
C.研究火星探測器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軌跡
D.研究火星探測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測火星的表面
3. 關于參考系的選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參考系必須選取靜止不動的物體 B. 參考系必須是和地面聯系在一起的
C. 在空中運動的物體不能作為參考系 D. 任何物體都可以作為參考系
4.下列關于參考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
A.參考系必須是和地面連在一起的物體
B.被研究的物體必須沿與參考系的連線運動
C.參考系必須是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或是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
D.參考系是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定為不動的那個物體
5.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甲車內的人看見窗外樹木向東移動,乙車內的人發現甲車沒有運動.如果以大地為參考系.上述事實說明( )
A、甲車向西運動,乙車不動 B、乙車向西運動,甲車不動
C、甲車向西運動,乙車向東運動 D、甲,乙兩車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運動
6.關于坐標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建立坐標系是為了定量描寫物體的位置和位置變化
B.坐標系都是建立在參考系上的
C.坐標系的建立與參考系無關
D.物體在平面內做曲線運動,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標系才能確定其位置
7.一物體從O點出發,沿東偏北30度的方向運動10 m至A點,然后又向正南方向運動5 m至B點。
(sin30°=0.5)
(1)建立適當坐標系,描述出該物體的運動軌跡;
(2)依據建立的坐標系,分別求出A、B兩點的坐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