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2
這是團包紙工教案學情分析,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團包紙工教案學情分析第 1 篇
一、教學目標
三年級美術《團包紙工》的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認識“團包紙工”這種揉皺的紙塑造立體形象的造型形式,學會“團包”造型的各種基本手法并能制作幾種造型。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根據想象、創造、學習運用各種手法,將皺紙團成各種簡單的形狀,再進行適當裝飾,使之成為完整的藝術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體驗塑造立體形象的趣味性,在簡單有趣的操作中感受形象創造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掌握團包立體造型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驗皺紙的特征,熟練運用“團”、“包”的方法,制作與眾不同的皺紙立體作品。
三、教學策略
本課旨在引導學生選用各種廢舊紙材,運用“團”和“包”的方法制作各種立體造型。初步體驗簡單的立體構建原理,激發學生對立體造型的興趣。教學中可以采用“體驗感悟——觀察發現──嘗試探究──欣賞提升──聯想創造”的教學策略,從教師的直觀演示入手,使學生明確“團”與“包”的概念、方法,以團包作品的趣味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拆一拆”引導學生了解團包材料的特性,學會如何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立體作品的團包。;運用嘗試探究的方法,以小老鼠為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干紙團揉造型的方法并分析表現物體的形象特征,學會抓住特征表現物象的方法;通過對范作的欣賞與剖析,使學生了解多種多樣的創作方法,學習濕紙團揉造型的方法以及使用材料的技巧方法,激發學生對形體創造的興趣,啟發學生大膽表現,合作探究創造出與眾不同的造型。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體驗感悟
1.教師出示一張白色皺紋紙,它表面凹凸不平,有皺紋,非常柔軟,看一看教師要用這皺紋紙做什么?(教師演示“團紙團”)
你能用一個字表示這個動作嗎?——團
2.老師用皺紙團了一個紙團,成圓球狀,繼續看我又在做什么?(教師演示“包”)
教師用一張紅色皺紋紙把這個紙團包了起來,固定了它的外形,現在你們看看它又變成了什么?(教師演示做“蘋果”)
3.剛才老師用了兩張紙,通過“團”“包”的方法制作了一個簡單的紙造型──蘋果。你們也想試試這種有趣的方法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團包紙工(板書課題)
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團”與“包”的概念、初步學習、了解“團”、“包”的方法。
通過團包作品的趣味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觀察發現
1.欣賞紙作品。
同學們喜歡這種立體的紙作品嗎?老師還做了幾件紙作品,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出示紙作品)
2.小組討論交流。
猜一猜,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里面包的是什么?
說說你摸到的感覺
試一試,把紙作品拆開看一看,想一想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制作團包紙工?
(大的形體用廢舊報紙,小的形體用濕巾等軟質紙,外面用皺紋紙包裹等)
3.仔細觀察,這些用紙團做的小物品有什么外形特征?
我們在進行“團包”制作的時候,要注意抓住各種物體的外形特征,它的外形像什么就把紙團成什么樣。
欣賞簡單的立體造型作品,激發興趣,感受立體造型作品的特點。
通過“拆一拆”引導學生了解團包材料的特性。
學會如何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團包。
嘗試探究
1.這樣有趣的方法,你想試試嗎?
現在就請同學們把紙團一團、包一包,同桌兩人合作,自學教材中小老鼠的制作方法。
2.學生嘗試制作。
提示外形特征:耳朵大、嘴巴尖、尾巴細長。
3.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同學們猜一猜你制作的是什么?運用了什么方法進行造型?
(揉、捏、折、團)
說一說,我們在制作中要注意什么?
我們將不同的部件相粘貼時注意:各個皺紙團包造型間的'大小變化、粘貼接觸面的大小、整個立體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細部刻畫。
總結制作手法:干紙團揉造型
4.制作步驟
(1)準備材料:根據制作形象的大小、造型需要選擇合適的紙進行團包。
(2)概括大形:抓住形象特征,采用“揉”、“捏”、“折”等方法團出各種形狀,簡潔、 形象、概括的表現出外形特征。
(3)包裝打扮:將團好的皺紙包好進行固定,綜合運用剪紙、拼貼、粘貼、繪畫等方法進行裝飾、打扮。
以小老鼠為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共同合作,學習并掌握干紙團揉造型的方法。
引導學生抓住特征進行表現,嘗試不同的造型方法,發現制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了解制作的方法步驟,初步進行造型構思。
欣賞提升
1.欣賞團包的“海星”作品
(1)想一想,這個海星是怎樣制作的?
制作手法與“小老鼠”有什么不同?
小老──干紙團揉造型
海星──濕紙團揉造型
(2)出示,了解濕紙團揉造型方法。
a將濕報紙團成海星的造型,壓實。
b將紙巾包在外面,用水打濕后更易成型。
c捏出細節,干后上色、裝飾。
2.欣賞作品,看看其他同學還有哪些好的方法與創意。
(1)小女孩
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她的哪一部分是用團包方法制作的?(頭部)
她的辮子是怎樣制作的?
(用線繩一節一節扎起來)
(2)卷心菜
它是怎樣制作的?
(一層一層邊團邊粘,葉脈是用白色餐巾紙搓成條粘貼上去的)
3.討論交流:說一說你想把紙團包成什么形象?運用哪種方法進行制作?
學習濕紙團揉造型的方法以及使用材料的技巧方法。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剖析,使學生了解多種多樣的創作方法。
聯想創造
1.布置作業
大膽想象、創造,用皺紙團包各種簡單的造型,選擇幾個造型進行粘貼組合,采用“團”,“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個紙立體造型或小組集體創作一組紙立體作品。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輔導要點
(1) 組織小組討論、嘗試揉、團、包等多種造型的方法。
(2) 利用皺紙團包各種造型時,引導注重抓住各種物體的外形特征,要求學生所選擇的造型的外形應以簡潔,形象為主。
(3) 利用制作好的各種皺紙團造型組合立體造型時,著重講解粘貼:各個皺紙團包造型間的大小變化。粘貼接觸面的大小,整個立體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細部的刻畫。小組比一比,看看哪一組團包的造型最多、最新穎,
3.展示評價
(1)展示:桌前有四個商店“新鮮的蔬菜”“好吃的水果”、“可愛的小動物”、“小百貨”,請同學們把你們的作品放到相應的商店里。(出示商店牌)
(2)評價:模仿小顧客,看一看,選一選,哪個蔬菜、水果團包得好?說一說哪個有不足之處需要再加工。
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嘗試塑造有著不同的新穎造型,
激發學生對形體創造的興趣,啟發學生大膽表現,合作探究,進行造型創意。
以情境化的評價形式,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熱愛生活,自己動手美化生活,追求美好的生活情趣。
團包紙工教案學情分析第 2 篇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的折紙方法,學會折疊三瓣花。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體驗折紙活動的樂趣,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學習的欲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準備:
1.三角形白紙彩紙若干(幼兒至少每人一張)。
2.范畫一幅。
3.折疊步驟實例。
4.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1. 出示范畫。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這幅畫嗎?什么時候見過它的?
有沒有發現這幅畫上跟你以前看到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樣的啊?
嗯,多出了一些花,那它們是不是也是像小動物那樣用顏料刷出來的啊?
哦,是折出來的!(突出折紙)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三瓣花。你們想不想來學一學折這個三瓣花啊?
2. 出示三角形的操作紙
簡單介紹折疊三瓣花所用的材料是正三角形的紙
二、 初次示范折疊三瓣花。
1. 邊示范折疊邊講解步驟。
2. 提醒幼兒折疊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
先折出谷線、集中一角折、邊和邊角和角要對對齊。
三、 再次示范折疊,幼兒學折三瓣花。
1.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折一折老師折的三瓣花啊?請小朋友將你們小椅子下的白紙拿出來,跟老師一起來學習折疊三瓣花。
2. 幼兒操作材料,師邊示范折疊邊講解出示步驟實例。
(1)提醒幼兒折出谷線,集中一角折以及向里翻折的時候要注意邊和邊、角和角對對齊。
(2)個別遇到困難的幼兒,下位指導,并提醒他們看步驟實例。
3.師:好,小朋友們折好三瓣花了嗎?
請折好的小朋友將你折的花舉起來給老師看看。
嗯,很好,還有一些小朋友還沒折好,請折好的小朋友把你折的花也給旁邊的小朋友看一看,比比看誰的花折得美,等一等沒折好的小朋友,好嗎?
四、 幼兒再次嘗試,自主折疊。
1. 師:都折好了嗎?還想不想再折一些五顏六色的三瓣花啊?
好,那就先把你們折好的花藏在口袋里,輕輕的搬小椅子回座位,在你們的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漂亮的彩紙,請你們動動小手把它們變成美麗的三瓣花吧。
2. 幼兒自主操作材料,教師巡回指導。
五、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提供白紙,幼兒添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索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的,活動目標基本達成,但是在某些地方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1. 應該再準備一張步驟圖,帶著孩子復習一些折疊符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 活動評價環節可以準備一個KT板,以及若干工字釘,讓完成的幼兒在作品上寫上名字,展示到KT板上。
3. 課堂常規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團包紙工教案學情分析第 3 篇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利用皺紙團包的各種造型的作品,引導學生對立體造型藝術有一些基本的了 解。
2.學生根據想象,創造,將皺紙團包成各種簡單的外形,并嘗試將制作完成的皺紙團粘接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藝術 品。
3.引導學生欣賞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學生進行立體造型藝術設計制作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造型藝術的理解能力。
教學評價建議
1. 是否發解掌握各種立體造型的構建方法及簡單的構建原理。
2. 能否熟練的運用“團”“包”的方 法,制作一件立體的紙作品。
3. 整個教學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立體造型藝術的閃趣。
3. 教學中。 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5. 各種材料在組合使用效果的分析。
6. 如何運用各種材 料,工具,進行美術課的教學內容的拓展。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學生與教師一起收集平時制作紙工,美化教室時 剩余的皺紙,彩色手工紙的邊角料,廢料,準備剪刀,膠水,小鑷子等。
2. 課前老師收集一些運用各種紙張制作的紙立體造型作 品。
3. 教師和學生在課收集藝術家創作的各種立體雕塑的圖片或照片,便于在課堂上交流,討論。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通過欣賞藝術家創作的各種立體雕塑的圖片或照片,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立體造型藝術,了解立體造型藝術基本的構建原理。
2. 發展階段
學生大膽想象,創造,用皺紙團包各種簡單的造型,選擇幾個造型進行粘
團包紙工教案學情分析第 4 篇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剪紙對稱的特點。初步嘗試剪紙,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激發對剪紙藝術的興趣。
2、體驗中國民間藝術的樂趣,提高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興趣和喜愛。
3、體驗剪出作品的成功與快樂。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 欣賞、討論。
1、 今天老師要介紹一個我們中國民間藝術給大家,我手里的這個是什么,你們知道嗎?看到過嗎?
教師:這是我們中國的剪紙藝術,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國所特有的民間藝術作品,人們總是在過年時或遇到喜慶的日子的時候剪窗花貼在窗戶上。
2、 這個窗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有人看出來它有什么秘密嗎?
教師:原來有的地方左邊和右邊是一樣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樣的,那么我們把左邊右邊一樣的圖案叫做左右對稱,那么上面下面一樣的圖案,就叫做上下對稱。
3、 那么對稱的圖案要怎樣才能剪出來呢?誰來說說看?
二、 教師演示
1、 演示剪紙步驟
教師:將紙對折再對折,在三角形的每條邊上都畫上一個不同的形狀,沿著輪廓剪,最后打開,美麗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 幼兒操作
幼兒操作時,要注意幼兒別把中心線剪斷,對于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進行提升、鼓勵多種對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圖案。
四、 展示欣賞
把幼兒作品貼在窗上共同欣賞。
活動延伸:
1、在手工區提供彩紙和剪刀,鼓勵幼兒繼續嘗試運用不同對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對稱圖案的美麗窗花。
2、進一步學習對稱剪紙的方法,激發對中國傳統剪紙活動的興趣 。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活動的學習品嘗到成功的體驗和樂趣。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度高,教學效果顯著,充分發揮了剪紙教學特有的魅力,激發了幼兒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使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領悟到中國民間藝術的獨特價值。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評價過程中,取長補短,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創作熱情,對于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創造才能有很大的好處。鼓勵每個幼兒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和能力。讓幼兒了解體驗中國民間文化的設計與創作,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和尊重。同時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并進行教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