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31
這是小學四年級美術對稱的美教案,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學四年級美術對稱的美教案第 1 篇
《對稱的美》是四年級的一節“造型。表現”領域的美術課,是在培養學生了解對稱形,感受對稱的美,并能用對稱形裝飾我們的生活。用剪刀剪出對稱的圖案來難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要用這種技巧美化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術修養。如何巧用對稱形服務于生活、美化生活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開始,做了一個小游戲:讓學生根據手中的圖形找到另一半,并說說為什么能找到。一下子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紛紛說出了對稱形的特點。接著讓學生看一看在生活當中什么地方是用對稱形裝飾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也為表明了本課的重點,服務于生活美化生活。最后教師利用分組分配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利用剪對稱形的方式去裝飾美化教室和老師給準備好的物品。但通過實際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自我反思。
一是由于對折剪是低年級學過的知識,所以在本節課,我沒有放在重點教學上,只是把對折剪的方法粗略復習了一遍,當然這樣就讓少部分同學在作業過程中剪起來比較吃力,導致作業在一節課的時間內難以完成。教師給予的知識也是限于一些圖片,沒有給予過多的文化內涵。
二是由于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所以教師作品的制作上沒有降低難度,讓部分基礎好的同學跟上了老師的速度,而部分基礎弱點的同學在本節課上卻甩在了后面,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領會到一節成功的好課一定要讓學生“異步運行”,既給“腿長”的學生放行,使他們能在班級的“方陣”中超前領跑,又給“腿短”的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設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本課教學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運用對稱形,感受對稱形的形式美感,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環境的美化能力。學生能認真觀察這些信息資源,感受、感悟對稱的美。在這個基礎上應該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多談自己的想法,多聽別人的想法,讓學生達到交流的目的,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為學生的創作提供幫助,從而更深刻的感悟。
小學四年級美術對稱的美教案第 2 篇[教學目標]
對稱的美教學設計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圖片的引導,學生能夠說出自然界中存在的對稱,并且了解對稱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欣賞中感受對稱的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對稱定義的理解,能夠了解對稱,歸納什么是對稱,并運用對稱制作作品。使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創設藝術欣賞的氛圍,在音樂及圖片的展示中展開聯想,感受其中的美。在剪紙歷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教學重點]
通過對對稱定義的理解,能夠了解對稱,歸納什么是對稱,并運用對稱制作作品。使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教學難點]
感受對稱的美。并在剪紙歷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們發現了嗎?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具有對稱的形式美感,你知道什么叫對稱么?
對,數學里剛剛學過的對稱軸,和本節課有直接的關系。 而這種方式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對稱)
2、那到底什么是對稱呢?誰來說說你的理解?
一起讀讀,對稱的定義:物體或圖象沿著對稱軸折疊,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完全重合,就叫對稱。(板書)。
3、今天我們就走進對稱的世界,一起來看看《對稱的美》。
在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對稱的現象,你能想到哪些?門、蝴蝶、眼睛、......
4、原來生活中這么多的東西都是對稱的,為什么人們愛把這么多的生活用品,建筑、之類設計成對稱的?
5、 那如果不對稱,跟對稱相比,又會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一起讀讀:對稱是中國傳統藝術最基本的造型特征,因為它整齊、平衡、和諧,給人以莊重穩定的美感。
二、了解剪紙,感受美麗:
1、歷史及作用
對稱整齊、平衡、和諧的美感在剪紙藝術中表現的尤為突出,而且歷史悠久!1959年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發現了1500多年前的“對猴”團花剪紙,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剪紙。同學們猜猜為什么他要剪成一對的?
就是因為對稱的寓意是成雙成對,好事成雙。
三、小結嘗試
1、如果創作對稱的作品,你想運用哪些形式? 你覺得哪種最有難度?那咱們就來做一做。誰想上來試試第一步?
2、第一步是什么?我請同學上來折折,還可以怎么折?甚至可以對折兩次、三次來剪,剪出來的效果就是這樣!剪紙的折法其實有好多種,
3、剪法探究:我請同學上來剪一剪?你想先剪哪里?他說的對么?其實剪紙要先小后大,先里后外,這樣線才不容易斷。
4、貼法探究:完成了之后,要找個背景貼一下。我這兩幅搭配的底色哪一幅更好?為什么?背景要能夠突出主體。
四、作業評價
展示下同學的作品,沒做完的同學也停下,課后可以繼續完成.
拓展
今天同學們用了剪紙和繪畫的方式表現對稱的美,其實還有很多表現對稱的方式,比如、對印畫、貼畫、橡皮泥等等,同學們課后可以試試!
其實生活中美的無處不在,無論對不對稱都有自己獨到的美,只要用心觀察,細心體會,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小學四年級美術對稱的美教案第 3 篇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對稱”的知識。
2、教會學生運用“對稱”的形式原理組合作品。
3、培養學生的視覺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運用“對稱”的形式原理組合作品。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創意,運用“對稱”的形式原理組合作品。
教學過程:
一、影片激趣導入階段
請學生觀看剪紙的短片(剪刀剪對稱的花和蝴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剪刀拿在手,花樣自然有。”
出示教具蝴蝶,提出目標,讓學生仔細觀察蝴蝶有什么特點。(左右對稱,十分美麗)
引出課題
二、了解剪紙,感受美麗
1、介紹剪紙的地域分布及南北風格。
2、介紹剪紙的歷史及其作用。
三、總結步驟,探索嘗試
1、方法梳理
總結剪紙的步驟:折、畫、剪、貼
2、折法實踐
根據三種對稱方式(左右對稱,上下對稱,中心對稱),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進行折疊。
3、畫法探究
(1)交流:你想在折好的紙上畫哪種動物和人物?
引導學生感受對稱剪紙的寓意美。
(2)對比:出示構圖小、連接點少的反例,引發學生思考。
要求:在折好的紙上快速畫出動物或人物的外形,構圖應飽滿,在折疊邊上要有連接點。
4、紋樣添加
5、剪刻示范
四、學生實踐,教師指導
1、用剪紙的方法表現動物或人物對稱的美。
2、外形特點突出,紋樣裝飾美觀。
3、剪刻時注意安全。
五、作品展示評價
六、拓展延伸,總結
引導學生欣賞對稱剪紙的賀卡、臺歷、產品包裝以及建筑和雕塑。
小學四年級美術對稱的美教案第 4 篇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程給學生提供了技術性實踐活動的基本方法。
在小學階段,學生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美術創作,主要是通過參與美術表現的實踐而獲得。美術實踐能力是實現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基礎。
剪紙既是一種技術性活動,同時又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從古到今的發展史是文化傳承現象。生活中對稱的現象許多許多,人、動物、植物等,都有許多對稱現象,這些對稱,給人們帶來了相對穩定的美感。藝術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可以設計出許多對稱的剪紙紋樣。
而蝴蝶是自然界中既對稱又美麗的一種昆蟲,而且種類繁多,所以我們選擇了剪紙蝴蝶。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對稱的美。由于本課教學的設計動手操作性很強。
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參與面廣。課堂上,學生通過研討、探究、實踐后,把一張張彩紙變成了造型新穎、內涵豐富的工藝美術作品,用來點綴生活,一方面,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美化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對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識和開發能力得到提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