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8
這是我做的文具教案設計,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做的文具教案設計第 1 篇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筆有關的文具。
2、學習用語言描述筆的特征。
教案準備:
1、參觀記錄表
2、每人一支筆
教案過程:
一、幼兒談談仕么地方會有筆
1、你們知道什么地方會有筆。
2、教師讓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小結:對,很多地方都有筆我們今天要去參觀一個有各種各樣筆,賣各種各樣筆的地方。
二、交代參觀文具店的要求
1、介紹記錄表,讓幼兒知道記錄表怎樣填,如可以把答案畫在相應的表格中。
表示文具店可能有哪些文具,表示我看到的文具,表示我對文具店的問題,即參觀過程中,如果你有什么發現什么不懂和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可以記錄在調查表中。
2、幼兒先完成表格中的“我知道的文具”這部分。
3、安全要求。如:去文具店的途中要怎樣……
三、組織幼兒參觀文具店,幼兒自由觀察
四、回 完成記錄表格的其他剩余部分
五、引導幼兒討論新問題的解決途徑
有不少的小朋友對文具店還有一些問題,那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解決呢?如:可以到家問爸爸媽媽,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到網上查資料。
我做的文具教案設計第 2 篇【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3頁的內容。小數的意義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為抽象、難理解的內容,許多教材的編排都是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來學習小數的意義,但這本教材卻是把小數的意義放在“分數的認識”的前面來學習的,但教材在呈現方法上還是比較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分層漸出,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這體現了教材編排的科學性。教材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基礎為背景開始,來認讀小數、寫小數,從而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好這節課的內容,將為今后學習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加減法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來學習數學。因此本節課,在教法和學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 本節課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主要采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觀察、發現、應用的過程。主要利用遷移法、討論法、練習法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學習。
2、由于小數的意義是小學階段較為難理解的概念。因此要注重教學中數學的生活化。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出發,緊密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激活學生先前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再認識小數,經歷讀寫小數,要有層次性。把小數與價錢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從而理解小數的意義。
【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材中創設了“買文具”的情境圖,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情境,激活學生先前的生活經驗,為此教師也可適當加上一點語言,比如新學期開學了,小朋友們要準備買一些學習用具,小飛在文具店里看到“櫥窗”里陳列著的文具,出示情境圖,師:你知道每種文具是多少錢嗎?這樣的數你見過了嗎?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同桌互相說一說每一種文具的單價是多少?學生對于這樣的情境圖是很熟悉的,價錢也應該能說清楚。
2、新課講解。
看著標價牌上的數據,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每一種文具的單價是幾元幾角幾分。通過同伴之間的交流,促進每個學生去感受和理解每個文具標價牌上小數所表示的意義。然后,要求每個學生都動筆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檢查核對。在學生理解了標價牌上小數的意義后,就引出課題,這樣表示文具單價的數叫做小數,今天我們來學習對小數的認識。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與以前學過的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學生會很容易就發現小數多了個小數點)
師講解:尺子 1 . 0 6
整數部分 小數點 小數部分
讀作:一點零六
講解讀法的時候要強調不同小數部分的讀法,小數部分只要讀數字就可以了。再講解寫法,并讓學生再說一說這個小數中的“1”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整個小數又表示幾元幾角幾分。為了鞏固知識,老師可以再寫幾個小數,讓學生讀一讀,并說一說分別表示的價錢。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點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可以創設一個這樣的情境:在超市里,售貨員叔叔粗心地把水彩筆標價牌上的小數點位置寫錯了,16.85元寫成了1.685元,你想想看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這樣一個問題,學生會很感興趣的,讓他們討論討論,可以引發他們對小數點的關注。
3、鞏固練習
書本上的“試一試”,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同桌互相檢查反饋,并讀一讀,再老師講解,分別說一說每一個數字的意義。
“練一練”,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反饋。練習中可以出現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題目,讓學生能夠與同伴合作,解決一些問題,知道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
4、課堂小結:誰能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小數朋友是怎樣的?你是是怎樣認識的?這節課你最得意的是什么?(讓學生反思學習活動,以及學習的內容)
我做的文具教案設計第 3 篇活動準備
《文具恰恰恰》的歌曲磁帶、錄音機。
自制圖畫一幅(采用擬人化得手法畫出各種文具,有微笑的細長鉛筆,筆頭下寫出字,橡皮在擦掉錯字,尺子畫出直線,轉筆刀正在削鉛筆,掛著一串鉛筆屑,四方的鉛筆盒。)
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讓幼兒能從直觀的歌曲中了解文具的很多用途。
把激發幼兒自主創作表現樂曲的動作,體驗雙圈集體舞的快樂作為活動的難點。
活動目標
能力目標:引導幼兒了解文具的名稱和用途。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自主創作表現樂曲的動作,體驗雙圈集體舞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本活動中,我設計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小朋友都經常使用的文具是什么?你們都知道他們的用途是什么嗎?”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情趣,輕松自然的過渡到教學活動中。
二、播放歌曲
《文具恰恰恰》,請幼兒欣賞歌曲。
幼兒在很好的表達自己對文具的了解之后,我以一首歌曲的出現把幼兒的情緒帶動了,愉悅的心情有利于本次活動更好的銜接。
三、出示圖畫
請幼兒觀看圖畫,聽老師慢唱歌曲,并記住歌詞內容。
直觀法的運用,讓幼兒能更清晰的了解圖畫所帶來的魅力,因為這個年齡段得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的特點,從幼兒認識事物求了解物體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四、采用整體教唱法教授歌曲(老師大聲唱,幼兒小聲唱)
以這樣的姿態面向幼兒,使幼兒能夠善于觀察老師在教授歌曲時的表情,在此基礎上,注重了觀察能力的滲透和培養,并鼓勵幼兒嘗試跟著音樂集體唱、分組唱、個別唱,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唱,逐步加快速度,培養幼兒學唱歌曲的興趣。
五、幼兒之間相互扮演“小老師”學習歌曲
讓幼兒做幼兒的“小老師”,讓個別唱的正確的幼兒師范唱,讓其他幼兒跟學,這樣不僅讓示范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而且能激發其他幼兒參與的欲望,形成互動效應。
六、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學跳雙圈集體舞
加入歌曲的烘托,夾雜自我創作的元素,我又在歌曲中“恰恰恰”處,及時引導幼兒做好銜接動作,使幼兒從中體驗到雙圈集體舞的快樂。
七、活動延伸
讓家長帶孩子選購部分文具,為孩子入小學做準備。
我做的文具教案設計第 4 篇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實際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數除法的算法。能正確應用進行計算,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重點難點:掌握除法是整十數除法的算法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前段時間,我班進行了班徽設計大賽,老師將對這些同學進行獎勵,現在班干部來到了文具超市:鋼筆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個,書包30元一個。班費共80元,請你幫幫他們想想,可以買多少個文具盒呢?
二、 建立模型。
1、學生根據情境圖的要求,先口答:可能買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組內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獨立列式計算。
2、學生匯報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說出理由。老師特別請列豎式的同學來板書,當小老師講解,如果學生能向他發問更好,如果沒有,老師問:“4”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如果班費有140元,又可以買幾個鉛筆盒呢?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生獨立完成“試一試”,啟發學生想一想,會發現什么規律。怎樣商?
4、老師點出商的末尾“0”的問題。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確定商?
5、舉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進行計算。
三、 知識應用及拓展。
1.你覺得為什么商的個位要補“0”?
讓學生明白,通常具體情景,把算式轉化成可以簡便的算式,進行簡便運算。
2.完成“練一練”
注意一些特例。可以適當擴充。
第4題:先讓學生說說根據三個條件,可以求什么問題,幫助學生搞清楚三者之間的關系。
最后小結
板書設計: 買文具
80÷20=4(個) 140÷20=7(個) 答:80元可以買4個書包。 答:140元可以買7個書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