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
這是小貓變變變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貓變變變教學設計第 1 篇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聲音的強弱、動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現歌曲的力度。
2.嘗試仿編歌詞,體驗仿編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大貓、小貓的圖片
活動過程:
?。ㄒ唬?,學習大貓、小貓唱歌的聲音。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誰呀? 誰會像貓咪一樣唱歌?(帶領幼兒學唱喵喵喵喵喵)
2.師:看,貓來了。聽聽看,有幾只貓。(出示圖片,模仿大貓和小貓的叫聲)你聽出來有幾只貓咪?他們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3.師:聲音大的貓咪是哪一只?(大貓)聲音小的貓是哪只?(小貓)
4.師:我們來學學它們的聲音好嗎?大貓的聲音怎么樣?小貓的聲音呢?
?。ǘ┞牨鎯啥我魳?/p>
1.師:它們想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呢,聽,誰走在前面,是大貓還是小貓?
——教師彈奏兩段音樂。
2.師:誰走在前面,為什么?大貓的聲音怎么樣?
?。ㄈW唱歌曲
1.師:大貓想認識你們,和你們做朋友。大貓先要介紹自己嘍,聽!我是一只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喵。你們認識它了嗎?它是誰?它的聲音怎么樣?
師:小貓也想來介紹自己呢!它是誰?它的聲音怎么樣?
2.師:你們喜歡大貓還是小貓唱歌的聲音?變成大貓就用大大的聲音唱歌,變成小貓就用小小的聲音唱歌。先變誰?(師幼一起唱)變變變,變成大貓啦,大貓要唱歌嘍!我是一只(),我的聲音很(),喵喵喵喵喵。
3.師:現在我來變,你們來唱,好嗎?
?。ㄋ模┓戮幐枨?/p>
1. 師:唱的真好聽,把其他小動物也引來了。聽,誰來了?(汪汪汪)大狗會怎樣介紹自己?(帶領幼兒一起介紹)小狗呢?
2.師:請你們回去問問爸爸媽媽還有哪些小動物還會唱歌,好嗎?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幼兒非常喜歡的歌曲。它歌詞與旋律都比較簡單,容易上口,歌曲內容又形象生動,活潑可愛,所以說這是一首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學唱的歌曲。也許正是因為歌詞、旋律都表較簡單,所以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我忽略了對歌曲的欣賞。
小貓變變變教學設計第 2 篇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樂意進行簡單的歌曲仿編。
2、嘗試用聲音的輕重表現音的強弱,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大小貓的圖片、大小狗的圖片、大小鼓的圖片
活動過程:
?。ㄒ唬├斫鈩游镄蜗蟮拇笮∨c演唱力度有關
1、出示大貓小貓圖片: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和我們一起玩?這兩只貓有什么不一樣?
2、貓是怎么叫的?請你們聽一聽這兩只貓的叫聲有什么不一樣?
3、學一學大貓和小貓的叫聲。
(二)完整學唱
1、師:兩只貓要和大家做朋友,他們要用歌聲介紹自己,仔細聽一聽!它們是怎么自我介紹的?
2、教師唱歌曲兩遍:他們怎么自我介紹的?
3、幼兒分組學唱歌曲。
4、游戲:找小貓
(三)創編歌曲
1、出示圖大狗小狗:看還有誰來和我們做朋友了?他們的叫聲怎么樣,會怎么介紹自己?
2、幼兒嘗試仿編
3、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由于《大貓小貓》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因此,我在活動中非常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讓幼兒通過說說、看看、聽聽、學學、唱唱、編編等多形式的感官活動,努力營造“愛學、樂學、會學”的教學氛圍。從整個活動情況看幼兒活動的興趣很濃孩子基本能夠控制自己的音量來表現歌曲。在課后評課的過程中,各位工作室的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老師們的寶貴意見我又對這一活動進行了思考與梳理
一、歌曲介入思考
在活動中,我采用了分段欣賞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大貓小貓的形態大小與演唱力度之間的關系。利用叫聲前置的來突破孩子控制自己的音樂來表現歌曲這一難點。雖然達成的效果較好,但在研討中工作室老師認為這這一歌曲結構簡單,歌曲短小完全可以采用完整欣賞的方式。為此,回到幼兒園又進行了一次實踐,采用了工作室林靜老師的策略(完整欣賞加輔助提問)在過程中發現孩子也能夠很好的掌握歌曲的強弱變化。而且整個活動安排更加的流暢而不顯突兀,從中讓我感受到對于歌曲結構簡單,曲式短小的小班歌曲來說完全可以采用完整感受的方式,讓孩子在完整欣賞過程中體驗美感受美。
二、過程的推進思考
1、變“難點前置”為完整感受。
“難點前置”這一教學策略常會運用到幼兒不宜掌握的歌詞中。本活動我將大貓、小貓的叫聲作為難點進行前置,割裂歌曲的完整性。如果采用循序漸進的完整感受會使整個環節的推進更加細膩流暢。
2、游戲化是否需要成人理解中“熱鬧”。
本次活動在執行過程中我采用了小班幼兒比較喜歡也非常樂意參與的躲藏游戲“找小貓”。意在讓孩子在參與過程中會唱、樂唱。在實踐過程中孩子的參與興趣很高,但在研討中很多教師認為這一游戲趣味性不高,是否可以增加情節,讓游戲更加趣味,當時感覺同仁們的意見非常合理,但是靜下心來思考感覺教學游戲趣味與否,是取決孩子對游戲的興趣與游戲目的的達成,過于花哨的情節安排給予孩子的可能只是興奮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興趣。因此個人感覺這一游戲的安排是適合小班孩子的認知水平的,只是在落實過程中師幼互動可以更加細膩。
3、圖譜設計貴在孩子提供理解和記憶歌曲的支架。
本次活動的難點主要是讓孩子理解大貓小貓的形象大小與演唱力度的關系。因此我圖譜設計就采用了同一形象改變大小的方式呈現,讓孩子清晰感受到物體大小與聲音強弱的關系。由于圖譜設計沒有追求花哨在實踐中孩子的觀察也一下在進入主題,很好的為孩子的學唱提供了支架。
感悟:興趣是孩子學習歌曲的首要前提,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歌曲學唱中實現教學目標是我應該努力的方向。只有讓幼兒在充滿童趣的、平等和諧自由的進行歌曲學唱才能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的美,激發起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樂意展示自己,從中體會到快樂和幸福。
小貓變變變教學設計第 3 篇活動目標:
1、感受演唱兩段歌詞力度的差異,學習用聲音的強弱,動作的幅度的大小來表現歌曲的力度差異。
2、借助對動物形象的理解以及教師琴聲的強弱和自己的動作幅度的暗示,學習用適當的音量演唱歌曲。
3、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在集體演唱中感到愉快。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拍手點頭音樂進場入座。
二、演示教具,幼兒觀察,理解動物形象大小與演唱力度的關系。
1、師:音樂真好聽,引來了兩個動物,他們也要來唱歌了。出示圖片1(大貓小貓)
師指圖朗誦歌詞,你聽到它們怎么介紹自己的?
2、師示范演唱歌曲。(隨伴奏)
3、大貓小貓唱歌時有什么不一樣?學學大貓的聲音,幼兒學唱大貓歌詞部分。
4、提出要求:大貓的聲音要大,讓很多人聽見,小貓聲音要小,讓老師聽見。
5、幼兒隨伴奏唱歌2遍。
6、出示大狗小狗圖片,聽大狗也要來唱歌了。(師范唱)小狗怎么唱?請幼兒接唱。
7、要求:大狗坐著唱,小狗蹲著唱。師生一起學唱大狗小狗歌。
8、出示大鼓小鼓圖片。怎么唱?師生一起唱。
9、做打大鼓和小鼓動作一起演唱。
10、還有誰也會來唱歌?根據幼兒回答或看大圖片,師生一起演唱并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小貓變變變教學設計第 4 篇活動目標:
1、辨別音樂的大小,能以不同的聲音及樂器來演奏區分大貓和小貓的聲音。
2、學習用其它動物形象創編新詞。
3、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圓舞板、小鈴、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
出示小貓。
這是誰呀?它的媽媽是誰?(大貓)出示大貓。
它們在唱歌,聽是誰在唱呀?(教師范唱)它們唱的有什么不一樣?
哦,小朋友說的真不錯,大貓唱的聲音大,小貓唱的聲音小。
2、探索樂器演奏的不同力度。
小貓和大貓在唱歌我們用樂器來給它們伴奏吧!看今天的樂器是什么?是小鈴和圓舞板。請小朋友去用樂器試一試怎樣是大貓唱,怎樣是小貓唱。請幼兒個別演奏。
小結:大貓的聲音大,我們就敲重一點,小貓的聲音小我們就敲輕一點。
下面我們拿好自己選的樂器來為歌曲伴奏吧!
3、學唱歌曲創編歌詞。
剛才小朋友為歌曲進行了伴奏現在我們分大貓小貓來唱一唱做大貓的在這邊,做小貓的在這邊我們一起來唱。
大貓小貓一起向前走,看見了一群小動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小動物有什么特點?(大小不一樣)
這些小動物也想來唱歌,我們就自己選一個小動物,然后按照大的小的來唱。幼兒演唱。誰愿意上來把你的小動物唱一唱。提醒幼兒注意聲音的大小。
現在小朋友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換一個小動物來唱一唱。
4、用樂器伴奏。
過程小朋友都唱了,你們想為自己來伴奏嗎?現在請小朋友選一種樂器和小動物自己邊唱邊進行伴奏。還可以唱給其他的小朋友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