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3
這是詩情畫意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詩情畫意教學設計第 1 篇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選擇熟悉的古詩,運用已有的繪畫的技巧來表現詩的意境。
2、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對祖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學藝術的熱愛,陶冶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已有的繪畫知識表現古詩的意境。
2、恰當地表現古詩的意境。
教具學具:
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
課件出現童聲朗誦《詠鵝》,激發學生回憶學過的古詩,并描繪詩的含義,出示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中的情景。
小結:我國傳統藝術的常見表現手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揭題:詩情畫意
(二)新授
課件出現故事一首《靜夜思》
1、師: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就會常常用李白的《靜夜思》來表達思鄉的心情。
(1)師:讀了這首詩能讓你產生怎樣的聯想。
(啟發學生想象各種不同的情景。)
(2)教師出示幾幅畫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提出問題:哪幅作品最符合詩意?為什么?
2、欣賞課本中的圖片,引導觀察表現的特點及手法。
3、課件出示圖片,以聽一聽,找一找,啟發學生根據詩意找出相配對的`圖片,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創作的特點。
教師小結:要畫出詩中的情景,除表現出詩中的主體,還要表現與它相適宜的景物……
(三)發展階段
1、組織學生交流:你最喜歡那一首古詩,你想怎樣表現它?引導學生展示準備的資料,介紹解釋詩意,提出自己的創作思想。
2、教師請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表揚及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想象。
3、提出作業要求:給自己喜歡的古詩配上圖畫。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構圖。
第二課時:完善構圖,上色。
4、學生操作,教師加強個別指導。
2)引導個別后進生的造型創作。
三、學生繪畫,教師輔導
1、提醒應用所學的色彩知識上色。
2、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提出合理建議,使其完善作品。
四、、評價交流,展示學生作品
1、自評,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2、你喜歡哪一張作品?為什么?
3、你覺得哪一張作品最符合詩意?
五、課后拓展:
可以嘗試用電腦繪畫的方式表現,可以根據自己的電腦水平設計不同風格的作品。
詩情畫意教學設計第 2 篇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詩配畫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安排。
2、過程與方法:運用中國畫的水墨技巧來表現自己喜歡的畫面,表達對詩的理解和對畫面的感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古詩配畫的創作,使文學和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進一步培養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教學重點:
1、 根據自己對古詩內容的理解,聯想美術創作的元素。
2、 詩與畫面的合理安排。
教學難點:
運用中國水墨畫的墨色變化來表現詩配畫所達到的意境美。
教學設計:
一、感受詩情畫意(課件出示一幅國畫作品)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了一幅繪畫作品,你從這幅畫中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畫中聯想到有關的詩句么?哪一首比較合適?你們這么快的說出詩的名字,畫面的內容適合這首小詩。是呀,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
板書:詩→畫
二 感知詩情、分析詩意
師: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景交融,詩意盎然是我國古典詩歌特有的傳統。唐代是詩文化發展的高峰,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詩人,有我們熟悉的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等,詩人們通過詩傳達著自己的情感,留下了許多美妙的詩篇。課前,我請同學們準備幾首自己喜歡的詩,請問你們準備好了嗎?交流一下吧。(同學在交流小詩的過程中配上抒情的音樂,第三個寫景的可以在這個同學誦完后,老師提議全班同學有感情的吟誦一邊后,再問問題)
1、 《 詠柳 》這首詩是一首狀物的(寫人的,寫景的、敘事的)這首詩講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意思?
2、 《 詠柳 》詩人表達了什么情感?如果讓你用一種顏色來表現,你會選擇什么顏色來突出?這種顏色會給人…樣的感受。
3、 《詠柳 》帶著感情來讀,體會詩人詩中表現的情景,其他同學聯想,你的腦海中浮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近處有什么,遠處又是怎樣的?畫面的色調是什么樣的?
4、 師:我也帶來了一首自己喜歡的詩,大家一定很熟悉。(課件出示《江雪》你對“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兩句是怎樣理解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又有什么聯想呢?
生:……
師:對,我們自己都有對詩中內容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印象深刻的孤船、蓑衣、老翁,這些理解和感受正是我們為詩配畫的重要元素,詩是情感的傳遞,畫是意境的再現,詩畫交融,更能產生一種意境,表達情感,這也是中國畫獨到的表現形式之一。今天我們運用中國畫的方式來表現詩的意境吧!板書:詩情畫意
三、 探究畫意
㈠教師演示,明確配畫創作要領
1、 提煉詩的主體
(重點邊畫邊將怎樣用筆、用墨表現)
首先,我們要勾畫出詩中描繪的主體:一位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此時筆中墨色和水分的掌握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動筆前可以現在試紙上調試一下,中鋒用筆,淡淡的墨色,了了數筆,老翁就躍然紙上,而小舟則可以側峰用筆,墨色稍微濃重一些,這樣的變化可以使畫面更有層次。獨自垂釣的蓑笠翁已經畫好了,根據詩意周圍的環境應怎樣表現呢?你們幫老師出出主意吧!
2、創設畫的意境
學生結合詩意理解環境,老師總結:非常感謝同學們幫老師聯想這么多的情景,而在這小小的畫面上,我們能不能把這些全都畫上,我們可以選擇最能表現詩意的、感受最深的來畫一畫,這就需要我們來創設意境。
近景中畫幾棵枯樹,背景的處理用留白的方法,表現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遠處略加兩筆遠山,讓人感覺空曠、凄涼。
3、詩畫交融
畫面中空白的地方可以用詩來完善。使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交融,最后看看畫面的構圖是否舒服。(出示完整畫面即添好詩的畫面)
㈡ 欣賞、分析不同國畫配詩的作品
1、 運用色彩表現詩意的作品
2、 顏色和墨色結合表現詩意的作品
四、實踐創作,表現詩意
師:同學們,繪畫中詩、畫合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形成了繪畫的獨特韻味,你想在你的畫中表現哪些詩中的意境,跟你的同桌說說!
生:……(討論)
請兩位同學說,引導畫面中的元素要簡練,詩與畫的安排要舒服,表現出詩中的意境來,也可以運用色彩來適當渲染。
五 、作業講評
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討論分析,本課既重視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又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在評價的形式中,既有個人自評,也有生生互評及教師評價等形式,使新課標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精神落到實處。教師歸納小結。
六 課后拓展
這節課我們學習運用繪畫的方式為古詩配畫,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嘗試為自己喜歡的文章、歌詞、習作來配畫,老師期待著你們的作品。
詩情畫意教學設計第 3 篇教材分析四年級課文《詩情畫意》的教案設計
《詩情畫意》這一課選自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材《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本單元重點學習的是Word環境下圖文混排的知識及操作技能。而本課主要引導學生將繪畫形象表意的優點與文字表意的準確性整合起來,用信息技術的操作技巧表現并再現“詩情畫意”,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設計并創辦各種圖文并茂的作品。
學習、實踐活動的目標明確,活動主題又是靈活的,學生有自主設計表現的空間。
學情分析
認知特點分析:
有研究資料表明,小學生注意力、自控能力持續的時間短暫,一般在10~15分鐘,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天真好動好奇,特別是電腦對他們的吸引力很強,他們探究學習的欲望極強,作為組織教學活動的老師要抓住這種積極因素引導學生。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注意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興趣的引導組織,以自主學習形式、任務驅動的方法,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以便完成學習任務。
知識、技能儲備情況分析:
1、有利因素本課教學對象具有一定的繪畫知識、能力,文字理解、組織表達的能力,另外我校從三年級開始設了信息技術學科,學生對文字的錄入、對圖片素材編輯處理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所掌握,這是學習本課的知識、技能的基礎。
2、不利因素是學生知識技能儲備有限: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由于生活經驗、知識的積累相對還不夠豐富,要求他們用“多媒體”再現“詩情畫意”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首先,資料的搜集的途徑、手段,處理資料的方法等是有限的。
其次,對詩文的“意境”理解有一定的絕限性。
最后,如何用收集到的資料通過整合來再現“詩情畫意”,學生往往是處于盲目狀態。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熟練插入“圖片”或“剪貼畫”;熟練使用圖片工具欄設置圖片的環繞方式;在“圖片”上,借助“文本框”添加文字內容。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欣賞詩情畫意的情趣及換位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①、在“文本”中熟練插入圖片。
②、熟練使用“圖片工具欄”及“設置圖片格式……”對話框對插入的圖片進行環繞方式、相對文本的位置、外觀效果的設置。
③、在“圖片”上,借助“文本框”添加文字內容。(整合后新添加的內容)
④、熟練地對插入的文本框、文字內容進行格式的設置。(整合后新添加的內容)
教學難點:
①、圖文互相映襯效果的處理技巧。
②、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美的事物多角度思考并再現的技能。
詩情畫意教學設計第 4 篇教學目標:
1、為熟悉并喜歡的古詩或故古詩中的某一句配畫。
2、運用已學過的構圖知識、色彩知識、繪畫技巧表達古詩的意境。
3、培養學生對祖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學藝術的熱愛、陶冶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詩配畫的創作,讓學生感受詩情畫意的獨特魅力,提高繪畫創作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通過合理的構圖和創意,恰當地表現古詩的意境。
教學具準備:
學生準備一到兩首喜歡的、能夠背誦、理解的古詩及繪畫工具。教師收集了解一至五年級學生學過的古詩,并收集相關繪畫作品。
教學方法:講授欣賞 觀察 示范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大家一定學過很多古詩吧?
生:......
師: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今天老師就考考大家。大家不要緊張,老師不是讓大家背詩,我們先來看大屏幕。(教師播放課件《憫農》插圖)
師:大家來猜猜這幅畫表現的是哪一首詩?
生:《憫農》
師:大家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生(預計回答):太陽、汗水、鋤地的動作等。
師:對,同學們說的真好,我們中國的古詩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相互配合,詩描寫了一個畫面,而畫又描繪的是詩的內涵。詩情畫意,相得益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九課《詩情畫意》。(教師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猜詩,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了解詩與畫的密切關系,初步認識詩情畫意的表現形式。
二、發展階段
1、賞詩,體會詩意
師: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古詩,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的聆聽,感受一下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師播放課件《詠柳》詩配畫)
生:朗讀《詠柳》
師:好了,大家可以睜開眼睛了,我找個同學問一下,剛才你在閉上眼睛聽的時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報名學生回答)
生1:......
生2:......
設計意圖:通過賞詩,讓學生理解詩意,并能夠用語言描繪出詩表現的情景,為以后的創作提供幫助。
2、配畫,把握要義
師:嗯,同學們描述的很精彩,這是一幅通過描繪柳樹而表現春天的畫面。看來大家都理解了這首詩的詩意。那如果讓大家把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畫下來,大家會畫嗎?
生(預計回答):會。
師:真的嗎?在同學們畫之前,我想讓同學們來看看老師為《詠鵝》這首詩配的畫,試試大家的眼力,看老師配的圖行不行,好嗎?(教師出示課件《詠鵝》詩配畫)
師:誰能告訴老師,老師配的這幅畫行不行?(教師報名學生回答)
生1:不行,......(如果學生回答行,教師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是否體現了詩意)
生2:不行,......
師:對,同學們觀察得非常準確,這幅畫中的鵝呆呆地站在地上,沒有體現“曲項向天歌”和“白毛浮綠水”這兩句詩意。
師:我們再來看這一幅,行不行呢?(教師播放課件《詠鵝》另一幅詩配畫)
生:行
師:為什么這一幅可以呢?我們一起說。
生:......
師:對,這幅畫中的鵝從它張著嘴的神態和游泳的姿態上來看,生動的'表現出了“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三句關鍵句的詩意。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配畫,讓學生自主、直觀的感受到抓住詩中的關鍵句子能夠使配畫符合詩意,才能生動的表現出詩的意境。
3、回顧,總結步驟
師:好,通過我們欣賞《詠柳》,后來又分析了《詠鵝》的配畫,大家覺得如果要為一首詩配上畫,首先應怎樣?然后還要怎樣呢?(教師引導學生集體回答,并播放詩配畫作畫步驟課件)
生:......
師:對,最后我們就可以開始構圖創作了。
師:好了,我看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了,下面大家可以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把這首古詩畫出來吧!
設計意圖:總結作畫步驟,讓學生能夠準確、合理的為古詩配畫。
三、實踐階段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作畫,從畫面的構圖以及畫面意境的表達上引導學生。
四、展示評價階段
教師挑選優秀的作品,讓學生根據詩意講解自己的畫面。
生1......
生2......
教師對這些學生提出表揚,對沒有完成作品的學生給與鼓勵。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中國的詩詞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瑰寶。這節課大家通過猜詩、賞詩、畫詩,我想同學們一定感受到了古詩的優美和豐富,同學們要懂得保護我們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成為愛詩、讀詩、學詩的好學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