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0
這是《老子》五章教學反思,是優(yōu)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有人說:“不讀《老子》,不知道什么是中國智慧;不讀《論語》,不知道什么是中國文化。”而智慧來源于豐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發(fā)展橋梁的是《論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論語》,走進孔子,去追尋中國文化的根,并汲取營養(yǎng)。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師生共同合作,開發(fā)課程資源。于是讓學生課前閱讀與《論語》有關(guān)的資料。結(jié)果,學生從網(wǎng)上、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獲得知識信息,遠遠超過老師一言堂所介紹的內(nèi)容。這就是課程改革,不改不知道,一改嚇一跳。弟子未必不如師!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一個語文能力強的學生,詢問其訣竅,均是得益于課外閱讀?!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九年義務教育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內(nèi)容有童話,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當代文學作品以及科普,科幻圖書等。新實驗教材也是注重文學性、人文性,活動課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就是要求教師必須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將課堂擴展到社會與家庭,將知識延伸到名著與網(wǎng)絡。我在這幾年教學中,立足于語文課程改革,調(diào)動利用一切因素,讓學生動手,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面,為學習語文主動探究相關(guān)知識。
在講《論語》時,提前布置了預習作業(yè):“查閱與《論語》相關(guān)的資料,課外閱讀《論語》一書。”上課時,學生將閱讀的書籍和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搬上課堂。人人手中有資料,個個手中有書籍。語文課代表首先展示說:“我從網(wǎng)上查閱了有關(guān)孔子的資料??鬃用穑种倌?,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主要從事教育活動,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私學,整理了古代文化典籍,并提出過一些有進步意義的教育思想和主張,對中國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緊接著又一名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在《中國古典文學賞析》中查到孔子的學說,主要保存在《論語》中?!墩撜Z》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470多則,與《孟子》、《大學》、《中庸》同被定為‘四書’。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學說的重要經(jīng)典。”并且將自己收集的作品向同學展示。班長也介紹他讀的《史記》:“我讀的是《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傳》,了解到孔子生下來頰頂中間低而四周高,所以名丘。排行第二,父母向尼山禱告而得子,因此叫仲尼??鬃佑械茏尤耍芍^‘桃李滿天下’。”還有個學生介紹道:“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了解了諸子百家。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張‘仁愛’,被稱為‘孔孟之道’。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主張‘法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張‘兼愛’和‘非攻’各家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都紛紛著書立說,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學術(shù)繁榮的盛況。后來統(tǒng)治階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從那以后,孔孟之道支配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的思想文化,可見孔子真的很了不起。”還有個學生說:“我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趙普為趙匡胤當皇帝出謀劃策,自稱博覽全書,無所不曉。趙匡胤派人到他家查看到底讀了哪些書,只查到半本論語。從此‘半部論語治天下’就傳開了。可見《論語》多么重要,我也要好好拜讀一下《論語》。”提起論語,馬上有一學生站起來響應道:“我在《論語》的前言部分讀到日本現(xiàn)代企業(yè)家的精神導師澀澤榮一,就是一位典型的‘儒家’。他經(jīng)常把《論語》抄本隨身攜帶,認為企業(yè)需要有強調(diào)相互關(guān)系的儒家思想,其目標是把現(xiàn)代企業(yè)建立在算盤和《論語》的基礎(chǔ)上。這說明《論語》對亞洲文化圈內(nèi)各國的以濟騰飛和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論語》不僅影響中國人,也影響了世界。”話音剛落,另一學生補充道:“1982年,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巴黎的例得聚會中,談到21世紀人類需要什么思想時,幾經(jīng)斟酌以后的答案不是別的,正是孔子思想。”其他同學也紛紛展示自己的資料,,有從網(wǎng)上下載《論語》全文的,了解到很多成語出自《論語》;有買《論語》一書的,把喜歡的名句子抄到筆記本上并作了點評;還有的對《論語》中有的章節(jié)認為不妥的`,也作出了點評。我受學生的感染,也給學生展示了我的資料。由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提前預習和學習,所以這十則《論語》學得非??欤浅]p松。閱讀使他們的基礎(chǔ)提高了,在課堂上老師根據(jù)學生掌握的知識面,靈活調(diào)節(jié),加入了十則之外的內(nèi)容供學生討論,吸收更多的知識。有的學生通過自學“先進篇”22則,了解教學要因材施教;還有學生通過自學“雍也諞”20則,明白興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通過討論,學生打破常規(guī),提出了對《論語》的不同看法,比如繁瑣的禮節(jié)問題,培養(yǎng)的人才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問題等。
《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主要講的是一位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了養(yǎng),街坊勸他修羊圈,養(yǎng)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yǎng),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于是趕快動手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取的教學思路是:
1、談話激趣導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了解“寓言”的含義。接著揭示課題,亡羊補牢。“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說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思。
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于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閱讀。這樣做既培養(yǎng)了學生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選擇字意,又為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初讀課文,感知大意。先自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在識字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掌握生字,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讀中感悟,體會寓意。抓住養(yǎng)羊人兩次丟羊的原因和表現(xiàn)不同進行教學,朗讀,感悟。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悟出道理。并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而且還總結(jié)了學習寓言的方法,為下一則寓言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不足之處:
1、課堂提問中,集體展示偏多,個人展示偏少,不能體現(xiàn)個體的能力。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的課堂生成,使課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讀不到位,應進一步加強朗讀的指導。
4、聯(lián)系實際談體會環(huán)節(jié),學生談得還較膚淺,老師應進一步指導。
《五柳先生傳》是一篇文言文自讀課文,在課文翻譯上不要求做逐字逐句解釋,只求意譯。在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主要是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人物精神境界的體會。
基于以上要求,我把課文放手讓學生自己處理。
文言文的讀是很重要的,讀通、讀懂是一個循序的過程,我讓學生聽讀、自由讀、朗讀、適時點評,在讀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掌握了文章的語言特點,多用否定句,而且句式整齊,有的同學更己通曉了文意,這樣,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學習就輕車熟路了。
學生在理解課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難懂的問題,有的問題同學們通過思考能迎刃而解,而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不易懂。我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件上分析人物,“好讀書,不求甚解”他在讀書中得到的是精神愉悅;“性嗜酒”、“期在必醉”寫他率真放達,“環(huán)堵蕭然,晏如也”他安貧樂道,“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他自得其樂,淡泊名利,對平平淡淡生活細節(jié)的敘述,生動地刻畫了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
為了更深刻地認識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精神風貌,我想到了多媒體,在這課的資源中,有一段視頻,作者在東籬下采菊,悠然自適的情形,我讓同學們觀看,品味人物的精神境界,我由此又想到了一句話并告訴同學們:是真名世自風流,作者有才學而不拘禮法,活得自然,活得灑脫。
本課學生不僅學會從課文本身理解人物,也體會到這是一種社會生活狀態(tài),是贊是否,同學看法不一,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再想到當今社會,我不知不覺對學生的人生觀進行著一些滲透。
學生需要開擴的視野,需要有對生活的認識和思考,這是我在教學本課的一點粗淺認識。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三年級是一個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階段,也是一個在小學階段較為關(guān)鍵的一個年級,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但到了三年級就開始練習習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教學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nèi)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我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就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shè)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shè)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jié)、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在教學中讓學生精讀感悟的同時結(jié)合自身實際,讓學生進入角色,也就是進入課文的情境,讓學生感知:要成功,信心是不竭的動力,堅持不懈至關(guān)重要,但還需要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改進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多讀、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
本學期的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肯定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jīng)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jié)果——不進則退!
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有時提出的問題,老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內(nèi)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總之,新教材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內(nèi)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努力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為他們?nèi)嫠刭|(zhì)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