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30
這是江城子密州出獵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學情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九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詞五首》的其中一首詞。初三的學生對詞的內容理解已培養了初步的能力,但對表現手法這一知識點的賞析較為欠缺,所以本微課設計就是針對學生這一重點、難點進行教學。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欣賞詞的能力:欣賞詞的音樂美、畫面美、情感美。
2、感悟蘇東坡豪放的詞風。
三、教學重點
理解本詞通過引用典故、直抒胸臆這兩種手法抒情言志。
四、教學難點
感悟蘇東坡豪放的詞風
五、教學方法
朗讀——探究——品味——感悟
六、課型
新授課
七、教學過程
1、導入:
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讀詞以入境
(1)聽視頻范讀。
(2)學生自由讀、齊讀。
明確語氣語調:豪邁奔放,高亢激昂
(3)整體感知本詞上、下片的內容
3、品詞以入味
(1)理解體味本詞通過引用典故、直抒胸臆這兩種手法抒情言志
(2)本詞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
4、論詞以識人
總結本詞主旨,理解蘇東坡豪放的詞風。
八、板書設計
寫作特點(表現手法):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豪放風格
1、親射虎,看孫郎:少年狂氣,意氣奮發。
2、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希望朝廷重用自己,報效國家。
3、西北望,射天狼:殺敵報國的豪情,建功立業的決心。
九、教學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一首用韻律抒寫音樂美感的詞,是一首用典故抒寫深長意蘊的詞,是一首用豪情抒寫雄心壯志的.詞。本節微課緊緊圍繞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進行設計,通過朗讀——探究——品味——感悟這些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這一節課的遺憾之處在于應再增設激發學生對詩詞想象力的環節,體味作者如何讓文字變得更生動,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和詞風。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狂”,通過品味、朗讀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三個典故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宋代蘇軾也曾經組織了一次武裝演習,不過他的目的卻是提高民眾保衛祖國的意識和能力,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這次演習的盛況和作者的感想。
二、檢查預習
1、誰在哪里出獵?蘇軾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獵。
2、出獵的裝束是怎樣的?出獵的場面是怎樣的?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3、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表達了作者希望能殺敵衛國的雄心壯志。
4、這首詞的風格怎樣呢?
豪放派:語言暢達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內容多以雄奇闊大意境抒發強烈的政治熱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三、學法指導
請同學們讀一讀我們這節課的學習方法。
學法指導:“三分詩七分吟”,反復朗誦是解讀經典著作的有效途徑。通過誦讀去體味古詩詞中的韻味,在誦讀中品味古詩詞的情感。
四、讀題
1、“江城子”是詞牌名,“密州出獵”才是題目。
2、“密州出獵”這個題目告訴我們什么?出獵和出獵的地點:密州。
3、出城打獵,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獵。
五、讀作者
學法指導:“知人論世”是解讀經典的有效途徑,走進作者、了解特定的寫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進經典世界。
1、作者是誰?蘇軾。
2、你了解蘇軾嗎?學生自由回答、補充。
學習目標:
《江城子密州出獵》最新教學設計
1朗讀品析,體會豪放詞的藝術特色
2知人識詞,理解蘇東坡的思想情懷
導入:
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蘇東坡為什么會令人感到親切敬佩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詞作《江城子 密州出獵》,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蘇軾一起來到密州,一起觀看他的出獵之旅!
一.讀詞知境,感知豪放之風
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說:詩詞如果不加以朗讀吟誦,那么,它的生命就沒有完成。
1初讀,讀準字音。生讀,訂正字音。齊讀初步感知。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再讀,體會風格。(初步感知豪放之風格)
蘇軾作此詞后,給他的好友鮮于子駿寫了一封信: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扺(zhí)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知道“柳七郎”是誰嗎?柳永,北宋詞人,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雨霖鈴》
詞都是通過意象(蘊含寄托了作者情感、情思的物象)來傳遞感情的,比如柳永的詞大都選取輕風、細雨、淚眼、楊柳、晚風、殘月等意象,大多是些柔弱的景物,具有陰柔之氣。下面我們來看蘇軾的這首《江城子》都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物像有什么特點?
如黃、蒼、平岡、虎、雕弓、天狼,充滿了陽剛之氣,字字鏗鏘有力,具有豪放之感。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正是蘇軾最早的一首豪放詞,從此在詞壇開辟了豪放一派。
齊讀全詞,再次體會這種豪放之感。
3三讀,讀出韻律。
這首詞在韻律上有什么特點,找出韻腳:狂、黃、蒼、岡、郎、張、霜、妨、唐、望、狼。這些韻腳吐字發音的特點令我們口腔大開,氣勢雄渾,字字鏗鏘,讀的時候要咬住字音。(自己讀讀體會一下)
4四讀,扺掌跺腳而歌之。
作出之后,找來多名山東(關西)大漢,讓他們扺掌頓足(拍手跺腳)而歌之,很是壯觀,因此蘇軾對這首詞頗為得意。
讓我們也扺掌頓足而歌之,體會這種音韻之美,豪放之風。
過渡:所謂“詩莊詞媚”,而蘇軾首創了豪放風格的詞風,開創了豪放詞之先河,可以說對詞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真是令人敬佩!
二.品詞入味,品析豪放之風
古詩詞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內容的關鍵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閱讀時,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詩詞的內涵。
請判斷哪個字最能表達詞人當時的豪放之情?狂
核心問題:那么,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這首詞究竟狂在哪里?
①“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 穿著打扮搶眼而張揚,牽黃擎蒼炫耀裝備,好一個行為之狂!
②隨從眾多(陣容龐大):“千騎卷平岡”。
③傾城觀獵(場面熱烈):“為報傾城隨太守”。 人們傾城而來萬人空巷只為觀看太守出獵。能讓百姓傾城相隨,這是一個怎樣的太守啊?
資料鏈接:蘇軾在密州
蘇軾到密州任上不久,密州蝗災四起,盜賊恒生,棄嬰遍野;目睹此等慘狀,蘇軾心急如焚,立即采取積極措施,恤民救災。他和百姓一道滅蝗蟲,鏟盜賊,養棄嬰,甚至與百姓一道挖野菜,吃苦受貧,共度饑荒,痛苦著百姓的痛苦,快樂著百姓的快樂。
這樣的太守,百姓愛戴他,擁護他!所以傾城出動,一心相隨,只為他們可敬可愛的太守加油助威,鼓掌喝彩,好一個場面之狂!
④“親射虎,看孫郎”。
問:孫郎謂誰?你了解孫郎的事跡嗎?為什么要比做孫郎?
孫權簡歷:
19歲繼承兄位,成為江東之主
26歲,贏得赤壁之戰,建立孫劉聯盟。
40歲年自稱吳王,建立吳國;
42歲稱帝。
自幼文武雙全,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乘馬射虎,膽略超群。曹操曾稱贊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郎已然成為了年輕有為,智勇雙全的代名詞。每一個有志之士心中都有一個孫郎情結。尤其是對于一些壯志難酬的有志之士經常會期盼能像孫郎一樣奮發有為,大展宏圖。所以孫郎經常出現在失意不得志的文人筆下,豪放詞人辛棄疾也多次運用孫權的典故。比如: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明確:孫權雄才大略,年輕有為令曹操都為之嘆服。自己這個蘇郎是多么期盼自己也能化身為那個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孫郎啊,親射虎,看孫郎,其實詞人的期冀和追求是親射虎,嘆蘇郎啊!讓我們師生合作朗讀詞句,幫助詞人吶喊出他的心聲!
師生配合演讀: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師)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嘆蘇郎!親射虎,嘆蘇郎,嘆蘇郎!(眾生)
過渡:好一個比擬之狂!這種豪情明為狂,實為癡啊,癡心盼望,癡心地向往,都化作一份癡情,一份癡癡地等待,等待建功立業的機會。在詞的下闋中這份癡心和盼望更漸濃郁。
⑤“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好經歷了由杭州通判被貶官為密州太守的人生轉折。當英雄老去,建功立業還只是一種向往的'時候,這句“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要讀出什么樣的意味來?渴望建功立業的緊迫感。
讀: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何日遣馮唐?何日,何日遣馮唐?(讀出緊迫之感)
小結:這是詞人心中郁積已久的吶喊:一腔報國之志,渴望建功立業忠心熱膽!蘇軾的這份期待之狂,進取之狂,憤激之狂,令人肅然起敬!
讓我們再次扺掌頓足而歌之,體會這種豪情。
(齊讀詞作,聲音洪亮一些,讀出這份期待、進取、激憤之狂。最后一句讀出回環反復:西北望,射天狼;西北望,射天狼!)
過渡:我們的觀獵之旅進行到這兒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到這份癡癡地狂背后又藏著一份淡淡的憂呢?再次潛入詞作的語言,哪個字中隱含著作者的憂傷之情呢?體會這淡淡的憂傷。
三.悟詞識人,感悟豪放之風
解憂:老夫聊發少年狂。
討論:自稱“老夫”
其實當時蘇軾年紀不老,近四十歲而已,人生正當年,《禮記?曲禮上》
云:“四十曰強,而仕。“強”,指智深力強;“而仕”,指做官為政的好年齡。然而他為什么自稱“老夫”?
“聊”的含義。姑且、暫且。一個“聊”字橫亙當中,又是何意?
背景鏈接:
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排擠出京城,從人間天堂杭州一路輾轉來到貧窮蕭瑟的密州……
想有為卻不得為,欲有為卻不能為,英雄無路,報國無門的無奈之感啊,你能聽出蘇軾在高唱“老夫聊發少年狂“之前的那聲深沉的嘆息嗎?如果用一個嘆詞來表達蘇軾的心境,你認為那個嘆詞更合適?“唉!”所以,他是那樣的羨慕古人,有所作為。帶著這種憂傷和落寞之情再來讀一讀這句“老夫聊發少年狂。”“老夫、聊”低沉一些緩慢一些。
塵滿面,鬢如霜
而這首詞中卻一掃憂傷,卻一反常態這樣寫道“鬢微霜,又何妨!”體現了此時的蘇軾怎樣的心境?豪邁(發揮想象,嵌詞填空,體會蘇軾的豪邁!)
鬢微霜,又何妨! ,又何妨! ,又何妨!
然而蘇軾的可敬就在于他并沒有被失意落寞所打到,身處逆境卻進取不已,始終以一種樂觀、達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境遇,奮發有為。
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排擠出京城,從人間天堂杭州一路輾轉來到貧窮蕭瑟的密州,每至一處,都勤政愛民,頗有政績,在杭州和密州期間,為當地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為百姓所擁戴。
有白發又何妨?年老又何妨?被貶謫又何妨?充滿豪情和斗志。身處逆境而進取不已,這就是蘇軾。憂傷失意難掩豪情之志實在是可敬可嘆!
讓我們再次扺掌頓足而歌之,表達對蘇軾的敬仰之情!(齊讀)
蘇軾這位天縱大才,一生凄涼,歷典八州,一次比一次偏遠,一地比一地艱苦,顛沛流離于大半個中國。可我們很難把這種命系江湖的流浪漢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種懲處,我們可從從他給朋友李常信中見得一斑。
(集體讀)“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于笑生死之際。”
屢遭貶謫的苦難,并沒有將蘇軾打到,反而促就了一顆超脫的豁達之心。
《自題金山小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此時的蘇軾已年逾花甲,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然而蘇軾不會,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淪。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始終以超脫的曠達來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難怪林語堂先生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結束語:
蘇東坡不刻意為文,而文絕千古,不刻意為人,而名重九州。他最成功的作品,既不是他的詞作,也不是他的畫軸,而是他自己那美麗、豐富而別有趣味的人生,希望課下同學們去閱讀蘇軾的詩文,走進他不尋常的人生!
【《江城子密州出獵》最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說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獵》選自人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蘇軾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詞的開山之作。蘇軾,才華橫溢,平生就有報國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和,自動請求外任,創作這首詞的時候,他年已四十,時值西北邊事緊張,西夏多次進攻邊境。詞人在上闋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氣勢恢弘的出獵圖,下闋刻畫了一位老當益壯、忠心報國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詞縱情豪邁,洋溢著詞人的豪情壯志和愛國情懷。讀來鏗鏘有力,威武豪邁。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狂”,通過品味、朗讀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三個典故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感情。
二、說教育教學思想
根據新課標標準,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所以,這節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
3、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4、師生互動促進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能力目標:
1、了解著名詞人的生平,詞的風格。
2、了解詞的基本知識,當堂背誦課文。
3、緊扣“狂”品味詞句。
過程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掌握停頓,節奏與語氣。
2.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3.鼓勵學生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認識詞人面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度與觀念。
四、說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這是一首詞運用典故,含蓄蘊藉,含而不露,教學時創設學習氛圍,老師作好朗讀指導,努力以聲表情,以情表意,聲情并茂,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狂”與“豪”。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于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教師適時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品評鑒賞。
五、說教學步驟
導入。課前,以中國古代文學的鼎盛時期導入。用競猜的形式介紹作者。
介紹寫作背景。學生適當補充介紹,檢查預習情況,有利于增加學生文學常識。
朗讀。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過程,它能幫助學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讀、個人讀、齊讀,師范讀,教師作好朗讀指導。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培養培養自主學習詞的有效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多次閱讀的基礎上感知文意。小組內交流解決疑難。
師生共同賞析,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在這個環節,讓各小組討論,思考出答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啟發思考。通過探討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自我學習、自主解決問題,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后,及時給予點撥,幫助學生理解。
拓展延伸:對比閱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進一入讓學生感知豪放詞與婉約詞的區別。
課堂小結:〈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蘇軾豪放詞的開山之作,“狂”字貫穿全篇,在詞中既有外在表現也有內在心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雖然遭到貶謫卻依然保持一種達觀態度,有著一腔報國熱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詞縱情豪邁,洋溢著詞人的豪情壯志和愛國情懷。讀來鏗鏘有力,威武豪邁。
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完成一個作業:發揮自己的想象,將本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流暢、形象。
教學目標是否得到落實,教學過程能否體現目標,都需要教師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及時地進行課外訓練,可以很好地反饋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和效果。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七、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目標指引著教師教的活動,也指引著學生學的活動。學生正確掌握了本詞的思想內容,對詞人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能及時了解并熟悉課文,所提出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鞏固原有知識,整個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但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景調整。
總結一下,本課的教學有以下特點:
1、全新引入,調動積極性。
2、師生互動有效教與學
3、愉快教學,能力提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