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5
這是關雎教學反思簡短,是優秀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關雎教學反思簡短第 1 篇
(一)整體感知
1、讀詩歌,大家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請同學們回顧歸納一下讀好詩歌的方法或竅門。明確:要讀得字字清晰,要讀出輕重緩急,我們大家一起來讀。??
2、師:讀詩歌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把握好節奏,兩字一頓,感情要明朗。
3、讀準詩歌:翻譯詩歌
4、讀懂內容:聽老師讀,邊聽邊思考詩歌內容,《關雎》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師:有說喜歡有說思念,看來主人公的'情感是有變化的。請結合注釋邊讀邊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樣的波動?
(愛戀—相思—夢幻)
第一節:清清的河水,水波蕩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魚鷹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君子看了之后就想到了他心中的姑娘,心中充滿了愛慕之情。(雎鳩關關相對唱,雙雙棲在小洲上。純潔美麗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對象。)
第二三節:河的兩岸長滿了荇菜,隨著那微風參差搖擺。要采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文靜美麗的姑娘啊,醒著夢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難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著她。綿長的思念啊,教人翻來覆去難入睡。可見相思之苦。(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收采。純潔美麗好姑娘,朝朝暮暮都想愛。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心頭常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復去難入眠。)
第四五節:在君子所憧憬的一片美好的愛情夢幻之中,君子為她彈琴鼓瑟,敲鐘打鼓,取悅她,心中充滿了歡喜之情。(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純潔美麗好姑娘,彈琴鼓瑟來示愛。長長短短鮮荇菜,仔細挑來仔細選,純潔美麗好姑娘,鐘鼓聲里露笑臉。)師:下面請兩位同學帶著對詩歌的理解把詩歌再讀一遍,注意朗讀的語調,讀出情感和意境。
(二)研討探究
1.浪漫的愛情往往離不開浪漫的場景,看看文章開頭寫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語言發揮想象力描繪出來。:“清清的河水,水波蕩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魚鷹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著微風參差搖擺。要采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美麗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愛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樣,要想盡辦法去接近!”
2.除了雎鳩之外,文中有哪些具體的形象或事物?(荇菜、水、淑女、睡不著的人)
3.如果說眼前有一幅畫,畫面的中心人物是誰?對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在隨風飄蕩的荇菜叢中采摘,文中采摘意思的有哪幾個字?(流、采、芼)
4.大家能作出幾個采摘的動作嗎?這些動作用準確的現代漢語怎么說?(撈、采、摘)
5.那位采荇菜的女子在忙碌著,沒曾想到有一雙眼睛正看著她了。大家能否想象出詩中君子第一次見到采荇女的情景?(想象)
6.情景描繪得歷歷在目,她很聰明地抓住了瞬間。傍晚的色彩,少女的動作,僅僅一剎那,卻讓它變成永久的記憶。同學們有過這樣一剎那的所見嗎?生活中或電視上,一個瞬間的美麗,你捕捉到了嗎?大家不好說,瞬間美麗,我們不一定說男女之間的印象,其他人的也可以呀。(朱自清寫他的父親為他買橘子時的背影)
7.瞬間的美麗,在有心人眼里,無論是低頭還是采荇,都那么有情致。讓我們來看,采荇菜的女子優雅的姿態,讓君子怎樣了?(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魂不守舍,睡不著覺。
8.此時這位君子是什么心情?(苦悶、痛苦、無助)
9.這位女子值得他苦悶、痛苦嗎?(值得,窈窕淑女嘛。不僅體態美,而且這位女子還在勞動,荇菜為水中之物,故而在采摘時要左一把右一把地順水流去撈,可見這位女子正在勞作,勞動者往往是最美麗的,可見這位女子的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10.看人千萬別只看外表。詩歌中的男子沒有得到勤勞的淑女的愛就痛苦地失眠了,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請讀前三節,要讀出單相思的難耐,要注意延長字音,如:求之----不得----
11.有的同學讀得搖頭晃腦,有的著眉頭,那么,君子如愿以償了嗎?說出理由。
12.看來同學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見仁見智,理性一點,他是在做夢,浪漫一點,他是美夢成真,從字面來看,是在做夢。但我認為結果不是最重要的,我想知道你們喜不喜歡這首詩,看看它有什么特色?
A.詩歌的開頭為何要寫“雎鳩”?先寫景再寫人,這是《詩經》所特有的一種藝術手法,叫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三大表現手法。簡介:
板書
賦:直接地陳述鋪敘
比:就是比喻,對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B.本文除了采用表現手法之外還用了雙聲(例輾轉,聲母同)和疊韻(例窈窕,韻母同)的連綿詞、反復
3.作用: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讀起來也很有韻律感。
13.一起讀一遍,體會韻律感。14.試背——提示首字三,拓展思維
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對異性的喜愛之情?
(同學們可以做到兩點:一是學會選擇,二是保持風度。)
小結:愛情與友情親情一樣,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是文學永恒歌誦的主題。但應該是以相當成熟的年齡和心態為前提的,過早地去涉及它,那對自己和別人都是一種無情地傷害,就好比揠苗助長。而現在呢,我們聰明的做法或許就是來欣賞前人為我們留下的經驗之談,欣賞它的美好。
板書設計:愛戀(興奮、期待)——相思(苦悶、惆悵)——夢幻(幸福、陶醉)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對異性的喜愛之情?
異性間的相互吸引、交往而產生的愉快,是一種良好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可以激發人的潛能,使人敏捷活躍、奮發向上。同學們該如何利用這種客觀效應呢?第一,性格發展上取長補短——如女生要學習男生不拘泥細微末節、不計較得失的豁達;男生要學習女生的靈活、委婉、仔細的長處。第二,提高學習效率——如男生思維偏重抽象化、概括化;女生偏重形象化、細致化,在學習研究中可以互相啟發、討論而觸發智慧的火花。第三,增強自我評價能力——青春期的學生特別重視異性對自己的評價。第四,培養良好氣質——青春期的學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某些特點或特長受到異性的青睞,從而形成好的男子漢的氣質或優秀的女性氣質。如果男生變得果斷而不武斷,沉著而不呆板,剛毅而不魯莽;女生變得健美而不輕浮,沉靜而不寂寞,淡雅而不花哨。
男女生交往應堅持兩條原則,首先,提倡集體交往,既要反對“男女授受不親”,又要堅持男女有別的原則,同學們應著重培養集體友誼,避免男女同學之間一對一的密切關系,特別是不要和校內校外的異性私下約會。其次,要提倡文明交往,男女同學在一起活動,互相尊重是最為重要的,輕佻的語言和行為是缺乏教養的不文明表現。在交往中還要注意合適的儀表,穿著打扮不要過于成人化,而應保持青少年一種奮發向上的朝氣。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可以做到兩點:一是學會選擇,二是保持風度。
關雎教學反思簡短第 2 篇【教材分析】
本詩是《詩經》的首篇,運用“比興”和反復詠嘆的手法表達思想感情,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本詩還注重音韻和諧,是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1、用自己的感情去體會詩歌。
2、感受詩中的勞動美。
3、學習《詩經》中的比興手法。
【教學步驟】
一、唱出情感(3分鐘)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來唱歌,唱愛“情歌”。我唱一句,你們能唱的跟著唱。“今夜我來到你的窗外,窗簾上的影子多么可愛,悄悄的愛你這么多年,從沒有向你表白。”還有沒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寧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動情的訴說,讓我們想起那盞悠悠地窗燈下,彷徨的影子,深情憂郁的眼晴,那雙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語。現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動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傾訴男人相思的情歌《關睢》。
二、讀出情味(9分鐘)
1、是咱們男人的情歌,就讓男同學先讀。女同學聽,找出他們讀得不當的地方。
2、女同學舉手發言。女同學如有不對的地方,男同學可以提出抗議。
教師點撥:
注意發音:
疊韻的字:窈窕的韻母和聲調相同。
雙聲:參差、輾轉、睢鳩的聲母和聲調相同。
還有疊字,關關。這些字的運用使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
⑴字音。
⑵節奏。
⑶情感。
⑷樂()
好()
寤寐()。
(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據學生的理解,靈活處理,言之成理即可。)
3、剛才有的同學說要讀出情感,本首詩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讓我們先齊讀一遍,進一步理解詩的含義。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詩句,根據你的理解詩的含義應該是什么?
(學生大膽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讓學生學會掌握一節,便能理解全詩的方法。)
4、點撥:讀詩時應把握情感發展的三個階段,分別在詩中選一個字來概括。
(教師引導點撥以下詞言的含義。在河邊時之。家中之。夢中之。好為愛慕也、思為思念也、樂為歡喜也。)
5、生自由讀準備范讀。
6、生范讀(3人)。
7、生評:看誰讀得最好。
8、教師:聽你們讀,我也抑制不住讀詩的情感,讓我也讀一下好嗎?(范讀)
三、讀出畫面(10分鐘)
1、師:我讀著讀著,在我腦海里,浮現美女俊男的形象,你們有嗎?他在干什么?是男的在采荇菜,還是女的,還是男女,還是別人在采?
2、好,先讓我們讀一遍以后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完成題單2題。
3、師:提示學生從幾個畫面入手。分別理解三次不同的含義。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復詠嘆的是姑娘采荇的優美身姿。讓小伙子難以忘懷。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時看到一個美麗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難,美麗的姑娘求起來也很困難。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為了討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會在左面采,一會在右面采。
4、相見時,采荇菜嗎?
四、讀出藝術(8分鐘)
講比興:
同學們想知道:誰在采荇菜,我們可以從《詩經》的藝術手法中得出答案。《詩經》常用的藝術手法是“賦、比、興”。這首詩用的主要是“比、興”手法。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先不說想說的,而是由先寫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間的聯系,來引出。如:桃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還有再綠的時候;燕子去了,還有再來的時候;聰明的你誥訴我,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不過作者想說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山不轉水轉,天不轉云轉,地不轉人轉;朋友,事不和氣心可以和氣嘛。
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
百川東到海,紅日復西歸,須學梅傲雪,只求花報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飛鳥回巢,浮云歸穴,夕陽西下,可憐的我今是何處息?
1、找比興句子。
2、我們一起來說說第一層的大致意思。睢鳩鳥兒,河里關關的叫著。那采荇的姑娘,美麗而善良,要是能成為我的配偶該有多好啊!
3、點撥:采荇菜和追姑娘這兩件事之間的關系?
也許有人認為姑娘采荇難,小伙子追姑娘難,也許有人認為小伙子從采荇的勞動中發現采荇和追姑娘之間的關系,或者是看別人采荇想出的道理也不得而知。
4、總之在采荇的動作中能流出姑娘優美的身姿、勤勞的性格;小伙子細心呵護。還讓我們想起姑娘不理他,一會從左一會從右靠近,那煩人的情態。讓我們似乎看到了女孩子害羞的雙眸,微微的紅暈。
五、自主創作(10分鐘)
運用“比興”手法寫一段話。
教師示范。你讀書在外,你想家了,想媽媽了。你如何運用比興手法,表達你的情感呢?老師示范:我站在江邊,燕子成雙成對歸巢,牛羊搖著尾巴進圈了。
關雎教學反思簡短第 3 篇【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詩歌的內容(主旨)。(2)學習起興手法和重章疊句、一詠三嘆的結構。(3)背誦詩歌。2.能力目標:(1)提高欣賞古詩的能力。(2)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3)提高想象力。3.德育目標:(1)培養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熱愛之情。(2)培養健康純潔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詩歌內容的理解(聽)和背誦(讀)。
【教學難點】詩歌的賞析(說)和用白話寫出本詩的主要情節(寫)。【教學方法】朗讀教學法、問題探索法、講練結合法、歸納法【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
問:同學們喜不喜歡古詩?我們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一代,我們應該吸取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精華。《詩經》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我們來學習《詩經》中的首篇——《關雎》。二、學習《關雎》﹙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對美好的人或物,都會產生愛慕之心。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心中愛慕之人稱為“夢中情人”。《關雎》這首詩便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場對“夢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過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結果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走入《關雎》,欣賞一場古人的愛情戲吧。
(二)簡介《詩經》(提問講解、課件顯示)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又稱《詩》或《詩三百》,它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約五百年內流傳的305篇詩歌內容分為“風﹙民歌﹚”“雅﹙宮廷樂歌﹚”“頌﹙祭祀樂歌﹚”三部分,其中“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這些詩歌,內容豐富,有描寫勞動生活的;有反映統治階級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有勞動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還有描寫愛情婚姻生活的。《詩經》以四言為主,間有雜言。表現手法為“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詩經》“六藝”。(“賦”——直陳其事,直截了當,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興”——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詠之辭。)(三)課文說明
《關雎》是詩經首篇,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首優美動人的民間情歌,是我國愛情詩歌的“開山之作”。詩中寫一個男子愛慕思念一位美麗賢淑、勤勞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寢,夢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與少女結為夫婦,和諧美滿地生活。詩中描寫的愛情,清新樸素,樂而不淫,充滿著健康純潔之氣,影響深遠。(四)檢查預習
給加點的字注音:(抽查、課件顯示)
關雎(jū)窈窕(yǎotiǎo)淑女(shū)好逑(hǎoqiú)參差(cēncī)
荇菜(xìng)寤寐(wùmèi)輾轉(zhǎnzhuǎn)瑟(sè)樂之(lè)(五)朗讀課文
(課件顯示。先請一學生讀,老師指導,再全班讀)(六)整體感知
1.本詩共20句,可分為哪幾層?。(按章分組學習,每章學習先由小組派代表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的涵義,概括本章的內容,老師再訂正。課件顯示每章大意)
第一層(前4句)愛慕:以河洲上關關和鳴的雎鳩起興,抒寫男子對少女的一片癡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運用起興。
第二層(中間8句)思念:進一步刻畫男子心儀的少女美麗勤勞,表現男子為少女長夜不寐,相思綿綿。
“流”用得妙!描繪了少女順勢打撈荇菜的忙碌而優美的姿態,生動傳神。第三層(后8句)愿望:直抒胸臆表達了希望與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琴瑟友之”表示和睦相處,親密相愛。“鐘鼓樂之”寫出了婚禮的熱鬧場面。2.這是一首以什么為主題的詩歌?描寫了什么內容?這是一首愛情戀歌,描寫了一位癡情小伙子對心上人的愛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過程。
3.這首詩一共描寫了哪幾幅畫面?
①雎鳩和鳴圖②少女菜荇圖③長夜難眠圖④盡情狂歡圖4.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有沒有變化的過程?
愛慕-------------思念-------------歡樂﹙七﹚具體賞析詩歌
1.第一層從哪些方面來寫?﹙所聞、所見、所思、所愿﹚
2.詩歌開始寫雎鳩,這是運用了什么寫法?﹙起興﹚,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征什么?﹙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征恩愛的情侶﹚。“窈窕淑女”贊揚了什么?﹙贊揚了女子的文靜美麗、善良﹚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統攝全詩﹚
4.第二層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①刻畫女子勤勞美麗②寫男子相思不寐﹚5.“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運用了什么寫法?﹙起興﹚,“左右流之”寫出了少女的什么?進一步刻畫了女子的什么?
寫出了少女忽左忽右撈取荇菜的忙碌和姿態的優美,進一步刻畫女子的美麗和勤勞。
6.詩人又是如何表現自己的愛慕之情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7.“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寫出了男子的什么心情?
寫出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8.“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又寫出男子的什么心情?
寫出了男子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
9.愛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見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膽地去追求美麗的姑娘吧。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展開愛情攻勢的?
明確: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如此煞費苦心先“友之”:親近她,再“樂之”:取悅她。結果大概可以猜到了,自然會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10.詩中哪幾句描寫了想象中“君子”與“淑女”成婚時快樂的場面?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1.《關雎》中有一句對心中戀人的贊美已成為贊美女性的現代成語,請找出。明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2.浪漫的愛情往往離不開浪漫的場景,請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語言發揮想象力描繪出來。
明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清清的河水,水波蕩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魚鷹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著微風參差搖擺。要采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美麗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愛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樣,要想盡辦法去接近!”
13.這首詩寫出了君子對女子的追求,對愛情的向往經歷了哪幾個階段?一見鐘情--------日思夜想----------幻想結合(七)小結1.主題:(課件顯示)
本詩寫一位青年男子對美麗女子的愛慕之情。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率直、淳樸、真摯、健康的情感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2.藝術特色:(課件顯示)(1)用“起興”。
“興”即觸景生情,托物興辭。這種委婉含蓄、生動形象的藝術手法多次運用,產生了歷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鳩成雙成對聯想到君子淑女終成眷屬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2)采用重章疊句,一詠三嘆的結構。
各章大致相同,更換幾字使內容遞進,逐層抒發強烈感情,讀起來節奏鮮明鏗然。
三、拓展:與《蒹葭》比較
借助工具書,誦讀《蒹葭》體會其中的感情,比較與《關雎》有何不同。(課件顯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明確:《蒹葭》表現了古代青年男女苦苦思念一個人卻不能相見的衷情,這與《關雎》思而有得、終成眷屬的幸福之情是不同的。四、作業(課件顯示)(一)填空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收錄了從到約500年內流傳的詩歌,內容分為“風”、2、《關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首詩,在結構上采用。(二)給加點的字注音
關雎()窈窕()好逑()荇菜()瑟()(三)解詞
1、窈窕2、逑3、參差4、寤寐5、思服6、輾轉7、友8、樂(四)背誦全詩
(五)發揮想象,用白話寫出本詩的主要情節五、板書設計(課件顯示)
關關雎鳩一男子愛慕女子淑女君子關荇菜流之二淑女求之女子勤勞美麗思服悠哉男子相思不寐雎輾轉反側荇菜采之三琴瑟友之愿望實現荇菜毛之充滿歡樂鐘鼓樂之青運年用男起子興思慕重追章求疊美句麗女一子詠三嘆。
關雎教學反思簡短第 4 篇[教材分析]:
《關雎》寫一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教學本文,應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詩經》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認識《詩經》在中國文學的重要地位另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中的名篇,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課堂教學采用朗讀法、討論點撥法、品讀法等教學方法。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全面領略詩歌的美感,力求在詩歌鑒賞和文化積淀上都有所收獲。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4、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孔子將《詩三百》做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來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典,奉為“五經”之一,才稱為《詩經》。《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詩經六藝:風、頌、賦、比、興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提示:第一章的妙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形成全詩的基調。第二章、第三章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四、解題
《關雎》是《詩經》開卷的第一首詩,歷來為人重視。它描寫了一個青年小伙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所以本詩可以理解為一首愛情詩。“關雎”是以詩歌首句中的兩個字作為題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