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4
這是登勃朗峰肥皂泡,是優秀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登勃朗峰肥皂泡第 1 篇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互相鼓勵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2、會背第二自然段。
3、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的險,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互相鼓勵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教學難點:
理解爸爸的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三課《爬天都峰》,上課前我先檢測一下同學們對上節課所學詞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詞語】筆陡鐵鏈發顫鯽魚背白發蒼蒼手腳并用汲取勇氣居然決心終于(齊讀)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現在誰告訴大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互相鼓勵爬上峰頂的。
2、理解爸爸對我和老爺爺說的話。
三、感受天都峰之險。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一)】
朗讀第二自然段,說說天都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看出?畫出相應的詞句。
【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并圈畫相關詞句,體會峰之險。
2、抽生反饋。(抓重點詞句分層次指導朗讀)
(1)、指名讀。(2)、強調加紅線詞語讀。(3)、強調加點詞語。
【課件出示險要的天都峰圖片】
過度:看著就叫人發顫的天都峰,對一個小女孩來說,這真是一件難事啊!
四、體會一老一小的對話,互相鼓勵做決定。
師:就在小女孩將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時候,身后上來一位老爺爺,這位老爺爺頭發花白,從外貌來看,年齡比小女孩的爺爺年齡還要大哩。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二)】
朗讀一老一小的對話,從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對,咱們一起爬吧!”
1、小組自由朗讀對話。
師:從兩個“也”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第一個“也”字強調了老爺爺對我這個小女孩爬這么險要的天都峰有點懷疑,同時也有幾分敬佩;
(抽生讀出老爺爺對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個“也”字強調了小女孩對年紀這么大的老爺爺爬這么險要的天都峰有點懷疑,說懷疑還不如說是小女孩對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老爺爺表示羨慕和敬佩。(抽生讀出小女孩對老爺爺的羨慕與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話是老爺爺說的,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2、抽生帶著理解分角色朗讀對話。
過度:老爺爺看到這么小的女孩都敢挑戰天都峰,他從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決心,小女孩看到年齡這么大的老人都敢挑戰天都峰,她也從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決心。有了信心,還怕達不到目的嗎?
五、經歷爬山經過,感受“我”登山的艱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三】
齊讀第六、七自然段,說說從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終于”等詞體現出“我”爬山之艱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齊讀、談體會、帶著體會讀。
六、理解爸爸的話。
師:終于爬上了峰頂,老爺爺和小女孩互相道謝,他們并沒有為對方做什么貢獻,為什么要互相道謝呢?請大家默讀下面對話,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課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對話】
“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感謝您!”看到這一老一小互相道謝,爸爸不由得贊嘆到:
【課件出示爸爸的話】
“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師:這句話是爸爸對“我”和老爺爺的贊嘆,他贊嘆我和老爺爺都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這句話也是對全文的總結,點明了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通過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互相鼓勵、戰勝困難。(順勢板書:互相鼓勵、戰勝困難)
七、學習表達方法,為日后寫作打基礎。
師:課文題目是《爬天都峰》,作者為什么在寫爬山的經過之前重點寫天都峰的高和陡呢?(寫天都峰的高和陡是為下文描寫爬山的艱難和體現人物的品質做好了鋪墊,在寫法上這叫襯托。)
八、作業
背誦第二自然段。
【板書設計】
高老爺爺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陡我(小姑娘)
登勃朗峰肥皂泡第 2 篇一、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并正確讀寫本課生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我”爬天都峰的過程。
2、難點: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讀課文,抓關鍵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三、教具準備
搜集黃山圖片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了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峰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板書:爬
(二)講授新知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聽課文范讀,了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①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②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③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2、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臺階。
仰望:抬頭望。
攀著:(抓著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里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峰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3、指導寫字,掌握筆順
(1)教師范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余生字。
第二課時
(一)緊扣課題,承前啟后
1、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嗎?”
(1)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引導學生說)
(2)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導朗讀)
(3)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指導朗讀)
3、喲,這么高的山,要擺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引導生的換位思考)
4、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發抖,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峰頂
(1)出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
(2)“我”看到了什么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①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②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
③“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三)學生讀書圈劃
①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②從“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③引讀第7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悅。
④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后的喜悅,指導朗讀6、7兩段。
(四)啟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峰頂的
(1)老爺爺為什么也能爬上峰頂呢?帶著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①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里怎么想。
②他看見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③后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①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②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五)課外延伸,交流課余生活
(1)這幾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課余生活記錄下來了呢?請你把一周學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別忘了寫上自己的收獲、感受。
(2)指名交流,師生評議。
登勃朗峰肥皂泡第 3 篇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領略美景與趣事。
2.學習本文散文筆法與小說筆法并用的寫法。
3.感受文章語言略帶幽默與書卷氣息的特點。
教學過程:
1一、導入新課
(課前朗讀古詩詞)閱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也是一種閱讀,在旅行中去認識未知的這個世界,去探索這個世界的絢爛。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爬山,我們可以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綺麗。登頂,可以感受一覽眾山小的壯闊。今天,我們隨著馬克吐溫的腳步,去勃朗峰來一次綺麗之旅。
2二、預習反饋
1
1、說一說,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
(1)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演說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有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種體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具有幽默和諷刺的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后期語言更為激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 807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峰”,位于法國和意大利邊境。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冰川發育,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順坡下滑,西北坡法國一側有著名的梅德冰川,東南坡意大利一側有米阿杰和布倫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學研究實驗站。勃朗峰設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最大的旅游中心。
2
2、寫一寫,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詞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 轔轔(lín) 巉峻(chán)拾級(shè) 霓裳(ní) 隧道(suì)
俯瞰(kàn) 穹頂(qióng) 皚皚(ái)繚繞(liáo) 溝壑(hè) 打嗝(gé)紛至沓來(tà)
3
3、考一考,詞語正確的一項
3三、交流展示
1
1、跳讀課文,理清思路。
過渡語:可憐可憫,教師引導為什么說乘客可憐可憫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樣的呢?請跳讀課文,找一找這一路寫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點?又在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課文之后,用一個詞概括你讀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預設(奇), 沿途奇美,主峰奇偉,山峰奇險,云朵奇幻;車夫“奇人”經歷“奇遇”
2
2、品讀語言
(1)這一路奇麗的風景,經歷的奇人奇事,都被我們的作者寫進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請同學們劃出文中你覺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讀分析說說你的閱讀感受。(分組合作,一大組風景,二大組人物)
【交流點撥】①取道黑首欣賞瀑布,“清流急湍,環顧四周,巖壁巉峻,丘崗蔥綠,美不勝收”一連串四字詞語,語言整齊,極富文學意味;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進發之前仰面遙望附近的一座峰巔時,用了“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云繚繞,輕歌曼舞”,四字詞語連用,詞藻華麗且用詞準確,令人耳目一新。③“車王”趕馬車“什么亂石廢物,溝壑曠野,一概不顧——有時一兩個輪子著地,但大多數時候騰空而起”“每當我們險遭不測時,他總是面不改色,和顏悅色地說:‘只當是種樂趣吧……能坐上車王的車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說的,我就是車王。’”等句子,無不暗含著詼諧與幽默,讀來饒有興味,讓讀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樂。
(2)揣摩文中“車王”和“勃郎隊長”的說話語氣,用自己的方式讀出來,抓描寫,品性格和生活態度。
4四、質疑輔正
為什么用了一整段文字描寫肥皂泡?
【交流點撥】眼前的絢麗色彩,正像人們透過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樣精彩,色彩斑斕,但卻轉瞬即逝,它們又在無窮地變幻著,不能長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歷史變遷,人世滄桑,個人在時光的長河中非常渺小。
5五、拓展延伸
1、國學經典誦讀,談啟示
2.小練筆,說感悟
你一定也登臨過很多山,也一定遇到過人生中的一座座“山”,也曾生發出無數的感慨吧!請打開記憶的匣子,選擇你所遇到的“山”,把你登山的感悟寫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登勃朗峰肥皂泡第 4 篇【教學目標】爬天都峰教案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4、能過課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從而體會小姑娘和老爺爺爬山前的心理活動;通過朗讀學習并討論了解爬山的過程是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5、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教學準備】1、生字卡片。2、教學掛圖。3、課件。【課時安排】三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了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峰。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1、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⑴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⑵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⑶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三、通讀課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石級:石頭臺階。仰望:抬頭望。攀著:(抓著鐵鏈)向上爬。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里很害怕。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峰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四、指導寫字,掌握筆順1、教師范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余生字。五、布置作業1、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2、抄寫本課生字、詞。3、把課文第2段描寫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第二課時一、緊扣課題,承前啟后1、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峰頂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3、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4、“我”看到了什么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⑴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⑵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⑴學生讀書圈劃。⑵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從“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⑶引讀第7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悅。⑷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后的喜悅,指導朗讀6、7兩段。三、啟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峰頂的1、老爺爺為什么也能爬上峰頂呢?帶著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多媒體出示思考題:⑴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里怎么想?⑵他看見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⑶后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四、總結課文,明白道理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