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4
這是偉大的悲劇第一課時教案,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概括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2)、積累課文中的成語和近義詞,利用工具書掃清閱讀的障礙。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分析,體會關鍵詞和作者所頌揚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內容。
(2)、學會快速閱讀、圈點批注重點、給全文分段分層的閱讀方法。
(3)、學習文章由敘而議卒章顯志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本文南極探險悲劇所折射出來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重點】
1、整理關鍵的故事情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會快速閱讀、圈點批注重點、給全文分段分層的閱讀方法。
3、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4、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難點】
1.聯系語境,理解關鍵語句及標題的含義。
2.體會作者的寫作意旨。
【教學方法】 勾畫圈點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展示南極地圖圖片及南極風光圖,導入課題。
師導入:千百年來,南極這個亙古長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著自己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近百年來,無數探索者在南極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為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板書課題),體味斯科特一行五人的生死之旅。
(設計說明:課前播放配樂圖片,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自然由優美的景色轉入本節課的課題)
(投影顯示)
【學生活動:生齊讀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明確本節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閱讀識記學習目標】
三、整體感知(要求:速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
1、了解作者
茨威格,奧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體現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作品有《羅曼·羅蘭》、《三位大師》,唯一的長篇小說《焦躁的心》。他的傳記不拘泥于史實,著重表現人物性格。
【學生活動:閱讀了解作者】
2、檢查預習:(投影顯示字詞)
3、縱覽全文,按照敘事的要素,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溫馨提示:注意時間、人物、地點、事件。)
明確:本文講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從南極點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難的過程
【學生活動:1、閱讀課文。2、交流展示。】
5、請用一兩個詞概括讀完全文后的感受。
偉大 悲壯
(設計說明:本環節的安排主要是讓學生快速了解文章,并能夠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力求凝練,為進一步理解事件的悲壯、偉大奠定基礎。)
(師過渡語: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下面請同學們細讀文章,深入體會斯科特一行五人的“悲壯”表現在什么地方?) 四、研讀探究
請思考以下問題:
1、整個事件的悲表現在哪里?
明確:失敗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遲1個多月到達南極點。 作證之悲:為阿蒙森成功作證。 死亡之悲:歸途中5個隊員全部犧牲。
(師過渡語:我覺得斯科特等人的失敗死亡之“悲壯”之旅更是蘊含著精神“偉大”,那么大家討論一下“偉大”精神表現在哪里?)
2、小組討論:從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偉大”之處,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
(師點撥: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于承認失敗,并愿意為阿蒙森的成功作證,而這正是他所熱烈追求的事業。)
堅毅,執著,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師點撥:他們自己所進行的探險是人類的不朽事業,沒有對探險的執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氣,是不可能從事這項事業的,而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抗爭,一個個犧牲時,都是響當當的漢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壯。) 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師點撥:探險需要團結協作精神,在關鍵時刻為了保護同伴,有時要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一點斯科特和他的隊員們都做到了。) 無私的愛。
(師點撥: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慮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他最后的遺書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斯科特是懷著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了那個冰冷的世界。)
(請學生先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教師作點評和指導,然后再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
(設計說明:本環節是本課堂的重點,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深入理解文本所要表現的崇高精神,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興趣,向著更高的理想奮進,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學生活動:1、速讀課文。2、思考。3、組內交流。4、班內交流展示。】
五、體驗情感
有人說,阿蒙森是個真正的英雄,斯科特只是個失敗者。歷史上都是為勝利者歌功頌德,為什么作者對斯科特表達了崇高的贊譽?
【學生活動:思考感悟】
明確:茨威格沒有給勝利者作傳,而是選擇了給失敗者作傳。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他想到的不是事件中的成功者,而是這些歷史事件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 六、小結
我們應該記住英雄們的名字,讓他們成為我們心里的一個路標,一盞明燈,引導我們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這里,我想再引用美國前總統里根為悼念“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遇難而發表的電視講話里的一段話,來表達我們對英雄們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我們所能盡力做到的就是記住他們的名字!
《偉大的悲劇》在我們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讓我們一起大聲說出他們的名字,讓這些英雄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吧!
(投影顯示:斯科特、威爾遜、奧茨、埃文斯、鮑爾斯)
【學生活動:高聲朗讀】
(設計說明: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科學家的熱愛,追星就追科學家。)
七、布置作業: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風凜冽的南極帳篷里,給英國公眾寫下了一封絕命書。閱讀后結合課文內容(有條件的,可在課外查找斯科特的其他材料),寫一篇閱讀筆記
八、1、贈言 2、推薦書目 九、板書設計
偉大的悲劇 茨威格 死亡
悲劇 失敗 偉大 精神
作證
【教學反思】
課文篇幅長,容量大,可感可學實在是很多,但是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擇其精要感受思悟。
由于沒有布置課前的預習,所以在課堂上采用了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找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并將幾個要素串聯起來復述全文的方式來了解課文大意,再用一句話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感悟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提出了兩個問題:
1、斯科特一行南極之行的“悲劇”體現在哪些方面? 2、“偉大”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學生思考之前,我又提出了以下要求: 1、在原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2、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3、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
以讓學生尋找最感動敬佩的情節的方式,直入文章內里,符合認知規律。學生在朗讀相關語句時,第一遍往往不能達到“有感情”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迅速體會當時作者或者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后面的朗讀中有了很大的進步。課堂上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充分地感受思考、討論交流,體現學習的主動與合作特點,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展示了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
本堂課在生成教學中,由于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都是在預料之內。如:學生在朗讀課文時遇到了一個多音字──粘。這個字到底應該讀“zhān”還是“nián”?很多學生都沒有想到這一點,所以愣在那里。我馬上提示他們:“解釋為‘橡膠或糨糊的性質’時讀‘nián’,解釋為‘用膠把一種東西膠合在另一種東西上’讀‘zhān’。”學生馬上就理解了,讀作“zhān”的時候作動詞用,讀作“nián”的時候作名詞用,課文中的原句是“粘住鞋”,毫無疑問應該讀作“zhān”。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我從學生的笑臉上看到了他們內心小小的成就感,馬上抓住時機提醒他們:“學習不能忽視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向字典這位無聲的老師請教。”
本課堂中,也有一些有待改進之處:
1、如果在課前布置預習,就能在課堂上將更多的時間轉移到對主題的探討上; 2、在介紹作者時,可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去查閱作者的生平資料;
3、在設計問題上,可拉開一定的梯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機會來回答問題; 4、在品味文章中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這一環節上處理稍欠。如: 在討論斯科特一行為阿蒙森作證這部分時,應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作者“第一擁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這句話,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意圖,那么后面的結論將更加水到渠成;
5、由于在復述課文部分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導致后面的拓展練習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大部分學生在本堂課中的學習成果沒有機會得到展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學習目標:
1、快速閱讀,理清故事情節,體會“偉大的悲劇”的深刻含義。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味探險悲劇中所包含的人類精神。鑒賞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壯美,激發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團結協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一、 自學要求和方法: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學會利用工具書。
二、 自學內容:
1、了解作者(3分鐘)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氣,懷著良知,為人世間的苦難,寫下了無數充滿同情、動人心魄的壯麗篇章。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德語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義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義的立場,贊美人與人之間的同情、仁愛和寬恕,厭惡資產階級的爾虞我詐、虛偽和冷酷。
2、朗讀課文,了解大意(20分鐘)
3、利用工具書,查出生字詞,結合語境加深理解(15分鐘)
三、自學檢測(10分鐘)
1、 根據拼音寫漢字或根據漢字寫拼音
拽出( ) 戰栗( ) 悚( )然 吞噬( ) 告罄 ( ) 羸弱( )冰gǎo( ) biān( )骨 bèng( ) 散 zhì( )息 毛骨悚然( ) 怏怏不樂( ) 憂心忡忡( ) 踉踉蹌蹌( ) 海市蜃樓( )
2、復述故事, 兩人小組相互復述故事,全班再推舉一人到講臺前復述。
3、文中哪些細節最令你感動,最令你難忘?你為什么感動?請說一說。(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課堂延伸
一、 鞏固自學內容(3分鐘)
二、 知識拓展(16分鐘)
1、簡要概括本文寫了什么內容。
2、 本文以時間為序,請寫出故事情節。
3、 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茨威格為什么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滿懷激情的給失敗者斯科特書寫這悲壯的一幕?(可用原文回答)
5、斯科特一行的探險意義何在?
三、 能力提升(15分鐘) 在文中找出下面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1)“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作者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表現出斯科特內心什么樣的復雜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斯科特為什么要接受這項為他人業績作證的任務?他不接受不行嗎?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5)“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這句話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 當堂檢測(8分鐘)
學習了此文,同學們是否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英雄”一詞的含義了呢?能說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嗎?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我們所能盡力做到的就是記住他們的名字!
一、教學意圖
這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
目標確立為:
1 學習瀏覽的閱讀方式,提高閱讀速度。
2 深入理解“偉大的悲劇”的含義。
3 分析重點句子,理解探險者表現出來的崇高的精神品質。
4 學習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勇敢頑強意志。
二、選點切入
作家、作品介紹: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傳記《三位大師》等。
本文節選自《奪取南極的斗爭》(《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舒昌善譯。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茨威格(最會講故事的人)的傳記名作之一。
在中國,早在八十年代,該書就曾深深影響一代大學生們,堪稱經典的“校園書籍”。該書共收入了他的歷史特寫14篇,分別展現了14個決定歷史的瞬間。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
三、散點包抄
1 生字注音:
拽 zhuài 摟 lǒu 堡壘 bǎolěi 凜冽 lǐnliè 吞噬 tūnshì 厄運è yùn
羸léi 弱 怏怏yàngyàng不樂
姍姍shānshān來遲 憂心忡忡 chōngchōng 海市蜃shèn樓
2 新詞解釋:
羸弱:瘦弱。羸,瘦。
告罄;指物資用完。罄,盡、空。
堡壘:在沖要地點作防守的堅固建筑物,也比喻難以攻克的事物。
辜負:虧負,違背了別人的好意、希望。
姍姍來遲:姍姍,原指女子走得緩慢從容。 形容慢騰騰地很晚才來。
憂心忡忡:十分憂愁。忡忡:憂愁不安的樣子。
語無倫次:說話沒有條理、層次,說得亂七八糟。
海市蜃樓:原指海邊或沙漠中出現的虛幻的樓臺城郭。比喻虛無飄渺的事物。
怏怏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懼的樣子。
3 詞語積累:
戰栗 癲狂 奪眶而出 悶悶不樂 毛骨悚然 耀武揚威 洋洋得意 揚揚得意 姍姍來遲 貯藏 疲憊不堪 雪橇 念念有詞 語無倫次 踉踉蹌蹌 羸弱 蹣跚 步履 告罄 白雪皚皚 海市蜃樓 遺孀
(英國探險家———斯科特)
4 課文整體梳理:
第一部分(1—3段):斯科特探險隊,精疲力盡又滿懷希望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挪威人捷足先登,只好沮喪地踏上歸途。(希望而去,失望而歸)
第二部分(4—13):描寫南極氣候異常惡劣,探險隊員在嚴寒搏斗中壯烈犧牲的經過。 (歸途不順,壯烈犧牲)
第一層(4—7):埃文斯神經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第二層(8—10):奧次獨自走向死亡。
第三層(11—13):另三個探險隊員死去。
第三部分(14—16):英雄犧牲后,受到人們的悼念和崇敬。(勇敢頑強,后人懷念)
【預設目標】
1、收取信息,概括要點,梳理故事發生的整個過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環境、典型人物。
2、學習積累文中出現的生詞、成語,品味文章中有著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
3、感悟南極探險隊員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極探險的悲劇意義。
【教法學法】
默讀法、朗讀法、復述法、競賽法、討論法、質疑法、問答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根據需要選有關資料。
2、準備幻燈片。
學生準備:
1、收集有關南極資料。
2、預習課文,使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略讀全文
l、默讀課文,十分鐘內讀完。
2、按時間順序,勾畫關鍵時間詞。
3、按人物故事,勾畫文中關鍵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滿懷希望地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歸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難,最后一個個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尋找英雄的遺體遺物,強調了他們盡管失敗了,但卻是一個時代的偉大悲劇。
三、復述課文
1、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
明確:惡劣的氣候、沒有食物、沒有熱能、心理壓力、全靠腳行……
2、文章中較詳細地描寫了哪些探險隊員犧牲的情況?你想到了些什么?
明確:較詳細地記敘了埃文斯、奧茨、其他三人的犧牲情景。學生想到的可能有:人的勇敢和脆弱;探險意味著冒險……
四、積累詞語
1、抄寫詞語:
堅持不懈
夜不能眠
精疲力竭
悶悶不樂
毛骨悚然
耀武揚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樂
姍姍來遲
憂心忡忡
疲憊不堪
畏縮不前
魯莽大膽
念念有詞
精打細算
2、用下列的詞語造句:
⑴ 風餐露宿。
⑵ 語無倫次。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上節課,同學們略讀了課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節,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二、回顧課文
我們就課文內容進行閱讀搶答競賽。
(收集有價值的信息,體驗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環境,了解特定環境下的人物)
1、英國探險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達南極點的?
2、誰在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時,還拖著十六公斤重的巖石?
3、他們中間誰最先死去?
4、奧茨是怎樣走向死亡的?
5、誰的日記一直寫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說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險隊員的姓名嗎?
7、五名探險隊員悲壯覆滅是與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到來分不開的,請從文中找出描寫了南極惡劣氣候的句子。[幻燈]
⑴ 荒無人煙的白色雪原上,……
⑵ 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們的眼睛,……
⑶ 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無情的,千萬年來積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靈似的召喚來寒冷、冰凍、飛雪、風暴──
⑷ 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
⑸ 天氣變得愈來愈惡劣,冬季比平常來得更早。
⑹ 冰冷的黑夜,周圍是呼嘯不停的暴風雪,……
⑺ 但暴風雪刮得異常兇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⑻ 兇猛的暴風雪像狂人似的襲擊著薄薄的帳篷,……
三、品讀課文,多角度與作品對話
1、請同學們選擇你感受最深的細節,有感情地朗讀,品讀中再現英雄的形象,走入他們的心靈,感受作者的摯情。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簡析這一細節給你帶來怎樣的體會與感受。
3、以班為單位,分細節進行交流。
⑴ 學生選擇情節。
⑵ 學生選擇朗讀方式。
⑶ 小組代表闡述體會與感受,其他同學補充。
⑷ 老師點撥,歸納。
學生可能選擇的細節有:
⑴ 斯科特接受為勝利者阿蒙森作證的任務。
⑵ 威爾遜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仍拖著十六公斤的珍貴巖石樣品。
⑶ 奧茨獨自走向死亡。
⑷ 斯科特極冷靜地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個細節的選擇,學生因感受不同,順序是隨機的,應按學生所提供的順序來賞析,不應拘泥。但每個部分的探討應深入。在歸納的過程中對學生所談的環境惡劣、命運悲慘及探險家的精神高尚、偉大進行板書,提升學生對主題的認識 )
四、質疑討論,品味意味深長的語句
1、學生速讀課文。
2、學生提出問題。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
4、以班為單位進行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有:
⑴ “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⑵ “于是決定不再邁向厄運走去,而是驕傲地在帳篷里等待死神的來臨。”這里為什么用“驕傲”一詞?
⑶ 作者為什么不去給勝利者寫書,卻充滿激情地為失敗者作傳呢?
⑷ 奧茨走向死亡時其他人為什么不去阻攔他呢?奧茨為什么把選擇死亡輕描淡寫為“我到外面走走”呢?
⑸ 斯科特為什么要把“妻子”改為遺孀呢?
⑹ 斯科特他們為什么要為競爭對手阿蒙森作證呢?
(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隨時都可能質疑,許多問題可能教師不曾預設,應該隨時解決。兩個環節不應生硬脫節)
5、齊讀最后一段。
6、總結。
五、深入評說,多側面探究主旨
1、根據課文的觀點,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怎樣看待失敗?請分組討論。
2、例證:
[幻燈]
從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從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奧秘,哪里就有人類的足跡。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悲壯。成功者擁有了一切,但這些偉大的失敗者也應有他們的位置。你所知道的偉大悲劇又有哪些呢?
⑴ 1986年,世界上第一個漂流長江,探索長江的中國探險家堯茂書,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萬里長江自古無人漂流的歷史從此結束。
⑵ 1996年,徒步走中國的上海探險家余純順,在溫度高達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萬字的日記和一萬余張照片給后人留下珍貴的資料。
⑶ 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解體墜毀,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這是1986年的“挑戰者”號的悲劇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勵著人類對太空進行探索。
總結:未來的道路并不平坦,人類前進的歷史是與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稟承他們偉大的精神去探索人類未知領域。
六、作業設計
(二選一)
1、分組整理積累有關名言警句。如:失敗與成功;征服自然與挑戰自我;理解“悲劇”……
2、以組為單位辦一份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手抄報或電子報,報名自擬。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