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8
這是天下國家教材分析,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天下國家教材分析第 1 篇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深刻認識依法治國對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樹立法制觀念;在現實生活中能夠依法辦事,維護法律和憲法的尊嚴。
2、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依法治國的含義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的基本方略;清楚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地位,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了解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及依法治國對國家機關和對公民的要求。
3、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結合案例,分析、體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從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現實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法制與法治、人治與法治關系的認識,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國內涵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依法治國的內涵;
2、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3、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三、教學難點:
依法治國的內涵,分清法制與法治、法治與人治、法律與人情、法律與權力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
事例舉證、講解、啟發誘導。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生討論:籃球比賽有什么規則?如果沒有這些規則會出現什么局面?
師引入: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而在眾多的規則中,法律是保證社會有序運行的最強有力的規則。法律,既像指揮家那雙充滿魅力的手,指揮著社會這個巨大的樂隊,奏出安定與和諧的音符;又像正義的使者,抑惡揚善,維護著國家與人民的權益。正因為如此,1999年3月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了《憲法》,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彈指一揮間,法治走過11年。法治,正用其特有的方式,改變中國,改變13億中國人的生活。我們今天就來認識我國的治國方略:依法治國。
(二)新課講授:
師:同學們閱讀課本內容,思考什么是依法治國? 學生:回答(略)。
師:為了更好地理解依法治國的內涵,請同學們填寫表格: 依法治國的領導者 中國共產黨 依法治國的主體 廣大人民群眾 依法治國的依據 憲法和法律
依法治國的對象 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 依法治國的目標 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國的本質 治理國家的基本方法是依靠法律,運用法律,是崇尚體現廣大人民群眾意志的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學生:填寫或回答(略)。
師: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依法治國就要從根本上反對和杜絕人治,我們說的“法治”就是針對“人治”而言的。同學們閱讀課本P73小字內容和P74的知識鏈接,討論并思考你認為“法治”和“人治”有什么區別? 學生:回答(略)。 點撥:“法治”和“人治”的區別就在于,在法律和個人的意志發生沖突時,是法律的權威高于個人還是個人意志高于法律權威。“法治”崇尚法律的權威,“人治”崇尚個人意志。 師舉例:乾隆時期的“文字獄”、“*”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 師:同學們討論課本上的各抒己見,舉行辯論賽。 師: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正確認識“法律與人情”、“法律與權力”之間的區別,以及孰輕孰重的問題。法律是最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從這一點來說,法律不外乎人情,但法律不等于人情,當兩者發生矛盾時,一定要嚴格執法辦事,不能因講情面而違反法律,更不能徇私情。同樣,要保證司法的獨立與公正,一切機關、團體、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約束下行事,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師:我國的治國方略是依法治國,講究“法治”;其目的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那“法治”與“法制”兩者有什么區別? 生:回答(略)。
點撥:法制,通常理解是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而法治是相對人治而言。有了較完備的法律制度,卻以權壓法,以言代法,仍不是法治,還是人治。只有依法管理國家的公共事務和各個環節,把國家的行政權力納入法制軌道,才是真正的法治國家。
師:那作為一個法治國家,法治的標志是什么?我國依法治國的核心又是什么? 生:憲法是法治的標志。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師:為什么憲法能成為法治的標志?為什么依法治國把依憲治國作為核心?憲法究竟有什么重要性?其地位和意義又是什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后回答。 生:回答(略)。
師:請同學們現在總結憲法的特征或憲法與普通法律的區別所在。 生:回答(略)。
師:這些特征能說明什么結論? 生:回答(略)。
師:課本從規定內容、法律效力兩個方面說明了憲法的特征,從而闡明了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這一觀點,明確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真正理解憲法的首要、中心的地位,使國家和公民的最高規范。因此,樹立憲法權威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憲法是法治的基礎,是法治的核心。
師:同學們閱讀課本上的歷史鏡頭、小字部分以及知識鏈接部分,并思考知識鏈接的內容可以得出憲法的那一個新的特征?
生:憲法的制定與修改嚴于普通法律。 師:同學們,假如生活中沒有法律?„„ 生:回答(略)。
師:由此可知,依法治國首先要—— 學生:有法可依。
師:是不是有了法律就實現依法治國了?如生活中亂闖紅燈、拾錢不還、故意違反法律、有法不依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又告訴我們什么?依法治國除了做到有法可依之外,還要做到什么?
生:有法必依。
師:有法必依不僅僅是對普通公民的要求,更是對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的要求,那對于司法
機關、執法機關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生:執法必嚴。
師: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生:回答(略)。
師:執法必嚴,體現在什么地方? 學生:違法必究。 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你是高官,還是平民,只要違反法律就一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反之,不但會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權利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和救濟,使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得不到恢復,而且會損害法律的尊嚴,使法律失信于民。 師:由此可見,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各自的含義又分別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師:依法治國對公民提出了什么要求? 生:回答(略)。
六、課堂練習:談談對“釣魚執法”行為的認識。
七、課堂總結:
和諧社會就是法治社會。和諧社會,要靠法治。和諧社會,需要一個更強大的、更權威的法治。選擇法治,因為和人治相比,法治的意志更堅強,處置更公平,監護更有力。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人高高舉起“依法治國”大旗。
法治的信念潛移默化,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回首11年,見證法治,記憶中不盡是甜美的片斷,但法治對中國的改變、對生活的改變,是不可改變的。這改變,給了我們信心,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一個值得期待的法治明天。
八、教學板書:(略)。
九、教學反思:
1、這節課理論性的知識較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更多的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
2、開展辯論賽時,學生的見識較少,辯論過程不夠激烈,今后需對學生的辯論事先布置安排指導。
十、課堂延伸:
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可持續發展,近日,中央電視臺推出了“我為節約獻計策”征集活動和“建設節約型社會公益廣告征集大賽”,獲獎作品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1、請你提出兩條有關“節約”的錦囊妙計;
2、請寫一條公益廣告。
《依法治國》教案設計
2.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教學設計一、目標要求1.知識目標:識記:“三個代表”的內容;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要求;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理解:中國特色社會......
依法治國教案設計
依法治國十五中 楊艷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依法治國的含義、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過程與方法:結合案例教學,培養學......
天下國家教材分析第 2 篇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發解西北地區的范圍,主要地區、主要地形區、主要礦產區和工業城市的位置,主要鐵路線的分布;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用圖、畫圖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區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講述本區自然資源豐富、地域遼闊、草場眾多,看到本區農牧業發展前景很好,從而對學生進行熱愛邊疆的教育,激發學生開發邊疆、建設祖國的決心和信心。教學重點
分析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難點
分析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講解法
課前準備
課件、課前學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北方地區,現在,請大家欣賞某個地區景觀圖。(展示課件)請思考:你知道這是我國哪個地區的景象嗎?和我們學過的幾個分區一樣嗎?為什么有這樣的景象呢?今天,我們來學習西北地區。(使用“學樂師生”APP拍照展示學生課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課”活動中展示。)
二、新課學習
師:請同學們,看課件西北地區圖。
思考:誰能指圖說出本區的范圍和作為地理界線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區和相鄰的國家,然后概括出本區的位置特點?(從緯度、海陸和相對位置不同角度引導。)
小結:西北地區位于我國北部和西北邊疆,屬于內陸地區,跟海較遠,越往西跟海越遠。
教師提問:本區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遠,這對本區的降水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遠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讀圖指導:指導學生用地圖冊“中國年降水量”圖進一步說明本區降水量的分布:在內蒙古東部為400毫米,往西逐漸減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為本區的主要自然環境特征。
想一想:除海陸位置外,還有什么能影響到水汽深入西北內陸呢?(地形)本區有哪些主要地形區?
讀圖: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天山、吐魯番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說明本地主要以什么地形為主?
師:本區主要地形區有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部風蝕作用顯著,戈壁灘上形成奇形怪狀的風蝕城堡、風蝕蘑菇等;塔里森盆地中部有我國面積的沙漠——塔克拉碼干沙漠,沙漠地區隨處可見綿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見,西北地區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為主。
提問:請同學們在地形圖上找找x疆境內的主要山脈、盆地,說說x疆地形的顯著特征是什么?
板圖:x疆“三山夾兩盆”示意圖(教師在黑板上畫,并指導學生在書本上畫)。
指圖講解:x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畺”,從北向南三條橫線依次代表阿爾泰山、天山和昆侖山脈,兩個“田”分別代表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結構特點,天山橫亙在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之間。
出示投影片:西北地區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圖。
提問:本區地表植被,由東向西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回答: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圖講述: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豐美,馬牛羊成群。賀蘭山以西的內蒙古西部、甘肅河西走廊、x疆兩大盆地,由于降水越來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來越矮小稀疏,逐漸成為荒漠。
讀圖:在“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圖”上找出塔里木河。觀察本區河湖有什么特點?
師:本區河流稀少,且多為內流河,其中最長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為內流湖。與南方地區的“水鄉澤國”形成鮮明對照。原因是:深居內陸,降水少,蒸發強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發、滲漏,因而水量越來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內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思考:有人說,在西北地區水貴于金子,你同意嗎?為什么?
師:因為本區氣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對于人類生產和生活來說,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農業來說,水源就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首要因素。
提問:請問西北地區主要適宜發展什么農業呢?(畜牧業)
思考:假如你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一位農場主,要建個畜牧業基地,你覺得建在哪里比較合適呢?能在圖上畫出來嗎?還有什么地方可建畜牧業基地呢?
展示投影:由山麓到山頂植被有什么變化?如何利用這里的草場資源呢?山上是冬季牧場還是夏季牧場?為什么?這就是x疆天山山地牧場,因水熱條件引起牧場分布具有垂直分布的特點。
提問:除了發展畜牧業,在西北地區還可適當發展什么農業?(種植業)
水是農業發展的基本自然條件之一,在西北,大氣降水的可性不大,那么水從何而來呢?請你幫助找水,并設想一下種植農業區可能分布在哪兒?為什么?
師:對,大家的眼光不錯,在河套平原、寧夏平原,可以引黃河水灌溉,這里因為有了水,而發展成為物產富饒的綠地,因而被譽為“塞外江南”。
提問:還有哪兒可發展農業?怎樣解決水的問題?
師:夏季,因為夏季時氣溫高,冰雪融化。
提問:那么,怎樣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介紹坎兒井原理。
師:坎兒井真是保護灌溉、節約用水、防止蒸發的一處好方式。
小結在西北地區發展農業,必須要有水灌溉,那么這種農業,我們叫做“灌溉農業”。師:西北地區流行一句話:麻雀、孔雀東南飛,這話什么意思呢?
要想發展西北就必須有世界眼光,而世界發展的出路無非是工業化問題,怎樣才能邁上工業化的道路呢?讓我們找找西北地區發展的優勢。
展示:西北地區礦產資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圖。
提問:西北地區要發展經濟,靠的是什么?工業分布有什么特點?西北的交通情況怎
學生回答。
小結: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近幾十年來,利用本區資源和特有的地理環境特點,大力發展相關工業,交通運輸條件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展示圖片:有關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動物遭殺的圖片。
過渡:但是,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所以,在資源開發中必須要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生態環境的保護。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西北地區是一個干旱的地區,它位于我國北部和西北邊疆,深居內陸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河流稀少,多內流河。農業以畜牧業為主。西北地區礦產資源也很豐富,但我們開發時,一定要保護好生態環境。
四、課堂練習
1.我國面積的_______沙漠,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_______地區。
2.西北地區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為主。
3.青藏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我國四大牧區中位于西北區的有_______、_______。位于青藏地區的有_______、_______。
5.青藏地區的畜種有_______、_______、藏山羊。
五、作業布置
西北地區主要以什么地形為主呢?
六、板書設計
西北地區
一、干旱的土地
1.位置、范圍——位于我國北部和西北邊疆,深居內陸
2.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三山夾兩盆”)
3.地表景觀(由東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二、農業——以畜牧業為主
1.主要畜牧業基地:內蒙古牧區、x疆山地牧區
2.種植業少,為灌溉農業(寧夏平原、河套平原、x疆沙漠綠洲)
三、礦產資源豐富:(x疆)石油、天然氣;(甘肅金昌)鎳礦;(內蒙古)煤
四、生態環境脆弱
天下國家教材分析第 3 篇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感受4/4拍歌曲的強弱特地點;學習領唱與合唱,并能與同伴協調一致地演唱。
2.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感情,激發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教師教學資源《山谷回音真好聽》(音頻)《國家》(音頻)
活動建議:
一. 聽《山谷回音真好聽》音頻,玩發聲游戲。
將幼兒的作為排成半圓形,教師引導幼兒科學發聲的方法,雙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視,保持發聲時的口型。注意:呼吸、咬字、吐字、口腔共鳴、輕聲等方法。
(1) 先聽音頻,然后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2) 老師彈唱前半部分,幼兒唱回音部分。
二. 熟悉歌曲《國家》旋律,感受4/4拍歌曲的特點。
(1) 教師播放歌曲音頻,請幼兒認真傾聽。
(2) 引導幼兒感受4/4拍歌曲的強、弱、次強、弱的弱點。
(3) 請幼兒表達感受,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思,重點在“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
三. 帶領幼兒學唱歌曲《國家》
(1) 教師清唱,引導幼兒念歌詞。
(2) 教師引導幼兒采用領讀+齊讀的方式,感受歌詞,為領唱和合唱打下基礎。
(3) 教師彈琴,幼兒站直身體,用自然的聲音跟唱。
(4) 教師領唱前四句,請一名幼兒領唱第五句到第八句,其他幼兒合唱后面的部分。
(5) 鼓勵兩名幼兒演唱前八句,其他幼兒合唱后面的部分。
(6) 教師引導幼兒看指揮,準確進行領唱和合唱。
四. 欣賞歌曲《國家》mv,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含義,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感情。
小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祖國,祖國強大了,我們才會更加幸福快樂。
天下國家教材分析第 4 篇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類型;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教學難點
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投影片、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x疆高山牧區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工業生產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業及工業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臺詞(課文中的敘述)配套,依次打開。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后,再叫一、兩名同學試著描述自己家鄉的特點。
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總結:以上同學的描述,說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大屏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地理區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后總結:它們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屏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域中找出有關區域的術語,最后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果,教師匯總:(大屏幕顯示)x疆維吾爾自治區——牧區
東南沿海——經濟特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熱帶——旅游區
長江三角洲——農業區——工業區
想一想:一個地區只能屬于一個地理區域嗎,可以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嗎?
學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動1:(課文第3頁活動第1題)做完后,讓同桌的同學相互交換劃分結果。
提問:你們是不是發現劃分結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劃分區域要有明確的指標。
同學們,假如美國有一位朋友想給你寄信,你能告訴他你的詳細地址嗎?(提問一到兩名同學)
(大屏幕顯示)
-省(自治區)-縣(自治縣、市)-鄉(鎮)
幾位同學都是首先說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區)然后是縣(自治縣、市),再者是-鄉(鎮)等,大家想一想,這個順序有什么意義呢?不這樣可以嗎?請同學說明,若學生有疑問,教師舉例說明。
(大屏幕顯示)
-省(自治區)——一級行政區
-縣(自治縣、市)——二級行政區
-鄉(鎮)——三級行政區
總結:(大屏幕顯示)
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板書)
舉例:(大屏幕顯示)
活動2:(讓學生自己調查、了解郵政編碼與不同級別的行政區域之間的聯系)檢查學生調查結果:
第一、二位編碼表示一級行政區
第三、四位編碼表示下一級行政區
第五、六位編碼表示投遞局的代碼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區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呢?
如:長途電話號碼:區號+電話號碼
承轉: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根據不同的理由(或滿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地理區域。(利用多媒體大屏幕顯示中國地形圖)同學們請看大屏幕: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下面我們將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進行區域劃分。(這時,在中國地形圖上出現閃動的區域界線,并附有區域名稱)教師用光標指到哪個區域,即請同學們集體讀出這個區域的名稱。
總結:這就是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板書):第一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下面我們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原因及區域位置和范圍。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活動,探究)——做第5頁活動題,同學們可互相討論,交流活動結果,最后教師總結,把區域界線、位置與范圍都落實到圖上,并做板書。
活動題目參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線A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大致與400mm等降水量線一致——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很難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少、干燥。東部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較多,降水較多,屬于濕潤、半濕潤區。
2.①界線B大致與1月0℃等溫線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線B大致與800mm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線B的確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綜合的氣候方面影響。
④秦嶺—淮河。
3.第一、二級階梯的界線基本吻合。
界線C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地形因素。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人們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地理區域,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在此基礎上,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位置和范圍。正是由于區域間存在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我們才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區域劃分,有利于人們因地制宜安排生產、生活。
知識要點與檢測
[反饋練習]
1.填空
(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山脈)、(河流)一致。
(2)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是影響的界線,大致與mm等降水量線一致。
(3)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及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級階梯分界線一致。
2.判斷
(1)一個地區只能屬于一個地理區域。(×)
(2)同一類型的區域沒有級別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區別。(×)
(3)我國的地理區域只有四個。(×)
(4)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個地理區域。
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方地區
藏自治區南方地區
北京西北地區
上海青藏地區
4.填圖(圖見課本)
在中國政區空白圖上填繪下列地理事物:
秦嶺、淮河、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