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5
這是世界上公認的真理,是優秀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世界上公認的真理第 1 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多音字“轉”的讀音及 “鍥”、“誕”等字的寫法。
②、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文本語言及標點符號生動,準確的特色。
2、過程與方法:
①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②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問、不斷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3、情感與態度:
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科學規律,增強自己發現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1、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問、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相關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做好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課前先把課題寫在黑板上,少寫一個“誕”字。
1、學習“誕”字。
2、初步理解課題。
3、簡介作者
二、檢測生字詞
1、(課件出示)
2、哪些詞是你以前很少見或沒有見過的,請大聲讀一讀。
3、哪些詞容易讀錯?重點掌握“轉“的讀音。
4、哪個詞最容易寫錯?鍥而不舍的“鍥”字。
5、聯系剛才的情境理解“無獨有偶”。
三、深入研究三個事例
1、總結事例
謝皮羅的發現 波義耳的發明 醫生的發現
2、學生研讀討論并匯報,完成研讀表的填寫。
(課件:研讀表)
抓住“敏銳”、“立即”、“百思”等詞語體會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3、總結共同點
找生匯報。用上“他們都是什么樣的人,因為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
(這一環節老師盡可能以尊重學生的理解表達為主,多鼓勵表揚,同時要相機進行指導理解。)
4、總結真理
四、再次理解課題
1、讀句子,找生寫發現真理的三個關鍵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請生默讀,思考提問。
預設1、用“?”和“!”的好處。
預設2、為什么不是把“?”扯圓變成了“。”號呢?
五、聯系生活進行科學教育
1、利用句式說說其他事例。(課件展示)
請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你還知道的`其他事例。
( )因為( ),通過反復研究,最終( )。
2、聯系學生生活探討為什么沒有發現真理。(課件展示)
生談,老師相機指導。
3、理解最后一句
①、理解“有準備的人”
②、理解“善于獨立思考”。
③、理解“鍥而不舍精神”。
六、總結全文(課件展示)
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花的變色,睡覺時眼睛的轉動)進行了事例論證;最后又總結觀點:只要(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就能發現真理。
提出觀點→事例論證→總結觀點
七、老師寄語
同學們,只要你善于從司空見慣的事情中見微知著,具有科學研究的敏感性,善于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發現真理。
讓我們努力去做一個有準備的人,一個善于獨立思考的人,一個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走在發現真理的路上!
八、休閑小作業 (課件展示)
1、心動不如行動。選擇一個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嘗試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終解決你的疑問
2、經常看看中央10套科教頻道的《我愛發明》。
世界上公認的真理第 2 篇【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1) 識記①真理的含義。 ②真理的基本屬性。
(2) 理解①真理的具體性。 ②真理的條件性。
(3) 運用
列舉生活實例,根據有關原理,論證真理只有一個,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分析說明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真理論的內容,形成正確區分和判斷真理與謬誤的能力,正確地對待真理和謬誤,堅持真理反對謬誤。
2新設計 3新設計 4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熟記并理解:真理的含義、屬性;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的原理及方法論。形成正確區分和判斷真理與謬誤的能力
2、掌握辯證思維的方法
3、樹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
5學情分析
學生接受能力較差。
6重點難點
重點: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難點:理解真理的客觀性
7教學過程 7.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自主先學
【自主學習】(10分鐘)
一.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的含義:
2. 真理是客觀的
(1)是從內容都上看
(2)是從檢驗真理的標準上看:
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的條件性(為什么)
2.真理的具體性(為什么)
3.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確對待錯誤。
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認識的反復性
(1)從認識的主體看:
(2)從認識的客體看:
2.認識的無限性的原因
(1)從認識的主體看:
(2)認識的主體看:
(3)認識的基礎看:
3.認識反復性、無限性的表明:
4.認識反復性、無限性的要求:
活動2【活動】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20分鐘)
活動一:
【辨析】
1.真理是因為“有用”而“真”。( )
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說明真理不具有客觀性” 。( )
3.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所以真理是絕對的、永恒的。( )
活動二:
【名言賞析】請同學們朗讀下列關于真理的名言名句,并體會它們蘊含的哲理。
1.“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 ——培根
2.“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寶貴”。 ——萊辛
3.“真理之川從他的錯誤之溝渠中通過”。 —— 泰戈爾
4.“真理是在漫長地發展著的認識過程中被掌握的,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繼續。” ——黑格爾
活動三:
讀材料,揭本質
幾年前,人們不知道黃萬里是誰。即便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個名字也陌生得很。但是,人們都知道黃河,也大都知道黃河上有一座三門峽水庫——那是一項巨大的失敗工程。黃萬里就因此出名。
從1952年開始,中國從蘇聯聘請專家為治理黃河擬定計劃,遺憾的是所請的專家為水工專家,他們精通水壩業務,但未必了解黃河。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著名水利水文學專家黃萬里曾說,蘇聯雖有建水電站的經驗,但黃河跟蘇聯的河流不一樣,黃河有泥沙——這正是黃河日后成為災難的根源。
在三門峽水利樞紐討論會上,三門峽工程的“主上派”與只有黃萬里一人的“反上派”展開激烈爭論。黃萬里認為,河道里的泥沙起上游切割、下游造陸的自然作用,建壩攔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此壩修后將淤沒田地,造成城市災害。
黃萬里關于三門峽水利工程的分析和預見,從工程建成之日起便被一一被驗證了。三門峽水庫1960年9月建成,從第二年起,潼關以上黃河、渭河大淤成災,兩岸受災農田80萬畝,一個縣城被迫遷走,西安受到嚴重威脅。到了50年后的今天,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日益惡化,下游河水已所剩無幾。從1972年,黃河開始斷流,至20世紀90年代,黃河已每年平均斷流100多天。
(1)黃河上適合不適合建造三門峽工程,黃萬里與蘇聯專家的意見截然不同,體現了認識論的什么道理?
(2)蘇聯專家把建造水電站的經驗照搬到三門峽,但導致工程的失敗,說明了認識論的什么道理?。
世界上公認的真理第 3 篇[教學目標 ]
《古今賢文(真理篇)》教案
1、了解賢文的含義內容及表現形式。
2、對課文中的成語、名言能熟讀體會。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主要板書計劃]
8、古今賢文
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謙虛謹慎,聽取意見
[作業 設計、安排]
[課內]:
背誦課文
[課外]:
收集一些名言、成語及諺語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介紹名人名言導入 。
二、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1、自讀
2、交流了解詞語。
三、進行朗讀比賽
1、自己練讀課文。讀準到讀流利
2、朗讀比賽
四、討論
第一自然段:聯系學生自己生活實際,運用語言材料討論,領會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含義。
第二自然段:結合生活實際提出討論議題,再從學生所知道的`名人中舉例說明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
五、再讀課文,聯系實踐
1.再讀課文,文中哪些語句給你啟發最大,你能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說明嗎?
2.交流
3.小結: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事例,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做到實事求是,這樣我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六、熟讀。
七、課后收集一些名言或成語或諺語。
教后感:
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成語、名言,感悟課文語言,要把讀、思、議、悟結合起來,多方位進行感悟訓練,以全面吸收語言材料。
教學時可組織朗讀比賽活動,從讀準、讀流利到有感情地朗讀,一次一次逐步提高要求。
世界上公認的真理第 4 篇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生能識記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基本屬性;理解真理的具體性;分析說明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
2.能力目標
學生能正確區分和判斷真理和謬誤的能力,正確地對待真理和謬誤,堅持真理和反對謬誤。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樹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確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把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作為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學情分析
通過本課第一框題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實踐的含義和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學生是生活的體驗者,他們覺得既然認識是從實踐中來的,那么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會不會相同,誰的認識是正確的,自己對今天某一現象的認識和昨天的為什么是不同的?對于這些問題,他們缺乏理論的認識,明辨真理和謬誤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
3重點難點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一) 動手檢驗,揭示課題
導入語:人類在能夠認識和把握世界的過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過程。有沒有客觀真理?人應該如何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多少度?
學生回答:
教師:今天,我們用紙折疊的方式來檢驗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多少180度。幻燈片展示
證一證: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
學生動手:
教師:展示學生的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檢驗中印證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對實踐、客觀事物的理解。同時,設計中高度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 思維碰撞,體驗真理含義與客觀屬性
教師:通過動手活動,我們檢驗了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這種認識是真理性的認識。真理是什么?
教師:幻燈片展示真理的含義
1、真理的含義
真理: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教師: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呢?
學生回答:
教師:真理和謬誤的界限不可混淆。幻燈片展示
正確認識——真理
錯誤認識——謬誤
教師:在我們沒有認識到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之前,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是多少度?
學生回答:
教師:所以,不管我們有沒有認識到它,它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獲得的關于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的真理性的認識
,其反映的內容是客觀的;動手檢驗作為一項實踐,檢驗的標準具有客觀物質性。因此,真理具有客觀性。
教師:為什么對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的認識有些人認為等于180度,小于180度,大于180度呢?即在實踐中產生的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有截然相反的認識呢?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見,認識主體不同,認識對象相同,產生的認識不一定相同。這就說明認識具有差異性。但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和條件下,對同一事物同一側面、同一屬性的正確認識,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只能有一個真理。
幻燈片展示真理的基本屬性。
1. 真理含義:
2. 真理的屬性
1)客觀性(最基本)——不以人的意志為轉
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內容(客觀事物及規律)是客觀的.
②真理的檢驗標準(實踐)是客觀的。
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設計意圖】對話式的提問,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都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 實物演示,感悟真理條件性具體性
教師:我們知道了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如果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是否等于180度?
教師實物演示:
【設計意圖】在地球儀上隨意選擇三點構成三角形直觀感悟內角之和的情況。同時,在上面鮮明標示赤道、經線90度和0度經線構成270度的角。
教師:從中得知: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度。這一認識是否表明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就不再是真理了呢?
學生回答:
教師:在球形凹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這是經過前人實踐檢驗過的真理性的認識。如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自己嘗試著去檢驗。結合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了真理具有條件性。幻燈片展示真理的條件性。
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條 件
真 理
在平面上
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
在凸面上
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度
在凹面上
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
教師: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教師:現在假如我們要航海,沿著三角形的軌跡航行,以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的認識來指導,我們能夠到達預定的目的地?
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關于真理的條件性,結合圖表,教師不必多講解,主要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主要強調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教師實物演示分析: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如果應用在平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的認識來指導,我們的航行將偏離方向,不能達到目的地。由此可知;把適用于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中,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幻燈片展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