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8
這是涼州詞教學設計,是優秀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認2個生字,練習寫好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通過讀這首古詩,感悟邊關將士悲苦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品讀悟詩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樂曲、課件、邊塞詩等。
學生準備:邊塞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畫時尚導入。
1、教師播放兩段有特色的樂曲,引導學生想象情境,再根據情境聯想古詩。
2、學生交流匯報并背誦相關詩句。
3、揭示新課,板書課題,讀題,解題。
解題: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⑴、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⑶、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⑴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⑶質疑。
三、品讀悟詩情。
這首膾炙人口的涼州詞,是王之渙描述塞外蒼涼境地的代表作。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這話是不錯的。開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縱樂,不務邊防,不關心遠戍征人的疾苦。詩人在進入涼州,聽到哀怨的笛聲后,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遠戍士卒的同情。詩狀涼州之險惡、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雖是一篇怨詞,但畫面雄壯闊大,神氣不落凄切。歷來被譽為唐代邊塞詩中的名篇。《唐詩別裁》引王漁洋的話說:“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 1、學生交流背誦其它的邊塞詩。(略)
2、教師推介。
君不見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榿。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杜甫《兵車行》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邊地多陰風,草木自凄涼。
——李益《從軍苦樂行》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五、書寫鞏固。(用鋼筆或毛筆書寫這首詩)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把你喜歡的詩句抄寫下來.有興趣的同學可用毛筆寫一寫。
3、積累其它的邊塞詩。
七、板書設計:
涼州詞
(唐)王之渙
相思
離情
孤城
怨
不度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能正確默寫名句。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抓住“*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過程
1初步感知送別詩。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流傳至今仍廣為傳誦的唐朝名詩——《芙蓉樓送*漸》。
指名讀題。了解題目的意思和正確讀法。
(2)從題目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說到送別詩,你還知道有哪些?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贈汪倫》……
(3)看看這些詩的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2讀準字音,讀好句尾字調。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送別詩。
(2)這首詩連同題目、朝代、作者只有38個字,卻構思新穎,含蓄雋永,請你好好兒讀上幾遍。
(3)指名讀詩歌,注意“王昌齡”“*心”的正確讀音。[讀得正確;讀得字正腔圓;讀得有味道]
(4)同學們,詩歌的朗誦,讀好句尾詞語是相當重要的。請你讀讀,特別注意把最后一個字的字調讀到位
3了解要素,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1)這首詩雖然短小,卻把事件的幾個要素都點了出來,你能找到嗎?請你快速圈出來。
(2)按順序一起說:
4教學一、二兩句,感受含蓄的離別情懷。
(1)好好讀讀一、二兩句,說說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秋天的雨會帶給人什么感覺?[是啊,雨帶給人惆悵、凄涼]板書:寒
“楚山孤”,楚山會覺得孤獨寂寞嗎?這楚山之所以“孤獨寂寞”,正是詩人心中的真實寫照,覺得那楚山也帶上了重重的心事。板書:孤
(3)指導朗讀:一場“寒雨”一片“楚山”,悄然傳遞了縷縷情思,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離別情愁,同學們又該怎樣讀這兩句呢?[讀出了這份離別時的惆悵;讀出了詩人的哀傷;讀出了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
5教學三、四兩句,感受高潔的情懷。
送別友人哀傷通過是人之常情,但請同學們看這兩句。(出示后兩句詩)
(1)指名讀。
(2)理解“一片*心在玉壺”的心志。
(3)課件出示寫作背景:
(4)小練筆:詩人想向親友表達什么?
(5)感情吟讀:讓我們再一起來聽一聽詩人的心聲,感受詩人玉潔*清的節*。
6配樂《陽關三疊》,吟誦古詩。
7認真抄默千古名句: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芙蓉樓送*漸》是王昌齡的七絕名作之一。
8同學們,只要我們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們懂得堅持,只要我們學會珍惜,我們的離別將不再是悲傷。
板書設計:
平明芙蓉樓送*漸
寒雨山孤
*心玉壺
教學目標涼州詞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課文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理解詩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詼諧、視死如歸的曠達和厭惡戰爭的情懷。
3.借此課的學習,對唐代邊塞詩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積累。
(二)過程與方法:
1、釋題,整體感知。
2、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3、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4、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少年真誠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送別餞行的詩?這些詩都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邊塞詩人寫的為戍邊戰士餞行的詩,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唐代邊塞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場:戰場。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錚錚的琵琶聲從馬上傳來。醉就醉吧,醉臥在戰場上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情境。
3.請學生描述情境,引導學生把想象的情境說具體、說生動。
4.再說說從這些情境中,你獲得的新感受。
5.互動交流,教師小結:(這是一首反戰的詩,但它不正面描寫戰爭,卻通過戰爭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的悲痛情緒。正如《唐詩別裁集》說此詩“故作豪飲之詞,然怨戚已極”。)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豪放詼諧、視死如歸的曠達和厭戰的情懷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邊塞詩人的作品,請讀給大家聽聽。
教學目標:
①學習本詩中的生字新詞,理解古詩大意,背誦古詩。
②抓住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想象,讀懂詩意,體會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將士們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邊塞詩,體會其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誦讀,想象畫面,邊讀邊悟。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上學期,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的一首《涼州詞》,誰來給大家背背
指名背——齊背
2、這是一首邊塞詩,邊塞詩在唐朝時期尤為興盛,進入它發展的黃金時代,《全唐詩》中所收錄的邊塞詩就有兩千多首。
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遙遠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樂,師朗讀)
3、這些都是唐代的邊塞詩歌,他們有的傾訴離別的思念,有的描寫邊關的風光,有的講述戰爭的殘酷……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邊塞詩,體會一種別樣的情懷:
二、 讀題、解題
1、生齊讀課題
2、通過預習,你對詩題“涼州詞”和詩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3、師補充:涼州詞是一種曲調名,是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王翰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性格豪爽,無拘無束,他的詩大多都豪放壯麗。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涼州詞》,我們趕快去讀讀吧!
三、初讀古詩
1、打開書,自由讀詩,把字音讀準確。
2、指名讀(出示全詩),相機識字“琵琶” “葡萄” “催”
3、讀詩不僅要讀得字正腔圓,還要讀得有板有眼,讀出節奏,誰再來試試
4、師生合作讀(師四生三、生四師三、師讀題生讀全詩)
四、理解詩意
1、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①多讀 ②先理解字詞再理解一句話 ③查工具書 ④結合注釋
2、現在請大家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著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和同桌交流或請教老師都可以。
(生自學 師巡視)
五、品讀感悟
1、一、二句 (出示圖畫及一、二句)
①師:有人說詩詞言情,詩詞言志,而詩詞更多的時候是一幅畫。那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聲、戰馬、將士)
變色
②把這些事物聯系起來,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指名描述
③這樣的畫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氣氛 (板書:熱烈)
④指名讀一、二句,把這種氣氛讀出來。
⑤出示音樂琵琶聲,——你們聽,琵琶聲傳來了,此刻,軍旗烈烈,戰馬嘶鳴,出征在即,誰再來試試 指名讀
2、品三、四句
①這樣難得的盛宴,這樣難得的氣氛,將士們開懷暢飲,似醉非醉之時好像在說—出示三、四句,引讀
②在說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臥在沙場上又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呢)
③是啊,從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幾個人能活著回來呢我們一起去看看邊關的戰場吧!(課件展示)
④這戰場怎樣 板書:殘酷
⑤這次酒宴后,將士們就要奔赴這殘酷的戰場,等待他們的也許會是什么(死亡)
⑥而此時他們仍在高興的喝酒,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
(舉杯消愁、視死如歸、將生死置之度外)
⑦帶著自己的體會讀三、四句。
⑧師:此刻,在將士們眼中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而別無他物,也許面對殘酷的戰爭他們想舉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將奔赴沙場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壯烈與豪邁。(板書:豪邁)
⑨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再讀后兩行(引讀)
⑩是啊,這一醉,(板書:醉)醉在這熱烈的氣氛,還有什么不能看開呢這一醉,醉在這殘酷的現實,在瀟灑中實現自己悲壯的輝煌;這一醉,醉在這豪邁的氣概,“為國捐軀,視死如歸”?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來,多少視死如歸的勇士,他們就這樣胸懷壯志,共赴困難,精忠報國,魂歸關外,豪放不羈的詩人王翰作為運送糧草的官員曾親歷邊關,被邊關戰士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卻又對戰士們殘酷、悲涼的軍旅生活無可奈何!于是,詩人將這強烈的情感訴諸筆端,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這壯麗的詩篇!齊讀
七、作業
課后,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首邊塞詩,
從軍行
唐王昌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