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0
這是三下語文口語交際春游去哪玩,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春游,真是一件令孩子們非常快樂的事情。不僅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而且還有老師和好朋友,大家一起乘車、一起看動物還能一起野餐、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的'都是歡樂,他們沒有要注意安全、自我保護的意識,也不清楚該怎么做。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從孩子們喜歡的春游話題引出,通過討論了解孩子對外出游玩安全的已有經驗;第二環節呈現了孩子在集體游玩中最容易出現的三個安全問題:乘車、看動物、人多時,通過視頻和討論,讓孩子了解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和游玩中自我保護的方法;第三環節則是從準備工作上,在安全和衛生兩方面給孩子一點經驗。
活動目標:
知道在春游時應注意的事情,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視頻
活動過程:
一、春游去——引起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了解孩子對安全的認識
1、春天來了,老師要和小朋友,還有爸爸媽媽一起去野生動物園春游,高興嗎?可是小朋友出去,老師有點擔心,知道為什么嗎?
2、小結:出去春游會遇到很多不安全或危險的情況,所以老師會擔心。
二、怎樣才安全——知道外出春游要注意哪些安全
1、乘車
怎樣乘車才安全呢?(上下車有序排隊,乘車時不在車上玩、不把頭伸出窗外、車沒停下來不在車上走動。)
2、看動物
怎么看動物才安全呢?(不隨便喂小動物吃東西,不用手去觸摸小動物。)
3、公園里人多
公園里人多要跟著爸爸媽媽,不隨便亂跑,不跟陌生人走。
4、小結:出去玩很開心,注意安全最重要。
三、準備工作——了解春游去可以帶些什么
1、春游去你會帶些什么呢?
2、除了帶上好吃的,還可以帶個塑料袋放垃圾,穿上運動鞋,方便走路。
教學目標一:讓同學在音樂中感受春天大美好,培養同學熱愛大自然、注重環保大美好品德。
教學目標二:從聽賞樂曲入手,感知音樂中快與慢、強與弱的對比作用。
教學目標三: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演唱伴奏,并能即興創編歌舞、律動扮演。
分析教材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有:學唱兩首歌曲;聽賞兩首樂曲,并隨之律動。教材抓住了一二年級同學好動的特點,千方百計調動各種形式,促使同學參與音樂體驗活動。如:運用問答式歌唱方法學習歌曲《春天來了》;學會歌曲《劃船競賽》后,組織同學創編唱游活動,欣賞樂曲《野蜂飛舞》中大律動,感受音樂力度的強弱變化;欣賞鋼琴曲《郊外去》時隨音樂跑跳,感受音樂速度的快慢對比等。
教學步驟
(一)
1.聽中比。模范兩種不同樂器大演奏方法;聽音樂進行律動:鋼琴曲采用小朋友跑跳節奏型。彈奏時快時慢,表示了小朋友們愉快的情緒;樂曲卻用快速拉弓的集型節奏,模仿野蜂快速擺翅的動作,時強時弱,充沛表示春天的氣息。
2.聽中動。教師可以跟同學一起感知音樂中的.快、慢、強、弱的情緒變化。自主探索音樂形象---野蜂振動上下飛舞,忽近忽遠、時強時弱。以和到郊外去的高興心情。
3. 動中看。春天來了,你看到春天了嗎?引入歌曲《春天來了》。
4.學唱歌曲。先聽教師范唱,再請同學們跟隨老師有節奏地朗讀歌詞,作一問一答的對白朗讀。說話時,語氣可以有多種,音樂中的語氣也有多種。教師指導同學將朗讀歌詞的情緒注入到歌唱中。
5. 唱中舞。鼓勵同學創編舞蹈動作來表達音樂中的問答。
6. 唱中敲。請同學邊唱歌曲邊自由地拍擊身體的個部位,或敲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二)歌曲《劃船競賽》
1. 聽中感受。播放《劃船競賽》課件,讓同學通過畫面直觀感受海南民歌風格。
2. 跟讀歌詞。學唱前,可提示同學跟著老師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3. 學唱歌曲。教師可先范唱,然后同學再跟著錄音唱,反復數遍。教師要關注有差別的同學,鼓勵他們勇敢、大膽的跟唱。
4. 聽中比。請同學聽老師唱教材中第31頁的歌曲,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讓同學們在音樂中感受3拍子與2拍子的特點。
5. 動中創。“劃船”活動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又最樂于參與的一項活動。它既可以作為體育競技項目,又可以作為休閑娛樂。
6.匯報扮演。讓全班同學圍成圈坐下,觀看各組在“舵手”的指揮下,如何去拼搏、去爭上游。各組推薦代表與教師組成評委會,選出冠、亞、季軍并上臺領獎。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述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幼兒自信心及合作意識。
2、引導幼兒感知春天的主要特征,能夠感受春天的美。
3、發展幼兒樂意在集體中大膽的用連貫性語言描述春游的過程的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快樂的春游》課件;事先帶小朋友去春游;彩筆、糨糊、白紙。
2、幼兒準備:請小朋友把和家人一起去春游的照片帶入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念著《春游》的兒歌走進教室,參觀小朋友做春游準備工作時的照片,請小朋友講一講自己春游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心情怎么樣?引出主題。
(二)、基本部分:
1、看課件,引起小朋友對春游過程的回憶。
2、請小朋友講一講春游時有趣的事情,讓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樂趣。
3、接著看課件,請小朋友講一講春游時看見的春天的主要特征。
4、看用小朋友同家人一起春游時的照片制作的電子像冊。
5、請小朋友講一講自己和家人一起春游時的情景。
6、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總結春天的主要特征。(春天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在屋檐下做了一個窩。大樹發芽了,桃花開了。河里,小魚在快活的游來游去。春天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小棒、紙片、管子等工具在地圖上沿直線進行測量,測量時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學習合作記錄測量結果,比較不同景點間距離的遠近。
3.產生去春游的愉悅情感。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記錄表,表上的工具和提供的工具一致。(如圖一)
2.每組一張地圖,在幼兒園和六個景點貼上相關標記。(如圖二)
3.長短不同的管子、小棒、紙片,《郊游》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郊游》音樂,引出活動內容
1.幼兒跟著錄音唱歌曲《郊游》。
2.出示東山地圖.指出幼兒園的位置(貼上標記),提問:我們東山是個很美的鄉鎮,你想去哪兒春游呢?
3.根據幼兒回答,貼上有關標記,如雨花勝境、啟園,等等。
二、學習在地圖上測量本幼兒園到各景點的直線距離第一環節,認識測量工具,在分組合作中學習測量方法.并了解記錄方法。
1.教師#親子教育# 導語: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幼兒園到這些景點有多遠呢?
2.教師出示測量工具:小棒、紙片、管子,提出測量要求:以幼兒園為起點,先測量同一條路線。
3.幼兒分組測量。教師了解幼兒合作和利用工具測量的具體情況,同時有目的指導幼兒在測量時注意"首尾相接"。
設計提問:你們用了什么工具?怎么測的?用了幾個?根據幼兒回答,耖師在記錄表內記錄相應的符號。
(反思: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清楚地看到記錄方法。雖然三種工具的長度不同.但是同種工具測量的結果應是相同的。若幼兒有異議,就請幼兒演示,集體驗證,從而強調測量時要注意首尾相接。)第二環節。幼兒自由測量幼兒園到各景點的直線距離.并記錄。
1.教師#親子教育# 導語:我們用剛才的測量方法,再來測測幼兒園到其他各景點的距離,好嗎?測好一條線路要請一位代表把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2.幼兒分組測量并記錄。
(反思:這一環節不僅讓幼兒繼續親身經歷操作測量和記錄的過程.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合作和建構自己的知識。教師重點觀察、指導幼兒測量的方法及記錄情況。)
三、交流測量結果.比比從幼兒園到各景點距離的遠近
1.提問:小朋友都測量好了嗎?我們幼兒園到哪兒最遠?到哪兒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小結,鼓勵幼兒活動后用不同的工具測量距離。
(反思:交流的過程可以幫助幼兒感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更好地認識周圍環境。)活動延伸在數學區提供東山不同景點的標記,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工具測量、記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