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7
這是春游去哪兒玩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照片、物品、談話,了解自己長大了,發現自身各個方面的變化。
2、在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生長樹”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和喜愛自己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我的成長過程
2、集幼兒現在和以前的照片、物品。
3、畫紙、畫筆、剪刀人手一把、短線、膠水,硬紙殼,各種有顏色的海報掛歷。
活動過程
一、我的成長過程
1、通過觀賞課件、對比講述,使幼兒了解自己小時候和現在的變化。
2、請幼兒談一談:
我們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現在又是什么樣子的?自己學會的本領?
(可以啟發幼兒從外部的變化身高、體重和學習、自理等方面比較。)
3、試用自己小時候的物品,使幼兒發現自己與小時侯的變化,感受自己長大了。這里有一些東西,是誰的呢?請你們來試試,穿一穿,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二、教師小結,引導幼兒感受成長的快樂,激發幼兒制作“生長樹”的熱情。
教師:你們現在長高了、變重了……,更重要的是你們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本領,比如:畫畫、數數、穿衣服,是很棒的哥哥姐姐了,我們今天來做一棵‘生長樹’,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改變和進步。“
三、制作“生長樹”,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裝扮“生長樹”,記錄自己的成長。
1、老師和幼兒一起制作“生長樹”,用紙殼做樹干,撕貼掛歷紙做成樹葉。
2、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裝扮“生長樹”。
如:將自己現在和以前的照片貼在樹上,剪下自己喜歡的圖片和將自己的愿望畫出來裝飾在樹上,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掛在樹上……
四、幼兒欣賞“生長樹”,分享成長的快樂。
教學目標:
⒈了解春游前該做的準備工作,并自己學做一次。
⒉通過春游的準備,提高自理能力和環保意識,鼓勵積極主動地參與春天的有益活動。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春游活動的資料(放風箏、捉蝴蝶、制作標本、賞花、挖野菜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⒈(點擊Flash)學生和老師跟著音樂一起律動。
⒉小朋友們,剛才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⒊溫暖的陽光,芬芳的花香,還有會唱歌的黃鸝鳥,這一切都悄悄地告訴了我們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春天來了!)
二、課文學習
⒈美好的春天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這個時候,你最想干什么啊?(點擊圖片)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可以參照圖片引導學生講述一些春天常見的活動
你能介紹一項你最喜歡的活動嗎?學生自由發言。(放風箏:可展示一些風箏并介紹放風箏的方法經驗;捉蝴蝶:可介紹捉蝴蝶方法;采集標本:可介紹標本的制作方法;賞花:介
紹花名、顏色、形狀……)
⒉原來有那么多有趣的活動可以在春天里進行。你們想一起去玩一玩嗎?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再過幾天,我們學校就要去春游了,大家高興嗎?
三、體驗感悟
⒈春游前該做哪些準備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的準備吧。(點擊Flash)學生觀看。
春游前,這個小朋友準備好了嗎?那怎樣準備才對呢?學生自由發言,講述春游準備中不正確的地方。
⒉現在,請你和同桌先討論,然后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內容可以是以下一些方面:
⑴穿著要方便活動,可穿球鞋,背雙肩包。
⑵攜帶物品不宜過重,要帶上干糧和水。
⑶自選物品可攜帶環保垃圾袋、畫板、標本夾、玩具、跳繩等。
⑷對春游的地點要有所了解,包括位置的'確定、環境特色的了解、歷史故事了解……
(點擊Flash)學生觀看。
⒊春游中的一些物品,不必每人都帶,大家可以商量著帶,春游時共同享用。請小朋友們自由組合,五六人自由組成小組,推選一名組長,請組長分配任務。[
四、課外延伸
⒈我們已經明確了春游要準備的物品,那么,請大家回家做好準備,過兩天我們就能快樂地去春游了!
⒉(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一張“春游新發現”行動卡)春游時,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回家后把你的新發現寫在教科書第15頁上。你可以寫對景物的新發現,也可以寫對動物的新發現,還可以寫事情的新發現。下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小棒、紙片、管子等工具在地圖上沿直線進行測量,測量時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學習合作記錄測量結果,比較不同景點間距離的遠近。
3.產生去春游的愉悅情感。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記錄表,表上的工具和提供的工具一致。(如圖一)
2.每組一張地圖,在幼兒園和六個景點貼上相關標記。(如圖二)
3.長短不同的管子、小棒、紙片,《郊游》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郊游》音樂,引出活動內容
1.幼兒跟著錄音唱歌曲《郊游》。
2.出示東山地圖.指出幼兒園的位置(貼上標記),提問:我們東山是個很美的鄉鎮,你想去哪兒春游呢?
3.根據幼兒回答,貼上有關標記,如雨花勝境、啟園,等等。
二、學習在地圖上測量本幼兒園到各景點的直線距離第一環節,認識測量工具,在分組合作中學習測量方法.并了解記錄方法。
1.教師#親子教育# 導語: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幼兒園到這些景點有多遠呢?
2.教師出示測量工具:小棒、紙片、管子,提出測量要求:以幼兒園為起點,先測量同一條路線。
3.幼兒分組測量。教師了解幼兒合作和利用工具測量的具體情況,同時有目的指導幼兒在測量時注意"首尾相接"。
設計提問:你們用了什么工具?怎么測的?用了幾個?根據幼兒回答,耖師在記錄表內記錄相應的符號。
(反思: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清楚地看到記錄方法。雖然三種工具的長度不同.但是同種工具測量的結果應是相同的。若幼兒有異議,就請幼兒演示,集體驗證,從而強調測量時要注意首尾相接。)第二環節。幼兒自由測量幼兒園到各景點的直線距離.并記錄。
1.教師#親子教育# 導語:我們用剛才的測量方法,再來測測幼兒園到其他各景點的距離,好嗎?測好一條線路要請一位代表把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2.幼兒分組測量并記錄。
(反思:這一環節不僅讓幼兒繼續親身經歷操作測量和記錄的過程.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合作和建構自己的知識。教師重點觀察、指導幼兒測量的方法及記錄情況。)
三、交流測量結果.比比從幼兒園到各景點距離的遠近
1.提問:小朋友都測量好了嗎?我們幼兒園到哪兒最遠?到哪兒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小結,鼓勵幼兒活動后用不同的工具測量距離。
(反思:交流的過程可以幫助幼兒感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更好地認識周圍環境。)活動延伸在數學區提供東山不同景點的標記,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工具測量、記錄。
活動目標
1.知道排隊的好處,理解,認同并能遵守排隊規則。
2.積極參與討論,提出解決排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的方法。
3.體驗遵守排隊規則的快樂。
4.懂得遵守游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遵守規則的好處并能滲透到一日生活中。
活動準備
1.幼兒排隊純有趣的照片一張。
2.“小熊去春游”的情景圖片四幅。
3.排隊規則小圖片五張。
4.排隊的小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我們去春游”的話題。
師:春天到了。看,小朋友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春游去了!春游開心么?為什么?
2.討論“小熊去春游”情境中的問題。
師:熊媽媽帶著小熊也去游樂園春游了。(出示情景圖片)
情景一:小熊過獨木橋。情景二:小熊買票。情景三:小熊玩碰碰車。
師:八只小熊在游樂園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這樣?它們應該怎樣做?
師幼一起回憶小熊春游的三個場景,總結排隊的三個好處。
3.給活動室中需要排隊的地方貼標記。
4.觀看視頻,集體討論解決排隊中出現問題的方法。
5.拓展經驗,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
6.宣布“小熊去春游”故事的結尾。
7.啟動“排排隊,誰最棒”小擂臺比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