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5
這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洲,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時目標:
1.品味修辭手法的妙用,體會這首詩寫景、抒情的特點。
2.體會并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情診斷
1.導入: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領略了林徽因至美的語言。她寫愛,用“人間的四月天”來形容,可謂匠心獨運,極具創造性。人們對愛情、親情、快樂和夢想的所有一切感悟盡在這四月天中。這首詩的魅力和優秀并不僅僅在于意境的優美和內容的純凈,還在于形式的純熟和語言的華美。這首詩可以說是新詩“三美”原則的完美體現。
2.賞析
寫作中,寫景貴在情景交融,分析一下這首詩中的景和情是如何體現的。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教師總結:
全詩以溫馨舒緩的筆調細細地描繪一幅四月天的風景,詩里猶如飄散著一種淡淡花香般末春與初夏之間的韻律,很暖很舒服。
首先是景,四月的時令里,黃昏時分星子悄悄密集,周遭景色里有輕風、有細雨、有百花、還有云煙。細雨花前,風動云煙,花開千樹,梁燕微喃。這般美景本是天成,經作者的刻畫來得更真切,好似馬上就要躍出紙面。
其次是情,靈動與輕盈的風景融入一春的爛漫與幸福。春風一夜花唱響,自由迷戀愛飛翔。有些飄逸,同時也是溫情四溢。字里行間詮釋著愛與希望,點點滴滴閃爍著春的光芒。
【設計意圖】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加深對本文寫法的理解,進而進行知識遷移,培養寫作能力。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提問:這首詩是用哪種人稱來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二人稱,與“你”對話。在呢喃、在絮語中吟唱出作者對“你”的情感。“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句贊頌,引出對“你”的描繪,“笑響點亮了四面風”“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作者將四月天里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圖景:帶著百花的冠冕而來,笑聲點亮四面風,是輕柔的,是溫暖的,是搖曳的,帶來希望。
2.提問:本詩可謂是運用了多重比喻繪“你”的形象,具體說說詩中都把“你”比喻成了什么。
“你”如“四月早天里的云煙”,變化萬千,是或喜或嗔的形象寫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鵝黃”,溫暖嬌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動描繪;“你”還是“愛、暖、希望”,濃烈真摯,是滿載情誼的真情描摹。
3.提問:上節課,我們已經交代了“通感”是本詩修辭上的一大特色,結合上節課的知識,再分析一下“通感”的運用有何作用。
運用通感,傳遞愛意。在林徽因的筆下,愛變成具體可感的事物,它是視覺上“一樹一樹的花開”,它是聽覺上燕子在房梁間的“呢喃”,它還是觸覺上微風吹拂而過的“柔軟”。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表現出愛之深、情之切、意之密。“人間的四月天”是詩人構筑的愛的空間、暖的住所、希望的棲居地。
【設計意圖】品味本詩修辭上的妙處,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生學詩、寫詩奠定基礎,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說說整首詩除了內容純凈和語言優美之外,還有哪些其他藝術特色。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以小組方式呈現探究結果:
示例:
1.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本詩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運用“四面風”“云煙”“星子”“細雨點”等意象來表達詩人對“你”的喜愛之情。
2.動中有靜的描寫方式。例如詩句“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將一幅生動的春風靈舞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此外還有風煙星雨圖、月夜花開圖、雪后新綠圖、花開燕語圖等,都為讀者展現了動中有靜、情景交融的美妙場景。
3.搖曳多姿的修辭手法。“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清新婉麗的意象通過比喻、排比的手法一一呈現,伴以音樂般的明快節奏,朗朗上口,易于吟誦。
4.層層深入的結構形式。從“早天的云煙”“點灑的細雨”“雪化后那片鵝黃”到“初放芽的綠”,詩人的情感通過各種意象層層推進,于末尾發出了“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高呼,把情感推向極致,并與詩的開頭相呼應。
【設計意圖】這首詩堪稱經典之作,初中生在理解上可能有點困難,本階段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感受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品味語言,鼓勵學生發表獨到的見解。
第四階段:檢測小結
一、基礎題
1.從押韻的角度,指出這首詩運用最多的韻腳是什么,都有哪些字是押韻的?這首詩在押韻上有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在寫作中都運用了哪些表示顏色的詞語?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都描寫了哪些聲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語段閱讀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節選)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4.詩中都運用了哪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首詩句式優美,配合著整齊的韻律,讀起來錯落有致,滲透著一種和諧之美,試從詩中找出一個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嘗試以“人間四月天”為主題,寫一首現代詩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測小結答案:
1.示例:“an”韻,如“天”“變”“煙”“軟”“閃”等。本詩韻腳工整,格律和諧,讀來朗朗上口。
2.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鮮妍、鵝黃、綠、白蓮”,讓讀者有溫暖的心理感受,帶給人們一種溫潤的美感。
3.畫面和聲音是交織在一起的,在鵝黃和白蓮之間有人們笑的聲音、風舞動的聲音、雨滴灑落的聲音、花開的聲音、和陽光一起浮動的流水的聲音、樹兒花開的聲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聲音,在潔白溫暖的畫面上,這些聲音喧鬧起來,給人一種歡快、快樂的感覺。
4.“鵝黃”“新鮮初放芽的綠”“柔嫩喜悅”“花開”“燕在梁間呢喃”,表現了詩人四月天里內心的喜悅及對未來的希望。
5.示例:“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以異于尋常的倒裝句式帶來一種新奇的閱讀美感。
6.示例:
四月的夢
四月的月亮偷走我的聲音,
歌聲把我引到窗欞。
垂柳搖曳的身姿,
在睡蓮的縫隙間倒出你的影。
我想輕呼你的名,
魚兒擺擺手,
攪碎一池燦爛的星,
裝點了初夏的夢境。
板書設計:
4.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贊頌
笑聲勾勒畫面
黃昏暈染早春
圓月構筑美滿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愛”
暖色點亮詩情
希望溫暖春天
教學反思: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將內容與形式巧妙結合,將中國詩歌傳統中的音樂感、繪畫感與對韻律的追求和諧地串聯。可以說這是一首能夠反復吟誦、不斷生長出新意的天籟之作。但作為九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對這首詩藝術特色的理解,需要教師有耐心地細致引導。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首詩的主題“愛”,告訴學生全詩從不同角度寫“人間的四月天”,正是為了全面表現愛之深,情之切,意之密。反思整堂課的教學,對于這首詩寫作特色的講解不是很成功,如果在講解之前,教師先出示講解內容,然后讓學生自己找實例作輔助理解,最后再深入理解,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教學目標
1、了解林徽因的家世、留學經歷、人物性格,以及詩歌創作的特征
2、理解詩歌的含義,捕捉詩歌的意象,體悟作者傾注于詩中的感情
3、品味修辭的妙用,感受詩歌的韻律,領略詩歌和悅流暢的音樂美
教學重點
1、才女詩人為表現濃郁的“愛的贊頌”,而選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2、詩歌獨具特質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徐志摩的筆端,林徽因是“高高在上的云雀天鷚[liù],縱橫四海不問今古春秋,散布著稀世的音樂錦繡”;在沈從文眼中,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在費正清的心中:“林徽因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冰心也為她所折服,贊嘆道:“她很美麗,很有才氣。”“皚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她以輕盈柔美的筆調創作詩歌,一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便如霞光萬丈投影于你我心間,帶領讀者走進明媚春日。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感受她筆下明凈澄澈的四月天。
二、講授內容
(一)作者介紹
林徽因(1904—1955年),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原名林徽音。父親林長民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擅長詩文。林徽因16歲時就隨父親游歷歐洲,20歲時她又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她接受東西方文化的熏陶,東方文化賦予她一種植根靈魂的底蘊和文化內核,西方文化拓展她的內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中西文化融合造 就了一個“文化林徽因”。
林徽因在中國文壇上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成就斐然。她的詩玲瓏剔透,情感純真炙熱, 意象錯落有致,表現了詩人真摯、細膩的內心世界和精細、微妙的藝術感受,具有明麗與清新的韻致。她的散文,恰如詩人卞之琳所說,是“并非形上的詩,不外露的詩”,也體現了作者學識淵博、思想敏捷、熱情洋溢的個性特點。代表作有《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在中國古代建筑領域里也做出卓越貢獻,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開拓者。被喻為“中國第一才女”的林徽因,標志著一個時代的顏色,她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浪漫的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甜蜜。
(二)詩歌的創作背景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最初發表于《學文》一卷一期(1934年4 月5日),關于本詩的創作意圖,學界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徐志摩罹難,是為了趕赴林徽因舉辦的演講會,而當林徽因得到徐志摩遇難的消息后,悲痛欲絕得昏倒在地上,還委托丈夫去出事地點撿了一塊飛機殘片,把它掛在臥室的墻上。情深至斯,令人無限嘆惋,因此不少人在讀《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時,堅信這首詩是為徐志摩而作。另一說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其子梁從誡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后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 對我說起過這件事。”
(三)課文解讀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聲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1)審視詩歌標題
“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艷麗、豐碩與富饒,不少人認為詩中的“四月天”是指代徐志摩,大概是對“徐林戀”念念不忘,仍然記得徐志摩《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以及林徽因悼念徐的《別丟掉》中那句“你仍得相信,山谷中流著,有那回音。”故而,人們借用“四月天”來指代兩人未能圓滿的愛戀。
也有不少人認為,“四月天”表達了林徽因對兒子梁從誡的愛,是一位母親書寫對新生兒的生命贊歌,而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意象“新鮮初放芽的綠”的運用,這一片初放芽的嫩綠,將對孩子那種無以言語的疼愛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將溫柔的母愛溢滿了人間。
(2)品味詩歌意蘊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聲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第一節,笑聲勾勒畫面。“點亮”突出了“點”這個動作、“春的光艷”顯示了“春”的燦爛和妖嬈、“云煙”則直接是狀態的描寫,若隱若現渺渺茫茫。“你”的笑聲“點亮”周圍的“風”,隨即筆峰一轉,由“輕靈”的聽覺導向畫面的“光艷”,在通感中,“交舞著變”的是春天的景象。這一組文字,由對人的懷想 引向聲音,又借助聲音引向春光,“交舞著變”構成了一個輕盈、鮮活、靈動的場域。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第二節,黃昏暈染早春。詩人把鏡頭轉向了黃昏,飄渺、空靈、純凈 的“云煙”,讓黃昏不再孤寂凄冷,而變得溫暖微醺。柔軟的“風”、閃爍的“星子”和點灑的“細雨”,這些柔美的意象,給人一種濕潤的感覺、早春的感覺。詩的意象就像一幅畫,在鵝黃的飄揚中暈染了蔚藍的底色,輕柔得仿佛不見。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第三節,圓月構筑美滿。“輕”和“娉婷”兩個詞構成了特殊的意象,“輕”是春風的輕撫;“娉婷”是隨風招搖的舞,描繪你的輕盈和美好。你戴著“鮮妍百花的冠冕”而來,正是人比花俏,花襯人嬌的寫照。“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天真”和“莊嚴”既矛盾又和諧,天真卻不失莊嚴,勾勒出一個鮮活靈動的形象,對立融合之間構成了詩意的張力。與“月圓”承接,又構筑出美好圓滿的意境。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第四節,暖色點亮詩情。四月,在萬物復蘇的天地 間,一切都在躍躍欲試地生長。林徽因筆觸下的四月,是“雪化后”的“鵝黃”,是“初放芽”的“綠”,是夢中期待的“白蓮”。暖色調暈染的畫面與純凈的白蓮相互映襯,又與前面章節所勾勒 的畫面交相輝映,點亮風的笑聲、柔風的舞動、雨滴的點灑、花開的聲音,聲畫結合,熱鬧卻不雜亂,紛繁卻不喧囂,詩情在文字間流轉。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第五節,希望溫暖春天。詩的結尾與開頭相互呼應,抒發了作者對“你”深情而綿長的“愛”。花是靜態的,“一樹一樹”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燕是動態的,低語的“呢喃”更顯示其柔美溫順的特質。動與靜的照映下,“愛”“暖”和“希望”綻放在春天的柔光里。
“你 是人間的四月天”用鵝黃、嫩綠為筆,寫下春日幾多景,滿貯著春意;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用星子、細雨為裳,舞出心中無限情,滿藏著深情;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用花開、呢喃為曲,譜就人間傾心戀,滿盛著眷戀。
(3)解析創作技法
第二人稱,與“你”對話。在呢喃、在絮語中吟唱出作者對“你”的情感。“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句贊頌,引出對“你”的描繪,“笑聲點亮了四面風”“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作者將四月天里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圖景:帶著百花 的冠冕而來,笑聲點亮四面風,是輕柔的,是溫暖的,是搖曳的,帶來希望。
多重比喻,繪“你”形象。“你”如“四月早天里的 云煙”,變化萬千,是或喜或嗔的形態寫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鵝黃”,溫暖嬌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動描繪;“你”是“新鮮初放芽的綠”,青翠欲滴,是生機活力的特質刻畫 ;“你”還是“愛、暖、希望”,濃烈真摯,是滿載情誼的真情描摹。
通感運用,傳遞愛意。在林徽因的筆下,愛變成具體可感的事物,它是視覺上“一樹一樹的花開”,它是聽覺上燕子在房梁間的“呢喃”,它還是觸覺上微風吹拂而過的“柔軟”。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表現出愛之深、情之切、意之密。“人間的四月天”是詩人構筑的愛的空間、暖的住所、希望的棲居地。
捕捉意象,動靜結合。本詩意象瑰麗多姿:“四月天”“云煙”“鮮妍百花”“白蓮”“燕”,意象與意象的串聯,編織成暖春圖。朦朧的“云煙”、“吹著”的“風”、“閃”動的“星子”、“灑在花前”的“細雨點”,呈現出一種輕柔飄逸的動態之美;“夜夜的月圓”、“期待中”的“白蓮”,又是一種靜謐寧和的靜態之美。動靜結合之中,抒發了愛的真諦。
(四)課堂討論
作為新月詩派的重要人物,林徽因以其輕靈溫婉的筆觸留下不少經典詩作,而新月詩派中另一位詩人——卞之琳,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經典篇章。請同學們品讀卞之琳《斷章》,比較這兩位詩人各自的詩歌特點。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寫作背景。
2、朗讀詩歌,積累生字生詞,把握朗讀節奏。
3、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感情。
4、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
學習重點:目標2、3
學習難點:目標4
學習流程:
一、自主學習:
自學指導(一)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2、背景資料
這首詩發表于1934年4月的《學文》1卷1期上,關于這首詩有兩種說法:一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以表達心中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的出生帶來的喜悅。梁從誡先生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后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起過這件事。”對于這首詩的創作意圖,梁先生說得很客觀。故這首詩有可能是一首情詩,是為已在天國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個母親,有著對孩子強烈的母愛,為孩子寫一首這樣輕快靈動的詩也是絕對可能的。
自學指導(二)
1、朗讀課文,積累生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娉婷( ) 鮮妍( ) 冠冕( ) 呢喃( )
(2)解釋下面的詞語。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態美。
鮮妍:鮮艷。
呢喃:本課形容燕子的叫聲。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朗讀課文:
1. 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1)停頓要得當;(2)朗讀的節奏要緩急適當;(3)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4)注意重讀的詞語;(5)讀準字音,讀出情感。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贊頌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整體感知:
1、 詩中的“你”指代哪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2、詩歌運用了哪些意象描繪意境?
3、詩中有哪些表示顏色的詞,帶給你怎樣的閱讀感受?
二、合作探究。
1、 副標題“一句愛的贊頌”有什么作用?
2.這首詩給人的感覺很美,你認為它美在哪里?
3.詩人為我們呈現出了什么樣的人間四月天圖景?結合詩句分析。
4.詩歌為什么運用第二人稱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三、展示質疑。
學生展示以上內容,發現疑難,討論解決,老師點撥。
四、 總結提升:
1、再讀詩歌,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和技巧。
2、 歸納本文的主旨:
五、當堂反饋: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1)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幅輕líng( )的翅膀,擺脫這沉重肉體的束縛,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2)被雨洗滌過的花兒,更顯得鮮yán( )明媚、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3)荷花們都沉醉在月色當中,娉( )婷地站立著,悠悠地吐著香氣,那優美的姿態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令我如癡如醉。
(4)當你知道帝王蛾是怎樣沖破命運的苛刻設定,艱難地走出恒久的死寂,從而擁有飛翔的快樂時,你就一定會覺得那一頂“帝王”的冠冕( )真的是非它莫屬。
(5)燕語呢喃( ),蝴蝶翩躚,風箏高飛,濃濃春意彌漫在潔白的云朵間。
2.填空。
(1)《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作者是( ),是我國當代著名的( )、( )、( ),新月派詩人之一。
(2)《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的“你”指代“( )”“( )”
“( )”“( )”“一樹一樹的花開”“燕呢喃”
“( )”,突出了“你”嬌柔、( )、靜雅的特點。
(3)在這首詩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鮮妍、鵝黃、綠、白,這些詞語給人一種( )、( )的感覺。
3.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寫兩個句子,使整個語段構成排比句。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親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盞溫柔的燈光,遠遠的為我亮著,輕喚我遲疑的腳步;【示例】倘若我是自怨自艾的蹩腳演員,母親必是那冷清舞臺下一陣熱烈的掌聲,久久的為我響著,撫慰我自卑的心靈;倘若我是
, 母親必是 ,
, 。……
3、 林徽因是“新月派”詩人,請你課外搜集其他新月派詩人的詩歌誦讀,并說說“新月派”詩歌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參考閱讀: 徐志摩《再別康橋》,卞之琳《半島》等。“新月派”詩歌提倡新格律詩,主張“三美”:即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辭藻)、建筑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中考鏈接:
課外拓展題:
一、詩人紀伯倫曾經說過:“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麗的呼喚就是媽媽。”是呀,母親如花,裝點著我們的生命;母愛如陽光,讓我 們的世界倍增溫暖。班級為此開展了以“感受母愛”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踴躍參加吧!
(1)在開展此次活動前,班上做了一次調查,仔細閱讀表 格,談談你的發現。
問題 愿意陪媽媽一起逛街 一天見不到媽媽會想她 媽媽累的時候會為她揉揉肩、捏捏腿 媽媽批評時會頂嘴 當媽媽沒準備你需要的東西時會發脾氣
我的發現:
(2)為了贊美深深的母愛,有同學擬了一副對聯。請你根據上聯寫出下聯。
上聯:兩鬢白發嘗盡人間疾苦
下聯:
(3)老師要求每位同學搜集一篇反映母愛的散文,并編輯成書。請你給本書擬定一個書名并闡釋理由。
例如:
書名:《母親的心》
理由:俗話說“言由心生”,母親對子女的點滴關愛,無論是語言還是行動,都是母親內心對孩子愛的表現,用“母親的心”做書名概括性更強。
答案: 書名:
理由: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理解詩歌的內涵
2、能力目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及詩歌寫作技巧和詩歌寫 作方法
3、情感目標: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跡的講解和掌握
三、教學難點:詩歌運用了哪些意象和寫作手法?
四、教學準備: 林徽因的資料介紹、幻燈片、視頻
五、教學方法:“定向——自讀——答疑——小結”四步
六、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案設計安排表
時間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案設計說明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1、大家知道我國有一位非常著
名的女建筑家是誰嗎?是徐志摩先生真正愛了一輩子的人,金岳霖為了她可是終身未娶!
2、播放一段視頻《人間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根據課外知識,回答問題 1、活躍氣氛
2、帶入課堂教學內容
二、人物介紹 1、傳奇女子林徽因的生平簡介
2、徐志摩及其人生的簡介
3、梁思成的簡介
4、陸小曼的簡介
5、金岳霖的簡介
注意做筆記 1、拓寬教學知識
2、利于詩歌的講解
時間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說明
第
二
課
時
一、進入詩歌的學習 1、播放幻燈片,教師朗誦詩歌
2、學生齊讀詩歌
3、用超鏈接播放詩歌朗誦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學生齊讀 1、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
2、了解詩歌的內容
二、賞析詩歌 1、簡介詩歌的寫作背景
2、講解詩歌的內容和主題
3、分析詩歌所運用的意象和蘊含
4、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和技巧
1、做筆記
2自由回答問題
(1)詩歌所表達的內涵和主題
(2)詩歌運用的哪些意象,有什么韻味感
(3)這首詩歌用了什么手法
(4)詩歌寫作有什么技巧 1、這首詩歌所寫所表達的意思
2、詩歌賞析的方法和步驟以及技巧
三、小結詩歌 1、小結《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2、小結寫作詩歌的寫作方法 1、加深記憶,復習所學習的內容
四、附帶講解徐志摩的《偶然》 1、寫作背景
2、詩歌表達的內涵和主題 拓寬知識
五、作業 1、背誦《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2、寫一首詩歌
復習寫作技巧和方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