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0
這是動物笑談的教學價值,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與動物相處的趣事。
能力目標:學習第一人稱敘事手法,體會襯托手法的作用。
情感目標:愛護動物,學會和動物和諧相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對于動物來說,人類就是它們的“神”。人類的周圍,生存著一百多萬種形貌千差萬別,本性良莠各異的動物,它們既是人類征服、驅遣、利用的對象,同時又是這個世界生態鏈環上的重要角色。億萬年來,這些動物從野生到與人類和睦相處,生活在人類周圍,為人類所支配,為人類所熏陶,于是,它們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作家以審美的眼光看待動物,通過不斷的藝術再現,在他們的妙筆下,動物已成為社會和時代的一個特 殊的側影,成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體現者。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動物笑談》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動物的行為時,常常會發生一些妙事,不過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動物,而是觀察者自己。
2.課文寫了黃冠大鸚鵡“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給你印象最深?
第一件:在艾頓堡車站,“我”對前來尋找我的鸚鵡可可大聲喊叫;第二件:鸚鵡可可把父親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來;第三件:鸚鵡可可把母親的.毛線纏繞在樹上。
示例:喜歡第三件趣事,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聰明,淘氣,像個淘氣頑皮的小孩,惹人喜愛。
3.作者和動物們建立了非常親密的關系。這種親密關系是如何建立的?試結合課文做具體說明。
示例:小鴨出殼后,我學著母水鴨的叫聲,不停地喚著它們。這些小鴨子就一點也不怕我,它們信任地望著我,擠成一堆,聽任我用叫聲把它們帶走。我帶著那群小鴨子在我們園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著,和小鴨們打成一片,成為小鴨們的朋友。
目標導學二:自由朗讀,品味語言
1.本文的語言幽默風趣。而對“我”心理活動的描寫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這樣的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示例一: 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發現村里的大街上已經擠滿了人,他們驚愕的神情與那堆觀光客在欄桿上的表情一樣。如果這時我把衣服脫掉,再向他們解說一番,相信他們會明白原委;但是這樣做那些鳥就會認得我了,失了我化裝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搖了搖尾巴,然后很快地從閣樓的天窗消失。
分析:這處心理描寫交代了“我”不向他們解說一番的遠原因,從這里我們看到作者以動物研究為趣,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
示例二:“老天!這不是可可嗎?它的翅膀穩定地動著,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長途飛行?”“我怎么辦?該不該喊它一聲呢?”
分析:表現出作者與大鸚鵡朋友式的相處時對鸚鵡的關心。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辭,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1)果然,這一次這些小鴨子一點也不怕我,它們信任地望著我,擠成一堆,聽任我用叫聲把它們帶走。
賞析:使用擬人的修辭,賦予小鴨子以人的靈性,寫出了它們可愛的情狀。
(2)1. 瀏覽課文,從作者身上,我們學到了哪些與動物相相處的方式?
示例一:親近動物,才能取得動物的信任;示例二:了解動物的習性,才能和動物和諧相處;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動物,你會發現動物的美。
2.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類“高貴的身段”與動物打成一片,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科學態度?
作者熱愛自己的事業并對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獻身精神,專注于科學研究。
【教學備注】
‖教學提示‖
把握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找中心句是最好的方法。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至于第二問,學生可以見仁見智,答案不求統一。
‖學法指導‖
本文心理活動描寫較多,從文中任找幾處,適當分析即可。
‖學法指導‖賞析修辭句的答題格式為:運用……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提示‖
第一人稱敘述的長處是有真實感,親切自然。短處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廣闊的現 實生活,很難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教學提示‖
文中體現作者專注于科學研究的語句很多,教師可引導學生把這些語句找出來,然后 加以概括。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2.欣賞精彩語段,體會語言的活潑幽默。
3.感受勞倫茲專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對動物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是一場美麗的遇見。一個民歌手,在豐茂的水草間遇見關關和鳴的雎鳩,于是有了詩;李白遇見酒,三分釀成月光,七分釀成才氣;勞倫茲遇見了可愛的鳥獸蟲魚,于是就有了《索羅門王的指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個精彩片段——《動物笑談》。
(板書:動物笑談)
心中有目標,學習勁頭會更高,大聲齊讀:(出示學習目標)
二、默讀尋笑點
1.積累字詞。(出示字詞讀音)
2.“動物笑談”的意思是談論和動物有關的趣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簡要概括作者圍繞“笑”寫了哪四件趣事?
明確:
①“我”為了做有關水鴨子的實驗,學母鴨又蹲又爬又叫。②為了喚回鸚鵡,我在火車站模仿鸚鵡鳴叫。
③鸚鵡可可把父親的衣服釦子全咬下來,并排列整齊。
④鸚鵡把母親的毛線繞在樹上。
老師加大一點難度,你能用三個字概括嗎?
明確:學母鴨—仿鸚鵡—咬釦子—繞毛線
3.在課文描寫的兩種動物中,你覺得誰更有趣?朗讀:用“? ”畫出動物讓你發笑的句子,并用“我喜歡 ? ,你看它? 。”的句式做介紹。(出示課件)
三、知人知面知心
僅僅是動物可笑嗎?(人物)
小組討論:用 “(? )”畫出描寫勞倫茲的句子,進行圈點批畫。說一說,你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勞倫茲是一個的人,請看 。
課件出示:圈點批畫示范
學生分析并朗讀。
教師:勞倫茲為了照看動物們所花的精力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不過,他認為自己從它們身上學到的東西也“大大超出了預期”。
學生介紹:勞倫茲對雁鵝所做的最重要的研究,就奠基于他“在多瑙河畔的淺草洼里,與一羣雁鵝朝夕相處的那段日子”。他說:“我常常光著身子,跟它們瘋在一塊,我們一起在草堆里爬來爬去,或是在水里游泳戲水。”或許正是在這樣的游戲中,勞倫茲對雁鵝行為和“社會生活”的研究才博得了世界性的聲譽。(課件出示)
四、笑后談啟示
1.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提問:從作者身上,我們學到了哪些與動物相處的方式?
2.對讀者而言,是一個仁慈的人和動物的交往打動人心,是動物對人全身心的依賴和信任讓人感動。你和動物之間有哪些趣事?請你下來吧!
要求:
①語言幽默;
②運用修辭;
③60字左右;
④突出動物的某一特點,比如:呆萌、聰明、忠誠、可愛、貪吃。
五、總結
生命果然是一場美麗的遇見。勞倫茲遇見了鳥獸蟲魚,便有了優美而生動的筆觸、細膩又傳神的描寫;我們今天一起遇見了勞倫茲那詩人的情懷、科學家的嚴謹、孩子般的心腸,于是在品味幽默、趣味的同時,還收獲了一份對動物、自然的摯愛,對生命的尊重。相信今天我們這場與《動物笑談》的遇見,是為了以后大家與動物、與自然更和諧的遇見!
教學目標:
《動物笑談》教學設計
1.默讀,勾畫關鍵語句,概括中心思想。
2.體會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尊重。
智慧課堂使用功能:搶答、隨機、拍照、分享
閱讀篇目:
課本篇目:《動物笑談》,叢書篇目:《動物的麻煩》,備選:教師用書中的作者與動物的溫情故事,蘇軾的小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代以色列有位國王叫所羅門,相傳他有一枚神奇的指環,戴上它,就能聽懂所有動物的語言。大家羨慕嗎?今天,我們學習《動物笑談》,作者康拉德·勞倫茲也和動物們產生了親密的關系,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PPT出示作者及動物的圖片。
請你支招:課文很長,有3034字。長文該怎么讀呢?前面讀了后面忘怎么辦?
二、畫“笑談”,理內容。
1.什么是關鍵語句?
預測:中心句、過渡句、富有情感的語句、喜歡的語句、生動的語句、揭示主旨的語句……
2.思考:《動物笑談》主要講述了作者和哪些動物之間的哪些有趣好玩的故事?
明確:兩種動物——小水鴨、大黃冠鸚鵡可可。四件事:“我”學母鴨喚小鴨;“我”學怪聲喚可可;可可咬扣分類別;毛線纏樹好把戲。
三、找“麻煩”,體真情。
默讀叢書第五冊47頁《動物的麻煩》。
1.找“麻煩”
這部分內容是《所羅門王的指環》的第一章。作者一開始就寫道:“為什么我要先講動物給生活帶來的麻煩呢?因為從一個人對這些麻煩事的忍耐程度,就能看出他對動物的喜愛程度。”我們是不是特別好奇,是怎樣的“麻煩”在考驗作者的“忍耐”呢?文章4087字,請大家默讀文章,找出動物們帶來的“麻煩”。寫到的動物很多,說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個“麻煩”就可以了。
麻煩:寵物鼠在禮帽里做窩,鳳頭鸚鵡啄掉扣子,鳴禽污染家具和窗簾,灰雁到花壇里啄食,灰雁進入室內在地毯上排泄,“籠子逆向使用原則”,僧帽猴搞大事情(用床頭燈砸魚缸導致短路、用鑰匙弄開書櫥撕書扔到浴缸里),馬丁為了追求馬丁娜闖進室內撞到燈上損失飛羽,寒鴉做窩堵住煙囪……
生默讀,勾畫,概括,交流。
2.體真情
從諸多“麻煩”和眾多“笑談”中,你認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概括中心思想)
對生命的熱愛、尊重、平等意識、對科學的專注、奉獻、嚴謹……
四、補材料,談感受
出示豐子愷的畫,配蘇軾的詩:“勾簾歸乳燕,穴牖出癡蠅,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分享教師用書的資料。
談感受: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專注去做喜歡的事……
知識與技能
學習作者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來表現場景的方法,品味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過程與方法
瀏覽課文,了解故事內容,體會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專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熱愛動物的品質。
重點
體會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
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來表現場景的方法,品味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自讀法、合作交流法。
學生
1.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勞倫茲及《所羅門王的指環》
2.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老師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你喜歡小動物嗎?其實動物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樂趣,今天,讓我們走近《動物笑談》去感受一下作者與動物之間發生的趣事。
康拉德勞倫茲(1903—1989),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1973年由于對動物行為學研究方面開拓性的成就而獲諾貝爾獎,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在動物行為方面的通俗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攻擊的秘密》《雁語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我們身邊的鴨、鵝、狗、鳥、魚的生活全都鮮活地呈現眼前,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趣味,同時也對動物的友情世界及相類似的人類行為本身,產生更深一層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從而體味生命的真諦。
1.解題:“動物笑談”,意思是談論和動物有關的趣事、笑話。
2.通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講述了我與小鳧和我和黃冠大鸚鵡的趣事,既有作者與它們相處的荒誕經歷,又有小鳧的可愛和大鸚鵡的“惡作劇”。
3.梳理課文結構,并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1):總寫。研究動物行為,常發生一些趣事。
第二部分(2-9):分寫“我”進行小鳧實驗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分寫“我”和可可的趣事。
1.文中運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來增強文章的喜劇效果。再讀課文,請畫出你喜歡的句子進行賞析。
學生自主閱讀,并作圈點批注,教師點撥指導,組織交流。
(1)等我一旦站起來試著帶它們走,它們就不動了……因此,為了要它們跟著我,我不得不蹲著走,這自然頗不舒服。
作者專注于動物行為研究,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類“高貴身段”,與動物們打成一片。
(2)要是這時我不繼續叫喚,它們就要尖聲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聲,它們就以為我死了,或者以為我不再愛它們了。
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來寫小鳧,以人的心理來揣測小鳧的行為,充滿了人情味,可見他是多么喜愛這些小動物。
(3)那個星期天,當我帶著那群小鴨子在我們園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著,而心中正為它們的服從而暗自得意的時候,猛一抬頭,卻看見園子的欄桿邊排著一排人,他們全都臉色煞白。
“我”的怪誕行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與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強烈的反差,令人讀來忍俊不禁。
(4)我連忙趕去,只見這位老先生彎著身子,蹣跚地走過來,兩手緊緊地抓住褲腰。
“彎”“蹣跚”“抓”等詞語,寫出了父親對“可可”的惡作劇的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狀。
(5)它總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線頭,很快地飛到空中,把一整團線都打開來,就像一個紙風箏拖著一條極長的尾巴。
“咬住”“飛”“打開”等詞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可可”叼著毛線飛的情景。
2.本文讀來令人忍俊不禁,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動物笑談”就是談論與動物有關的趣事。本文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源于作者詼諧風趣的語言。作者專注于動物行為研究,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類“高貴身段”,與動物們打成一片。比如寫“我”進行小鳧實驗時,先寫“在我們園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著,而心中正為它們的服從而暗自得意”,滑稽的動作和得意的心理與“園子的欄桿邊排著一排人,他們全都臉色煞白”的神態描寫形成強烈的反差,喜劇效果十分明顯,之后進一步解釋了人們詫異的原因——只能看見“我”的怪誕行為,而小鳧掩藏在草叢中不為人所見。而可可惡作劇更令人捧腹,作者先寫老父親的生氣,后寫“犯罪現場”,語言風趣還帶有調侃的味道,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另外,課文傳神的細節描寫形象生動,使人仿佛身臨其境,也增強了文章的喜劇色彩。
3.課外通讀《所羅門王的指環》。
第一部分(1):總寫。研究動物行為,常發生一些趣事。
第二部分(2-9):分寫“我”進行小鳧實驗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分寫“我”和可可的趣事。
作者為了研究動物行為、 “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類“高貴身段”,與動物們打成一片。本文通過講述“我”與小鳧、可可的趣事,表現了作者對動物發自內心的熱愛、對自己事業的熱愛,還讓讀者感受了他嚴謹的科研態度。
1.語言生動,詼諧有趣。
本文不像一般的科普文那樣平實枯燥,而是語言生動,詼諧有趣。文中既有水鴨子怎樣辨別母親的科學知識,又有作者親自扮演水鴨子的媽媽體會到的辛苦。當水鴨子的媽媽必須時刻不停地叫喚,否則,“好像只要我不出聲,它們就以為我死了,或者以為我不再愛它們了”,勞倫茲這樣調侃。
2.運用修辭,形象生動。
“又一次我讓農場里的一只胖大白鴨代孵,那些小家伙卻高高興興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們真正的母親似的”,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鳧跟在大白鴨后面高興的樣子,情態可掬;“我四周的人一個個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生了根似的”運用比喻,寫出了人們對“我”的行為怪誕的驚異之情;“他在脖子上掛個鈴鐺,嘴里發出哞哞的叫聲,小牛就以為他是母牛”,引用布什的詩句,佐證了勞倫茲關于水鴨子靠聲音來辨認母親的結論。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語言自然、親切,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動物笑談
趣事(總寫)“我”進行小鳧實驗的趣事研究行為:怪誕不經“我”和可可的趣事研究對象:聰明調皮幽默風趣描寫傳神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作者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來寫人與動物之間的趣事,寫動物的可愛,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很適合七年級學生閱讀,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對細節描寫、語言特點的分析很到位,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