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0
這是小站教學設計,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要求
小學五年級課文《小站》的教案
1.教育學生學習小站工作人員安心在偏僻地區工作,給旅客帶來溫暖,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的精神。
2.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材,按方位順序有重點地敘述的寫作方法。
3.學會用競賽,一塵不染寫句子。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運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小站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給旅客帶來溫暖的精神。
2.培養按方位順序有重點地組織材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 是通過看圖、學文,理解小站工作人員熱愛本職工作,處處為旅客著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從文中的句子、畫面上體會出小站工作人員的一片愛心。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結合圖畫說說本文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1.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站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培養學生按方位順序觀察、記敘事物的寫作方法。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
1.鞏固生字、新詞。
2.復習所學的知識,用按方位順序記敘事物的寫法寫一篇短文。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
1.齊讀課題,指名回答: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
2.這是一篇看圖學文,這類文章我們怎么學習?(讓學生明白,既要學會觀察圖畫,又要讀懂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示范讀課文,學生勾劃生字、新詞,思考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學生互相說一說寫的`內容?
3.指名回答: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自學生字:
①拼讀生字。
②說一說這些字哪些地方容易寫錯?你是怎樣記這些字的?
2.學習新詞:
①讀課后詞。
②討論詞意、字義。
柵讀zh4,左右結構,注意右半部分的筆畫,意思是用鐵條或木條做成的類似籬笆而較堅固的東西。
競讀j@ng,上下結構,部首是立,注意下部分兄的口內不要多寫一,意思是競爭、競賽。
嘯讀xi4o,左右結構,注意右半部分共8畫,意思是高而長的聲音。
疾馳:(車輛等)快速行駛。
競賽:互相比賽,爭取優勝。
紅榜:光榮榜。
一塵不染:指環境非常清潔。
③練習:通過讀、背誦、練習,掌握這些字和詞。
3.鞏固:
①聽寫生字、新詞。
②提問字、詞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
通過自讀或小組讀,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知識目標:
《小站》教案
學會本課6個生字詞及14個新詞
能力目標:
學習課文按方位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練習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介紹自己的房間(或其它地方)
背誦第4、5自然段。
情感目標:
了解小站工作人員安心在偏僻的山區工作,給旅客帶來溫暖,體會他們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的精神。
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按方位順序有條理記敘和圍繞著一個特點具體描述的方法,把作文寫得有條理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
本課作者袁鷹,生于1924年,是我國當代作家,詩人。
(二)導入
同學們,我們坐火車到外地走親訪友,或者旅游,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車站。坐落在我們北京的西客站,規模宏大雄偉壯觀,是我們北京人的驕傲。今天,老師向你們介紹一個地處邊遠山區無人注意的小小火車站。
(三)自學生字
柵,讀音zhà,音序Z,部首“木”,再查5畫,組詞柵欄,詞義:用竹、木、鐵條等做成的阻攔物。
榜,讀音bǎng,音序B,部首“木”,再查10畫,組詞紅榜,詞義:張貼出來的文告和名單。
標,讀音biāo,音序B,部首“木”,再查5畫,組詞標明,詞義: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籮,讀音luó,音序L,部首“竹”,再查8畫,組詞籮筐,詞義:用竹子編的底方上圓的器具。
坳,讀音ào,音序A,部首“土”,再查5畫,組詞山坳,詞義:山間平地。
禿,讀音tū,音序T,部首“禾、幾”,再查2、5畫,組詞光禿禿,詞義:沒有樹林。
(四)詞語搭配
紅瓦灰墻的小屋淡藍色的木柵欄逼人而來的山巖
小小的噴水池精心設計的噴水池小小的假山
尺把高的小樹一塵不染的小寶塔寧靜的小站
緩緩地離開光禿禿的'石頭山秀麗的景色
活潑的噴泉燦爛的杏花溫暖的春意
(五)量詞
一個小站一間小屋一根木柵欄三個人影一張紅榜
一塊小黑板一張宣傳畫兩個農民兩位工作人員一個噴水池
一座假山一棵小樹一株杏樹一群蜜蜂一長聲哨子
一聲長嘯一股噴泉一樹杏花
(六)讀課文
①想想每段的主要內容
②試著給課文分成兩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6)在這個北方山區常見的小站中,工作人員對小站進行了精心布置,它設備簡單,卻運行自如。
第二段:(7-8)小站給旅客帶來了溫暖的春意。
(七)分析課文
1、通過初讀課文,這個火車站給你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特別小,不起眼)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一小段,圍繞小站的“小”把第一段分為三層:
a鐵路上有一個很小的火車站(1-2)
b這個小站布置得精巧(3-5)
c小站設備很簡單(6)
3、講讀第一層
a指名讀。思考“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小站很小”?(只有……才……甚至,一間小屋,幾根木柵欄,三五個人影,也許,或者,立即消失)
b指名有語氣地讀
c“依然”是什么意思,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使我們知道這個小站周圍都是山巖,巨石,這是一個地處偏僻的不起眼的小站。)
過渡:這個地處偏僻的小站,工作人員是如何布置,裝飾它的呢?
4、講讀第二層
a默讀第二層,畫出小站有哪些布置?
b小組討論:從這些布置中你體會到什么?
(紅榜):開展安全競賽,樹立安全意識,表揚安全先進,并已取得成績,注意交通安全,表明這個小站是個安全警鐘長鳴、旅客至上的小站。小站雖不起眼,工作卻熱氣騰騰,展示了工作人員高度的責任感。
(黑板)不忘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旅客耳目一新,精神振奮;讓過往旅客了解國家大事,天下大事。
(衛生宣傳畫):注意小站衛生,愛護環境,是精神文明之畫。
小結:小站上旅客不多,工作人員很少,但是工作人員還是千方百計地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為旅客服務。
(噴水池):問:有哪些景物?你認為噴水池的哪兒設計最精心?為什么顯然是精心設計的?
很美:山樹水塔
協調,
自由讀,體會池的精巧
小結:小小的噴水池與小站形成了和諧統一的美,精巧別致的美,這也正是工作人員精巧設計,獨具匠心之處。
(杏花):粉紅色的小花使小站充滿了艷麗的色彩,嗡嗡起舞的蜜蜂使寧靜的小站充滿了生機,有花有香,有聲有色,靜中有動。
此時的小站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精巧,寧靜,美麗,整潔)
小結:站這樣小,人這樣少,但環境卻這樣美,可見小站工作人員為給旅客創造一個舒適優美的環境,對小站進行了精心設計,(板書:精心設計)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再讀第一段第二層
思考:月臺布置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按方位順序:正面,中間,兩頭)
投影,填空:先寫___,再寫___,最后寫___,作者就是這樣按方位順序把小站交待得很清楚。
5、講讀第三層
自由讀:了解到什么?
(小站設備簡單,卻運行自如)
過渡: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精巧,秀美的小站,小站周圍又是怎樣的景色呢?
6、講讀二段
(1)自由讀思考:小站內外景色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小站的精巧,秀美與周圍的荒涼形成了對比。
小站生機勃勃,精美的景象是小站工作人員付出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這里滲透著工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2)通過小站這精巧的布置,你體會到什么?
(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7、講讀第三段
你怎么理解“這噴泉,這杏花,給旅客們帶來了溫暖的春意”這句話?
a什么叫春意?(春天的氣象)
b“帶來了溫暖的春意”至少有哪兩層意思?
小結:給旅客們帶來溫暖的春天的氣象的不止是那秀美的景色,更是工作人員熱愛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熾熱情感。
(八)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參觀了一個偏僻的山區小站。小站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果你在小站停留片刻,你想說些什么?(雖然很小,設施很簡單,但布置得卻是那么精美,使我們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員熱愛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九)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書
3、按方位順序觀察自己住的房間(或教室)
一.教學目的:《小站》教學設計范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認識小站的特點,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教育學生學習小站工作人員為旅客服務的高度責任心.
3.學習課文按方位順序,圍繞中心選材,抓住事物特點,突出中心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細致觀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四.教具準備:
掛圖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指導看圖.
1.這幅圖上畫了些什么?
2.你能看出這個小站很小嗎?
3.從圖上你能看出小站有哪些布置?
二.圖文對照,初讀課文.
1.根據作者的觀察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講小站很小.
第二段:(2-5)講小站設備簡陋,站上工作人員驚心布置.
第三段:(6)講小站給旅客帶來了春意.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講讀課文第一段,思考討論.
小站-----小{停車稀設備簡.人員少.地點僻}
第二課時
一.講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思考討論.
(1)課文著重從幾個方面來介紹小站?
(2).小屋.月臺.設備又寫了些什么?
.3.噴泉和杏花對一個小站可有可無,作者為什么重點寫?這怎能體現工作人員對旅客的深情?
4.這一段,作者的觀察點在哪里?觀察順序是什么?
5.默讀,加深理解.
二.講讀第三段
1.指名朗讀.
2.思考討論.
(1).小站在北方山區什么樣的.環境里?
(2)作者把冷落.單調的環境與什么進行對比度?突出什么?
3.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三.總結全文.
1.作者寫小站的小,目的是什么?
2.作者怎樣安排材料?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范圍小_____(停車稀設備簡.人員少.地點僻)
布置精______(紅榜.小黑板.宣傳畫.噴水池.假山.寶塔.杏花.蜜蜂.哨子)
一. 對目前教學設計理論的分析
1. 教學設計理論的發展歷程
前面已經提及教學設計本身就有一個演變過程,這里就來探討一下范式的演變。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希夫曼教授于1986年撰文指出,人們對教學設計的領域有五種見解:即媒體觀、初期的系統觀、狹義系統觀、標準系統觀和教學系統設計觀。縱觀教學技術史,這些觀點反映了教學設計從簡單到復雜,從片面到完整,從有序到整合的發展,頗有代表性。
持媒體觀或初期系統觀的人認為教學設計工作僅僅是媒體制作,是在學科教師確定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之后的視聽資料配套研制工作。在我國大多數學校中,電教工作的地位基本就是這樣的。
有些人把教學設計看作一個簡單的過程,即:確定課程目的、分析教學內容、闡明學習目標、開發評價策略、選擇媒體和制作媒體,這種見解是狹義系統觀。在這些人看來,按這一模式設計教學,加強了媒體與教學過程的有機聯系,而且有利于推廣,可在短期內使廣大學科教師學會教學設計。然而,這種觀點與作法的局限是對需要分析和形成性評價兩方面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開展需要分析,對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差距,對教育目的與社會需求是否吻合勞動人民不了解,容易導致教學設計工作者的盲目性;由于缺乏需要分析,形成性評價也沒有評價基準。隨著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的深入,需要分析與形成性評價成了教學設計程序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形成了一種標準系統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教學設計應是這樣的過程,即:首先,進行需要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與開發教學,包括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策略設計,媒體制作等;然后,對設計與開發成果進行形成性評價,根據試用效果進行必要的修改;最后,對教學設計成果的實際使用情況作出總結性評價。這是目前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學習最多的教學設計類型。
由于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型說明的是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工作步驟,容易使人誤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個有序的,線性的過程。其實,要真正認識教學設計,應采用教學系統設計的觀點。
教學系統設計的觀點認為,需要系統分析至關重要。它要求教學設計者運用科學調查方法去收集和分析數據,了解差距及其原因,強調“對癥下藥”。針對教與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重視各種教育理論與研究成果的應用,包括不同的學習理論和關于人的知識和能力的本質的學說等。這也正是我們要整體把握的教學設計過程的環節的精髓所在。
教學系統設計觀認識到,再完美的教學設計成果若得不到推廣使用,其前期投入都是徒勞的。故在教學設計的同時,要考慮推行的研究,即如何使設計成果得到認可和采用。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運用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社會學和媒體制作技能等,這些知識與技能不太可能由一個人所全部掌握,因此教學設計者需要協調包括學科教師、媒體專家、客戶和試用學生等在內的各類人員的工作關系,做好咨詢工作。顯然,離開了科學的管理,整個教學設計項目難以運作。有效的管理是使教學設計工作的各方面相互配合,產生整體效應的關鍵。而教學設計者正是發揮這種關鍵作用的“工程師”。
綜上所述,教學系統設計觀要求教學設計者統攬全局,從教育改革的整體目標出發,對環境、資源、文化、改革意識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高屋建瓴,設計出最優化的教學成果。教學系統設計觀已認識到,即使在教育機構中,教學設計也不是解決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唯一手段,應通過系統分析來確定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2.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的分析
建構主義是由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哲學理念,在此基礎之上的學習理論與以往的行為主義的理論模式有很大的差別,它采取非客觀主義的哲學立場。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都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學生要主動建構客觀事物及其關系的表征,但這種建構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而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信息進行主動加工而建構成的。這種學習更加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情景性、協作性。建構主義提倡一種更加開放的學習。對每個個體來說,這種開放的學習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結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
建構主義對教師與學生的作用有了重新的定位: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過學習者的主動建構才能變成自身的知識。它要求學生:(1)、在學習過程中用探索法、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2)、在意義建構過程中要求學生去收集并分析有關的大量信息和資料;(3)、需要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并對這種聯系加以認真思考。
教師從以教授知識為主變為以指導、輔導學生的學習為主,由舞臺上的主角變成幕后導演,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這種幫助、指導作用體現在:(1)、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2)、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3)、為了使意義建構更加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并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是以問題(或項目、案例)為核心,建立學習“定向點”,然后圍繞這個“定向點”,通過設計“學習情景”、“學習資源”、“學習策略”、“認知工具”、“管理和幫助”而展開,它們共同服務于由教學目標、學習者、學習內容而決定的學習任務(問題、案例、項目)這一核心。結束部分的教學評價也是設計過程的重要環節,它是修改的基礎,是教學設計成果趨向完善的調控環節。
教學是促進學習者朝著目標所規定的方向產生變化的過程,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學習同樣要遵循這一基本原則。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即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分析教學目標首先要考慮學習者這一主體。教學目標不是設計者或教學者施加給學習過程的,而是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提取出來的。其次,還應尊重學習主題本身內在邏輯集體系特征。建構主義教學目標的編寫應有一定的彈性、可變性;在編寫教學目標時,應避免傳統目標分析過度抽象、過分細化、過分分散、過分單調的邏輯關系,而應采用一種整體性的教學目標編寫方法。建構主義強調要在真實情景與學習環境中體現學習知識,對所學知識結構的詳細分析,將有助于設計更合理的真實任務與真實的學習環境,減少非學習范圍的錯誤探索、提高學習效率。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從哲學的角度看學習者是內因,外界影響是外因,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決定因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同一課堂中,教師實施同一教學,但不同學生的學習結果卻存在較大差異。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充分了解學習者的特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學習者特征分析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與智力因素有關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和認知結構變量;與非智力因素有關的特征則包括興趣、動機、情感、意志和性格。對于學習者得分析,主要目的是設計適合學生能力與知識水平的學習問題,提供適合的幫助和指導,設計適合學生個性的情景問題與學習資源。
學習內容是教學目標的知識載體,教學目標要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內容才能體現出來。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要解決真實環境下的任務,在解決真實任務中達到學習的目的,但真實的任務是否會體現教學目標,如何來體現,這需要我們對學習內容做深入的分析,明確所需學習的知識內容、知識內容的結構關系、知識內容的類型(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這樣,在后面設計學習問題(任務)時,才能很好地涵蓋教學目標所定義的知識體系,才能根據不同的知識類型,將學習內容嵌入建構主義環境中的不同要素中,如陳述性知識可以通過學習資源的方式提供,而策略性知識,則可以通過設計自主學習活動來體現并展開。
建構主義所闡述的學習就是基于真實問題情景下的探索、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問題構成了建構主義學習的核心。與客觀注意不同,建構主用問題來驅動學習,而不像原來那樣充當概念、原理的例子,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把解決問題看成是學習的一個應用。提出學習任務,是整個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的核心與焦點,它為學習者提供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其他輔助設計使得任務更加明確具體,使得學習者解決問題成為現實的可能,使得學習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確實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建構主義強烈推薦學生要在真實的情景下進行學習,要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強調知識的遷移能力的培養。因此,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需要將設計的問題具體化,教科書上的知識內容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和提煉,而設計學習情景則是要還原知識的背景,恢復其原來的生動性、豐富性,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情景背景中,其表現是不相同的。為了了解問題的背景與含義,建構自己的智力模式和提出問題解決的假設,學習者需要知道有關問題的詳細信息,并需要學習必要的預備知識,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必須詳細考慮學生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查閱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識,這些都可以以學習資源的方式為學生提供。
知識工具是支持、指引擴充使用者思維過程的心智模式和設備。在現代學習環境中,主要是指與通信網絡相結合的廣義上的計算機工具,用于幫助和促進學習者的認知過程。認知工具可幫助學習者更好地表述問題,更好地表述學習者所知道的知識以及正在學習的客體,或者通過認知工具自動實現一些低層任務或代替做一些任務來減輕某些認知活動。最終,認知工具幫助學習者搜集并處理解決問題所必需的重要信息。認知工具在幫助和促進認知過程,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綜合思維中起著重要作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