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2
這是花之歌說課,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的對人生的思考。【語文要素】 3.感受并交流課文和“閱讀鏈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體會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語文要素】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哲理。理解作者筆下的花的形象。
[教學課時]1課時 一、導入新課,自主學習 1.板書課題:花之歌。結合日常生活經驗,交流對花的認識。
2.作者簡介:
紀伯倫(1883年~1931年),黎巴嫩詩人、作家、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本文選自《淚與笑·組歌》。《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課文為其中一首。
3.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讀懂詞語。
二、走進課文,理解“我”是花 1.學生讀課本中的閱讀提示,明確任務: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自主學習,在能體現“我”是花的地方作批注。
(1)學生反饋,引導提煉關鍵詞。
(2)引導學生用“讀到( )時,我仿佛看到花兒( )”的句式讓學生交流,初步讀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提煉出作者描繪的各種花的形象。
3.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我”是什么;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我”每天都在做什么。
三、感受奇特的想象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或閱讀經驗想開去:如果請你也來想象花的形象,你會想到“我”是什么?“我”還會做什么? (1)關注“大自然的話語”“星星”“諸元素之女”“禮品”“冠冕”“祭獻”等詞語,理解作者由花的各個方向想開去,賦予了它獨特的名稱。
(2)關注“歡迎”“送行”“搖曳”“呼吸”等擬人化的動詞,想象花的“行為”。
2.將文中的“我”改為“花”可以嗎?為什么? 3.文中哪一種花的形象最能打動你?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點撥:聯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領悟作者其實是在借花表達自己積極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態度。
4.“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悟。”句中“這些哲理”指的是什么? 點撥:指不顧影自憐,不孤芳自賞,向往光明,充滿希望。
四、閱讀《楊柳與水蓮》,感受畫面 1.學生朗讀《楊柳與水蓮》,思考:文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點撥: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以楊柳和水蓮對話的方式,寫出了它們對剛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表達了作者對積極、執著追求美好的人生態度的肯定。
2.文中楊柳對夜的遐想奇特而美好,請在你認為想象奇特的地方作批注。
預設:“夜的幕上有繁星……碧夜的幕中!”由“夜”想開去,都想到了什么? 3.教師小結:想象讓文章更具畫面感,內容更豐富。
[教學板書] 4* 花之歌 “我”是什么 “我”每天都在做什么獨特想象力→積極向上 向往光明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首充滿哲理的散文詩。教學時我以引導學生圍繞學習提示中的兩個問題,進行自讀自悟,從而感悟作者筆下花的形象,由花的形象想開去,對比感受課文中奇特的想象。這樣學生就能比較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其實是借花表達自己積極向上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態度。
《花之歌》優質公開課說課稿
打開這篇課文,一曲清新、美妙的花之歌,直通向我們和大自然的心靈深處,這是六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花之歌》是《浪之歌》、《雨之歌》的姊妹篇,它們同出于紀伯倫的《組歌》,作者是黎巴嫩的詩人紀伯倫的作品,譯者冰心。
這組課文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信息:人類,終于學會了把自己放得卑微渺小些,以大自然普通一員的身份,以欣賞、敬畏的心態看待我們周圍的一切。這時,我們才發現花也有花語,作家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思緒,細膩的筆觸感受著自然萬物,借花寫出一種神韻和品格,為我們樹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在大膽奇特的想象和豐富多彩的聯想中,感受著作者們的奇思妙想,揣摩著編者們的匠心獨運,我由讀者轉化為教者的目標定位越來越清晰,那就是我要引領孩子們依據《花之語》這篇語言材料感悟文本,培養情感;遷移寫法,形成能力。
一、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韻和品格,體會作者想象的奇特。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作者對花的愛戀與贊美。
2.想象文字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麗。
三、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體會詩人奇特的想象。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紀伯倫的圖片及介紹資料,作者的圖片及介紹資料。
2.課件:不同情境中花的圖片。
學生準備:搜集描寫花的其他文字。
教學過程 一、聆聽《花之歌》,導入新課 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為主題;
器樂曲以花為標題是作者的意圖與想像。
2.欣賞《花之歌》。
設問:你能聞到花香嗎?是什么香味? 3.細細品味樂曲的旋律。
(1)聽著音樂讀教材上的譜例。將三個主題先后出現的順序記錄下來。
(2)聽辨每段主奏樂器的名稱,舉卡片示意,并進行分組聽辨比賽。
(課前準備卡片,卡片的正面畫上樂器圖,反面寫該樂器名稱。準備好木管、銅管、弦樂等各種樂器的卡片一套,給一組的學生聽辨選擇。) (3)分組選擇音樂段落,設計舞蹈動作。
4.聆聽《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將收集到的以花為題材的資料 二、自學課文 1.小組合作,進行自學。
初讀:
(1)借助拼音讀準課文中注音的字詞。通過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給組內同學聽。
品讀:
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自主讀文,并在書上圈畫出關鍵詞句,隨時記下自己的收獲。
(1)把課文中看出'我“是花的語句畫出來,說說理由。聯系生活實際,在文中找一找相似的情境,感受'花“的存在。
(2)找出課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多讀幾遍,再和同學交流自己的讀后感受。
(3)有感情地讀自己喜歡的句段。
2.交流:
(1)教師相機指導理解:
蒼穹 冠冕 旖旎 婆娑起舞 (2)讀讀自己喜歡的語句,說說為什么喜歡。
(3)相機指導理解:
①'我“是花:
花開花謝,就像大自然在說話。
花綻放在草叢里,就像是一顆顆...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穹”、“孕”等10個生字。會理解“蒼穹”、“旖旎”、“瓊漿”等詞語的意思。
2.閱讀詩一般的語言,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感悟花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花的贊美與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難點:借助語言文字展開豐富想象,體會花兒向往光明,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的人生態度,流露出作者對花的贊美之情。
三、教學準備:
1.關于花的詩句。
2.黎巴嫩紀伯倫的《啊!風》的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請看下面一組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這三首詩中都寫到花。花是美麗的,帶給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帶給大自然以芬芳。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散文詩《花之歌》,詩人紀伯倫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筆下的花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構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這花給人以啟迪,富有生命的內涵,接下來請跟隨詩人,走進花的世界吧!
2.板書課題:4.花之歌
3.介紹作者。
紀伯倫是黎巴嫩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為重,旨在抒發豐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靈告誡我》,《先知》,《論友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出示自學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理解課文內容。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蒼穹( qióng )孕育(yùn )搖曳( yè)馥郁(fù)贈予(yǔ) ......碩大(shuò)瓊漿(qióng )鳴囀(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 .....
2.檢查詞語的理解。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蒼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難字突破法。
“心馳神往”中“馳”的意思是飛奔,詞語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 祭獻: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員的帽子。這里指婚禮的禮帽。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氣濃厚。
顧影自憐: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憐惜起自己來,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
孤芳自賞:把自己比作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談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凋謝的過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過對花的描述,表現了花積極樂觀的態度,展現了花的精神。
4.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首散文詩運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來寫,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話語、星星、諸元素之女、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以及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凋謝的過程,表現了花積極樂觀的態度,展現了花的精神。
(四)品讀句子,展開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來,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后又說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話語。讓人感受到花是那樣的可愛,那樣的神秘,總能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
這句話讓你想到了什么畫面呢?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我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
花兒悄悄開放的時候,有早晨的風相伴,風兒在祝賀我,為我的開放而鼓掌……傍晚,太陽就要遠去,我和一群群鳥兒送別太陽,很真誠地對太陽說:“太陽,明日見!”
師:對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諧,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悟。
讀著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啟迪與感悟呢?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兒那樣樂觀地對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張揚,也不自卑。 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屬于自己的世界,便樂觀地、開心的生活。
(五)總結課文,拓展主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時而歌唱,歡笑;時而又悲嘆,哭號。我們能聽見你的聲音,卻見不著你的面貌;對于你,我們能覺察出,但卻看不到。你仿佛是愛情的海洋,淹沒了我們的靈魂,撫慰著我們寧靜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則伸展開去,浩浩蕩蕩。升時,可看出你的剛毅、堅忍;降時,可看出你的謙恭、禮讓;伸展時,則顯示出你的輕盈、靈敏。你猶如一位尊貴而仁義的國王,對下層弱者顯得和藹可親,對倨傲的強者則威風凜凜。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談談你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4.花之歌
教學反思:
1.理解散文詩中的意象,并展開大膽的想象,感悟生活美好的畫面,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并生活的珍愛。
2.抓住關鍵語句,理解含義,感悟道理。比如“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這句話就表明作者的態度,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教學設計]一、設情境 激興趣 導入新課1、設情境教師朗讀〈花之歌〉(節選)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比的獨眼向我凝視。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2、激興趣老師讀得好不好?想不想和老師讀得一樣好?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散文詩《組歌》,學習怎樣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二、聽讀 入詩境 繪形象詩歌是靠形象來傳情達意的,讀詩,先要感受詩中的形象特點。1、請同學們閉上眼,美美地聽讀第一首《浪之歌》,邊聽邊想象其展現的畫面,進入詩境,聽后談一談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樣的形象。播放〈浪之歌〉的配樂朗誦,學生凝神細聽聽。2、 聽讀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都充滿了對浪的感慨,那么就試著來完成老師的題目吧!你在聽讀中感受的“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說一說你的理解。 學生充分發言,教師不作評點。3、剛才同學們說了自己對“浪”的形象的理解,口說無憑,課本為證!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浪之歌”,從文中找到支持你觀點的詩句,并把它讀出來吧! 4、點讀,教師作朗讀指導。5、總結“浪”的形象“浪”的形象感知可能有一定難度,可視課堂情況引導學生先從前4個詩節感知“浪”的熱戀中的情人形象,再由后2個詩節感知“浪”多情浪漫的形象特點。多媒體顯示 海岸的情人 人間世界的守護者 博愛者三、品讀 察情感 悟意蘊 剛才同學們在朗讀詩句時,老師反復地要求同學要讀出感情。老師是要告訴你們,詩根情,詩中的形象是情感的載體,承載著作者豐富的情感。下面請同學們再讀《浪之歌》,品味詩中的情感意蘊。1、學生輕讀《浪之歌》,討論交流。2、總結 前4個詩節總體上抒發了熱情洋溢的愛戀之情,后2個詩節則抒發了博大深沉的愛戀之情。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的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著母性的光輝。多媒體顯示 熾熱深沉的愛四、美讀 習技巧 傳情意讀詩是一種高雅的情感體驗活動,當我們在想象中進入詩中的意境,體悟到詩中美好的情韻而又能恰當運用朗讀技巧用聲音加以傳達,這時,我們的心靈深處便會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1、重點讀后兩個詩節,教師作朗讀技巧指導。2、技巧簡介:語音--輕重;語速--緩急;語調--抑揚;節奏--頓挫。停頓 1.生理停頓、 2.語法停頓、 3.強調停頓語速 語速是指說話或朗誦時每個音節的長短及音節之間連接的緊松。說話的速度是由說話人的感情決定的,朗誦的速度則與文章的思想內容相聯系。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速度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語調 1.升調,前低后高,語勢上升。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驚異等語氣。 2.降調,前高后低,語勢漸降。一般用于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堅決、贊美、祝福等感情。 3.平調。這種調子,語勢平穩舒緩,沒有明顯的升降變化,用于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莊嚴、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調。全句語調彎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詞語拖長著念,這種句調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意在言外等語氣。五、實踐,自主學習《雨之歌》。1、通過剛才對《浪之歌》的學習和朗讀,同學們應該掌握了朗讀詩歌的基本方法。現在,請大家自主學習《雨之歌》,按下列步驟,練習朗讀。 一讀:感知形象,注意語音的飽滿與圓潤。 二讀:體味情感。注意語流順暢,注意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停頓、快慢等。 三讀:進入情境。注意語氣的輕重抑揚,注意體現散文詩的抒情性。2、學生討論交流閱讀心得形象--奉獻者,傳情使者情感--慷慨無私的愛3、全體和樂朗讀《雨之歌》五。結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