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8
這是《故宮博物院》教材分析,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重點字詞;掌握本文的說明順序與說明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說明古建筑的一般順序,同時了解故宮在中國歷史上的獨特的地位。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珍視中國傳統建筑的歷史與現實價值,同時樹立一種大文化觀,珍視自己的身邊文化載體,同時學會保護鑒賞一切人類的文化成果。
【重點、難點】
能力目標
【方法】
啟發式、討論式 教學媒體: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二分鐘演講;教師念優秀文章
二、導語:學生講解自己游覽故宮的所見所聞導入
三、識記重點字詞
四、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然后根據課文內容的介紹,按照說明的順序完成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本文的.說明順序具有以下特點:
1、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建筑物。
2、總說和分說相結合的創作手法。
根據課下查閱的關于故宮的各種資料,與全班同學更加詳實地了解故宮的特點。
五、揣摩品味
本文大體按照游覽的順序,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全文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產生的自豪感。
快速朗讀全文,仔細閱讀文中介紹太和殿中的文字,回答下列問題:
六、教師總結
1、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布置作業: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更詳細的了解故宮的建筑以及布局,然后采用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
第二課時
1、學生分組交流所查的資料
2、上臺交流
3、學生評價
4、教師總結
課后記:本課需要圖文學習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被動接受永遠不及主動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前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力求學生通過課外學習達到更好學習課內知識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整體特征
學習以空間為序的說明方法。學習確定立足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詞
學習文章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的寫作方法
通過對故宮的認識,培養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熱愛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情況
按空間順序說明建筑物
教學難點:
以空間為序的說明方法。學習確定立足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詞
作業內容
預習:查閱相關資料準備“圖文并茂說皇城”
寫自己的家
教學過程
師:請同學們介紹故宮
生: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后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師:同學們的介紹都很精彩。我們現在學習說明文,你覺得剛才的發言怎么修改,就算是合格的說明文了?
生:1說明順序2說明對象的特征3圍繞特征介紹4一些說明方法,使介紹更直觀 整體感知:
師:閱讀課文,根據內容順序在故宮平面圖上標記主要建筑物名稱。
師:故宮的特點是?
生: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師: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生:空間順序:主要南——北,輔以不同方位
師:說明結構?
生:總-分-總首尾呼應
細節探究
師: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建筑?
生:詳寫了三大殿,其中詳寫了太和殿
師:為什么詳寫?
生:三大殿位于中軸線上,使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最大。最能體現紫禁城特點
說明順序是什么?
生:由外到內、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師:我們寫游記時常會選擇定點觀察或移步換景,你看本文采用了哪種方法呢? 生:兩者結合
全文移步換景:3段“從?往里,沿著..穿過..到..。走進..”
局部定點觀察:6段:確定“點”——朱漆方臺和雕金蟠龍方位詞“正中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以方臺為立足點:上-后,向兩旁
以蟠龍為立足點:向周圍,向下
布置作業。
1.將字詞記入積累本,并進一步鞏固。
2.整理課堂討論記錄,完成練習一。
3.預習課后練習二、四。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說明的重點:太和殿、養心殿的內容。進一步了解空間順序和故宮特點。
2.總結課文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說明三大殿的部分(4-10段)。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游覽了故宮博物院,由于文章采用了合理的空間順序,所以我們對這座古代建筑群的特點──主要是規模宏大。布局統一,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節課,我們首先重點參觀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進一步體會故宮建筑群的特點,學習按空間說明的順序。
1.指名朗讀第4段。提問:三大殿的名稱是什么,總的特點是什么?
歸納:高大──臺基七米多高、三層。
精美──漢白玉欄桿,刻著龍鳳流云,一千多個圓雕鰲頭。
未進殿堂,我們已清楚的感受到三大殿的“形體壯麗,建筑精美”。
2.提問:現在我們來到了太和殿前,假如你是一位導游,你應向客人們介紹什么,并按什么順序說明呢?
歸納:作為建筑物,我們應介紹它的外觀特征和內部結構;作為古跡文物,我們還應介紹它的歷史作用。
現在就請一位同學帶我們觀賞一下太和殿的外觀。指名朗讀第5段,注意突出事物特征的詞語要重讀。
提問:這一段說明了太和殿的什么,請歸納。
歸納分析:介紹外觀的高度,面積,格局和色彩。列出具體數字說明太和殿的高、大,格局的雄傳壯麗。參照注釋,同學們可了解大殿外部雕鏤設計的華貴和精美。色彩以金黃和紅色為主,金色表示富貴,紅色象征榮華。上映湛藍的天空,下襯白玉鑲邊的臺基,的確是色彩鮮明,金碧輝煌。具體說明了“形體壯麗、建筑精美”。
3.現在,我們就要邁入這座雄偉大殿的門檻了,請同學們先閱讀練習四,思考備答。
指名朗讀第6段。提問練習四。教師逐一歸納:
①方位詞有: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②立足點:大殿正中的朱漆方臺前。③按空間順序:先以朱漆方臺為立足點,由上向后再向兩旁介紹下部布局,然后沿大柱導上,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龍為中心點向周圍展開,介紹上部裝飾。
先擇立足點,按照合理順序,準確使用方位詞語是運用空間說明順序的重要環節。
提問:太和殿內,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講析:龍多。座,雕龍;屏,雕龍;大柱,蟠龍;藻井,蟠龍。金色的龍成了太和殿的主宰。
提問:文章怎樣摹寫梁枋間龍的圖案的?
講析:先總寫“彩畫絢麗”,然后分兩組寫龍的姿態。“雙龍戲珠、單龍翔舞”,主謂短語,對稱整齊;“行”、“升”、“降”,排比出不同姿態;很自然的歸結為“多態多姿”。最后加上”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一句,更烘托出龍的氣勢。短短一段,十二次寫龍,摹寫簡潔生動,太和殿,簡直成了龍的世界。
提問:為什么要這樣多的摹寫龍呢?
講析:因為故宮建筑,尤其是“前朝”建筑,突出的就是龍。皇帝自命“真龍天子”,龍是皇帝的化身,皇權的象征,突出龍,也就是突出皇權的威嚴。因此,對故宮中心太和殿的說明也突出龍,這樣,使建筑的特點得到明確。
4.閱讀第6——10段。思考回答:
強調三大殿建筑在中軸線上,用意是什么?
講析:突出皇權這個核心,皇帝的寶座就在這八公里中軸線的中心點。
第7段介紹的是什么?用意是什么?
講析:描摹大典的歷史畫面,說明太和殿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比起太和殿來,中和殿和保和殿說明得簡略得多,為什么這樣處理詳略?
講析: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從政治角度來說,它是皇帝寶座所在地,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是皇權的象征;從建筑角度來說,它是故宮最大的大殿,是故宮建筑群中“形體壯麗、建筑精美”的杰出代表,首屈一指,因此詳細說明。
二、學習課文介紹養心殿到御花園的部分(16——19段)
1.閱讀16——18段。思考回答:相對于太和殿而言,東西六宮介紹得比較簡略,但也突了幾處建筑,是哪些?重點說明的是這些建筑的什么內容?為什么?
歸納:突出說明了西邊的養心殿,重點沒有介紹它的建筑、裝飾,而是說它的歷史背景。還突出說明了西六宮中與慈禧太后有關的幾個宮院,以儲秀宮為主,重點點明慈禧太后的揮霍。這樣選擇說明重點和重點方面既避免了重復,還介紹了有關知識。使我們在贊嘆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貢獻的同時,也認識到統治階級的罪惡,從而對故宮有更完整的認識。
2.指名朗讀第19段,思考討論練習六。
講析:介紹宮殿,尤其介紹太和殿,用的是精雕細刻的工筆畫的寫法;介紹御花園,用的是速寫筆法。由“亭臺樓閣”到“點綴其間”,寥寥三十三字,寫出布局特點,烘托環境氣氛。正如文中所說,這里“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不同的事物,運用不同的筆法。給讀者的感受是景致典雅,布局和諧,耳目一新,仿佛參觀之后享受到休憩之趣。
三、總結。
這篇課文按空間順序介紹了故宮博物院這座“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突出了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形體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在贊揚祖國古代建筑的宏偉精美、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同時,也對封建統治者的專權揮霍做了揭露。
故宮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裝飾雕鏤更是紛繁復雜。把這個建筑群介紹清楚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成功的運用了空間說明順序,值得我們很好的體會、學習。
首先,文章選擇了一條重點突出的、合乎事理的空間順序。那就是在概述全貌后,經天安門、端門,選擇了午門為說明起點,然后依次介紹前殿、后延,最后神武門到景山結束。由南往北沿中軸線為序正與故宮建筑本身的序列吻合,因此,脈絡清晰,井然有序。
其次,在空間順序的線索上,選擇最能反映故宮本質和建筑特點的太和殿、養心殿等詳寫,其余略寫,繁簡適度,有合有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者,準確的運用了表示時間的方位詞語,簡潔而清楚的使用了表明走向的詞語,使空間順序一目了然。描寫適度,既突出了事物特點,又不蔓不枝,十分得體。
這些,同學們應當在以后的閱讀中進一步體會,在寫作中進行練習。
布置作業
1.根據課堂筆記,整理完成練習二、三、四、六題。
2.思考練習五、七。
【教學目標】:
1.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2.學習用空間順序來說明事物的寫法,品味廣播稿的語言特點。
3.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概貌和特點,理解文章內容,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
【教學設想】:
1.課前要求學生通過圖書館或互聯網絡查找有關故宮博物院的圖片和資料,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2.查找字典,自行完成生字詞,預習好課文。
3.運用已經學過的說明文知識和學生扮演導游通過專題光碟介紹故宮博物院,從而理清本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順序。還結合速讀,聽錄音,朗讀等多種閱讀形式加深對作者參觀路線的了解和品味廣播稿的語言特點。
4.通過做拼圖游戲,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熱情,找出作者參觀故宮的路線,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協作精神。
5.重點研讀介紹太和殿的有關段落,其它段落只作簡單介紹。在討論中,強調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建筑物的特點而定。
6.拓展課文內容, 延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7.鞏固知識,課后完成一定量的作業。
8.學生呈交《課程綜合評價報告表》,評估課程效果。
【教學媒體】:
投影儀,電視機,DVD機,錄音機,MP3播放器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概貌和特點,掌握全文結構層次和說明順序。
2.初步認識故宮建筑群雄偉、壯麗的總特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學生代表課前兩分鐘演講:《天安門》
2.同學們,X X X同學今天在“兩分鐘演講”中介紹了“天安門”,那么同學們您是否知道天安門與紫禁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天安門是皇城的大門,現在是故宮博物院的大門。故宮,是北京明清兩代留存下來的宮殿,周圍城墻約三公里,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氣勢非常雄偉。我們班Y Y Y同學參觀過故宮博物院,下面我們有請她通過《故宮博物院》錄像帶我們參觀“故宮博物院”。(掌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