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6
這是坐井觀天公開課教案,是優秀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理念】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要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重點難點】
懂得“坐井觀天”的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鳥的頭飾。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教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只可愛的小動物——小青蛙和小鳥,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學們說好嗎?
在黑板上貼青蛙與鳥的圖片(以畫導課,激發學生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咱們來看看是為了什么事,請同學們幫著解決一下好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通過圖直接觀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觀。)
3.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的?它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的?“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
(步步設疑,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小組討論一下,并匯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6.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
(擴展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7.下面,我們看本文題目——“坐井觀天”,現在你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加深對成語的印象。)
【教學反思】
教師本想以她的“微笑”讓學生自己說出“我錯了”三個字,但學生并不買賬,盡管沒有了開始時那么有底氣,但此刻學生仍在捍衛他的`個性化的獨特理解,尤其是部分學生的議論使這個生成問題越來越尖銳,而這個極具探究價值的問題恰是達成“理解成語的寓言”這一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如果教師此時能把握住這一美麗的“生成”,在明確青蛙說的是沒錯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思考:青蛙說這話根據是什么?再一次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讓學生探究青蛙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這時學生的學習充滿了挑戰,他們不由自疑:那么青蛙究竟錯在哪兒呢?這時教師再一次引導組織學生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文本,成語的寓言的理解水到渠成。
案例中,教師的問題預設意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但是預設的問題本身就缺乏邏輯性與科學性,而課堂上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愿跟著老師備課設定的思路上走。是將預設進行到底還是順著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答案進一步前進?這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一道選擇題。《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建構,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新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比喻的是什么。并從中受到啟發。
3.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生字新詞和小鳥與青蛙的三次對話。
2.揭示寓意,理解成語“坐井觀天”的意思。
教學方法:集中識字、表演朗讀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
l.“觀”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誰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樣的?它的看法對不對?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讀生字、詞語。
2.教師范讀課文,要求聽準生字的讀音,看看課文分幾個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標上序號。
3.分段指名讀課文,正音。
4.這是發生在誰和誰之間的故事?它們為一件什么事爭論?誰的意見對?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讀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圖理解井沿。)
2.讀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說說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導朗讀課文第一次對話。“你從哪兒來?”要讀出疑問的語氣。“我從天上來……”要用敘述的語氣讀,語調要平緩。
3.讀青蛙和小鳥的第二次對話。“大話”是什么意思?課文里的“大話”是指什么?青蛙認為“天”只有多大?
4“弄錯”是什么意思?小鳥說誰“弄錯”了?“弄錯”了什么?“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小鳥為什么會說天是“無邊無際”的?(因為小鳥飛了一百多里。)
5.指導朗讀第二次對話。“朋友,別說大話了!…··有那么遠嗎?”要讀出勸告的語氣,第二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你弄錯了……”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6.讀青蛙與小鳥的第三次對話。
7.青蛙為什么笑?(它認為自己的意見對,是小鳥錯了。)
8.小鳥笑什么?它為什么勸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鳥笑青蛙的確是弄錯了,還自以為是。因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圍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圍以外的天,這就是它看錯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導朗讀第三次對話。表現出青蛙很自信的語氣,小鳥耐心勸告的語氣。
四、朗讀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鳥為天的大小發生爭論,都堅持自己的意見,認為對方錯了,你認為誰對誰錯呢?為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詞卡。
2.《坐井觀天》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熟讀課文,理解成語。
1.分角*朗讀全文。
2.青蛙和小鳥為天的大小發生了爭論,它們各自的看法是怎樣的?找出最能代表它們各自看法的一句話讀一讀。
(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小馬認為“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3.青蛙和小鳥它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課文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看見了天。”小鳥:“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
4.它們的看法誰對?為什么?
5.揭示寓意,理解成語。
(l)課文中講的“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觀天”是個成語。人們通常用它來比喻那些像井底之蛙的人,批評他們所見有限,還固執己見的態度。
(3)如果青蛙聽了小鳥的勸告,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會是怎樣的?想一想,它還會怎么說?
6.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過一個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從中受到啟迪。你讀了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呢?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要眼界開闊,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經驗的局限,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能自以為是。)
三、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1.重點指導:
沿:第五畫是橫折彎,不是橫折彎鉤。
答: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合”。
蛙:右邊是兩個土。
2.練習寫字,完成課后“我會寫”。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積極地引導學生釋疑,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苦思。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并在黑板上張貼了小鳥和青蛙所處的位置;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聯系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并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很快地說出了很多*: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
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贊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當然,賞析*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例如,孩子這樣自我評價:“我覺得我讀‘我天天坐在井里,不會弄錯的。’讀得好,我特別注意讀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么自信。”這同樣可以激起孩子們的自我反思。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后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煉。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語言表達、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情感目標:能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朗讀課文,會帶動作的表演課文,能聯系生活實際懂得寓言的含義。
教學重點:領悟本課的寓意:目光短淺,所見有限,而又盲目自信,年問題就會主觀片面;只有擴大視野,增長見識,尊重事實,才能做到全面地看問題。
教學難點:呆在井里的青蛙為什么會所見有限。
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途徑,利用版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教學用具:教學課件、頭飾、圖片。
教材分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是一則寓言故事,是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常常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通過學習,使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寓言的含義。針對低年級兒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動畫配上優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憑借音樂,感知畫面形象,由看到的自然悟出無論學習,做事、學本領等方面都要開擴眼界,不能自以為是的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深刻教育。
本課是根據成語“坐井觀天”或“井底之蛙”改編成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一只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只知道天空有井口大,對于天天在天空中飛行的小鳥的話,它持不相信的態度,還批評小鳥說大話,堅持自己的錯誤觀點。這則寓言告誡那些目光短淺、見識不廣的人不要傲慢自大。目光短淺、死守有限的經驗是得不到正確的認識的,看問題一定要全面,不能片面。
為了使學生理解本則寓言的內容,明白寓言闡述的道理,《坐井觀天》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教學過程:
一、 導言部分激情引趣,通過向學生提問見沒見過青蛙這種小動物,在哪兒見過?教師及時向學生簡單講明青蛙是兩棲動物,它不但能生活在水里,還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通過講解使學生了解青蛙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為本課的學習做準備。
導言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對青蛙和小鳥這兩種小動物都特別熟悉,誰能說一說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小鳥和青蛙這兩種可愛的小動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看看井里的青蛙和井沿上的小鳥之間發生了舒適有趣的事。下面無們來學習寓言故事《坐井觀天》。
板書課題: 24、坐井觀天
二、新課。新課分三步來進行:
1、第一步:抓住字眼,解題意。
教師板書課題后,向學生講清《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故事,什么是寓言,學生第一次接觸,向學生講明寓言是用一個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文章體裁。寓言的題目是《坐井觀天》,提問學生回答出“觀”是什么意思,再回答出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在解題時,讓學生知道坐井觀天的字面的意思。
2、第二步:讀議詞句,明白內容。
( 1 )首先從整體入手,聽課文朗讀錄音,思考這則寓言故事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再自由讀文,看看全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找同學逐段讀課文,學生邊讀邊畫出生字及生字所在的句子。
( 2 )指名讀每款段內容,課件演示,提出問題,青蛙和小鳥各在什么地方談起話來?借助課件理解“井沿”的意思,體會“落 ” 的用意。在引導學生看課件的同時,講明課文中“井 ” 的意思,引導學生思考“井里”、“井沿”除了寫“小鳥”和“青蛙”所處的.位置外,還告訴我們什么?從而使學生知道在這里交待“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事物也不會一樣。
( 3 )學生默讀第 2 —— 7 自然段課文內容,思考青蛙和小鳥共有幾次對敵?用序號標出來,自由讀對話部分,帶著問題去讀:課件出示的問題: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什么事爭論起來?它們誰說得對,為什么?再看看青蛙和小鳥爭論的話題是怎樣引起的。指名讀第一次對話時,讓學生明白小鳥所說的 100 多里實際是指什么?指名讀第二次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在學習第二次對話時,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① 第一要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句子的意思。“別說大話”中的“大話”是什么意思?在教學中記性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解釋。讓學生用代入法說說句子的意思,“井口大”是青蛙自己親眼看見的根據已有經驗得到的,因為青蛙整天呆在井底。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小鳥的話中“無邊無際”指什么?小鳥為什么對天有多大有這樣的評價?播放多媒體動畫,配上優美音樂,讓學生感知畫面形象來理解。
② 第二要抓句式的比較,為幫助學生認識句式并懂得它的表達作用。教學時,將表示同一內容的陳述句和反問句進行比較,從標點、用詞、讀的語氣等方面入手,從比較中提高學生理解兔子的能力。比較“別說大話了”中的感嘆號與“大得很哪”結尾處的感嘆號比較,說明做么?第一句這個感嘆號是青蛙錯了,但還非常傲慢,第二句這個感嘆號是小鳥對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看法的驚奇。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第二次對話。
學習第三次對話,了解青蛙為什么錯了,知道青蛙對天有多大的看法錯誤的原因。通過讀小鳥的話知道要想改變青蛙的看法該怎么辦 ? 比較第三次對話中青蛙和小鳥的笑包含什么意義,笑中體現了青蛙和小鳥什么性格特點。
3、第三步:聯系實際、悟道理。
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了之后,再返回體會“坐井觀天”的寓意,讓學生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理解了課文內容,你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把自己體會到的寓意說一說,知道青蛙錯的原因,以及造成青蛙錯誤的原因。
4、老師新課小結時及時講明如果我們也處在井里青蛙那樣的位置,就會和青蛙一樣說天很小,還自以為是。這則寓言批評了青蛙的錯誤看法,“坐井觀天”這個成語又用來比喻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處以為是。學習了寓言故事讓學生談一談收獲。
新課講解中讓學生多讀課文,讀中體會寓意,讀中了解寓意。教學中多種形式的多種角度的朗讀訓練,是進一步掌握寓言內容必不可少的方法。
三、看書、質疑。使學生對文中不明白的地方進行講解,使學生對文內容有更全面理解。
四、鞏固練習:
1、第一部分是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時,讀出小鳥和青蛙的語氣,讀時要讀出青蛙提法錯了但沒有人認識到錯,小鳥自豪的感情。理解對話有助于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2、第二步把書中 4 個生字讀一讀,弄清結構,讀準這幾個字在本則寓言故事中的讀音,弄清每個字的含義。
3、第三步是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書后第 4 題,通過填充練習,使學生知道了青蛙和小鳥因為自己所處的具體環境不同,所以對天有多大的看法也不一樣。
4、向學生講明寓言故事的寫作特點,這則寓言故事又是一個成語故事,寓言最突出的寫法是把動物、植物等一些事物寓于了人的性格,通過它們之間的對話,我們才能了解寓言的寓意,擬人化的手法是寓言的顯著特點。
鞏固練習部分的設計,從全篇文章到文中的字、詞及處理課后題,掌握寫作方法,一步步把課文內容弄清楚,達到全面掌握。
五、全課總結,向學生交待學習了寓言故事,懂得看問題一定要全面,不能片面,否則就不能有正確認識,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犯類似“井底之蛙”這樣的錯誤。
六、作業
1、同桌之間做好準備,下節課分別扮讀青蛙和小鳥表演寓言故事《坐井觀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寓言向我們講明的道理。
七、板書設計:通過重點詞語的板書,同學們知道青蛙和小鳥對天空有多大的不同看法,進一步理解《坐井觀天》這則寓言的寓意。
板書設計:
24、坐井觀天
(見識淺)青蛙 天 小鳥(見識廣)
井里 多 井沿
( 目光狹小 ) 井口大 無邊無際(目光遠大)
教學目的:
1、會認“沿、際、信”3個生字,會寫“沿、際、信”等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課文寓意。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查出8個生字,在生字上標上拼音;
2、多媒體課件;
3、生字卡片;
4、紙圓筒;
5、小鳥、青蛙頭飾。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導入課題。
1、觀看動畫《井底之蛙》(課件①:動畫);要求:認真看,仔細聽。
2、討論:看了動畫你知道了什么?
3、結合“識字 4”學習的成語“坐井觀天”揭題,板題(13坐井觀天),讀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認讀8個生字寶寶:“信、抬、蛙、答、沿、際、錯、還”(課件②:出示8個生字寶寶)。
檢查預習效果:①看課件朗讀8個生字;②看生字卡片開火車朗讀生字。
2、自由讀課文,劃出生詞,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3、說一說,這個故事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只小鳥和一只一直住在井里的青蛙爭論天究竟是大還是小的`事。)
三、音像結合,指導朗讀。
1、看畫面、聽錄音朗讀。(課件③:音像畫面、錄音朗讀)
2、同座相互議一議,怎樣才能讀好課文?(字音準,流利、有感情)
四、再讀課文,掌握生字。
1、再讀課文。
2、出示帶生字的一段話(課件④:出示書中插圖1、2及文字材料)
青蛙坐在井里,抬頭看見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飛來了,落在井沿(y án)上,說天無邊無際(jì ),大得很。青蛙不信(x n),還說小鳥弄錯了。
①齊讀這段話
②認讀生字“沿、際、信”,指導書寫(課件⑤:出示指導書寫生字的全過程)
a、指名認讀,并組詞。
b、指導書寫,怎么記住這3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沿”右上邊不是“幾”,而是“ ”;“際”左邊是左耳刀,兩筆寫成,第一筆是橫撇彎鉤“ ”;“信”右邊第二筆的橫要比下面兩橫長。
c、書空練習
d、在田字格里書寫,師下位指導,糾正學生寫字姿勢。
e、同座互相檢查,先自評,再相互評一評,怎樣把字寫得更好(培養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正確評價他人的能力,督促寫好字)。
③指導觀察井,區別“井里、井沿、井口”的意思。
a、課件⑥:出示井,指導學生觀察。
(這段話中有三個詞語娃娃很頑皮,我們很難弄清他們的模樣,看一看,想一想。)
b、觀察理解“井里、井沿、井口”,課件逐一出現井的三個位置,讓學生說出對應的詞語。
c、讀詞語。
五、精讀課文,理解內涵。
1、老師引讀,讀出感情(男生讀青蛙的話,女生讀小鳥的話)
2、師生互動,加深理解。
①指導朗讀第二次對話,讀好反問句“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和感嘆句“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②“說大話”是什么意思?(吹牛、騙人)
③解釋“無邊無際”的意思,用“無邊無際”說一句話。
④小鳥告訴青蛙天無邊無際,大得很,這時,青蛙有什么表情?(笑了),它為什么要笑呢?(因為它每天一抬頭就看見天。所以它很自信、傲慢)
⑤用“一……就……”說一句話。
⑥青蛙笑了,笑誰呢?(笑小鳥,笑它說大話,笑它無知),聯系上文“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這一句,理解青蛙笑的含義。它笑得那么自信,那么肯定,自以為是,“我不會弄錯的。”小鳥聽后有什么反映?(小鳥也笑了)。
⑦朗讀第三次對話,讀出爭論的語氣。
⑧分小組討論(老師參與討論):
a、小鳥的“笑”跟青蛙的“笑”有什么不同?(小鳥也笑了,它笑青蛙終年生活在井底,眼界小,不知天高地厚,笑它太自信,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但它語氣平和、誠懇,表現了它寬闊的胸懷。)
b、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是什么?(高高的井壁阻礙了視線,所見有限!)
指名學生用紙圓筒往窗外看天,看有什么發現?(親自體驗)
全體行動,把本子卷起來看教室內某一物體,看有什么發現?(同座互相談觀察的結果,分析其原因)
c、如果我們也像井底的青蛙一樣天天被關在屋子里不出門,會是什么結果?
3、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小鳥也笑了,……)
4、小組討論:
①假如你是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后會怎么做?(培養勇敢向上,勇于創新的精神)
②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盡情發揮,培養想象能力)
5、分角色朗讀課文
①自由組合,3人一組(師巡視);
②指名3個學生上講臺戴頭飾分角色朗讀(a.自我評價;b.他評;c.師評)
③師生合作,練習對話。
六、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小鳥可愛,小朋友更可愛,讓我們像小鳥一樣展開翅膀,自由的飛翔……
1、音像結合,升華感情。(課件⑥:音像出示,小鳥飛呀、飛呀,飛過高山,飛過草原,飛過城市、飛過田野……“世界多美呀!”)
2、討論:你想做見多識廣的小鳥嗎?那你想怎么去做?
3、小結:同學們,一個生活在小范圍內又自以為是的人,他必定目光短淺,所見也一定有限,我希望同學們博覽群書,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開闊眼界,只有這樣,才會見多識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