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5
這是葡萄溝教學案例,是優秀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那里出產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民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收下來的葡萄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陰房里制成葡萄干。陰房修在山坡上,樣子很像碉堡,四周留著許多小孔,里面釘著許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掛在架子上,利用流動的熱空氣,把水分蒸發掉,就成了葡萄干。這里生產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葡萄溝》是浙教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五冊中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介紹了位于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三個內容:
一、葡萄溝盛產水果。那里不僅有人們最喜愛的葡萄,還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葡萄溝生產的葡萄干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二、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夏季,種在梯田里的葡萄長出了茂密的枝葉,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綠葉底下,十分美麗(第二自然段)。
三、葡萄溝不僅物產豐富、景色美麗,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別好。淳樸的老鄉非常熱情好客,當葡萄成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拿出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再從整個單元來看,理解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間的連接方法——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第二自然段。如果說《家鄉的秋白梨》的第二自然段是個標準的按時間順序寫的段的話,那么這一段就是一個“不標準”的按時間順序寫的段。這一段共有4句。第一句寫葡萄的種植地點,從第2句開始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分別寫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長和成熟時的情況;第4句寫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熱情好客的老鄉的表現。文章的難點也在第二自然段,要準確領會第二自然段的詞句,并體會其中的情感。
《葡萄溝》這篇課文介紹了位于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四個內容的敘述:1、葡萄溝盛產水果;2、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3、維吾爾民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4、葡萄溝生產的葡萄干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葡萄溝》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語言生動優美,詞匯豐富,是訓練朗讀的好教材。課文以新課標的思想為指導,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葡萄溝的物產和景色有所感悟,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民族人民的喜愛之情。葡萄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水果之一、“愛屋及烏”的情感遷移會激發孩子們對葡萄溝的向往和熱愛之情。通過這組教材的學習,進一步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并激發學生認識家鄉的渴望和贊美家鄉的感情。
一、教學效果
根據低年級學生實際,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讀、視頻、品嘗等方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自主賞析,在各種語文活動中提升審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學時,以讀為主,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在反復的朗讀、品讀中感受葡萄溝葡萄的特點。葡萄溝不僅葡萄好,而且老鄉熱情好客。采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一下子抓住低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多媒體設計為:先出示學生熟悉的中國地圖,讓學生明確新疆的地理位置。再提出去新疆玩一玩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借助多媒體努力營造氣氛,表現吐魯番風土人情的畫面的介入帶孩子們走進了遙遠而神奇的新疆,使學生迫切地想了解這塊神秘的土地,了解葡萄溝,從而激發了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成功之處
1、以歌曲的形式導入,引出課題,并學習了生字“溝”。此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了他們的探知欲望。
2、整堂課結構嚴謹,思路清晰。學習方法多樣,課堂紀律好,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氣氛活躍,回答問題積極。
3、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充分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品讀、體會,重難點突出。如對“五光十色”一詞的處理比較好,能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體會,感受葡萄顏色的美。
4、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了識字教學效率。讓識字成為了一種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三、不足之處
在講解葡萄溝的樣子時問的問題有些瑣碎重復,提問問題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了,缺乏自主感悟,經常是老師剛問完學生還未來得及思考,答案就說出來了,有點說課文的感覺,沒有把讀課文體現出來。另外,課上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不能做到水到渠成,層層遞進。
四、改進措施
在今后處理詞語上,力求把會認的和會寫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觀上整體感受會認和會寫的字。這樣做的話,一方面,讓生字始終存在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助于學生理解字詞含義;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下一步的朗讀課文打下堅實基礎。此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要善于開發和利用課堂的教學資源,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認識、理解字詞,精心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為課堂添姿加彩。
優點之處:
因此,在整堂課中,我始終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全篇課文:
(1)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去葡萄溝里看看,整體感知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地方。
(2)通過老師的感情范讀帶學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溝里細細地看個夠。
?。?)再讓學生在細看的基礎上談談對葡萄溝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接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進行感情朗讀,在葡萄園里真切感受對葡萄的喜愛之情,并再創情境通過表演讓學生感受維吾爾民族老鄉的熱情好客,體會到葡萄溝的物美情更美。
?。?)最后,對葡萄干這一段比較枯燥的文字,我創設了一個學生較感興趣的學習活動:老師的一個朋友要在葡萄溝辦一座葡萄干加工廠,請學生來介紹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通過合作、討論、交流、匯報的形式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6)在課文快結束時,再一次帶學生入境:觀看錄象,通過感官刺激,再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葡萄溝的`喜愛,說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使學生的情感受到升華:“因為這兒的水果多;因為這兒的葡萄美;因為這兒的葡萄干色鮮味美,更因為這兒的維吾爾民族老鄉熱情好客。所以我們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從而解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整節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葡萄溝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對葡萄溝的喜愛之情。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后,認真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感到課堂上仍存在幾點不足:
1、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遺憾的是我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的讀書,達到第三種境界,稍顯粗糙、匆忙了點。
2、在課堂上沒有更充分地面對全體。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讀、說、寫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課上應注意學生小組中的合作學習,使學生更多的時間在小組內有讀書的機會,交流感受的機會,而這也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
此外,在把握課堂機制上,課堂每一環節再緊湊方面尚需努力。
改進措施: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地學,旁觀者似地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