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7
這是部編版葡萄溝教學設計優質課,是優秀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說明:
課文圍繞“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描繪了葡萄溝的葡萄成熟的景象和葡萄干的制作過程,表現了葡萄溝的美麗開愛。那里的葡萄的品種多、顏色鮮、味道甜、產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學生除了對葡萄溝有所了解,還要進一步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享受,在感悟情感的同時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利用多媒體教具進行優化教學,使學生主動、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二段。
3、增強學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是本課教學重點;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去風景優美的地方旅游嗎?喜歡吃又香又甜的葡萄嗎?如果把這兩者合起來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老師和課文一同去盛產葡萄的葡萄溝游覽一番。(讀課題:葡萄溝)
二、細讀感悟
(一)、第一段
1、去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葡萄溝。(課件出示第一段,學生讀)
2、這段文字就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讀一讀,看你知道了什么。
葡萄溝的位置在新疆的吐魯番。
那里出產水果。
水果種類很多(課件出示水果),人們最喜歡葡萄。
3、引讀第一段
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
那里出產——
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
(二)第二段
1、人們為什么最喜歡葡萄呢?讓我們去看看。現在去行么?(最好九十月份,因為到了九十月份,葡萄就成熟了。)那我們就乘時光隧道車把時間調整到九月吧。閉上眼睛,一、二、三,葡萄溝到了。
2、(出示葡萄溝概貌圖)這就是葡萄溝了。“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邊說邊出示句子,指出山坡、梯田和葡萄樹)
3、這些葡萄樹長得怎樣。學生看圖自由說。
書上是這樣寫的(出示第二句)學生讀。
這句寫的是(枝葉),什么樣的枝葉(茂密的),怎么樣(向四面展開)。連起來(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
作者進一步描寫說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為什么比作涼棚而不是別的。(結合當地地形氣候說明)
在干旱的沙漠,在四十多度的高溫天氣,進入這樣的“涼棚”,感覺怎樣?帶著這份涼爽舒服讀第二句。
4、鉆進葡萄架,更另你驚奇的是(出示架上葡萄圖)
這是什么季節獨有的景象。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自由讀。畫出表示顏色的詞。這么多顏色漂亮嗎?可以用一個什么詞形容,(五顏六色)如果這些顏色都泛著光,水靈靈的,那(就更漂亮了),用一個詞形容是(五光十色)。
瞧,一串串水靈靈的.葡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它們(美麗極了)。不同的顏色就是不同的品種,葡萄溝的葡萄有上百個品種。到了秋天,葡萄成熟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溝簡直就成了葡萄的世界,葡萄的'王國,葡萄的博物館。帶著對葡萄的喜愛、贊美再讀句子。
出示“我會填”再填空讀。
閉眼睛邊背邊想象。
5、葡萄溝的葡萄真——真——真——這么誘人的葡萄你想吃嗎?看,維吾爾族老鄉給你端上來了。(出示課文插圖)讀句子。
看,他們端上來的是最甜的葡萄。這種葡萄叫無核白,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豐富,素有“珍珠”美稱,是全世界含糖量最高的葡萄。
維吾爾族老鄉把最甜的葡萄摘下一串串讓你吃個夠,你想夸他們什么?(熱情好客)
6、葡萄溝真——葡萄溝的葡萄真——葡萄溝的老鄉真——讓我們把對他們的贊美美美地讀出來。閉眼睛回味一下(背誦)。
(三)第三段
1、這么多這么好的葡萄老鄉和游客吃不完怎么辦?讀第三段
2、邊看陰房圖片邊結合第二句文字理解陰房的構造。(邊讀邊看圖讓學生自己找到圖文結合點就理解了。)
3、讀第三句,理解“熱空氣”的作用。(體會葡萄溝人的聰明)
4、葡萄掛在透氣的陰房里,就像在天然的烘烤箱一樣,這樣生產出來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三、情感升華
葡萄溝的葡萄出了名,葡萄溝的葡萄干出了名,葡萄溝這塊寶地也敞開胸懷迎接著八方來客,有機會我們一定去那里感受一下。
學習目標
1.認識“溝、產”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好、干、分”,會寫“份、枝、收、坡、城、利”等6個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葡萄溝的風土人情,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之情。
3. 通過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做動作、結合圖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學習重點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通過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做動作、結合圖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學習難點
通過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學習過程
一、課題導入(2分鐘)
1.回顧單元內學過的課文,激發進一步欣賞壯美河山的興趣。
2.出示課題,學生讀題。
教師: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的名字很特別,叫做——葡萄溝。
(板書:葡萄溝)
3.猜想葡萄溝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教師:看到這樣一個名字,猜一猜,葡萄溝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引發學生對于葡萄溝這個地方的猜想,激發閱讀期待。】
二、初讀感知(11分鐘)
過渡:在這個主題單元中,就有一篇介紹葡萄溝的文章。也許你讀了這篇文章之后,巴不得現在就到葡萄溝去呢!葡萄溝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快翻開課本讀讀這篇文章吧。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練讀含多音字的三個句子。
3.分段朗讀,初步交流。
(板書:好地方)
教師:讀完課文,你了解到葡萄溝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教學設想】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語言障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日月潭》這篇課文了,那大家喜歡“日月潭”這個地方嗎?為什么?(生述。)現在,老師要再帶領大家一起去參觀一個與日月潭一樣美麗的地方,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看圖生述)
2.播放課文教學錄像帶,激發學生情感。
3.過渡語設計:葡萄溝這個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歡“葡萄溝”嗎?(生述)師揭示并板書課題:11、葡萄溝
二、設疑點、齊讀課文解疑。
1.提問:那你們知道這個地方為什么要叫“葡萄溝”嗎?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齊讀一遍課文。(糾正部分字讀音)
2.師誘:課文中告訴了我們葡萄溝是一個出產什么的地方?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八九月有葡萄。但我們“葡萄溝”這個地名,卻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溝”出產了那么多水果,照理應叫“水果溝”,為什么要叫“葡萄溝”呢?等我們學完了這篇課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三、初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并畫出各自然段及帶有生字的詞,生詞多讀幾遍。
2.全文總共有幾個自然段呢?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東西呢?
(生:葡萄溝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課文大意:
A、明確題目要求(指名讀題),思考三個問題,并找出相應的段落。
B、師布置默讀,并檢查默讀效果。
a)葡萄溝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產什么水果呢?人們最喜愛什么水果?哪一個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當中的第1個問題呢?1組朗讀第一自然段。
b)為什么人們最喜愛葡萄溝的葡萄呢?哪一個自然段回答了這個問題?
2組朗讀第二自然段。
c)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師:大家喜歡葡萄干嗎?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嗎?)哪個自然段回答了我們的疑問?
3組朗讀第三自然段。
4.你們喜歡“葡萄溝”這個地方嗎?為什么呢?現在可不可以用我們課文中的一個自然段一起來回答呢。(師板書:真是個好地方。)
四、生字詞教學。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像。
2.指名學生認讀、齊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積累好詞佳句。
2、運用畫圖、貼圖、手勢演示、實物演示等多種方法感悟“梯田”、 “茂密”、“一大串”、“五光十色”、“熱情好客”等詞語及句子。通過多形式的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3、在讀中產生對祖國各地風情的向往,增強對少數民族人民的熱愛之情。
4、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 11 個生字,會寫 12 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記憶字形。
5、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
6、引導學生能讀懂課文的內容,在讀中感悟葡萄溝是個好地方,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梯田”、“茂密”、“一大串”、“五光十色”、“熱情好客”等詞語及句子。知道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對葡萄溝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梯田”、“茂密”等詞語及句子。
了解陰房及葡萄干的制作過程。
[教學預備]
圖片、課件、維吾爾族小帽、葡萄干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師:小朋友看過《西游記》嗎?孫悟空和師傅去西天取經經過了——(生)火焰山。對了,在這里還有一條小溝,(指圖)這條溝依山傍水,景色秀麗。這就是吐魯番的葡萄溝。
2、指導學生從地圖上找到新疆、吐魯番、葡萄溝,揭示課題。
3、指導寫生字“溝”“夠”。
設計意圖: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西游記》是學生的最愛,由此入手,學生學習的興致高昂。把寫字提到前面來,以免打亂后面的教學環節。
二、自主初讀,識記生字
1、自由讀文,要求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反饋,同桌互讀。
[設計意圖:初讀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上,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檢查。至于生字的檢查,在后面的具體的學文環境中可進一步反饋。]
三、演讀感悟,快樂學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用引讀的方法讓學生知道葡萄溝出產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們最喜愛吃的葡萄。(以上環節從愛好入手,總體上把握全文,熟悉生字。)
2、師小結:是啊,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板書: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個”,句號改成嘆號)請同學們讀讀第一自然段,再讀讀這一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生有滋有味地齊讀)
[設計意圖: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用引讀—談話—再讀的形式一帶而過,讀時突出“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可重復練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畫圖理解“山坡的梯田”(指名讀,老師畫)
[設計意圖:直觀的圖象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課文內容。]
2、手勢演示理解“茂密”“涼棚”。
(1)出示課件或底色全是綠色的圖片
(2)這幅圖漂亮嗎?為什么底色全是綠的呢?你能從第二自然段找出一句話往返答嗎?
生:因為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所以全是綠色的。
師:那葉子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看我的手勢,(做動作演示)是一片葉子緊挨著一片葉子,誰能把“挨”換個詞?生:一片連一片。生:一片接一片。生:一片遮一片。
師:說得真好!你們再看——(師變換手勢)
生:一片背一片。生:一片疊一片。生:一片壓一片。生:一片蓋一片。
師:是啊,這么多葉子在一起就是茂密的枝葉,把上面的什么擋住了?
生:陽光。葡萄溝公開課教學設計
師:就形成了一個個——
生:綠色的涼棚。
師:一起讀讀書上的這一句話:“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動作演示不僅幫助理解重點詞語,而且豐富了學生詞匯。這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之一。]
3、實物演示理解“一大串一大串”, 同時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1)枝繁葉茂必然是果實累累,請大家用筆畫出描寫葡萄成熟時的樣子和顏色的句子,再在小組中討論哪一個詞用得好。(生先自學動筆畫句點詞,然后合作學習。)
(2)學生匯報交流,師出示實物葡萄,猜猜葡萄為什么是一大串一大串的?從這看出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看到實物必然興奮,達到激趣的目的。進而通過“猜—想—說” 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貼圖片,讓孩子指認“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的葡萄。
[設計意圖:用貼圖來代替板書,這樣使板書更形象,更直觀,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句中的顏色。要是能用簡筆畫來代替板書就更好了。]
5、比較“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在比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
師:“光”可以怎樣組詞?
生:發光、光滑、光芒、光輝、陽光、燈光……
師:是啊,葡萄像小燈泡一樣在——發光,也像小朋友的臉蛋一樣——光 滑。你們看在陽光下,那紅色的葡萄像什么?生:像紅寶石。生:像紅珠子。生:像小白兔的紅眼睛。
師:那綠的呢?生:像綠寶石。生:像瑪瑙。……
師:所以說這里的葡萄五——光十色,漂亮極了。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美美地讀一讀。(齊讀第三句話。)
6、拓展說話:花園里的花兒開了,有紅的、黃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