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紙橋的承重力
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做中學的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索不同結構的橋面的承重力。我班幼兒已有過做各種紙橋的經驗,知道橋面可以設計成各種各樣的,而不同的紙橋承重力是不一樣的,那么什么樣的橋面比較牢固呢?在這里,我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兩種橋面,水槽橋和波浪橋,通過質疑、猜想、操作實踐、最后得出結論。讓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紙橋的秘密。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親身感知不同的紙橋與承受力之間的變化。了解紙折疊后能增加紙的承重力。不同的折疊方法紙橋的承重力也不一樣。 2、指導幼兒嘗試用繪畫的方法把實驗過程記錄下來。 3、激發幼兒探索紙橋的承重力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有過做紙橋的經驗、紙條,墊板,積木,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小朋友們已經做過各種各樣的紙橋,都有些什么橋呢?今天我們先來研究波浪橋和水槽橋,你們覺得這兩座橋哪座最牢固(幼兒猜想。) (在這之前,幼兒已設計過各種各樣的橋面,對于橋面有了初步的認識,但還只停留在形狀的不同上,這次通過選擇了兩種橋面來讓幼兒探索它們的承重力,這樣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二、、探索比較水槽橋和波浪橋的承重力大小; (1)、討論應該怎樣做承重比較實驗;(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通過討論,幼兒得出了哪個橋面上放的東西越重,說明橋就越牢固。) 結論:我們只有放同樣的東西才能比較出哪一座橋牢固,而且東西要放在橋的中間。 (2)、交代實驗要求和記錄要求。 (3)、出示記錄表討論如何記錄。 (在這里記錄也是一個重要部分,主要讓幼兒以自己的方式來記錄,幼兒大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繪畫的方式,還有一種是以符號來表示,相對于以前以選擇的方式來記錄這次幼兒的記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4)、幼兒實驗并記錄,教師重點指導他們正確實驗。 (雖然實驗要求已說明,但幼兒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對實驗不利的因素,因此,老師重點觀察幼兒的實驗方法是否正確,以保證實驗的準確性)
三、展示記錄單,交流實驗結果; 1、哪座橋最牢固?可以放多少塊積木。 2、為什么波浪橋最牢固? 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波浪橋比水槽橋牢固,每一個小波浪就像一個小巨人,許多小巨人連在一起力氣就大了,所以這種橋最牢固。 (將橋面的波浪比作一個個的小巨人,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橋的承重力的大小,也為再次實驗感知波浪多少與承重的關系作好鋪墊。) 四、第二次實驗:感知波浪(巨人)多少與承重的關系; 1、通過觀察發現問題:都是波浪橋,承重力卻不一樣。 師:(1)為什么同樣都是波浪橋,放的積木卻不一樣多呢? (2)幼兒觀察比較兩座波浪橋,發現兩座橋的波浪不一樣多。 (在這里由于都是波浪橋可能幼兒對波浪多少的敏感性不強,幼兒一時說不上來,可以讓幼兒一起來數數大家分別有多少波浪,這樣幼兒可以很清晰地感知到波浪的多少和承重力的不同。) 2、交代實驗要求,并討論折的不一樣的波浪橋的記錄方法。 3、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第二次實驗中,幼兒的實驗方法基本上都很到位,第一次中所出現的實驗錯誤已沒有,說明幼兒已有了一定的實驗經驗。) 4、集體討論,剛才在實驗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結論:波浪越多,放的積木越多,橋越牢固。 總結:小朋友們真聰明,通過實驗不僅知道波浪橋比水槽橋牢固,而且還發現波浪越多橋越牢固。 (整個實驗過程中,幼兒表現的很有興趣,實驗的積極性也很高,通過通過質疑、猜想、操作實踐、最后得出結論。幼兒在操作中發現了紙橋的秘密。知道了不同的橋面其承重力也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