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教育PPT課件這個PPT共46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數學,幼兒園各年齡班數學教育內容,數學領域中教師的專業素養,數概念與運算,模式,幾何形體與空間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 及數學教育的基本原則
數學知識的特點:
▼高度抽象性
▼ 概括性
▼ 邏輯性
▼ 系統性
一、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
幼兒思維的發展為他們學習數學提供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造成了幼兒在建構抽象數學知識時的困難。
1.幼兒學習數學開始于動作
“抽象的思維起源于動作” ——皮亞杰
外部動作——內部動作
小班的幼兒表現最為突出,舉例說明。
皮亞杰為教師提出的三條建議:
為兒童提供實物,讓兒童自己動手去操作;
幫助兒童發展提出問題的技能;
教師應該懂得為什么運算對兒童是困難的,原因是什么。
在幼兒學習某一數學知識的初期階段,特別需要這種外部的動作。
那些表現出抽象思維困難、不能擺脫實物進行抽象的數字運算的幼兒,正說明他們還需要動作水平上的操作,應該給予他們更充分的動作擺弄的機會。
2.幼兒數學知識的內化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開始于外部的動作,但是要把它們變成頭腦中抽象的數學概念,還有賴于內化的過程,即在頭腦中重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
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
3.幼兒數學知識的建構依賴其自身多樣化的經驗和體驗
幼兒對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意義的理解,是從具體的事物開始的。
幼兒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所依賴的具體經驗越豐富,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
因此,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經驗,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抽象意義。
比如對數字3的實際含義
如果幼兒缺乏多樣化的經驗,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就會出現問題。
例如,三角形;對圖形和圖形之間關系的理解
4.幼兒抽象數學知識的獲得需要符號和語言的關鍵作用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幼兒學習數學,最終要從具體的事物中擺脫出來,形成抽象的數學知識。
要使幼兒頭腦中保存的具體經驗,變成概念化的知識,需要符號體系的參與。
具體→抽象(必須借助于符號體系的參與)
符號的作用就在于給幼兒一種抽象化的思維方式。
符號不限于加減運算的符號,如“標志”就是一個具有抽象意義的符號。接觸標志,理解標志的抽象意義,對于培養幼兒思維的抽象性、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很有意義。
此外,語言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很重要。數學是一種精練的語言,而語言則是思維的工具。幼兒在進行數學操作活動中同時用語言表達其操作過程,能夠對他的動作實行有效的監控,并提高其對自己動作的意識程度,從而有助于動作內化的過程。
5.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離不開持續的練習和應用的活動。
持續不斷的活動就是持續不斷的建構。
同化與順應(兒童適應環境的兩種不同的形式):
同化是指個體將外部環境納入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順應則是指個體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去適應外部環境。
幼兒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同化外部世界,同時也建構著新的知識。
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數學 :
“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
“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三個維度的數學教育目標: (情感態度、能力和操作技能、認知)
情感態度方面:
感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養成做事認真、細致、專注、堅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正確使用操作材料。
認知方面:
積累粗淺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
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準確性、獨立性、敏捷性、創造性等。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原則:
1、密切聯系生活的原則
2、發展幼兒思維結構的原則
3、讓幼兒操作、探索的原則
4、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設計意圖:
超市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場所,而“藏”在超市里的數學卻比比皆是,貨品分類、貨品排列、貨品重量、貨品價格、買賣等等。通過一種簡單明了的方法把需要的物品清楚的記錄下來,這對于大班的幼兒是一種經驗的提升。讓幼兒帶著以開超市為主要目的學習任務,嘗試分類,并使用一種統計方法來記錄超市物品,并在活動中能表現出自主、探索的學習狀態。
結合生活實際經驗,初步學習統計
樂于嘗試和探索,愿意與同伴合作學習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原則:
1、密切聯系生活的原則
2、發展幼兒思維結構的原則
3、讓幼兒操作、探索的原則
4、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四、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一)基本途徑:
教學活動
生活活動
區角活動
游戲活動
其它教育活動
家庭活動……
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
滲透性的數學教育活動
(二)數學教育的基本方法:
操作法
游戲法
比較法
發現或尋找法
討論法
……
(三)數學區
數學區的設置與活動指導
幼兒園各年齡班數學教育內容
1、小班數學教育的內容
(1)學習按物體的一個特征進行分類。
(2)學習按物體(大小、長短)的差異進行4以內物體的排序,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
(3)認識“1”和“許多”及其關系。
(4)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感知多、少和一樣多。
(5)學習手口一致地從左到右點數5以內的實物,能說出總數,能按實物范例和指定的數目取出相應數量的物體,學習一些常用的量詞。
(6)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7)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義,學習正確運用這些時間詞匯。
(8)學習區分和說出以自身為中心的上下方位;學習判斷兩個物體之間明顯的上下關系,說出什么在什么上面,什么在什么下面。
(9)在教師引導下,能注意周圍環境中物體的形狀和數量。
幼兒園各年齡班數學教育內容
2、中班數學教育的內容
(1)認識1—10以內的數字,理解數字的含義,會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2)學習目測數,學習不受物體空間排列形式和物體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擾,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感知和體驗10以內自然數列中相鄰兩數的數差關系;學習10以內序數。
(3)認識長方形、梯形、橢圓形。
(4)學習用各種幾何體(積木或積塑)進行拼搭和建造活動。
(5)學習概括物體(或圖形)的兩個特征;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特征和數量進行分類。
(6)學習按量(粗細、高矮等)的差異進行7以內的正逆排序;學習按一定的規律排列順序。
(7)觀察、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系,逐步建立等量觀念;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新問題,學習新的知識,促進初步的推理和遷移能力的發展。
(8)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義,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習正確運用這些時間詞匯。
(9)學習區分和說出以自身為中心的前后方位;學習區分和說出物體之間的上下、前后位置關系;學習按指定方向運動。
(10)能注意和發現周圍環境中物體量的差異,物體的形狀,以及它們在空間的位置等等。
幼兒園各年齡班數學教育內容
3、大班數學教育內容
(1)學習10以內單、雙數和相鄰數,學習順著數和倒著數。
(2)學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體驗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包含關系,部分數與部分數之間的互補關系和互換關系。
(3)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認識加號、減號,初步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學習用加減法解答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4)能理解符號“<”、“>”、“→”所表示的意思,學習用符號表示兩個集合的數量關系,以及用符號表示10以內數量變化關系。
(5)學習按物體兩個以上特征或特性進行分類;學習按某一特征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學習層級分類和多角度分類。
(6)學習按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關系。
(7)認識幾種常見的立方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能根據形體特征進行分類;體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8)學習等分實物或圖形;學習自然測量。
(9)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和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會向左、向右方向運動。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體)在空間的位置和運動方向。
(10)認識時鐘,學會看整點、半點,學習看日歷,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稱和順序。學習一些表示時間的詞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注意時間的長短和更替,知道要愛惜時間。
(11)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知道他們的值是不相同的。
推薦閱讀: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黃謹編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給幼兒教師的101條建議:數學教育〉張俊主編,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黃謹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張俊、張慧和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版
《聚焦幼兒園教育教學:反思與評價》,劉占蘭 廖貽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數學領域中教師的專業素養
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
1、對專業及兒童的熱愛與關心,尊重與理解;
2、具有研究和了解兒童發展的能力;
3、有效地選擇和設計教育活動的能力;
4、創設和支持兒童學習情境的能力;
5、觀察和解讀兒童行為及語言的能力;
6、引發兒童探究和組織、推動兒童學習的能力
我國數學教育的發展:
學科邏輯式結構:
1、重認知要求
2、體現漸進
3、年齡分段要求明確
主題線索式結構:
1、重全面發展
2、體現生活性
3、注重聯系與應用
問題解決、交流(啞巴數學)、聯系運用、表征
教師專業知識的構成
本體性知識(學科的專業知識)
條件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
實踐性知識(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
一、數概念與運算:
1、數的實際意義(基數、序數、數量的比較、單雙數、相鄰數、零)
2、計數(手口一致點數、目測數數、按群數數)
3、數字(認讀、書寫、表征)
4、數的組成(組合、分解)
一個數符號可以用來表示多種含義:
表示數量(基數)
說明在序列中的位置(序數)
給某一數或者一組數命名(命名數)
作為可以共享的衡量標準(參照數)
舉例:6、301、溫度計
數數的原則: 數數可以用來確定一個集合中的數量
兒童的計數形式:
學前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一般線索:
2——3歲 唱數 3歲 點數 3歲后 手口一致點數
3——4歲 說出總數 4歲后 目測數 5歲左右 按群數
兒童的運算水平:
有一個從具體實物----心里表象----抽象概念的過程
情境理解表征上
二、模式:
定義:某物的不斷重復
特性:規律行、重復性、穩定性、內隱性
匹配、分類、模式的關系:遞進關系
分類與模式(舉例:大小的類別概念)
分類在前,模式在后
匹配與分類(舉例:口袋的提供不同)
匹配是分類的基礎
模式與排序的關系:交叉關系
排序(特定規律,長短、一紅一綠)
模式是發展的、遞進的:沒有變化的模式到有變化的模式(積木搭建中的圍合、重復模式如作息制度)
集合: 根據物體的屬性或者維度可以將物體分類成集合。
四、幾何形體與空間
1、不同的圖形可以合成一個新的圖形或分割其他圖形
2、圖形是可移動、翻轉或者旋轉變化的(變式)
3、對稱
舉例:積木建構
教育活動評價的三個方面:
任務的維度
對兒童的年齡特點認識的維度
教師的維度
兒童的維度:
兒童的學習品質:
1、活動狀態
2、計劃性
3、目標定向
4、問題的解決方式
5、合作
觀察記錄:
數字拼版自投放以來,一直靜靜地躺在玩具柜中,小朋友似乎不太喜歡這一看上去顏色、形狀都單一的玩具,他們更愿意玩其他有趣的玩具。這樣的情形在開學的一星期里始終都是這樣。難道是新玩具太多,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導致孩子們不愿意去選擇它呢?
今天明明來到它的跟前,他注意到了數字拼版。他從玩具柜中把數字拼版拿出來,第一次在上面拼出了一個長方形,第二次在上面擺弄了一會兒什么也沒拼成,最后選擇了放棄。共持續時間4分鐘。老師們看一下,我們經常說老師怎么寫觀察記錄,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是什么,完完全全的真真實實的描述,這里面有主觀的東西嗎,沒有,就是描述。孩子怎么做他就怎么記錄和分析。
分析一:我對材料重新進行了審視這是一個已經定型的成品玩具,外形上已不能有多大的改變,要做什么樣的改動才能讓孩子明白它的玩法?使孩子們的已有數經驗和現置的材料間建立起聯系呢?這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材料投放方式上的改變。于是,我嘗試去掉籃子,把所以的長條都拼在底板上,拼成數字組合88.這樣做的意圖是想給孩子們一個暗示作用。將材料的作用凸現出來。間接告訴孩子材料的玩法。
數學是有趣的
數學是有用的
數學一定要關注幼兒的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數學是美麗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