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開飯店PPT課件這個PPT共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歡迎點擊下載。
活動目標:
1、運用兒歌幫助幼兒掌握猴子的基本畫法。
2、引導幼兒添畫猴子喜歡吃的食物。
3、啟發幼兒畫出猴子嬉戲等動態。
4、引發幼兒學習猴子的興趣。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自己制作的幻燈片,人手一支勾線筆、一盒蠟筆,紙。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師:誰來了?老師表演猴子眺望、撓耳、跳躍等動作,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猴子長的什么樣的?(幻燈片)請幼兒觀察,并說出它有哪些特征,喜歡吃什么?
2、提問,了解猴子的外形。
小結:猴子愛吃桃子,臉也長得像個桃子,猴子的耳朵是半圓形的,有一條靈活的長尾巴。
3、講解示范。
師:陳老師來畫猴子了,它就藏在一首兒歌中。(教師邊念兒歌邊畫猴子)
一個大蘋果,咬了一小口,點上小黑點,畫上小弧線,一塊方餅干,開始跳起舞,跳出三折線,折線加寬啦,蝸牛爬來了。
師:畫的是誰呀?
師:這只猴子在干什么?它的好朋友在跟它說話呢!又怎么畫呢?示范第二遍。
師:2只不同形態的猴子畫好了。瞧!那邊一只猴子在爬樹呢,我們又該怎么畫呢?
4、欣賞各種姿態、不同背景的猴子圖。
師:看,這兒來了幾只猴子,它們在哪兒玩呢?在干什么呢?
5、幼兒作畫。放優美的伴奏音樂,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小朋友畫出不同姿態的猴子,想想猴子在哪兒玩,把背景添畫好,比比誰的設計最巧妙。
6、講評。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猴子,它們在干什么?生活在哪里?(教師在評價時注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有重點地進行講評。)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能注意傾聽,并大聲的在集體中講述。
2.引導幼兒有序的觀察圖片,根據提問完整連貫的講述故事,豐富詞匯:又*又。
3.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遵守秩序。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教學掛圖四幅,又大又紅的桃子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 出示桃子圖片引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桃子?誰最喜歡吃桃子?
二.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并嘗試講述(出示圖一)
1. 圖上有幾只猴子?他們來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 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桃樹?小猴子看到桃樹動作是怎么樣的?心里怎么想的?(豐富詞匯:又大又紅)
3. 幼兒學先利用看圖標的提示觀察事件的發展,完整地講述圖片,教師小結。
三. 幼兒根據提問嘗試完整的講述圖片內容(出示圖二)
1. 河上有什么?小猴子是怎樣過河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在搶著過河、
可以用什么詞說說他們的動作呢?(豐富詞匯:又推又擠)
2. 幼兒大膽猜想故事的發展
提問:它們會聽同伴的話嗎?請你們猜猜故事會怎樣發展。
四. 同時出示2個圖標,幼兒根據連續提問用連貫的句子完整的講述圖片(圖三)
1.它們聽了同伴的話了嗎?現在怎樣過河的?同伴又說了什么呢?
這個方法好不好?為什么(豐富詞匯:又快又穩)
2. 幼兒仔細觀察事件發展完整講述圖片,教師小結。
3. 出示圖四:小猴子是怎樣爬上樹的?它們吃到了什么樣的桃子、心里怎么想?(豐富詞匯:又香又甜)
4. 教師小結
五. 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1. 運用接龍的方式講述故事
2. 為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
六. 教師總結講述方式,并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遵守秩序
活動反思:
孩子學習了看圖講述:猴子過河。孩子們能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和好聽的詞匯,連貫的進行講述。每個孩子都講得很棒。大班的目標是要:完整、連貫講述。針對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我們會分析問題的原因,并尋找相對的策略,使每個孩子都能在語言活動中獲得成長。
游戲玩法:兩人一組,大人兩手平伸,兩腳叉開站立.幼兒抱著大人的上半身,用腳盤在對方的腰部.聽到"開始"后,孩子用力抱緊,不滑下來,看誰能堅持最久。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猴子
活動目標:
1、運用兒歌幫助幼兒掌握猴子的基本畫法。
2、引導幼兒添畫猴子喜歡吃的食物。
3、啟發幼兒畫出猴子嬉戲等動態。
活動準備:自己制作的幻燈片,人手一支勾線筆、一盒蠟筆,紙。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師:誰來了?老師表演猴子眺望、撓耳、跳躍等動作,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猴子長的什么樣的?(幻燈片)請幼兒觀察,并說出它有哪些特征,喜歡吃什么?
2、提問,了解猴子的外形。
小結:猴子愛吃桃子,臉也長得像個桃子,猴子的耳朵是半圓形的,有一條靈活的長尾巴。
3、講解示范。
師:陳老師來畫猴子了,它就藏在一首兒歌中。(教師邊念兒歌邊畫猴子)
一個大蘋果,咬了一小口,點上小黑點,畫上小弧線,一塊方餅干,開始跳起舞,跳出三折線,折線加寬啦,蝸牛爬來了。
師:畫的是誰呀?
師:這只猴子在干什么?它的好朋友在跟它說話呢!又怎么畫呢?示范第二遍。
師:2只不同形態的猴子畫好了。瞧!那邊一只猴子在爬樹呢,我們又該怎么畫呢?
4、欣賞各種姿態、不同背景的猴子圖。
師:看,這兒來了幾只猴子,它們在哪兒玩呢?在干什么呢?
5、幼兒作畫。放優美的伴奏音樂,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小朋友畫出不同姿態的猴子,想想猴子在哪兒玩,把背景添畫好,比比誰的設計最巧妙。
6、講評。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猴子,它們在干什么?生活在哪里?(教師在評價時注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有重點地進行講評。)
活動目標:
1、鞏固雙正方折法。
2、練習使用剪刀剪直線。
3、會看折疊圖進行折紙。
活動準備:
正方形紙、小剪刀、折疊圖樣。
活動過程:
1、老師用正方形紙做一個有趣的小猴爬山,示范給幼兒看,并讓幼兒看小猴爬到山頂的有趣游戲,引起幼兒制作的愿望。
2、出示折疊圖,“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看看誰能照圖樣折成雙正方。
3、再次示范用剪刀剪下“小猴子”折出山頭。
4、組織幼兒玩小猴爬山比賽。(將小猴順“山”下兩個角插進去,搓動兩個角,小猴會從山頂出來)
活動反思:
在教學準備、幼兒動手操作方面等,我都考慮的非常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講解示范的不夠清楚,多數小朋友都沒達到我所要的教學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注意對方法的傳授,還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創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給幼兒們恰如其分的指導,融入孩子當中并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去參與教育和開展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樹及下樹的動作。
2、遷移觀察的經驗,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猴子玩耍、爬上樹和滑下樹等靈巧、頑皮的樣子。
3、樂意參與動作創編活動,有做出與眾不同動作的意識。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去動物園觀察過猴子。
2、圖譜,幼兒用書、音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樹及下樹的動作。
活動難點:
遷移觀察的經驗,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猴子玩耍、爬上樹和滑下樹等靈巧、頑皮的樣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你見過小猴子嗎?你能學學猴子的動作嗎?
2、師:今天,龔老師來當猴子媽媽,你們當小猴子,我們一起到樹林里去玩吧。
3、師幼律動
二、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分辨音樂的上行、下行,并嘗試創編動作。
1、出示《幼兒用書》
師:小猴子們,樹林到了,瞧!已經有小猴子來了,它們在做什么?
2、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出示圖譜)
師:有一段好聽的音樂就是講了小猴子爬樹的事情的,我們一起去聽聽吧。
3、引導幼兒分段創編動作
(1)創編猴子爬樹的動作(1~8小節)
①師:你們會爬樹嗎?怎么爬?是一下子就爬上去的嗎?
它先在什么地方?最后爬到哪里?
②幼兒創編動作
③配樂表演第一段(注意引導幼兒表現出由低到高的空間感)
(2)創編猴子玩耍的動作(9~16小節)
①師:小猴子們,爬到樹頂了嗎?我們玩游戲吧?小猴子喜歡玩什么游戲呢?
②創編撓癢、摘果子、吃果子、睡覺的動作
③配樂表演
(3)創編猴子滑下樹的動作(17~21小節)
①師:玩累了,趕緊滑下樹回家吧。這個滑下樹的動作怎么做?
②幼兒創編動作
③配樂表演
(4)完整表演(2遍)
三、結束部分
1、師:小猴子們,我們趕緊回家去吧。
2、律動放松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動物總懷有極大的熱情,每次教學活動中有小動物,孩子們就會特別感興趣。活動后他們的話題也會圍繞著活動中出現的小動物展開。
今天韻律活動“猴子爬樹”,猴子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因為猴子的活潑、可愛;也因為《西游記》這部電視劇中“孫悟空”,孩子們總覺得猴子是非常厲害的,也就對猴子有一種特別的喜愛。我們在認識了解小猴子的生活習性的基礎上,以韻律活動的形式展開的,小朋友們一起聽聽音樂,在游戲的情景中嘗試聽辯音樂的一些簡單變化,并跟著音樂學學小猴子的動作。從而喜歡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中,我以觀看幼兒用書中的《猴子爬樹》圖片開始。孩子們認真的創編猴子的各種動作、造型,感覺孩子們對這個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他們愉快的和老師一起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有趣;他們積極地參與動作表演和創編活動,體驗表現的樂趣。活動中孩子們積極開動腦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他們會使用一些好聽的詞句,如:可愛、好玩等來形容小猴子,而老師也積極回應,用“小猴子聽到他們的話愉快地跳起舞來”的話語激發幼兒表達的意愿。老師用集體練習與個別演示的方法,讓幼兒理解聽音樂做動作。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跟著音樂的節奏表演。班級里的幼兒每一個都參與到活動中,學地很開心。
在最后的樂句中老師利用猴子從樹上滑下來,來引導幼兒聽音階。可是幼兒爬下樹后,就趴在了地上。孩子們說因為小猴子玩的太累了,所以一下樹就在趴在地上休息了。老師也就不強求幼兒,滿足了孩子的愿望。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學說故事中的對話。豐富詞匯:鼻子、脖子、伸、爬、長長的。
2、懂得同伴間要互相幫助。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1、教學掛圖《謝謝小猴子》
2、大象、長頸鹿、猴子頭飾各一個;帽子一頂。
活動過程一、出示帽子,引出故事。
二、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
三、教師出示教學掛圖,第二次講述故事,并提問。。
1、元元的帽子飛到樹頂上,大象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大象拿到帽子了嗎?
2、長頸鹿看到元元在哭?長頸鹿是怎么說的?它是怎樣幫元元拿帽子的?長頸鹿拿到帽子了嗎?
3、猴子看到元元在哭?它是怎么說的?、怎樣做的?元元拿到帽子心情怎樣?元元對猴子說了什么?
四、故事表演,引導幼兒學說角色間的對話。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