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掩耳盜鈴PPT課件教案圖片這個PPT共1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音頻。PPT的教學目標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難點:
1、在理 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2、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指名講學過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亡羊補牢》
二、教師邊作圖邊講故事,學生猜故事結尾。
三、這個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該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
四、給故事取個題目。
板書課題:掩耳盜鈴
五、釋題
掩耳:捂住耳朵。 盜:偷。
掩耳盜鈴: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別人的鈴鐺。
六、翻開課本讀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結合插圖板書“想偷鈴鐺”。
2、讀第二自然段,想想、議儀。
1)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那他是想出一個什么辦法去偷鈴鐺的?(結合插圖板書“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3)那個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結果怎樣了?(結合插圖板書“被人發覺”)
3、小結:結果當然會被別人發現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鈴鐺還是照樣會響的,不過只是自己聽不見, 別人還是照樣聽得見的。哪個偷鈴鐺的人只是自己欺騙自己。
4、用一個成語說說偷鈴人的行為。(自欺欺人)
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想欺騙別人,結果只是欺騙了自己的人,所以說是自欺欺人。
九、學生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堂課上的比較順利,學生也理解了寓意,不過課后想來,我并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整堂課,雖然我的講解并不多,全是讓學生探討交流,可是每一環節的問題是我設置的,學生還是被我牽著鼻子走,處于被動地位。如果上課伊始,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質疑,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思索,探究的過程,我相信效果會更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