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吧喳吧喳PPT課件教案這個PPT共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PPT的教學目標通過課件,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語言美、節奏美,引發幼兒對聲音的聯想,學習動詞“飛”、“竄”、“鉆”、“溜”,并會用動作表示。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象聲詞代表的意思,學習朗誦和表演兒歌。
2、學習理解詞語"躲""躥""鉆""溜""目不轉睛"。
3、萌發愛護動物的情感。
4、通過閱讀,理解詩歌《巴喳巴喳》。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巴喳巴喳》。
2、活動小圖片(啄木鳥、松鼠、小兔、小鳥、蛇),大人穿的靴子一雙。
3、語言磁帶。
活動重難點:
理解詩歌象聲詞代表的意思。
表演兒歌。
活動過程:
一、出示靴子,引出話題。
1、請你想一想,穿上它會發出什么聲音?
2、幼兒說說可能發出的聲音,教師請幼兒穿上試一試,感受各種聲音。
3、有一個人,他穿上皮靴,走進森林,森林中的動物們會歡迎他嗎?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兒歌《巴喳巴喳》。
二、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引導幼兒欣賞并理解兒歌內容。
1、一位穿著大皮靴的人,走進森林,小動物們喜歡他嗎?為什么?你從哪里聽出來的?兒歌李有很多象聲詞,分別是哪些?請大家再聽一次。
2、討論:小動物們不喜歡人的表現。
3、討論象聲詞代表的意思。
4、為什么這些小動物都不喜歡人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5、這個"巴喳巴喳"最后有沒有傷害小動物呢?為什么?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想。
6、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動物們?引導幼兒說說要愛護他們,不傷害它們。
三、學念兒歌。
1、教師放慢速度,幼兒跟念兒歌兩遍。
2、分組分段朗誦兒歌,在念到"躲""躥""鉆""溜"時,提醒幼兒放慢語速,來顯示小動物們害怕的心情。
四、表演兒歌。
1、幼兒分組扮演角色朗誦兒歌。
2、部分幼兒扮演小動物,其余幼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附詩歌:《巴喳--巴喳》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
巴喳--巴喳!
"篤篤"聽到這聲音,
一下子飛進了樹枝間。
"吱吱"一下竄上了松樹。
"咩咩"一下鉆進了草叢。
"沙沙"一子溜進了黑洞。
全都悄沒聲兒地蹲在看不見的地方,
目不轉睛地看著"巴喳--巴喳"越走越遠。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讓幼兒創編詩歌時,幼兒要根據已有的聲音經驗想到動物的叫聲,再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想象動物躲藏時的動作和地方。這對幼兒的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都是一個考驗,幼兒在創編詩歌時對聲音和地方能創編自如,但在動物躲藏時的動作許多幼兒都忽略了,只是簡化成了一個"躲"字,而不是"鉆"" 跳""飛"等形象動詞。
本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詩歌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并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對聲音的興趣,提高了幼兒的創造性講述能力。
音樂鋼琴活動:笑一個吧
一、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用心聽音樂,根據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的高低做動作,辨別C大調的各音,訓練聽覺。
2、正確地使用節奏樂器,會用相應的樂器演奏打擊樂,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3、通過視唱、打節奏,掌握彈奏方法,練習彈奏曲子,激發幼兒的興趣,體驗集體演奏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二、 活動準備:
1、語言節奏譜一張 2、打擊樂器數個 3、打擊樂譜一張
4、樂譜表一張 5、電鋼琴數臺
三、 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
1)老師發口令:“小兵們準備出發”幼兒“是”在進行曲的音樂伴奏下有精神地走步。
2)音樂變弱:幼兒輕輕走路,老師按音樂的節奏輕聲說:
××××О,××××О
發現敵人 , 認真偵察! 幼兒彎腰半蹲著輕輕地走,手做持槍狀邊走邊做尋找狀進行偵察。
3)音樂變高(高音區)幼兒挺胸抬頭走路,老師發令:
××××, ×Ο×Ο ×Ο ×Ο
準備射擊!幼兒做向天空射擊打槍狀,嘴里發出: 呯! 呯! 呯! 呯!
4)音樂變強:幼兒用力走路,老師: ××××,××××
發現敵機,準備開炮! 幼兒做向飛機開炮狀,嘴里大聲發出聲音:×Ο×Ο×Ο×Ο
轟!轟!轟!轟!
5)老師彈奏急促的下重滑音表示敵機被打落并說:
××××××
敵機被消滅了—,幼兒邊歡呼邊跳躍,腳走八分音符的節奏×× ×× ×× ××,嘴里歡呼,×× ×××-
我們 勝利了-
彈奏 1 3 5 3 1 -| 1 3 5 3 1 -|1 - 安靜自由站好。
師:“對,我們勝利了,高興嗎?(高興)那我們表示一下吧,笑一個吧!”
師:小兵們好!幼兒:“指揮官好!”今天,我們科苑幼兒園來了很多客人老師,我們小兵應該怎么說:“客人老師好!英語: “ good moning tearch ” ⅰ 5 3 1| ⅰ 5 3 1 |幼兒全體坐在地下
2、語言節奏游戲《指揮官在做什么》
出示語言節奏卡:邊問邊做動作
指揮官:
1)× × × × | × × × × | × × ×—|
小 兵 小 兵 | 幼: 拍 拍 小 手 | 吹 喇 叭—|
我 在 干 啥 |
2)×· × × ×| ×· × × ×|× × × —|
小 · 兵 小 兵| 幼: 拍· 拍 小 手 打 打 鼓 —|
× × × × |
我 在 干 啥 |
3)× × × × | × × × × | × × ×|
小兵 小 兵 | 幼: 拍 拍 小 手 打 手 槍
我 在 干 啥 |
3、訓練聽覺:小兵的本領真大,不但小手很能干,而且耳朵也很靈敏,來!一起聽聽音吧!
傾聽教師彈出: 說出音名,可做手勢 :上、中、下
1 3 5|1 3 5|1─(3、 5)
3 5 6|3 5 6|3─(5、 6)
6 7 1|6 7 1|6─(7 、1)
師:我 們 的 小 兵 真能干, 幼:嘿嘿,我真棒!
4、新授:
(一)今天,我們小兵來學個新本領,看著樂譜演奏好嗎?(好)
1) 一一介紹打擊樂器:碰鈴、鈴鼓、雙響簡(叮 嗒 嘩啦)
2) 出示圖形卡片,引導幼兒探索三種樂器的不同聲音
師:小兵們,你們看這張圖片上的符號代表什么樂器?)
3) 請小兵們把這些聲音學出來(叮、嘩啦、嗒)
4) 現在我們跟著好聽的音樂用手演示一遍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關的,幼兒的心理健康以情緒愉快,適應集體生活為主要特征。”整個活動我認為是很成功的,教師引用了形象夸張、有趣的木偶形象,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幼兒邊操作表情娃娃,邊進行交流,在活動中幼兒動腦、動口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教師能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幼兒積極地參與活動,處處從幼兒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孩子想象、實踐,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從而培養幼兒大方、豁達的良好個性心理品質。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象聲詞代表的意思,學習朗誦和表演兒歌。
2、學習理解詞語"躲""躥""鉆""溜""目不轉睛"。
3、萌發愛護動物的情感。
4、通過閱讀,理解詩歌《巴喳巴喳》。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巴喳巴喳》。
2、活動小圖片(啄木鳥、松鼠、小兔、小鳥、蛇),大人穿的靴子一雙。
3、語言磁帶。
活動重難點:
理解詩歌象聲詞代表的意思。
表演兒歌。
活動過程:
一、出示靴子,引出話題。
1、請你想一想,穿上它會發出什么聲音?
2、幼兒說說可能發出的聲音,教師請幼兒穿上試一試,感受各種聲音。
3、有一個人,他穿上皮靴,走進森林,森林中的動物們會歡迎他嗎?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兒歌《巴喳巴喳》。
二、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引導幼兒欣賞并理解兒歌內容。
1、一位穿著大皮靴的人,走進森林,小動物們喜歡他嗎?為什么?你從哪里聽出來的?兒歌李有很多象聲詞,分別是哪些?請大家再聽一次。
2、討論:小動物們不喜歡人的表現。
3、討論象聲詞代表的意思。
4、為什么這些小動物都不喜歡人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5、這個"巴喳巴喳"最后有沒有傷害小動物呢?為什么?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想。
6、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動物們?引導幼兒說說要愛護他們,不傷害它們。
三、學念兒歌。
1、教師放慢速度,幼兒跟念兒歌兩遍。
2、分組分段朗誦兒歌,在念到"躲""躥""鉆""溜"時,提醒幼兒放慢語速,來顯示小動物們害怕的心情。
四、表演兒歌。
1、幼兒分組扮演角色朗誦兒歌。
2、部分幼兒扮演小動物,其余幼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附詩歌:《巴喳--巴喳》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
巴喳--巴喳!
"篤篤"聽到這聲音,
一下子飛進了樹枝間。
"吱吱"一下竄上了松樹。
"咩咩"一下鉆進了草叢。
"沙沙"一子溜進了黑洞。
全都悄沒聲兒地蹲在看不見的地方,
目不轉睛地看著"巴喳--巴喳"越走越遠。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讓幼兒創編詩歌時,幼兒要根據已有的聲音經驗想到動物的叫聲,再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想象動物躲藏時的動作和地方。這對幼兒的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都是一個考驗,幼兒在創編詩歌時對聲音和地方能創編自如,但在動物躲藏時的動作許多幼兒都忽略了,只是簡化成了一個"躲"字,而不是"鉆"" 跳""飛"等形象動詞。
本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詩歌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并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對聲音的興趣,提高了幼兒的創造性講述能力。
活動目標:
1.感受笑、生氣、哭三種不同表情帶來的不同情緒體驗。
2.在老師引導下,知道笑會帶給自己好心情,也會給他人帶來快樂。
3.樂意參與活動,體驗大家在一起的開心快樂。
4.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笑的樂趣。
活動準備 :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初步懂得每天應該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能亂發脾氣。
2.物質準備:小姑娘布袋木偶1個;木偶劇《甜甜的微笑》;《幸福拍手歌》的音樂、錄音機、表情娃娃布袋偶(笑臉、哭臉、生氣臉共36個)、水彩筆、油畫棒、橡皮泥、記號筆、制作表情娃娃的卡片(沒有貼五官)36張等。
3.環境創設:幼兒的座位排成兩個弧形,在周圍放置了人手一個的表情娃娃布袋偶,創設比較寬松的氛圍。
活動過程:
一、以布袋偶小姑娘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我是快樂的笑寶寶,今天要到小三班做客,真的好開心!你們開心嗎?今天我還帶來了好多表情寶寶,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反思:教師手持夸張的布袋偶小姑娘,并用自身愉快、高漲的情緒帶動幼兒,讓幼兒一下子就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下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引導幼兒和表情寶寶交朋友,初步體驗自己今天的情緒狀態。
這里有許多的表情寶寶,它們有不一樣的表情,你喜歡哪一個表情寶寶,可以拿起來,套在手上,和它說說話。
1.你喜歡哪個表情寶寶?為什么?(鼓勵幼兒自由地與同伴進行交流)
2.一起體驗,學學開心、生氣、哭泣時的表情,談談自己的情緒經驗。
小結:寶寶笑了,我們小朋友也笑了,寶寶生氣了、哭了,我們臉上的表情也不一樣了,心情也不開心了。老師看到小朋友笑了,心里很開心,更加愛寶寶了;如果看到小朋友生氣了,傷心地哭了,老師心里也會很難過。所以,小朋友要經常笑,讓自己開心,也讓老師開心。來,笑一個讓老師看看。
反思:這個環節老師重在做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在創設情景中讓幼兒自由地表露自己的心情,教師則通過傾聽、觀察、談話,及時捕捉幼兒的眼神,及時給予幼兒回應,同時也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索各種表情娃娃的積極性。教師盡量給予鼓勵,并為此創造了一種自由、輕松的氛圍,讓孩子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我表現、充分交流,分享活動帶來的快樂,使活動成為幼兒生活的舞臺,成為幼兒自我發展、展示自我的舞臺,使幼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得以發揮。
三、欣賞木偶劇《甜甜的微笑》,了解應該保持快樂的心情。
花花為什么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歡呢?為什么小動物看到它,心里就像吃了蜂蜜一樣甜呢?
小結:花花是個愛笑的寶貝,見到人總是甜甜的微笑,甜甜地打招呼,所以大家都很喜歡她。小朋友們也來當個愛笑的寶寶吧,大家相親相愛在一起,來抱抱你旁邊的小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我們大家在一起很快樂!笑的很開心!
反思:這個環節充分利用了幼兒感興趣的形式,用木偶劇的形式,讓幼兒安靜地欣賞,觀看了 “花花”見到人總是甜甜的微笑,甜甜地打招呼,所以大家都很喜歡她。讓幼兒明白不管遇到開心不開心的事情,都要講出來,這等于給孩子一次說話的機會,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在活動中,我提問:“為什么小動物看到花花,心里就像吃了蜂蜜一樣甜呢?”大多幼兒都能回答出來,因為花花是個愛笑的寶寶,讓幼兒懂得了笑表示快樂,快樂是可以傳遞的。
四、《幸福拍手歌》結束,讓幼兒感受快樂、表現快樂。
我們一起來幫助哭寶寶和氣寶寶找快樂吧,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笑臉來幫助他們!讓我們一起把開心、快樂的表情表現出來吧!引導幼兒伴隨著快樂的音樂,有節奏操作表情娃娃地進行律動。
反思:這個環節幼兒情緒非常高漲,在音樂的熏陶下,大部分的幼兒能積極地參與,大膽地通過語言、動作、表情,告訴周圍的人,現在他很快樂。同時,老師也及時地關注到個別幼兒,在剛開始的活動中有個別幼兒情緒比較低落,但是在同伴的影響下,他們也很快地調整自己的情緒,愉快地參與活動,將活動推向**。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中,教師重視為幼兒營造寬松、愉悅的心里環境,鼓勵幼兒每天能愉快入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
2.與家長溝通,關注幼兒每天的心情,及時了解幼兒不開心的原因,多與幼兒交流,并與幼兒一起討論不開心的時候要怎么辦。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關的,幼兒的心理健康以情緒愉快,適應集體生活為主要特征。”整個活動我認為是很成功的,教師引用了形象夸張、有趣的木偶形象,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幼兒邊操作表情娃娃,邊進行交流,在活動中幼兒動腦、動口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教師能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幼兒積極地參與活動,處處從幼兒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孩子想象、實踐,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從而培養幼兒大方、豁達的良好個性心理品質。
活動目標:
1、嘗試學說短句"小熊小熊,快起床了"
2、感受小熊和媽媽之間的深情,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3、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1、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唱《小豬睡覺》、"小豬們都睡覺著了"
2、當幼兒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后,教師輕輕地說:"小豬們醒來吧!"(幼兒睜開眼睛)"啊,豬媽媽剛才輕輕一叫,豬寶寶們就醒來了。你們真是我的好孩子,我好愛你們。
3、(播放小熊睡覺的呼嚕聲):咦,是什么聲音?會是誰在打呼嚕呢?
二、理解故事內容------小熊醒來吧
1、PPT1是誰在打呼嚕呀?
小結:原來,是小熊在睡覺,小熊睡得真香呀!
太陽都曬屁股了,上幼兒園要遲到了,小熊怎么還不起來,誰會來叫醒小熊呢?
2、PPT2,小鳥叫小熊起床
(1)(播放鳥叫聲)聽到了什么聲音?誰來了?
(2)出現小鳥飛出來的形象:小鳥說小朋友們好,你們起得真早,你們起床后干什么呢?你們覺得小鳥會對小熊說什么呢?誰來做小鳥叫醒小熊。讓孩子學一學小鳥叫醒小熊的樣子:"小熊小熊,快起床了。"提問:小熊醒了嗎?這里可以師生合作,請一個孩子做小鳥,老師做小熊。
3、PPT3,小白兔叫小熊起床
(1)又有一個朋友來了,它呀長著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短短的尾巴,走路一蹦一跳的,這是誰呢?(小熊小熊,快起床了)
(2)接著出現小兔的形象,孩子學一學小兔來叫醒小熊:小熊小熊,快起床了。
提問:小熊醒來了嗎?也可采用師生合作的方法,讓孩子通過多方面感受故事。
【這里因為已經有了小鳥叫醒小熊的經驗,因此鼓勵一些能力弱的幼兒也來說一說,鼓勵他們大膽表達。】
3、PPT5,小象叫小熊起床
(1)又來了一個朋友,是誰呢?你怎么知道是小象呢?出現大象的鼻子,
(2)過渡:這么多朋友來叫小熊起床呀,可是小熊寶寶睡得可香了,他還是沒有醒,怎么辦呢?
三、小熊醒來了
1、小熊還是沒有醒,這些小動物都沒把它叫醒,那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叫醒小熊嗎?
(3)PPT6,看看,小熊醒了嗎?是誰叫醒的呀?
我們一起來看看誰來了?她又有什么好辦法來叫醒小熊呢?小熊醒來了嗎?我們小朋友你們早上是誰叫醒你,讓你起床的呢?
(1)為什么媽媽,小熊寶寶就醒來了?
老師小結:原來小熊愛媽媽,媽媽愛小熊,就像我們的小朋友愛自己的媽媽、媽媽也愛我們一樣。
(2)這么多朋友來叫小熊起床呀,那么早上,是誰叫你起床?
(3)是怎樣叫你起床的?
小結:我們每天都要早睡早起,不能睡懶覺,這樣身體才會棒棒的。
游戲:誰來做小熊,我們一起來叫小熊起床好嗎?小熊小熊,快起床了。
五、結束。
師:寶寶們都睡醒啦,現在媽媽要帶你們到外面去曬太陽做運動咯,我們出發吧
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教師講述故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注意語言、語氣、神情的變化之外,手勢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起到輔助的作用。作為教師,在講述多遍故事時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提高幼兒的傾聽積極性。故事《小熊醒來吧》,內容淺顯易懂,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形象生動的圖片教具吸引著每個幼兒,我有趣兒的模仿聲也吸引著孩子的神經。他們始終跟著我的思路和節奏認真地聆聽著,積極地和我互動著,學著小動物的叫聲,興奮的跟著我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孩子們的興奮感染著我,我的用心感染著孩子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是那樣的盡興,這讓我很開心,沒想到這些小家伙還真的挺乖巧的。從活動中可以感受到有好的常規是重要的,有了規矩才有活動的效果。所以,什么樣的行為只要我們去認真的執行,那么孩子們就一定能堅持做到。
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只是受到只字片語的促動,但是相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隨著知識的積累和活動的不斷體驗,慢慢地孩子們會對這樣的愛產生更深的理解,獲得更真切的感受。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語言;感受故事中小熊和媽媽之間的情感。讓孩子從中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內涵及寓意。整個活動都在積極的氛圍中結束。
活動目標:
1、理解作品中的事情和人物形象。
2、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媽媽之間的情感,體會母子的愛和默契感,并體驗到親子間活動的樂趣。
3、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并學習作品中的語言“小熊還在睡覺”、“小熊睡得很好”,增加故事情節。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掛圖2幅及磁性教具一套。
2、輕音樂磁帶和故事磁帶。
3、圍兜、小鳥、老鼠、小狗、小熊、小鹿、大象等動物形象教具。
4、請大班幼兒6名、幼兒家長。
活動過程:
一、觀看故事表演有大班小朋友及老師合作,大班幼兒分別扮演小熊、小鳥、老鼠、小狗、大象、小鹿等,教師扮熊媽媽。
邊放輕音樂邊表演故事。
二、提問:并出示磁性教具、邊講述邊演示講至“咚咚!咚咚!大象來了,地都震動了,小熊還睡著”。
1、小熊在干什么?
2、有哪些動物想吵醒小熊?它們發出怎樣的聲音?(讓幼兒學一學小動物發出的聲音)想吵醒小熊的小動物發出的聲音由輕到響、連地都震動了,小熊有沒有被吵醒?
3、你來幫小動物想想用什么辦法來吵醒小熊?
三、待幼兒充分想像后,老師繼續朗誦下一手段:
熊媽媽回來了,輕輕朝他說:“小熊醒來吧!”小熊聽得很清楚,說:“噢,媽媽!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來了!
1、小熊醒了沒有?是誰把小熊叫醒的?它是怎么說的?小熊說了什么?
我們一起來做小熊和熊媽媽,老師扮熊媽媽輕輕地說:小熊醒來吧,幼兒扮小熊說:媽媽我睡得多香呀!
2、熊媽媽是怎樣叫的?(輕輕地)為什么熊媽媽不用大聲叫,只要輕輕的說一聲“小熊醒來吧”“小熊就醒了”(因為他是小熊的媽媽,每個孩子對自己媽媽的聲音都是最熟悉的)
四、教師帶領幼兒游戲。
請全體幼兒來做熊媽媽、老師做媽媽、重復小熊和媽媽的對話。
請爸爸、媽媽也來參與、老師指定一位媽媽,這位媽媽就要說“小熊醒來吧”小熊聽到自己媽媽的聲音,睜開眼睛并說“媽媽,我睡得多香呀!”不是自己媽媽的聲音,則必須一直閉眼睛。
活動至幼兒的爸爸、媽媽全部說完為止。
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教師講述故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注意語言、語氣、神情的變化之外,手勢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起到輔助的作用。作為教師,在講述多遍故事時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提高幼兒的傾聽積極性。故事《小熊醒來吧》,內容淺顯易懂,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形象生動的圖片教具吸引著每個幼兒,我有趣兒的模仿聲也吸引著孩子的神經。他們始終跟著我的思路和節奏認真地聆聽著,積極地和我互動著,學著小動物的叫聲,興奮的跟著我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孩子們的興奮感染著我,我的用心感染著孩子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是那樣的盡興,這讓我很開心,沒想到這些小家伙還真的挺乖巧的。從活動中可以感受到有好的常規是重要的,有了規矩才有活動的效果。所以,什么樣的行為只要我們去認真的執行,那么孩子們就一定能堅持做到。
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只是受到只字片語的促動,但是相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隨著知識的積累和活動的不斷體驗,慢慢地孩子們會對這樣的愛產生更深的理解,獲得更真切的感受。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語言;感受故事中小熊和媽媽之間的情感。讓孩子從中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內涵及寓意。整個活動都在積極的氛圍中結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