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冬至PPT課件這個PPT共22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冬至簡介,冬至來源,冬至習俗,冬至傳說,九九消寒圖,冬至諺語等,歡迎點擊下載。冬至簡介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冬至來源
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唐、宋時期,冬至是皇帝祭天祭祖或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的日子,第二天就在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冬至習俗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冬至傳說
吃 湯 圓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吃 餛 飩 憶 西 施
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人們便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吃餛飩的另一個傳說
一、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叫做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赤豆糯米飯驅避疫鬼
二、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九九消寒圖
民間流行填九九消寒圖又稱作
“雅圖”以供消遣。在白紙
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
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
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
特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
元朝 楊允孚 在《灤京雜詠》中寫到:
試數窗間九九圖,
余寒消盡暖回初。
梅花點徧無余白,
看到今朝是杏株。
冬至諺語
根據冬至的風、霜、雨、雪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
冬至西北風,來年干一春。(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