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大班幼小銜接家長會PPT課件這個PPT共26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人生中有三大轉折關鍵期,孩子入學不適的表現,小學老師反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幼小銜接很重要,什么是幼小銜接,幼兒園會怎樣做呢等,歡迎點擊下載。人生中有三大轉折關鍵期
3歲 家里—幼兒園
6歲 幼兒園—小學
12歲 小學—中學
孩子入學不適的表現
一到上學時間就煩躁、不安、焦急,甚至哭鬧,有的孩子則出現上學情緒低落,放學歡騰活躍的現象;
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現和活動;
進入不了學習狀態,學習習慣差,不能完成學習任務;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率低;
上學還沒幾天就開始怕學、厭學;
性情發生改變,如變得退縮、煩躁或是攻擊行為增多。
小學老師反饋
一年級
學生
哭鬧
上課坐不住
集體中太自我
寫作業拖沓、
速度慢
自由活動時
不會玩
書寫困難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幼兒園與小學本身有很大差異
家長意識
不到位
幼小銜接
出現斷層
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
幼兒園教育
學習環境:寬松活潑
學習內容:以動手動腦的游戲為主
學習形式:培養學習興趣并進行知識啟蒙教育,沒有考試。
教育不同: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生活,保教一體。
時間不同:30分鐘教學以游戲為主
規范不同:較自由,鼓勵孩子自由發展。
交往不同:多在老師和家長視線范圍和老師的組織范圍內與小朋友交往。
小學教育
學習環境:嚴謹規范
學習內容:學習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習形式:嚴謹規系統學習,需要完成作業,有考試的任務和壓力。
教育不同:老師側重于學習與品德的教育,生活照顧相對較少。
時間不同:45分鐘課堂以聽課為主
規范不同:較規范,學校規章嚴格。
交往不同:課間、課外由學生自由支配和小朋友交往的獨立性強。
幼小銜接很重要
根據國家教委進行的“幼小銜接”研究表明,由于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超過60%的孩子入學后存在學習適應性嚴重不足的問題。不適應正規的學校教育,不適應相對緊張的學習環境;不適應跟老師、同學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適應學校在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等方面的要求等等。
什么是幼小銜接
是兒童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之間的銜接
是兒童結束以游戲為主的學齡前生活
走上以學習為主的正規學習生活的過渡
幼兒園會怎樣做呢?
端正指導思想,增強銜接意識。
從孩子入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能力。
從家長入手,爭取家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銜接 。
從情感入手,激發幼兒入小學的愿望 。
從研討入手,加強幼兒園與小學間的教學銜接 。
幼兒園會怎樣做呢?—— 端正指導思想,增強銜接意識。
每學期初各班制定出詳細的幼小銜接計劃、方案,期末有總結。學期初定本期所開展的活動,每個活動有具體的方案,活動中有圖片,活動后都有總結。
幼兒園會怎樣做呢?—— 從孩子入手
學會生活(自己洗手洗臉、自己吃飯、喝水、入廁;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等 )
學會為他人服務(“我是能干的小幫手”和 “我當值日生”)
學會整理書包
學會學習
幼兒園會怎樣做呢?—— 從家長入手
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
家長調查問卷
(調查結果分析介紹)
家長開放日
家園共育欄“父母必讀”
及時更換
幼兒園會怎樣做呢?—— 從研討入手
幼小銜接交流會
與小學教師座談(參觀小學)
教學研討會(年級教研、集體教研)
幼兒園會怎樣做呢?—— 從情感入手
參觀小學、觀看小學升旗儀式
走進小學課堂參觀小學的校園,觀摩小學生上課及課余活動。
通過圖片、資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幼兒認識入小學后的學習與生活。
幼兒園與小學老師互換、聽評課。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1.心理的準備
2.學習能力的準備
3.自理能力的準備
4.交往能力的準備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心理的準備
減少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學會獨立。
提前了解和熟悉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任務意識。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學習能力的準備
注意力
記憶力
觀察力
思維能力
前閱讀、
前書寫、
初步計算的能力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自理能力的準備
自己穿衣、吃飯、睡覺
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事大膽說
懂得講衛生
注意保護自己
有時間觀念,做事不拖拉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交往能力的準備
主動與不認識的小朋友打招呼
同伙伴一起玩耍時能謙讓
學會一些解決糾紛的方法
學會夸獎別人、會對人說“對不起”
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
認真對孩子進行家庭輔導
孩子有病或有事不來園時要及時告知老師。
多與孩子溝通
做好自己的榜樣作用
及時收看信息
搞好孩子的衛生
自制玩具要求
大二班袋鼠袋
請家長用結實干凈的大編織袋來做,在上面用布縫上一些好看的圖案,袋子上面的兩側位置縫上寬松緊,長度適應大班孩子。做好后,讓孩子試一試。及時調節。
大一班高蹺
1,請用四個粗的旺仔牛奶瓶(鐵質的)來做高蹺。用寬一些縫好的布條來做孩子手拉的繩子。繩子放在四個瓶子下面。最后,用寬膠帶上下左右轉圈粘結實。照這個樣子一共做兩個高蹺,孩子左右腳各一個。2,或者用7個“六個核桃”(露露瓶)瓶子做高蹺也可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