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育第六章_區角活動中的科學教育PPT課件這個PPT共6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區角科學教育活動概述,自然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區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指導等,歡迎點擊下載。第一節 區角科學教育活動概述
第二節 自然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指導
第三節 科學活動區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指導
第一節 區角科學教育活動概述
一、 區角科學教育活動的涵義
又稱區域科學教育活動。
一般是指在自然角、科學角(區)或專門的科學活動室中進行的科學教育活動。
二、區角學習活動的理論基礎
1、幼兒是與在環境之間的互動中學習和發展的
2、教師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技能,還在于提供支持性的環境(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
3、教學應該適合幼兒的學習需要
4、教師指導應該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
豐富多彩的自然角
豐富多彩的自然角
自然角的動物與植物
孩子自己在自然角種植的植物,上面插著的是幼兒的觀察記錄卡
探究聲音的科學角
探究速度的科學角
探究色彩的科學角
探究泡泡的科學角
探究磁鐵的科學角
探究植物的科學角
感官探索科學角
電腦角
探究光的科學角
探究水的科學角
神奇的科學發現室
兒童在科學發現室自行觀看電子圖書
在科學發現室探究電的奧秘
探究電的奧秘
在科學發現室探究人體的奧秘
三、 區角科學教育活動的特點
特點1:區角科學教育活動是一種幼兒
自主選擇、自由探索的活動。
案例一:通過自由探索尋找歡樂球
爆炸的原因
案例分析:
此案例中的幼兒在科學區的探索活動是自主的、自由的,他尋找到了他所感興趣的問題,自主、自信地開展活動,他可以自由支配面前的一切,不用關注教師的態度,在區角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完全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參加小組或個人的探索活動,自主地決定活動的內容和方式, 它是一種寬松的共同學習或個人學習的活動。因此,區域科學教育活動是一種幼兒自由探索的活動
特點2:區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
兒自主操作的活動,以材
料為中心組織學習活動。
案例一: 某幼兒園大班幼兒正在科學角通過電腦自由閱讀有趣的電子圖書,圖中的女孩,正在反復閱讀關于“雞蛋如何變成小雞?”的電子圖書。
案例二: 某中班幼兒在科學發現室探索一個簡易的“指南針”裝置: 這實際上是一枚可以自由轉動的縫被針(已被磁化為指南針),教師在它的底座的四個方向分別貼上四個小動物圖畫,以吸引幼兒的興趣。幼兒走到這個材料面前,便玩了起來,當他第一次輕輕轉動這根針、發現針尖指向小貓時,對自己說:“我抓到小貓咪,我就裝作小貓。”(這是他為自己設定的一個游戲規則)然后扮了一個鬼臉,模仿貓的動作。可是,當他一次次地重復轉、看它還能指到哪里時,發現針尖總是指向小貓,便自言自語道,“怎么又是小貓!”
有一次他試圖讓它指向別的小動物,就用手按住針尖想讓它停在別的地方。可是當他放開手后,針尖仍然轉向小貓。于是他開始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一會兒輕輕轉,一會兒重重轉,一會兒把針取下來,將針尖對著桌子刮,一會兒又翻開底座看看下面有什么東西,都沒有找到答案。事后教師問他有什么發現,他說:“我發現它轉不到別的東西,只能轉到小貓,它喜歡小貓。”
討論:
1、案例中幼兒并沒有得出科學的結論,教師是否應該立刻給予幼兒正確的答案?為什么?
2、如果你是這位幼兒的教師,你會如何處理?
案例分析:幼兒經歷了一次典型而且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直到最后,他心中的疑問也沒有得到完滿的解決,于是他就將其解釋為“它喜歡小貓”。這就是“兒童的科學”——幼兒對事物表現出好奇。于是提出問題、進行探究、尋求解釋,而這種解釋受自我中心思維特點的影響,帶有“泛靈論”的傾向。
盡管他最后并沒有得出在成人看來“正確的”結論。但是,幼兒科學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科學的情感與態度的培養,重視的是科學的探索過程,這種探索的過程對培養他的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特點3: 教師指導是一種個別化的、間接的指導,活動中教師傾向于成為隱性要素。
案例一:
在科學區,一個中班幼兒把橡皮泥團成球放進水里,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壓成薄薄的餅狀,又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搓成細長條,還是沉下去了。他停下來,開始思考……這次他把橡皮泥扯成一粒一粒的,結果還是沉下去了。他茫然環顧四周。
老師注意到了這一切,以同伴的身份與幼兒一起試。老師用的不是橡皮泥,而是一張紙折成的盒子放在水里,盒子浮在水面上。幼兒擺弄了一會兒水里的紙盒子,突然說:“我有辦法了。”他把橡皮泥做成碗狀,結果,橡皮泥浮起來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從而,悟出了“中空”能浮起的道理。
案例二:
春天的早晨,孩子們陸陸續續來到幼兒園。早來的孩子們和值日生一起在給自然角里的各種植物澆水,突然發現一個花盆裂開了一道大約有兩厘米寬的縫,孩子們覺得很奇怪。“花盆為什么裂開了?”“花盆里面有什么?”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幼兒進行探究。孩子們把花盆撬開進行觀察,最后發現是花盆里逐漸長大的小土豆把花盆撐破了。“土豆那么小,哪有那么大的勁?”有些孩子又產生了疑問。教師又利用飯后散步的時間帶孩子到操場上觀察大樹的根。孩子們終于悟道:根真有勁。
討論:
在案例一和案例二中,教師是如何指導幼兒科學活動的?
在區角科學活動中,教師成了隱性要素,由過去的顯性地位退居到隱性地位。教師成為活動的觀察者和間接的指導者,教師的作用轉化為問題的設置和有結構材料的提供。指導隱藏在活動材料的設計和創設的問題情境之中,而較少有直接的言語的指導。
討論:
結合區角科學活動的特點,思考區角科學教育活動對兒童的發展有什么價值。
四、 區角科學教育活動的價值
(一) 有利于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區角科學活動→→→引發幼兒主動探究
↑
材料與環境(刺激物)
區角科學活動→→→提供自由活動的時間、空間、
自由選擇的權利。
(二) 有利于提高幼兒學習能力
教→→→→→學
(集體活動)→→(區角活動)
自主學習 主動構建
(三) 有利于幼兒個性的發展
區角活動的設計 材料的投放
考慮不同興趣需要的兒童
兒童采用自己的方式學習
四、 區角科學教育活動的類型
自然角科學教育活動
科學活動區教育活動
數學角教育活動
第二節自然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指導
一、 自然角科學教育活動的涵義(書P246-P249)
自然角是在幼兒園活動室內向陽的角落、廊沿,安放一張桌子或設置一個分層木架,將一些適于在室內生長和照料的動、植物,或收集來的非生物,有秩序地布置在上面的場所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個縮影,可使幼兒了解自然世界,幫助他們建立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態度。
自然角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幼兒學科學的場所。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自然角能為幼兒園增添自然美
2、自然角能使幼兒萌發探索的欲望
3、自然角能增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責任感
二、 自然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
自然角的設置內容如下。
(一) 動物
(二) 植物
(三)非生物
(四) 學習檔案
三、 自然角科學教育活動的組織指導
要充分發揮自然角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應該做到以下五方面。
1、 自然角中物品的擺放要做到整潔、美觀、安全。
2、自然角中物品要符合幼兒的認識特點
3、自然角擺放的物品要經常更換
4、 重視指導工作
5、 讓幼兒做自然角的日常管理的主人
第三節科學活動區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指導
一、 科學活動區科學教育活動概述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區按用途、場地及管理歸屬等的不同,可分為班級的科學區(角)和全園共用的科學活動區等。所謂的班級活動區是指在班級的活動室內,劃出一定的區域和角落,桌子等構成活動場地,向幼兒提供操作或制作材料的環境,讓幼兒在其中進行操作、試驗、探索等活動。班級科學活動區(角)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能夠保證幼兒自由地、獨立地選擇各種材料進行操作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體驗機會。
二、 科學活動區教育活動的設計
(一) 班級區(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
班級區(角)科學教育活動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設計應該“以材料為中心”展開,活動目過程的設計應該蘊涵于材料之中。
這類活動設計應滿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為幼兒提供多樣性的材料
2、為幼兒提供分層次性的材料
3、為幼兒提供有結構性的材料
班級科學區的設計與組織策略
1、主題性的區角
2、日常性的區角
3、集體教學中的區角
(二) 全園共用的科學活動區(科學發現室)的創設與管理
1.科學發現室對幼兒學科學的作用
(1)空間較大、材料豐富,幼兒有充分的選擇余地,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操作需要;
(2)提供的材料不按年齡階段加以區分,更適合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保證每個幼兒在自己的水平上進行探索;
(3)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權,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性;
(4)能充分的展現幼兒的科學探究的過程,并使自己再過程中得到滿足。
2.科學發現室的創設
(1)材料的選擇
(2)空間的布置
(1)材料的選擇
新奇有趣
操作方式簡便易懂
結構簡單但是具有探索性
種類和數量豐富充足(具體材料參考教材P224-225)
(2)空間的布置
動靜分區合理
同類材料放一起
保證幼兒的操作空間
考慮臨近水源和光源
室內和室外相結合
有存儲空間
3.科學發現室的組織與管理
活動中的管理
日常管理
材料的布置與整理
材料的更新與更換
照料有生命的物體
材料的清潔與消毒
三、 科學活動區科學教育活動的組織指導
區(角)科學教育活動的指導和集體的教學的差別在于:
區(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組織指導,具有隱性或間接性的特點。
教師在區(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指導應符合以下要求。
1、使幼兒獲得樂學的態度,而不強求獲得
知識技能
2、讓幼兒探究學習,重視個別化的啟發引
導
3、營造和諧安全的心理環境,促進探究性
學習活動的開展
在區(角)科學教育活動中,心理環境的創設比直接的指導更為重要。教師應該創設一個有利于幼兒的科學探究的環境,要注意:
第一,鼓勵和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使幼兒
進一步思考。
第二,少干涉,但給予必要的幫助。
第三,給幼兒出錯的權利,接納幼兒的錯誤
認識。
(二) 全園共用科學活動區的組織與指導
與班級區(角)科學教育活動一樣,在活動中教師一般不對幼兒的科學探究過程做直接的指導,而是為幼兒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向幼兒提供各種豐富的科學探索材料,通過材料本身的吸引力吸引幼兒自己主動地去探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