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規范課件PPT這個PPT共84頁,該文件包含了課件PPT。PPT的教學目標通過討論和小組交流,關注自己和同學的身心健康,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變化,對照自身的變化,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縣級以上婦幼保健機構負責對轄區內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進行業務指導。業務指導的內容包括:膳食營養、體格鍛煉、健康檢查、衛生消毒、疾病預防等。
第九條 托幼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是衛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
第一部分 衛生保健工作職責
一、托幼機構工作職責 ( 十條 )
(一)配備符合相關資質的衛生保健人員。
(二)新設立的托幼機構,先取得合格的衛生評價報告
(三)制訂適合本園(所)的衛生保健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計劃,定期檢查各項衛生保健制度的落實情況。
(四)嚴格執行工作人員和兒童入園及定期健康檢查制度。堅持晨午檢及全日健康觀察工作,衛生保健人員應當深入各班巡視。做好兒童轉園健康管理工作。定期開展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和五官保健,將兒童體檢結果及時反饋給家長。
托幼機構工作職責--2
(五)加強園所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做好晨午檢及缺勤追查,做好園內環境衛生、各項日常衛生和消毒工作。
(六)加強園(所)的傷害預防控制工作,建立因傷害缺勤登記報告制度
(七)根據各年齡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在衛生保健人員參與下制訂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和體格鍛煉計劃,開展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保育工作和體格鍛煉。
托幼機構工作職責--3
(八)嚴格執行食品安全工作要求,配備食堂從業人員,做好兒童的膳食管理工作,為兒童提供符合營養要求的平衡膳食
(九)按時參加婦幼保健機構召開的工作例會,并接受相關業務培訓與指導;積極開展傳染病、常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負責消毒隔離工作的檢查指導,做好疾病的預防與管理。
(十)作好各種統計分析,并將數據按要求及時上報轄區內婦幼保健機構。
衛生保健工作內容與要求 √
1、一日生活安排
2、兒童膳食
3、體格鍛煉
4、健康檢查
5、衛生消毒
6、傳染病防控
7、常見病預防與管理
8、傷害預防
9、健康教育 *
10、信息收集
一、一日生活安排
制訂合理的生活制度和作息時間
保證戶外活動時間(每日不少于 2 小時)
正餐間隔 3.5~4 小時
進餐時間20~30分鐘/餐,餐后安靜活動或散步時間10~15分鐘
午睡時間以2~2.5小時/日為宜
保健人員每日巡視,觀察班級執行情況。
二、體格鍛煉
應當根據兒童的年齡及生理特點,每日有組織地開展各種形式的體格鍛煉,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保證運動量,提高兒童身體素質。
做好運動前的準備工作。
運動中注意觀察兒童面色、精神狀態、呼吸、出汗量和兒童對鍛煉的反應,若有不適要及時采取措施或停止鍛煉;加強運動中的保護,避免運動傷害。
體格鍛煉
運動后注意觀察兒童的精神、食欲、睡眠等狀況。
全面了解兒童健康狀況,患病兒童停止鍛煉;病愈恢復期的兒童運動量要根據身體狀況予以調整;體弱兒童的體格鍛煉進程應當較健康兒童緩慢,時間縮短,并要對兒童運動反應進行仔細的觀察。
特殊兒童體格鍛煉
營養不良兒童可適當增加活動量,以促進消化增加進食量。
生長遲緩兒童可增加投籃摸高等彈跳項目。
肥胖兒童要增加活動量
先心、哮喘、感染的兒童要適度減少活動量 。
健康檢查
入園體檢
100%檢查率
每年一次的健康檢查
齲齒及視力異常的篩查
兒童離開園3個月以上需重新按照入園檢查項目進行健康檢查。
轉園兒童持原托幼機構提供的“兒童轉園健康證明”、“0~6歲兒童保健手冊”可直接轉園。
“兒童轉園健康證明”有效期3個月。
晨檢重點
晨檢:保健人員應每日晨間檢查工作。
晨檢:一問、二看、三摸、四查、五登記
一問:詢問是否有身體不適感;問飲食睡眠大小便
二看:察看兒童精神狀況,查看口腔、手、足、身體有無皮疹或皰疹
三 摸:用手觸摸兒童額頭,是否發熱;量:對懷疑發熱兒童進行體溫測量
四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的物品,發現問題迅速處理
* * * 晨檢后,保健醫需將發現的異常情況登記下來,并關注當日幼兒情況,如有異常情況,保健醫進行臨床診斷決定入園或去醫院診治。
全日健康觀察
重點觀察對象
* 體弱兒
* 晨檢發現異常 的兒童
觀察內容
精神狀況、 飲食、睡眠、
大小便、情緒、行為等
全日健康觀察
全日觀察分為班級和保健室全日觀察兩種。幼兒經過晨檢后由保健人員將要觀察的幼兒名單填入班級全日觀察表中,然后保健人員將全日觀察表交給班上老師。
保教人員根據觀察表上的內容進行觀察,對于特殊癥狀的幼兒根據癥狀觀察,如對咳嗽的幼兒重點觀察白天咳嗽情況,對哮喘的幼兒重點觀察氣喘情況等。
一般每日上午、午餐后、下午起床后填寫記錄一次,在一日生活中,保教人員要仔細觀察這部分幼兒精神、飲食、大小便等情況。保健老師在中午必須去班上巡視,下午幼兒離園前,保健老師須再去班上巡視,并收回班上的觀察表。
常見病預防與管理
(一)托幼機構應當通過健康教育普及衛生知識,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提供合理平衡膳食;加強體格鍛煉,增強兒童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定期開展兒童眼、耳、口腔保健,發現視力異常、聽力異常、齲齒等問題進行登記管理,督促家長及時帶患病兒童到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診斷及矯治。
(三)對貧血、營養不良、肥胖等營養性疾病兒童進行登記管理,對中重度貧血和營養不良兒童進行專案管理,督促家長及時帶患病兒童進行治療和復診。
(四)對先心病、哮喘、癲癇等疾病兒童,及對有藥物過敏史或食物過敏史的兒童進行登記,加強日常健康觀察和保育護理工作。
(五)重視兒童心理行為保健,開展兒童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發現心理行為問題的兒童及時告知家長到醫療保健機構進行診療。
兒童營養性疾病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肥胖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
營養不良
定義: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簡稱營養不良。是因食物供應不足或某些疾病因素而引起的一種營養缺乏性疾病,以蛋白質和能量缺乏為主,常伴有其他營養素的缺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