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藝術好聽的打擊樂教案反思,是優秀的中班藝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的
1.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敢于嘗試、探索的精神。
2.幼兒嘗試用各種打擊樂器并選擇合適的節奏型為樂曲伴奏,從中感受樂曲的美感。
3.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幼兒為樂曲自編舞蹈動作。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節奏卡若干、磁性黑板、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小鈴、響板、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聽著音樂愉快地進教室。
二、基本部分
1.第一次嘗試,讓幼兒知道樂曲的名稱、節拍、情緒,理解打擊樂器應有節奏地為樂曲伴奏。
(1)請幼兒欣賞樂曲,欣賞后讓幼兒說出樂曲的名稱、節拍及情緒。
(2)教師準備若干小鈴、響板、鈴鼓,讓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并為樂曲自由伴奏,教師將幼兒伴奏過程進行錄音。
(3)教師放錄音,幼兒聽完錄音后和老師一起討論。
師:小朋友剛才聽了錄音,聽后覺得怎么樣?為什么不好聽呢?這首樂曲本來很美、很好聽,可是小朋友伴奏不僅沒有使樂曲更好聽,反而聽了不舒服,那我們應該怎么辦?(拍整齊的節奏)
(4)教師把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幼兒討論選擇某種節奏,并且聽著音樂拍出所選的節奏。
2.第二次嘗試。通過嘗試,讓幼兒感知用打擊樂器拍同一種節奏為樂曲伴奏很單調,從而啟發幼兒試用小鈴、響板、鈴鼓這三種樂器有層次地進行合奏。
(1)幼兒討論,并用打擊樂器拍出已商量好的節奏為樂曲伴奏。(在每組中教師準備若干節奏卡,讓幼兒自由選擇)
(2)每組幼兒把寫有節奏型的節奏卡貼在黑板上,并輪流進行表演。伴奏后,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
師:剛才大家都聽了每組小朋友的演奏,覺得怎么樣?(好聽,不亂七八糟的)但老師覺得有些單調,怎樣才能拍得更好聽呢?
3.第三次嘗試。啟發幼兒開動腦筋,用響板、小鈴、鈴鼓三種樂器模仿音樂中的形象,選擇合適的節奏型為樂曲伴奏,并從中體驗用打擊樂器伴奏注意不要太響,要控制力度,以免破壞樂曲美的意境。
(1)教師讓幼兒按小鈴、鈴鼓、響板三種樂器分成三組。
(2)幼兒商量選擇合適的節奏卡,邊聽樂曲邊用樂器進行演奏。
(3)教師請拿小鈴的幼兒說說拍得是什么節奏?為什么要選擇這個節奏?讓幼兒把節奏卡貼在黑板上。( I ,小鈴敲的聲音像農民伯伯拍麥子時,麥子在跳舞的樣子)教師請拿響板的幼兒說說拍的是什么節奏?為什么要選擇這個節奏?( I I,響板敲的聲音就像農民伯伯拍麥子的聲音)教師請拿鈴鼓的幼兒說說拍的是什么節奏?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節奏?( I I 敲鈴鼓的聲音就像農民伯伯拍麥子的聲音)教師讓敲響板和鈴鼓的小朋友分別把選擇的節奏卡貼在黑板上。
(4)教師請小朋友在合奏時注意強弱,拍打擊樂器不要太吵,要控制力度。
(5)小朋友聽音樂進行合奏,教師錄音。
(6)教師放第一遍錄音和幼兒進行合奏的錄音,讓幼兒進行比較。
三、結束部分
1.小朋友聽著音樂自由舞蹈。
2.小朋友聽著《拍大麥》的音樂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中班藝術活動蔬菜印章(制作)教案反思》:中班藝術活動蔬菜印章(制作)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嘗試用剪、切的方法,制作蔬菜印章,在操作活動中,充分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蔬菜的特點,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蔬菜印章(制作)教教案吧。
《中班藝術體驗活動毛根變變變教案》:中班藝術體驗活動毛根變變變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能大膽想象,并運用已有技能進行發明,愉悅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示自身,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毛根變變變教案吧。
《中班藝術剪玉蘭樹教案反思》: 活動背景:迷宮里有幾棵玉蘭樹,孩子們每次進迷宮都要去看一看,摸一摸。為了促使幼兒不僅僅停留在隨意看、喜歡摸的層面上,引導幼兒更加細致的去有意觀察玉蘭樹,由此在幼兒有隨意剪樹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本次活動。引導幼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