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0-3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中班語言春天教案反思,是優秀的大班語言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在圖標的幫助下掌握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問答句式的結構特點。
2.樂于傾聽、交流關于春天的感受,豐富有關春天的經驗。
3.體驗與同伴合作朗誦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標:問號3個,娃娃臉1個,跑、跳、飛的形象圖各1個,小草、小花和小朋友的笑臉若干。
2.幼兒已觀察過春天的景象和變化,有一些關于春天的經驗感受。
3.活動可以選擇在幼兒園內有花有草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活動。
1.教師:現在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兒回答問題的語言盡可能完整,并從不同的角度來交流)
(二)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交流春天的感受,引發幼兒對春天產生更多的聯想。
1.教師逐個提出問題:春天來了,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遲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感受選擇一兩個方面進行講述。
3.教師注意啟發幼兒仔細傾聽并判斷同伴講的內容是否是春天特有的現象,以及講得是否明白。
(三)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教師:春天這么美好,春天是怎么來的呢?
2.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教師:請你們仔細聽一聽,我說的春天是怎么來的?
4.教師有感情地朗誦第1段詩歌。
5.教師:春天怎么來?(根據幼兒的回答,按詩歌的句式擺放好圖標)6.教師用同樣的方法,出示問號、草、跳動的形象等圖標。
7.教師:看著這些圖,你們能不能模仿第1段詩歌的句式,說出第2段詩歌?
8.教師請其他幼兒比較仿編的詩歌句式和第1段詩歌的句式是否相同,并補充完善仿編的內容。
(四)教師帶領幼兒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誦詩歌。
1.教師手指圖標,帶領幼兒完整地朗誦詩歌。
2.根據幼兒掌握的情況,教師逐步地減少圖標和退出朗誦。
(五)感受、體驗詩歌問答句式的結構特點。
1.教師手指圖標:這首詩歌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討論:我們應該怎么朗誦問句和回答的句子呢?
3.集體在教師的帶領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表現出問句及陳述句的不同。
(六)游戲“你問我答來朗誦”。
1.教師提問,幼兒集體回答,共同朗誦詩歌(可以互換角色進行)
2.分小組進行回答朗誦或分男孩和女孩朗誦詩歌。
教學反思:
《春天》這首詩歌以它優美的節奏和樸素的語言,贊美著春天的美麗、大自然的神奇,引導幼兒用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去觀察、體驗春天的特征。本活動采用掛圖的方式讓幼兒通過具體、直觀的畫面理解詩歌的內容,再通過一個個具有引導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表達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體學習的方法幫助幼兒記憶詩歌的內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詩歌的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也便于幼兒的創編活動。
《大班語言活動:貓和老鼠》:大班語言活動貓和老鼠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延伸,活動過程,反思與分析等內容,感受動畫片的幽默與詼諧,樂于傾聽同伴的講述。嘗試看動畫與同伴合作為角色動態創編語言。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貓和老鼠教案吧。
《大班兒歌教學:踩影子》:大班語言活動踩影子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讓幼兒探索影子,獲取有關影子形成、變化的相關經驗。初步認識漢字“子”字、并能用“子”字組詞,嘗試對兒歌進行簡單的彷編。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兒歌教學踩影子教案吧。
《大班語言教案:父與子“照鏡子”》:大班語言活動父與子“照鏡子”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閱讀漫畫作品“照鏡子”,體驗漫畫故事的詼諧有趣。在猜測中想象出乎意料的結局。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語言父與子“照鏡子”教案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