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7
這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作者是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張秋生先生。從課文中知道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的、用心為兒童寫作的作家。這是一篇內容、情思上富有兒童趣味,而在構思、語言上表現得十分精巧和熟練的散文。
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鋪滿落葉的水泥道,通過對眼前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秋的贊美和喜愛之情。本文在表達上獨具特色:首先,語言生動形象,尤其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的運用,突出事物特點,形神兼備,巧妙靈動。其次,在選材和寫作視角上更是獨具匠心:作者抓住秋雨過后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這一典型景觀,來表現秋天特有的美,選材獨特,堪稱美文佳作。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讓讀貫穿在課堂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每次讀的過程中都有收獲,如: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品悟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并且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去感受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樂和歡愉,以及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愛之情。學會認真細致的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必備的能力。通過本文作者仔細觀察而使自己有了新發現,作者抓住水泥道的變化,描寫了雨后水泥道的變化,特別是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描寫更是形象,文章寫得很美,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時,又使學生真正懂得細致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前提,這樣就非常自然地激發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變化的興趣,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但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要盡力做到用微笑來面對學生。不放過每一個可以鍛煉學生的機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
巧用方法理解詞語,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詞語教學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3-4年級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正是三年級需要培養的語文要素。只有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才能讀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學習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為提高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奠定基礎。
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我們常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對詞語的理解要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在課文中的具體語境中去揣摩,這樣的詞語教學是一種感性的體會。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聯系上下文”理解。這種方法是教學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如,教學“明朗”一詞,就需要聯系前文領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而第二自然段寫到“天開始放晴了”,這正是“明朗”的意思,一引導一點撥,學生就能很很容易找到。
二、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
要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就要重視對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和查閱工具書習慣的培養。在教學第六自然段時,文中出現了“熨帖”一詞,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新鮮感的詞語,需要學生理解這個詞的含義。于是,我就出示了字典中的意思:1.(用字、用詞)貼切,妥帖。2.心里平靜。3.舒服。4.(事情)完全妥當。學生在對比選擇中,找到了“熨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躺在彩色地毯的梧桐樹葉很舒服,很享受。從而讓學生明白查字典也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使課標中“查工具書學習字詞”這一要求落到了實處。
三、找反義詞理解詞語
解釋詞語時,有的可以找出這個詞的反義詞,再加以否定,就可以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教學“凌亂”一詞,先讓學生采用找反義詞(否定詞“不”+凌亂)的方法,得到“凌亂”的意思就是不整齊。同時“凌亂”一詞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理解為“不規則”的意思。這一教學環節,不僅讓學生學會了通過反義詞理解詞語的意思,又鞏固了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的遷移運用。
當然,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如“找近義詞”“結合圖片”“借助生活經驗”等。教給學生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后,遇到詞語理解就能很好地結合多種方法,再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體會和感悟,讓詞語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不足之處
通過本課的教學,雖然完成了本課的目標和訓練點,帶領學生能入情入境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歡愉和快樂!但由于剛剛開學,時間比較緊張,準備不夠充分,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時間分配不合理,有些延時。二、課件設計不精致。三、在理解比喻句的表達效果時,預設不到位,對于學生回答把“落葉”比作“地毯”這個問題處理不夠機智,最后把“鋪滿落葉的水泥道”比作“地毯”這個答案硬塞給了學生。今后,我會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今天,我們班學習《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學生們跟隨作者領略了作者上學路上的美景,感受到作者對于生活的留心觀察。
小練筆時我讓孩子們說說我們上學或放學路上的美麗景色,當我說出這個問題時,課堂一片啞然,只有幾個同學舉起了手。我又說:“咱們注意過上學路上的景色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景色有什么不同。”高子萱說:“上學了,我聞到了一股花香,啊,原來是路邊的櫻花開了,它們穿上粉色的衣裳,一叢叢,一簇簇,漂亮極了。”由此,陸續由幾個同學又舉起了手,有的說“路邊的百合花開了,白白的,像小姑娘亭亭玉立。”有的說:“早上,爸爸帶我路過小河,河邊的柳樹葉子慢慢變黃了,有的紛紛從樹上落下來,像蝴蝶在飛舞。”由這個問題,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回憶上學或放學路上的景色,孩子們慢慢覺得沒那么困難了,很多同學都踴躍舉手發言。
在課堂中,把課文和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周圍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大膽把它說出來,寫出來,時間長了,孩子們就會言之有物,而不是一看到作文就發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