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02
這是清平樂分解,是優秀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清平樂教案。
2、借助朗讀、想象、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 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重點難點:
1、給畫配文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給詞配樂吟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原型啟發,感知詞文
1、知道我的愛好是什么嗎?老師知道許多同學喜歡中國畫,也有許多同學在學中國畫,所以老師今天特意帶來了一幅中國畫和大家一起欣賞。 出示 課件
2、來,大家都來看看圖上畫了些什么景物?( 茅屋、荷花、老翁等 )如果請你給這幅畫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田園牧歌、農家生活、村居)
3、這幅畫就是根據宋代詩人辛棄疾寫的著名的詞《清平樂 村居》畫的(板書課題)。“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詞的`題目。除了“清平樂”這個詞牌名,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4、 四年級我們學的《卜算子 詠梅》還記得嗎?齊背。
5、《卜算子》的作者是一代開國的領袖,詩、詞、書法都很棒。《清平樂 村居》的作者也很了不起,你知道是誰嗎?請作一個簡單的介紹。簡介辛棄疾(我國宋代著名的詩人,一生主張抗金北伐,他的詩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熱情,在晚年時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就隱居在江西上饒地區,在那里生活了20年,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清平樂教案》。在這段期間,他深深地愛上了農村安詳、寧靜的生活,寫了許多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這首《清平樂 村居》就是在那時寫的。
6.初讀古詞。
(1)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多讀幾遍,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 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① 同桌互讀。②分男女生賽。③齊讀。
7、 讀了這首詞后,你有什么感受?老師這里有幾首曲子,你覺得配上哪一首比較合適?說一說,為什么要選這首?過渡:雖然都是名曲,但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看來,你們都是小詩人,都有詩人一般敏銳的感受力。老師相信,這首詞的意思你們一定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出來。
二、分組互動,自悟詩意
1、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句分別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劃下來。
2、質疑。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隨機板書)
3、解疑。老師把這首詞改編成了連環畫,請學生認真看一看,想一想,根據這幾幅圖你能理解這兒的哪幾個詞語。
4、還有不理解的嗎,如果有,你可以走下位置去向會的同學請教。
5、匯報。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6、這首詞大概講的是什么呢?
7、通過剛才的交流討論,同學們基本理解詞的內容,那么辛棄 疾為什么寫這首詞呢:
8、朗讀詞,這次要求讀流利。
三、朗讀成頌 領會詩情。
1、放聲朗頌詩詞,邊讀邊想,你以為詞中的那出最有情趣。
2、討論那兒最有情趣?并練習朗讀。
3、對話。小組合作,兩位老人會談到些什么?表演一下(隨便找搭當表演)
4、學生表演
5、現在,你能把詩背下來嗎?
6、背得真不錯,詩人憑借仔細的現象和生動的描寫給我們留下了這首詞,通過這節課老師感到同學們也有著同樣的觀察力和想像力,老師把這首詞改成了一本邊環畫,可惜,沒有來得及給每幅畫配上解說的內容,我想請同學們幫個忙。
四、給圖配文,再現詩境。
1、伴著音樂,學生討論,添加內容,教師巡視。
2、老師剛才發下去的圖,可以組成三本同樣的邊環畫,每本共六幅圖,哪幾小組拿到的是第一幅,請你們下去按順序把其它五幅圖找來合成一本完整的邊環畫。
3、把你的這本連環畫,讀給大家聽聽。 五、總結全文,朗頌古詩。
4、三本邊環畫出自今天我們師生之手,老師想帶一本回去,其它兩本想送給同學們,可是我到底送誰呢?
5、誰朗讀的好就送給誰吧!
五、布置作業
選擇一道自己比較喜歡的古詩,把它編成邊環畫。
一、古詩導入,試想畫面。
1、課件出示古詩《村居》,指名讀,讓學生說說詩句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讓遠離農村的學生對農村景色有個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學習的這首詞也和農村有關,請看屏幕。(課件出示:《清平樂 村居》,師介紹作者辛棄疾)
3、其實“村居”就是指“農村人家”的意思。讀了這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想到農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
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你們的描述讓老師陶醉,大詞人的筆下又會給我們展示出一幅怎樣的風景畫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詞人所營造的田園世界吧!
生自由練讀,教師檢查初讀情況。
指導讀準“翁媼”(wēng’ǎo)和剝(bāo)。
(2)優秀的詞,不僅內容引人入勝,讀起來也是瑯瑯上口,悅耳動聽。老師有個建議,你們看,這首詞描繪的鄉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讀得輕柔、舒緩一點。
生再次按要求練讀,師提醒學生注意詞尾“小、草、好、媼”“東、籠、蓬”的押韻。
2、默讀全文,自主釋疑。
同學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這首詞讀正確了,真好!學貴有疑,大家再默讀這首詞,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來。
(1)詞句和插圖結合,理解“翁媼”,并知道 “相媚好”所表現的就是這對老夫妻感情的濃厚與纏綿!
(2)老師記得生活中“無賴”的意思是“賴皮”啊!在詞中怎么是頑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誰能告訴我?
學生討論理解“無賴”。
(3)師介紹“吳音”的意思。
(4)通過組詞的方法理解 “醉”。
我們已經大致理解了這首詞的意思,讓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詞,把你的理解讀進去。
三、品評詩句,生成畫面。
辛棄疾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個字就將一幅安寧祥和的鄉村生活圖景展現在我們眼前。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詞,說說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哪些畫面?
生邊讀邊想象,教師指導學生用語言生動具體地描述:(根據學生的敘述,用課件相機展示畫面。)
1、風景圖
看到畫面了嗎?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擴充畫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樣兒的?水面上還長著什么?水面下還有什么……)
2、相媚圖
猜猜看,如此恩愛的老夫妻,他們可能在親熱地說些什么呢?分頁標題#e#
3、大兒鋤豆圖,二兒織籠圖。
看到兒子勞動的場面,老夫妻倆會怎么說?(體會大兒、二兒的勤勞)
4、小兒剝蓮圖
(1)引導學生抓住“臥”,理解小兒的天真、淘氣,以及自由自在的快活之情。
(2)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小兒是非常的頑皮,拿起筆,寫一寫你想象中的小兒剝蓮蓬的樣子!(注意觀察小兒的動作、神態)
四、體會意蘊,定格畫面。
1、你們看,這里有如畫的風景,有勞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溫馨……誰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說說你現在的感受。
2、你最喜歡哪幅畫面?為什么?
3、現在你覺得“醉”還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
讓我們再一次把這首詞讀一讀,能背的背一背,讀出我們對鄉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
(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農村生活的安寧、詳和,更深切地懂得詞人對這種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拓展建構,走近作者。
這首詞帶給我們的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辛棄疾一生給我們留下了600多首詞,有愛國詞,鄉村詞等,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一首——(鄉村詞)。
(課件出示辛棄疾的另外三首詞:《西江月》、《菩薩蠻》、《破陣子》)同學們,相信你們讀了這幾首不同題材的詞,你會對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一、導語
今天我們首先探討一下詩歌中的想象。
作家畢飛宇曾經對小說的創新打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汽車改革經過了一百多年,但有些東西卻沒有本質的變化,譬如輪子,至今還是圓的。
那么,詩歌的哪一部分像汽車的輪子一樣“至今還是圓的”? 那就是詩歌的想象!
什么是想象呢?比如有這樣的詩句:“從孩子變成大人/就等于從南瓜花變成南瓜”,這是一個通過比喻而實現了的想象:從南瓜花和南瓜的關系,想象出了孩子和大人的關系。從孩子變成大人和從南瓜花變成南瓜畢竟是不同的兩件事。
所以想象就是由此物到與之較遠的彼物。產生了新的事物。由A到B。如由菊花到隱士,如由杭州到天堂。
二、關于春天的想象
春天讓你想象到什么?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描述。人物:姑娘 仙女 姐姐 阿姨
春天是什么? 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顆露珠,紅紅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沖破黑暗桎梏的光明,春天是燃起冰雪的希望之火。春天像剛出生的嬰兒,渾身上下都是嫩嫩的,
春天像嫵媚的少女,花枝招展的裝扮著自己。春天是一本會唱歌的書。春天是一幅五彩的畫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想象奇特的惜春詩歌,黃庭堅的《清平樂》。
三、朗讀釋義
春天回到何處?留下一派清靜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歸去之處,請叫它仍舊回來與我同住。可是春天去得無影無蹤什么人會知,除非你問一問黃鸝。它的叫聲十分婉轉,但無人能夠理解,只是順著風勢飛過薔薇
四、鑒賞
1、請找出詩歌中詩人想象的詩句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2.“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表達詞人強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風得意之時,因此千呼萬喚地招喚春天“歸來”與詞人“同住”。 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賦春天以生命
3.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如何理解?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無影無蹤、無聲無息地消逝了,它的蹤跡誰又知曉呢?這多么令人惆悵、傷感啊!
但作者情緒馬上一轉,因為人雖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飛來飛去的黃鸝倒像是知道呢。
4.詩人為何尋找春天?尋找的結果怎樣?
(寂寞)(無行路)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
5、詩人又為何傷春呢?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詞人少年得意,中進士,任校書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實錄”,又以詩文受知于蘇軾,并為江西詩派開山大師。
后因新黨重新執政,作者政見偏于保守,晚年屢遭貶謫,死于西南荒僻的貶所。這首詞寫于被貶之時,詞人借傷春悼春來抒寫暮年無為的感慨。
五、拓展應用
黃鸝、薔薇、清風、落寞年邁的詩人,運用這幾個形象,結合詩歌,加以想象,描寫詩人尋找春天的心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