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30
這是小池三維教學目標,是優秀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從詩中感受到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今天我們就追隨著詩人去欣賞一方池塘里夏天的美景。(課件2)
二、初讀詩,感受意境。(課件3-4)
1、有積累過這首詩的嗎?背給大家聽聽。
2、很多同學都熟悉這首詩,其實它描寫的就是一處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課件)。美嗎?著名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當年看到了這個小池塘,在周圍的景物映襯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吟誦的詩句《小池》。
3、介紹作者: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最善長寫山水詩,一生寫詩二萬多首,與大詩人陸游,范成大齊名。
4、聽錄音范讀。注意聽清每個字的讀音,聽清讀詩的停頓與節奏。
5、學生自由試讀。你能試著讀一讀嗎?
6、相機認識生字及糾正字音。(惜 露 蜓。強調lǜ字的讀音)師(剛才老師聽同學讀,有幾個字不太準,在這里再強調下。)
7、生再讀。請同學們再讀一下古詩,注意生字,注意讀詩的語氣和節奏。
8、指生讀。
三、理解詩,領悟意境。
1、整體提問:在詩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板書:泉眼 樹陰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詩。讀中悟情。(課件5-6)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嗎?(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無聲、惜細流)無聲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愛惜,誰愛惜誰呢?泉眼愛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點兒。
(2)寧靜悠美的景色應用什么語氣來讀呢?(舒緩,愛惜……)找生試讀。
(3)泉眼在作者的頭腦中想象得如此舒緩而美麗,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邊大樹的呢?樹陰照水愛晴柔,借助注釋理解一下。(生自由說二句意思,理通順后,師小結)愛指喜歡,誰喜誰呢?
(4)這樣柔和的美景誰能來讀出?(讀出柔美、喜愛……)找生讀,師指導讀。
3、理解三、四句詩,體會“立”的深意。(課件7-9)
(1)同學們讀得不錯,后兩句誰能來試著讀一讀。找一生讀。
(2)你能從讀中體會詩的意思嗎?很淺顯,同桌間交流下。
(3)匯報,師相機糾正。
(4)在評議中隨機體會“立”巧妙用法。
①你認為哪個字最好,為什么?師強調“立”字的用法,使詩句更生動,形象,體現了蜻蜓的可愛。
②小晴蜓飛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落、停、站……)
③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們會交流什么嗎?(謝謝你,看到你真高興,我等你好久了……)
(7)誰能把后兩句讀一下。讀出高興、欣喜等語氣。
4、齊讀全詩。作者把泉水,大樹,荷花和蜻蜓編織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并表達了他對夏日池塘邊美景的喜愛,帶著高興,喜愛的語氣,品讀一下全詩。
四、賞讀詩,內化意境。(適當配樂)
1、自由練讀(讀出個性)。
2、個別讀。
3、同桌互讀,背誦讀。
4、想象讀:你覺得在這個池塘邊還會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魚、小鳥……)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種,卻把整個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值得我們學習。在你腦海里能想象著更多的美景讀一讀嗎?要讀出你對景色的喜愛之情,你試試。
5、全班齊讀(情感共鳴)
五、指導書寫。(課件10-14)
六、教師總結:(課件15)
涓涓細流,濃密的樹陰,小巧的荷葉,頑皮的蜻蜓,讓這寧靜,優美的小池塘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詩情畫意令人陶醉,不僅這些,還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美,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美,享受美吧。
一、看圖激趣,導入課題
1、看圖引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副圖畫。小朋友們趕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課件出示圖片“池塘”圖片
問:你看到什么了?
2、揭題“小池”
(1)讀題,注意讀好“池”是翹舌音
(2)隨機識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池”字?
3、課題拓展:你喜歡這個小池嗎?為什么?
4、引導再次讀題:那咱們就用喜歡的語氣來讀讀課題
二、欣賞圖畫,引學古詩(1、2兩行)
1、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小池的水可能是從哪里來的?
學生猜想完畢后,課件展示“細小的泉水從泉眼里流出來”
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師告訴你,這個池塘的水是從這個泉眼里(課件指著泉眼)流出來的。練讀“泉眼”
2、請仔細觀察觀察,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
(1)同桌討論
(2)個別匯報
教師作適當的引導細細聽聽,有聲音嗎?(引出無聲)
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樣子?(引出惜細流)
3、教學生字“惜”
(1)指名讀
(2)誰能給他找找好朋友
(3)看看圖,讀讀詩,是誰舍不得誰呀?
4、引導朗讀第一行
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語氣讀讀嗎?
自由練讀個別讀齊讀
過渡:讀得那么好,你瞧,太陽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陽光表揚你們了。(課件展示柔和的陽光)
5、出示“晴柔”引導讀準“柔”字
6、課件展示“樹陰”
(1)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習生字“陰”
(2)樹陰在哪兒呢?對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
學習生字“照”(注意翹舌音),你在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7、出示第二行古詩
(1)個別讀
(2)學習生字“愛”
?、賯€別讀
?、谀隳苡盟鼇碚f一句話嗎?
?、墼谶@里,是誰喜歡晴天里柔和的陽光?
(3)那你就帶上高興的心情,喜歡的語氣讀讀吧!
三、出示古詩,繪圖體會(3、4兩行)
1、出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1)自由讀讀這兩句古詩(讀正確)
(2)指句讀
(3)電腦老師范讀,請小朋友們在頭腦中想象畫圖
(4)指名反饋
2、組織學生看詩畫圖(可以獨立完成,也可找幾個小伙伴合作完成)
3、組織評畫,在評議中隨機教學生字“露”“立”
“露”:(1)誰有好方法記住它?
(2)你能給它找朋友嗎?
(3)借圖體會意思“長出來了、冒出來了”
“立”:(1)小晴蜓飛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
(2)指名表演:誰會做做“立”的動作?
(3)引導書寫:仔細看看,怎樣才能把它寫漂亮?
范寫描紅自由練習
四、情感誦讀,內化意境
1、引導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賞讀
(1)自由練讀(讀出個性)
(2)個別讀(集體評議)
(3)教師范讀(牽引示范)
(4)再次個別朗讀(嘗試品讀)
(5)同桌互讀(擴大朗讀訓練面)
(6)全班齊讀(情感共鳴)
2、組織背誦
五、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嫩嫩的荷葉,可愛的小蜻蜓,還會有什么?
2、換位體驗,說話訓練
你就是只可愛的小晴蜓,你就是條活潑的小魚兒,你就是這嫩嫩的荷葉……看到這美麗的景色,會說些什么?
3、多可愛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難怪大詩人楊萬里看到后會情不自禁地寫下這首古詩
引讀“楊萬里”
4、讓我們用最美的聲音來感謝一下楊叔叔齊讀古詩
板書設計:
小池(楊萬里)
泉眼惜
樹陰愛
小荷露
蜻蜓立
教學反思:
其中《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來引導學生學習這首古詩。
一、以讀為本,讀通讀熟。
把課文讀通,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因此,在學習這首古詩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把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接著用課件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采用帶拼音讀、打亂順序讀,去掉拼音讀,個別讀、領讀等多種形式來讀準字音后,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古詩,把古詩讀熟,讀得瑯瑯上口。
二、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學習古詩,除了要讓學生讀懂讀好之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新課程提出,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很正確的。讀這首詩,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們想到的是什么呢?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我們老師是無法替代的。讓他們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學習《小池》這首古詩時,我就從兩個大問題:你覺得這首古詩是描寫哪個季節的,為什么?如果讓你給這首詩配一幅圖畫,你會畫些什么?讓學生走進古詩,獨立思考。是初夏還是盛夏?是荷葉還是荷花?在一個個新問題的萌芽到解答,孩子們的發現是有依有據的,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一讀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們已被詩人把描繪的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而深深吸引。孩子們領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風情,接受美的熏陶,這足已!
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面對天性好動的一年級小朋友,繁瑣的講解、過多的斟字酌句,只會適得其反。
三、展開想象,深入詩意。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發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開發孩子的智慧寶藏。而語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別是古詩,它留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如果能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
在教學古詩《小池》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頭。”教學生一字一頓,搖頭晃腦地朗讀,在抑揚頓挫中讀出蜻蜓的可愛和俏皮。然后播放歡快的輕音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朗誦詩歌,想象蜻蜓飛到荷葉上來干什么。有學生說:“蜻蜓飛累了,到荷葉上休息一會兒。”有學生說:“清晨,蜻蜓口渴了,飛到荷葉上喝點露珠解解渴。”有一個學生更有想象力,他說:“蜻蜓在空中飛呀飛,它看見新長出來的荷葉一個人太寂寞了,飛下來和它交個朋友,聊聊天。”多么富有詩意的語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古詩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和巨大潛能。”因此,古詩的教學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2、過程與方法:師生合作,朗讀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進行美的教育,培養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難點】:根據詩意,體會意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到大自然中去玩嗎(出示幾張美麗的大自然圖片)
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美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楊萬里的《小池》。讓他帶著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筆下的小池吧。(板書:2小池)
2.介紹作者:楊萬里,南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是我國古代寫詩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詩通俗清新,流暢自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2.學生自由讀詩。
3.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4.檢查生字詞:指生認讀,小組讀,全班讀。
5.書寫生字,并演示筆劃,注意寫法。
6、指名兩人組朗讀匯報。
三、指導朗讀,體會詩意
1.學習一、二句。
(1)指名讀詩的一二句。
(2)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重點指導(出示課件):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愛惜; 細流:細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風光。)(板書:泉眼——惜 樹陰——愛 )
(3)指名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指導理解詩意:細細的泉水從泉眼里悄然無聲地流出來,好像泉眼很愛惜它們,舍不得讓它們多流一點。一片樹蔭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愛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麗的風光。
(4)(出示課件)老師配樂說: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
(5)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6)學生自由練讀。
(7)男女比賽讀。
2.學習三、四句。
(1)找出關鍵詞語,指導理解:(尖尖角:指剛出生的,緊裹著嫩小荷葉尖端。)(板書:小荷——露 蜻蜓——立)
(2)(出示課件),老師配樂說: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頭了。
(3)哪位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的池塘?為什么? (初夏。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才剛剛露出尖尖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4)多么細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斷,竟然被細心的詩人觀察到了。如果你是詩人楊萬里,此時你會怎樣來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呢?
(5)指名反復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6)全班朗讀。 3、有感情的朗讀整首古詩。
四、老師范讀,想像詩境
1.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一幅小池圖。
2.指名說想像到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揮,可以和詩中的一樣,也可以聯想更多的東西) 五、背誦古詩,總結全詩
1.全班比賽背。
2.你喜歡這首古詩嗎?為什么?(板書:寧靜、美麗)
3.結語: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附錄:《小池》賞析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
名句賞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么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荷葉,未展開的荷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今譯] 小小的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兒,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賞析] 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一個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國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